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刘婴:西汉王朝末代帝王,三岁就被王莽囚禁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纵观中国历史,任何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一个朝代的末代皇帝,其结局通常都不是很好,因此每个朝代的末代皇帝都是后世关注和热议的历史人物,比如王朝的、大明王朝帝、大清王朝的宣统帝等。

在中国所有朝代的末代皇帝当中,西汉王朝的末代皇帝存在感较低,比起其它朝代的末代皇帝存在感都要低,他是史称“孺”的刘婴。

刘婴的遭遇可谓相当凄惨,年仅三岁就被西汉末年兼权臣囚禁,不允许任何人跟他交流,导致刘婴长大后连女人为何物都不知道。

刘婴生于公元5年,是的玄孙,祖上三代都是西汉地方,父亲是广戚侯,他出生时家世已经中落。

公元6年,傀儡皇帝汉平帝驾崩,由于汉平帝没女,王莽又不想拥立一个较为年长的皇室成员做皇帝,以免将来难以控制,所以王莽拥立年仅一岁的刘婴继承皇位,并称刘婴为“婴”。

准确来说,刘婴并没有继承皇位,因为王莽自编自导了一出好戏。

王莽向太皇王政君提出要求,自己以“假皇帝”的称号来代理朝政,享皇帝之实,刘婴只册立为皇太子,享皇帝之名。

所谓的假皇帝,假不是真假的假,而是代理的意思。

虽然王莽是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是自己的娘家人,但王政君一心想要守住汉室江山,丝毫没有帮助娘家人篡夺汉室江山的意思,虽然王政君已经看出王莽的计划,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同意王莽的一切要求。

王莽为了彰显自己已经是西汉实际上的皇帝,他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去祭天,这是皇帝登基才做的事情,第二件事是改年号居摄,居摄就是大臣代皇帝处理政务的意思,第三件事是尊自己的女儿、汉平帝的皇后王嬿为皇太后,保持王政君的太皇太后不变。

其实王政君是刘婴的曾祖母级别,当时王政君已经是太皇太后,如果刘婴继承皇位,王政君的称号要比太皇太后还要高一级,但中国历史没有这样的先例和称号,所以王政君仍然保持太皇太后不变。

王莽的引起了文武百官的不满,部分文武百官为了抗议王莽,集体辞官,甚至在地方镇守的皇室成员举起讨伐王莽的大旗,包括安众侯刘崇、严乡侯刘信等,但是都被王莽残酷镇压下去。

这一切,尚在襁褓当中的刘婴全然不懂。

王莽成功把地方叛乱镇压下去,使他产生了幻觉,他一定是的“天子”,于是他决定登上皇位。

公元8年,王莽废掉了年仅三岁的皇太子刘婴,在西汉皇宫登基称帝,把国号“汉”改为“新”,并改年号“始建国”,是中国历史第一个三个字的年号,汉王朝正式灭亡,变成了新王朝。

