首页 > 历史

弦高巧施计谋退秦军 果然高手在民间啊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打败了楚国,会合诸侯,连一向归附楚国的陈、蔡、郑的国君也都来了。

郑国虽然跟晋国订了盟约,但是因为害怕楚国,暗地里又跟楚国结了盟。

晋文公知道这件事,打算再一次会合诸侯去征伐郑国。

大臣们说:“会合诸侯已经好几了。

咱们本国兵马已足够对付郑国,何必去麻烦人家呢?”晋文公说:“也好,不过秦国跟我们约定,有事一起出兵,可不能不去请他。

”正想向东扩张势力,就亲自带着兵马到了郑国。

晋国的兵马驻扎在西边,秦国的兵驻扎在东边。

声势十分浩大。

郑国的国君慌了神,派了个的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退兵。

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晋两国一起攻打郑国,郑国准得亡国了。

但是郑国和秦国相隔很远,郑国一亡,土地全归了晋国,晋国的势力就更大了。

它今天在东边灭了郑国,明天也可能向西侵犯秦国,对您有什么好处呢?再说,要是秦国和我们讲和,以后你们有什么使者来往,经过郑国,我们还可以当个接待使者,对您也没有坏处。

您瞧着办吧。

”秦穆公考虑到自己的利害关系,答应跟郑国单独讲和,还派了三个将军带了两千人马,替郑国守卫北门,自己带领其余的兵马回国了。

晋国人一瞧秦军走了,都很生气。

有的主张追上去打一阵子,有的说把留在北门外的两千秦兵消灭掉。

晋文公说:“我要是没有秦君的帮助,怎么能回国呢?”他不同意攻打秦军,却想办法把郑国拉到晋国一边,订了盟约,撤兵回去了。

留在郑国的三个秦国将军听到郑国又投靠了晋国,气得睛,连忙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要求再讨伐郑国。

秦穆公得到消息,虽然很不痛快,但是他不愿跟晋文公扯破脸,只好暂时忍着。

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前628年,晋文公病死,他的儿子襄公即位。

有人再一次劝说秦穆公讨伐郑国。

他们说:“晋国国君刚死去,还没举行丧礼。

趁这个机会攻打郑国,晋国决不会插手。

”留在郑国的将军也送信给秦穆公说:“郑国北门的防守掌握在我们手里,要是秘密派兵来偷袭,保管成功。

”秦穆公召集大臣们商量怎样攻打郑国。

两个经验丰富的老臣蹇叔(jiǎn)和都反对。

蹇叔说:“调动大军想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怎么能够取胜;而且行军路线这样长,还能瞒得了谁?”秦穆公不听,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为大将,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三百辆兵车,偷偷地去打郑国。

第二年二月,秦国的大军进入滑国地界(在今河南省)。

忽然有人拦住去路,说是郑国派来的使臣,求见秦国主将。

孟明视,亲自接见那个自称使臣的人,并问他前来干什么。

那“使臣”说:“我叫弦高。

我们的国君听到三位将军要到郑国来,特地派我送上一份微薄的礼物,慰劳贵军将士,表示我们一点心意。

”接着,他献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肥牛。

孟明视原来打算在郑国毫无准备的时候,进行突然袭击。

现在郑国使臣老远地跑来犒劳军队,这说明郑国早已有了准备,要偷袭就不可能了。

他收下了弦高送给他们的礼物,对弦高说:“我们并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们何必这么费心。

你就回去吧。

”弦高走了以后,孟明视对他手下的将军说:“郑国有了准备,偷袭没有成功的希望。

我们还是回国吧。

”说罢,就灭掉滑国,回国了。

其实,孟明视上了弦高的当。

弦高是个牛贩子。

他赶了牛到洛邑去做买卖,正好碰到秦军。

他看出了秦军的来意,要向郑国报告已经来不及。

他急中生智,冒充郑国使臣骗了孟明视,一面派人连夜赶回郑国向国君报告。

郑国的国君接到弦高的信,急忙叫人到北门去观察秦军的动静。

果然发现秦军把刀枪磨擦得雪亮,马匹喂得饱饱的,正在作打仗的准备。

他就不客气的向秦国的三个将军下了,说:“各位在郑国住得太久,我们实在供应不起。

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

三个将军知道已经泄露了机密,眼看呆不下去,只好连夜把人马带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宣皇帝司马懿死前留有什么样的计谋 为什么千年来无人破解呢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用12头牛劝退秦军的郑国商人!弦高是如何做到的?

