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广陵郡王钱元璙生平简介 钱元璙后代及人物轶事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钱元璙(887年-942年),字德辉,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名钱传璙,是的吴越国武肃王钱镠的第六子,文穆王钱元瓘的哥哥,母亲庄穆夫人。

同母兄弟钱传瑛、钱传璛、钱传璟、钱元琳。

钱元璙历任沂王府咨议参军、宣武军节度使判官,散骑常侍,马军厅事指挥使。

武勇都之变,徐绾召淮南军入侵两浙。

在顾全武的建议下,钱镠派钱传璙到淮南处通婚。

途中,逃脱了润州团练使安仁义的扣留。

到扬州,杨行密把女儿嫁给他,说生子当如钱郎,召田頵回军。

钱传璙夫妻回到杭州钱塘,征缙云、睦州有功,为邵州刺史。

克东洲,为睦州刺史。

后镇苏州,为中吴建武等军节度使,苏州、常州、润州等团练使,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文穆王钱元瓘即位,改传璙为元璙。

其人性简约,习弓马。

钱元瓘和他喝酒时对他说这是六哥的位置,小弟坐上是兄长所赐。

钱元璙俯伏感泣。

为检校太师,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

作金谷园烟雨楼养老。

在苏州三十年,天福七年三月去世,灵柩前被后晋封为广陵郡王。

年五十六岁,以王礼安葬,谥号宣义,其子钱文奉,钱文炳。

生平轶事 钱元璙(887—942),字德辉,初名传璙,镠第六子(《吴郡志》作第四子)。

仪状瑰杰,风神俊迈。

起家沂王府咨议参军、宣武节度判官、累迁散骑常侍。

改马军厅事指挥使。

武勇都之变,徐绾召淮南兵入寇,顾全武谓“杨公,大丈夫!今以[ ]浩,必悯我。

群公子谁可行者?”武肃王乃遣传璙微服为全武仆,诣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见吴王。

为行密指陈逆顺之理,吴王为之动容。

遂以女妻之即日召田君 回军。

未几,逆妇归钱塘。

累征缙云、睦州,皆陷阵有功,授邵州刺使。

复征湖州高澧及攻东州,授睦州刺使。

寻,迁苏州。

累敕授中吴、建武等军节度使;苏常润等州团练使、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文穆王立,更初名。

诸兄弟易“传”为“元”,而传璙亦以元潦名。

璙在苏州三十年,性简约而恭靖,便弓马。

文穆王时,以王兄尤加礼遇。

进检校太师、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

作金谷园以娱老。

又建烟雨楼于正滮湖之上。

久之,晋敕封广陵郡王,不及受命而薨;天福七年三月也。

年五十六,谥宣义。

(《十国春秋》) 钱镠原与西面的吴国杨行密水火不相容,刀兵连年。

杨行密用大索贯串一个个铜钱,名为“穿钱眼”;钱镠就下令把杨柳树的梢头砍去,谓之“砍杨头”。

后来钱镠考虑长此下去兵连祸结,还是“和为贵”,于昭宗天复二年(902)派元璙(时名传璙)求婚于杨行密,兼为人质。

隔了两年,杨行密允婚,遣己女及元璙回杭成婚。

钱镠即派元璙任苏州刺史,中吴军节度使,驻守吴越国北部重镇苏州凡三十余年,两国边境渐趋和睦,吴地安定繁荣。

后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封彭城郡王,葬于苏州,追封为广陵郡王。

夫人也合葬于此。

元璙晚年作金谷园,茂林异花,崇岗清池。

上世纪八十年代,钱元璙墓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位于木渎七子山北麓九龙坞,此地三面环山,有九处山湾,谷间地形平坦,树木植被幽深。

墓位于谷间平地中央,原有“广陵郡王之墓”巨碑及石人、石马、牌坊等,解放后在极潮干扰下被毁。

现仅残存该墓的封土部分,周围已改为驻苏某部队靶场。

钱文奉(909—969),钱元璙第二子,初以父荫为苏州指挥都使,后迁节度副使。

元璙卒,代知苏州中吴军节度使,累加太尉,中书令,镇苏州亦三十余年,使苏州继续发展繁荣。

今存之虎丘云岩寺塔正是钱元璙父子镇守苏州时完成。

文奉善骑射,涉猎经史、音律、图纬、医药、鞠弈之艺,礼贤下士。

筑南园、东庄,奇卉异木,名品万千。

谥威显,葬今之七子山墓区内。

1979年3月在七子山钱元璙墓西发现五代墓一座,出土秘色瓷和精美金银器多件,当为钱元璙家族墓葬之一例。

文奉次子钱承礼,为中吴军节度副使,亦协助其父镇守苏州。

钱元璙后裔迁浙江象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天堂”苏州的奠基人 五代吴越国钱元璙父子