王莽称帝之后,虽然没有对前朝皇室,但是王莽用了一个非常恶毒的办法对待前朝末代君主刘婴,就是把年仅三岁的刘婴囚禁起来,不准任何人跟他交流,只派人一个专人把他养大。

就这样,刘婴在的囚禁地被养大,但他智力低下,什么都不懂,连女人是何物都不知道,王莽把他放出来,并把已经死去的长子王宇的女儿嫁给他,以此作为对他的补偿。

公元23年,王莽的新朝被领导的所灭,王莽本人也死在乱军之中。

当时刘婴身在长安,刘玄控制了刘婴,直到公元25年刘玄领导的绿林军被刘盆子领导的灭掉之前,刘婴被刘玄杀害,年仅二十岁。

刘婴作为西汉王朝末代皇帝,他即使没有被王莽杀死,但他的遭遇却比死更难受,也许这就是中国历朝历代末代皇帝的命,只怪自己生在帝王之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主张和亲的西汉大臣,竟然也是大败匈奴的名将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匈奴派使者来请求和亲。西汉自高祖白登山被围之后,文、景两帝,包括女汉子,都奉行“无为而治”的国策:一边给匈奴送女人——所谓的“和亲”,一边窝在家里老老实实搞生产。 这次请求和亲,到底是像往常一样同意还是趁机翻脸开打,汉武帝和一众大臣在朝堂商议。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这时,一位御史大夫跳出来说:“咱们军队跑到千里之外——那么远的地方去打仗,就如同强弩之末,到那里也没劲了。再说,匈奴那地方离咱太远,得到也没什么用处,无利可图,打这仗干嘛?所以,还是和亲吧,天下太平!” 主和派的官僚们立即齐声附和,最后力压主战派,和亲一事顺利谈妥。从历史来看,汉匈战争前的最后一次和亲,就这么被这位御史大夫极力促成了,这位御史大夫名叫。不论是当时的主战派,还是后世的热血青年,都对主和的韩安国恨得牙根痒,说上许多理由,其实就是不敢打,妥妥一个投降派。但实际上,韩安国和亲主张说明,他对当时国家的军事实力有准确的估量。而他本人,更是一位拥有谋略、计策的能臣,在景帝、武帝时期,出镜率相当高。 一、一战成名 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今商丘民权县)人,早年拜师学习《》和其它学说。他聪明好学博采众长,成长为远近闻名的集学问、辩论于一身的能人,并被(景帝之弟)慧眼识珠,请入朝中担任中大夫。而韩安国很快就显露能力,成为梁王不可或缺的重要谋士。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爆发,叛军一路高歌挺进到梁国。危难之中,韩安国被梁王刘武任命为将军,抵御叛军的围攻。韩安国稳固防守,另一位将军则奋力厮杀,将士的拼死抵抗使叛军无法绕过梁国这一防线,因为牵制住叛军的主力,为最后平息叛乱七国之乱贡献了力量。韩安国因此一战成名,梁王刘武也更加倚重于他。 受梁王的重用,韩安国也忠心而侍,为梁王排忧解难。 二、断“家”务事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这“家”还是皇家——窦、景帝与梁王,他们之间越来越僵化的关系,事情更加棘手。 对于自己的两个儿子——景帝和梁王,窦太后更偏爱小儿子梁王,不论权力还是财物,都大力赏赐。景帝是孝子,对母亲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梁王以为有母亲撑腰,渐渐地有恃无恐,在封地内,出行的动静弄得比还大,这就让景帝有所不满了。太后得知后,迁怒于梁国派来的使臣。 这次梁国派来的使臣恰恰是韩安国,这下他可撞到枪眼上了——太后、景帝、梁王关系僵持,一不小心就是掉脑袋的事。韩安国清楚当下的处境,他没有直接向太后、皇帝请罪,而是去找了——窦太后的女儿。 一见到公主,韩安国就哭着说:“从前七国叛乱时,各诸侯都起兵,梁王一想起太后跟皇帝在关中就流眼泪水,他知道跟皇帝最亲,所以拼命抵抗,因而叛军才无法向西进军,这不都是梁王的功劳吗?而现在,梁王用皇帝赏赐的车子、旗帜出行,虽然排场大了点,但不过是向小地方的人炫耀,自己的父兄都是皇帝,母后与兄长都爱他,这又有什么过错呢?太后因此苛责他,他知道后整日泪流不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太后为什么不体恤一下做儿子孝顺、做臣子忠心的梁王呢?” 馆陶公主将这些话告诉给窦太后,太后大喜,并把这话原封不动地告诉景帝。景帝心结打开,对韩安国等使者大大奖赏,从此对刘武更加宠爱。