用12头牛劝退的商人!是怎么做到的?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商人,顾名思义是指从事商品交易的人,在如今的社会中颇有地位,可是在古代却截然不同。 《》有记载,“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士农工商是治理一个国家的四种方面,反映出四种职业的轻重缓急,从某种角度来讲,也反衬了商人的地位之低。 然而有一位商人很不简单,仅仅用十二头牛便劝退秦国军队,换来了郑国和平,此人便是春秋时期的弦高。 在城濮大战中,晋国击败楚国,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霸主,各个诸侯国纷纷臣服,连一向归附楚国的郑国也不例外。 但因为地理因素,郑国害怕楚国报复,因此又偷偷投靠楚国,晋文公知道这件事后,决定出兵教训这个的小弟。 当时秦国想要东扩,参与到中原的事务中,所以亲自带兵协助晋文公攻打郑国。 《》有记载,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 此时晋国军队驻扎在西边,秦国军队驻扎在东边,声势十分壮大,郑文公慌了神,派出使者烛之武游说秦穆公退兵。 秦国和晋国是当时一流强国,如果联手攻打郑国,郑国必然灭亡。 但从地缘政治来说,这场战争对秦国毫无好处,因为相隔太远,郑国灭亡后,土地和人口都全被晋国吞并。 如此一来,晋国的实力会进一步增强,这对于西边的秦国来说不仅没有益处,反而还是潜在的威胁。 秦穆公也明白这个道理,权衡利弊后独自与郑国讲和,并且派了三名将军带两千人替郑国守护北门,自己率主力退回秦国。 消息传到晋军军营,将士们都很生气,有的主张出兵追击秦军,有的建议继续攻打郑国,晋文公审时度势,还是选择主动撤军。 战事平息之后,郑文公为了缓和与晋国的关系,再次派使者向晋国示好。 留守在郑国的三位秦军将领听说此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偷偷派人回秦国汇报,建议秦穆公再次征讨郑国。 如果秦国发兵偷偷进攻郑国,在里应外合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获得成功,但当时正处于秦晋甜蜜期,秦穆公只得暂时隐忍。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即位,在晋国权力交接的关键时期,有人再次建议秦国偷袭郑国。 老臣子和蹇叔都反对这次远征,他们认为行军线路太长,不容易瞒得住世人。 《史记》有记载,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秦穆公又称秦缪公) 可是秦穆公被攻入郑国的美好前景所诱惑,没有听从两人的劝谏,令孟明视为主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率领300辆兵车偷偷攻打郑国。 秦国大军小心翼翼地行军,运气也相当不错,一路上都没被人发现,原本很有机会攻陷郑国,却被郑国商人弦高破坏了计划。 当时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准备去洛阳贩卖,在滑国发现了秦国大军的行踪,经过一番打探后知道他们准备偷袭郑国。 弦高十分担忧,一面派人通知郑国,一面想办法拖住秦军。弦高来到秦国军营,自称是郑国使者,不卑不亢地面见秦国诸将。 他说,郑国国君已经知道秦军来征伐,所以送来十二头牛慰劳秦国士兵,虽然本国地小人少,但还是做好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 孟明视等三位秦军将领一听,心中疑惑不定,秦国这一次远征郑国,最大的希望放在驻守郑国北门的秦国将士身上。 因此也是一次偷袭,如果被人发现,计划便会泡汤,战争的主动权就会转到郑国手中,这样一来,秦军只能无功而返了。 郑穆公得到弦高传来的讯息后,立即,做好一切防御手段,并且将秦国三位将领逐出郑国。 孟明视三人得知消息后,知道再也没机会攻下郑国,不得不改变计划。 于是收下弦高的十二牛,并对他说秦国的目标并非是郑国,而是滑国。随后,孟明视等人率军灭掉滑国,之后回国了。 《史记》有记载,穆公元年春,秦穆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 就这样,一介商人弦高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和胆识,仅仅用了十二头牛劝退秦军,将郑国从亡国的危机中解救了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