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后,还命人寻访到乐毅的乐叔,封为华成君,由此可见乐毅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而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乐毅也一直是英雄豪杰高山仰止的对象。
读《报燕惠王书》,“未尝不怆然流涕”;则干脆“自比、乐毅”。
如果要问乐毅为何能够得到后人的景仰,善于用兵自然是一个原因,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本书作者总结为八个字,那就是:“忠而不愚,进而知退”。
而作为乐毅的对手,田单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据《战国策》记载,燕国人被赶跑后,田单亲自来到莒县,将齐襄王迎回临淄,主持社稷。
田单因此被拜为相国,封安平君。
但是,齐襄王对田单并不怎么放心。
毕竟,收复的功臣是田单,功高盖主,总是让统治者心里面不太踏实的。
有一次,田单陪齐襄王出巡,在河边看见一位老人在赤足涉水,因为受不住寒冷,瘫倒在河滩上。
田单马上下车,将自己披的狐皮袍子披在老人身上。
回宫之后,齐襄王很不高兴,但是又不敢当着大伙的面发牢骚,等到四下无人的时候,才气呼呼地自言自语道:“田单这是在收买人心,难道他想篡夺寡人的大权吗?如果不早点想办法,只怕他会先下手。
说完又不放心,东瞧西瞧,冷不丁看到一个人坐在大殿的角落里。
齐襄王这一惊非同小可,出了一身冷汗,再仔细看时,原来是官中的珠宝匠在那里用丝线串首饰。
他赶紧定了定神,将珠宝匠叫到跟前,问道:“你听到我说话了吗?”“听到了。
”珠宝匠如实回答。
齐襄王差点晕倒,又问道:“那你认为寡人说得对不对?”珠宝匠不动声色地说:“其实您可以换一个思维来处理这件事。
”“你是什么意思?” 珠宝匠说: 您可以当着大伙的面嘉奖田单,说寡人担心百姓挨饿,相国便收养他们;寡人担心百姓受冻,相国便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穿。
相国所为,甚合寡人心意,诸位也要向相国学习,时时不忘百姓疾苦。
这样的话,相国做多少好事,都是您的功劳,他即便真想收买人心,也收买不到。
”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身为君王者,最重要是要有气量,有格局,气量狭小只能步燕惠王的后尘。
从此齐襄王摆正心态,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表场田单的善举。
齐国的老百姓背后议论说:“相国爱民如子,原来都是大王教导有方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