不能不说,韩安国的诡辩很厉害,把黑的都说成了白的,他这手亲情牌打得更漂亮,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家庭危机,也是政治危机。 “关不住”——韩安国的能力、名声正如这“春色”一般,从梁国传到了朝廷,受到景帝与太后的信任。 三、死灰复燃 不过韩安国不是完人,有一次,他就因为犯事被捕下狱。“被犬欺”啊,狱卒言语间对韩安国多有侮蔑。韩安国听了不受用就说:“你小子知不知道,死灰有可能会复燃吗?”不料那狱卒答道:“就算它复燃,我也能一泡尿给它浇灭了!” 不过,这位狱卒很快就后悔了。梁国内史空缺,因为之前在太后那里留下好印象,韩安国被窦太后任命为太史,从一名囚徒翻身为年俸二千石的官员。狱卒闻讯,职位也不要了,撒腿逃命。韩安国下令,你不回来就任,我就灭你宗族。无奈,这位狱卒回家安排好后事,向韩安国谢罪来。没想到,韩安国大笑道:“你可以撒尿了!”狱卒不知所措之际,韩安国又说:“这事不值得我惩办你,回去好好工作吧。” 相比对待霸陵尉,韩安国的胸襟,不得不让人佩服! 四、替梁王收拾“烂账” 话说回来,梁国内史这职位,梁王属意的人还真不是韩安国,而是“新宠”——齐人公孙诡。公孙诡不断游说梁王,向皇帝申请做皇位接班人,并增加封地。对于立刘武为储君一事,景帝似有此意,但朝中袁盎的反对声最高,在梁王的授意下,公孙诡将袁盎暗杀。 景帝知道后,派使臣去梁国务必捉拿公孙诡。但使臣来了十批,却一批一批空手而回——根本找不到人。人的去向,韩安国心知肚明,他来到梁王宫中,一看到梁王就哭起来:“大王没有好的臣子辅佐以至到这种地步,既然抓不到公孙诡,请您赐我一死吧!” 梁王不允许,韩安国继续两眼泪流,从太上皇刘太公与高祖的关系、景帝与废太子的关系说起,劝诫梁王,治理天下,不能以私情乱公事,就算是亲父子也无法保证不会有变化。如今皇上因为太后不置办您,如果太后去世了,您还能依靠谁? 一语点醒梦中人,梁王痛哭流涕交出公孙诡。公孙诡畏罪自杀,景帝既往不咎,梁王派人杀袁盎的这笔烂账,算是被韩安国一把抹干净了。从此,景帝与太后更加看重韩安国。 五、抵御匈奴 除了是一名颇具谋略的谋士,韩安国还是一员大将——在梁国时曾参与平叛七国之乱,入朝后也曾领兵前往闽越平乱。后来,韩安国到朝廷为官,因主张与匈奴和亲,而被人认为是窝囊的投降派。但是到了汉武帝决意要打匈奴时,韩安国却勇敢地冲在了第一线。 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有人献计在马邑伏兵收拾匈奴单于。韩安国担任最高统帅——护军将军率兵埋伏于马邑,最后计策泄露,马邑之围无功而返。丞相死后,韩安国担任代理丞相,汉武帝有意将他扶正,哪知韩安国时运不济,竟然从马车上摔下,跌跛了脚,只得家中养病,汉武帝只好改任他人。 韩安国病好后,担任材官将军,驻守渔阳。马邑之后,汉朝与匈奴等于撕破了假面和平,匈奴单于为了报复,带军攻打汉朝,而渔阳正是最前线。有一天,韩安国抓到几个匈奴俘虏,得知匈奴军队已经远去。于是,他上表汉武帝,请求暂时停止屯军,趁着农耕时节都回家进行农业生产。 可谁知匈奴玩了花样,没多久转身又回来攻打渔阳,韩安国军营里只有不足千人,被打得措手不及,从未吃过败仗的他,这次遭受惨败,匈奴劫掠两千多人与财物。汉武帝得知后,专门遣使将他一顿责备,再调他向东驻守右北平。韩安国感到,皇帝的宠信越来越少,加上被匈奴打败,损失严重,耻辱,失意,郁闷......,只短短几个月后,韩安国就生病吐血而亡。 只是,韩安国不知道,正是他在渔阳的坚守,牵制住匈奴的部分军力,使得大将军有机会兵出北郡,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绕到匈奴后方对其造成大包围态势,活捉敌军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取得河套大捷。 河套大捷成了汉匈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此后大汉一雪旧耻,扬眉吐气吊打匈奴;汉军“全甲兵而还”,卫青因功被封为长平侯,而所有这些荣光的背后,我们不能忽略的是,韩安国以一员老将的身份,在渔阳的浴血坚守,在抗匈前线站好了最后一班岗,他也是汉朝雪耻匈奴的大功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暴君败家: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历代帝王简介

(公元前27年-公元68年),罗马帝国第一个世袭王朝,是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奥古斯都)所属的尤里乌斯家族借由联姻关系与家族结合形成的王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共传五位,依次为:屋大维(奥古斯都)、、、克劳狄乌斯和。公元前27年,屋大维接受元老院赐予的"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共和国结束,罗马帝国建立,朱里亚·克劳狄王朝随之开始;公元68年,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尼禄自杀身亡,朱里亚·克劳狄王朝遂告终结,罗马帝国进入"四帝之年"(四帝内乱期)时期。 奥古斯都 前27年1月16日-14年8月19日在位。 奥古斯都,全名(最高统帅·)恺撒·(神之子·)奥古斯都(拉丁语:Imperator Caesar Divi Filius Augustus,前63年9月23日-14年8月19日),原名盖乌斯·屋大维乌斯·图里努斯(Gaius Octavius Thurinus),一般称其为屋大维(Octavian)。罗马共和国末期之一,罗马帝国第一位元首(Princeps),元首制的创始人。奥古斯都统治罗马长达40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 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外孙,前44年被恺撒指定为第一继承人并收为养子。 恺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与·安东尼、结成"后三头同盟"。前42年与安东尼在中打败共和派首领和卡西乌斯。前36年,他剥夺雷必达的军权,后在阿克兴海战打败安东尼,消灭了古埃及,回罗马后开始掌握一切国家大权。前30年,被确认为"终身保民官",前29年获得"最高统帅"(Imperator,或译作"凯旋将军"、"大元帅","皇帝"一词来源)称号;前27年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意为"神圣的") 。此后着手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屋大维曾先后获得执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长等职衔,实为罗马皇帝。屋大维为加强统治,对军队进行改革,实行雇佣兵制度;建立近卫军,驻守罗马和意大利,以保卫皇帝。对外继续扩张,向西完成对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进至多瑙河、莱茵河一线。他善于审时度势、,处事机智果断、谨慎稳健。他所采取的一系列顺乎形势的内外政策,开创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为帝国初期的繁荣打下基础。14年8月,在奥古斯都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 提比略 14年9月18日-37年3月16日在位。 提比略,全名提比略·恺撒·(神君奥古斯都之子·)奥古斯都(拉丁语:Tiberius Caesar Divi Augusti filius Augustus,前42年11月16日-37年3月16日),原名提比略·克劳狄乌斯·尼禄或提比略·尤里乌斯·恺撒(Tiberius Claudius Nero或Tiberius Julius Caesar),中文又译作提庇留或提贝里乌斯。罗马帝国第二位皇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第二位皇帝,14年9月18日-37年3月16日在位。 14年,奥古斯都驾崩,提比略继承由奥古斯都缔造的帝国,借由联姻关系,成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之继承人。提比略个性深沉严苛,执政时期并不受到臣民的普遍爱戴。执政后期,由于党派与家族之间的斗争、阴谋,使得他采用残暴的手段对付政敌与亲族。在罗马古典作家的笔下,他的形象被定位为暴虐、好色。但近代学者根据帝国当年的安定景象与文献铭刻等史料,重新为提比略翻案,认为提比略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由于与元老院与家族的关系紧张,26年,提比略退隐卡普里岛,自此再未返回罗马,但他从未放松对政局的控制。37年3月16日,提比略于卡普里岛驾崩。 卡利古拉 37年3月18日-41年1月24日在位。 卡利古拉,全名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库斯(拉丁语:Ga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12年8月31日-41年1月24日),原名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日耳曼尼库斯(Gaius Julius Caesar Germanicus)。罗马帝国第三位皇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第三位皇帝,37年3月18日-41年1月24日在位。 卡利古拉是他自童年起的外号,意为"小军靴",源于他儿时随其父日耳曼尼库斯屯驻日耳曼前线时士兵为他穿上的军靴。37年,皇帝提比略于卡普里岛驾崩,卡利古拉经元老院认可,继承提比略的所有权力,成为皇帝。卡利古拉被认为是罗马帝国早期的典型暴君。他在位时期,建立恐怖统治,神化皇权,行事荒唐、暴虐。由于他,大肆兴建公共建筑、不断举行各式大型欢宴活动,帝国的财政急剧恶化。后来,他企图以增加各项苛捐赋税来减缓财务危机,引起帝国所有阶层的怨恨。41年,卡利古拉被近卫军大队长卡西乌斯·卡瑞亚刺杀身亡。 克劳狄乌斯 41年1月24日-54年10月13日在位。 克劳狄乌斯,全名提比略·克劳狄乌斯·恺撒·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库斯(拉丁语:Tiberius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前10年8月1日-54年10月13日),原名提比略·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或提比略·克劳狄乌斯·尼禄·日耳曼尼库斯(Tiberius Claudius Drusus或Tiberius Claudius Nero Germanicus),中文又译作克劳狄,或模仿后来欧洲君主习惯冠以数字的克劳狄一世。罗马帝国第四位皇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第四位皇帝,41年1月24日-54年10月13日在位。 克劳狄乌斯是意外而登基为皇帝的。41年,皇帝卡利古拉遭到刺杀后,近卫军拥立这位克劳狄乌斯家族的中年男子,并受到元老院的承认而继位为罗马皇帝。他的统治力求各阶层的和谐,凡事采取中庸之道,修补了卡利古拉时期皇帝与元老议员之间的破裂关系,提高行省公民在罗马的政治权力,并兴建国家的实业。后期史学家认为,罗马帝国初期政治的中央集权统治形式,是在他的手中和平地转移完成的。 54年10月13日,克劳狄乌斯去世,可能被皇后毒死。 尼禄 54年10月13日-68年6月9日在位。 尼禄,全名尼禄·克劳狄乌斯·恺撒·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库斯(拉丁语: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37年12月15日-68年6月9日),原名路奇乌斯·多米提乌斯·阿赫诺巴尔布斯或尼禄·克劳狄乌斯·恺撒·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Lucius Domitius Ahenobarbus或Nero Claudius Caesar Drusus Germanicus)。罗马帝国第五位皇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第五位亦是最后一位皇帝,54年10月13日-68年6月9日在位。 54年,皇帝克劳狄乌斯驾崩,尼禄凭借其母小阿格里皮娜此前的诸多谋划,顺利即位为帝。尼禄是古罗马乃至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在位时期,行事残暴,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及几任妻子,处死了诸多元老院议员;同时,亦奢侈荒淫,沉湎于艺术、建筑等事。然而,尼禄并未完全荒废政务,对内推行了诸多利民政策;对外成功化解帕提亚与亚美尼亚危机,创造了一定的政绩。后世对他的史料与创作相当多,普遍对他的形象描述不佳。世人称之为"嗜血的尼禄"。 68年,高卢、西班牙诸行省先后爆发了反对尼禄的叛乱,尼禄在不明战况的状态下,以为深陷穷途末路的境地,遂仓皇逃离首都罗马。元老院获悉后当即宣判尼禄为"国家公敌",承认率军起义的西班牙行省总督加尔巴为皇帝。同年6月9日,尼禄被迫自尽。尼禄的死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王朝、由奥古斯都开创的朱里亚·克劳狄王朝至此终结。 随机文章历史上的刘武周曾被突厥封为什么?突厥为何这样做?花木兰中的性别与身份外星人正在向地球发信号,外星人发求救信号被科学家破解耶稣为什么不杀了撒旦,信徒只有感受邪恶的恐怖才会向往光明巨猿是怎么灭绝的,专家推测与人类进化有关/10万年前灭绝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