钱元璙(公元886-942),字德辉,初名传璙,浙江临安人。钱元璙是大名鼎鼎的吴越国王钱镠的第六子。钱镠在位时,他做过宣武军(今河南开封)节度判官,太傅,同中出门下平章事等官。后其弟,钱镠第七子钱元瓘继承吴越国王之位后,众兄弟尽改“传”为“元”,钱传璙也就改名为“钱元璙”,升检校太师,中书令,开封仪同三司。后晋封钱元璙为广陵郡王,不及受命而病故。 钱元璙在《资治通鉴》上写的都是他头衔的变化。他的头衔很长,有40多字,为“苏州刺使、中吴建武军节度、苏常润三州团练使、加检校太师、守太傅、同平章事、侍中、中书舍人、彭城郡王” 。其中真正管事的,还是苏州刺史和中吴军节度使。 有关钱元璙形貌性格的记载并不多,《吴越备史》中只说他“仪态瑰杰,风神俊迈,性俭约恭靖,便弓马” ,,风度潇洒,谦虚节俭,英勇善战,这个钱元璙也算是个人中豪杰了。这大概不全是野史的溢美之词,从一则故事中也可见一二。徐绾起兵背叛钱镠,钱镠派大将顾全武到杨州联络一起对付徐绾。为了表示诚意,钱镠让钱元璙一起去。这显然是个很危险的事,钱元璙当年不过十七岁,却慨然应诺,扮作顾全武的贴身小仆前往。路过润州时,润州团练使安仁义设宴招待,看顾全武的贴身小仆,聪明伶俐,大为喜欢,要以十个仆人来换钱元璙。顾全武含糊其辞,不敢多说,半夜里花重金买通守城的士兵,连夜过江。到了扬州,钱元璙向杨行密“指陈逆顺之理”,杨行密“为之动容”,感概地说:“生子当如钱郎,我之子豚犬耳”。杨行密不但同意与钱镠结为同盟,还把女儿嫁给了钱元璙。 钱元璙的政绩主要体现在治理苏州期间。钱镠统一两浙、定都杭州,建立吴越国后,钱元璙以战功迁升苏州刺史,带兵驻守苏州。苏州城原为春秋时吴王所筑,系土城,时已残破。他治理苏州三十年,很有治绩,特别是其于苏州园林建设的贡献,泽被后世。史书还记载他“俭约镇静,郡政循理”, 使苏州人民。在经济上,钱元璙“置都水营田使,疏导诸河”,“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实行了许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使当时苏州的农业,手工业都有较大的进步,促进了吴地经济的繁荣。钱元璙及其子钱文奉(钱镠第十一个、钱元璙次子、生于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他们父子俩在苏州六十年,正是苏州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可谓太平盛世,而钱元璙父子也因此而得以同祀沧浪亭五百名贤祠。 钱元璙父子治理苏州时,苏州的水田是全国最好的,曾受到范仲俺的夸奖。苏州有一支政府组织的营田军,人数达七、八千人,专为田事导河筑堤,也是全国之最。《吴郡图经续记》的作者朱长文说:“当兵以剽焚之后,而元璙以俭约慎静镇之者三十年,与江南(南唐李煜)接境,而能保全屏蔽者,元璙之功也。”朱友文觉得,苏州经钱元璙、钱文奉父子前后六十年的经营,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大城市,所以,朝廷对派驻苏州的地方长官人选,常常是慎之又慎,非台阁之贤,谱宪之序,不以轻授。 武肃王钱鏐一生妻妾八人,生有三十个儿子。谁来接班?以战功而论,钱元璙和钱元瓘不相上下,两人分别出任镇海、镇东节度副使,分守苏州、湖州,地位相当。两人同年出生,同岁结婚,细细考评,钱元璙还略占优势,当时,元璙有五个儿子,但元瓘因原配夫人马王后没有生育,故得子较晚,元璙是正室夫人所生,元瓘也象他的几个儿子一样是待妾所出;元璙是哥,元瓘是弟。但钱镠选择了元瓘接班。虽然史家认为钱元瓘在狼山江之战中,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但钱镠也许更看重他能理解和接受“子孙善事中原,切勿以中原帝姓多变而改国之大政”的政治路线。钱镠是成功的。钱元璙尊重父亲的选择,并主动来杭看望钱元瓘。而元瓘也丝毫没有趾高气扬,以国王自居,而是以弟弟的身份说:“这位本是兄长的”。元璙则谦虚地说:“父王决定很正确,你是”。这在当时朝中和各藩国为继位而兄弟相残之际,元璙能做到这一点,实在不容易,因而,两人都被对方的话所感动,,。钱元璙在苏州一住就是三十年,认真做好他的苏州刺史。钱元璙除了经略苏州地方建设外,还“颇以园池草木为意,建南园、东圃及诸别第” 。《吴郡图经续记》说元璙“好治林圃, 釃流以为沼,积土以为山,岛屿峰峦,出于巧思,求致异木,比及积岁,皆为合抱,亭宇台榭,值景而造,所渭三阁,名品甚多,二台、龟首、旋螺之类”。 因而, 苏州的园林史应该为元璙父子留下一笔。连苏州的标志性建筑——虎丘塔也是他们坐镇苏州时修建的。同光二年(公元924年),钱镠将苏州升格为中吴军时,顺手又将原属苏州的嘉兴县升格为开元府,兼领嘉兴、华亭两县。这也是为了防止元璙的权力过大。元瓘接位后,立即罢开元府,将嘉兴、华亭、海盐、依然划归中吴军管辖,显然是安抚一下钱元璙,有兄弟之间共享富贵的意思,当钱元瓘大位坐稳后,又将嘉兴、华亭、海盐三县划出,另置秀州府。为了确保苏州的安全,钱镠还派梅世忠、李开山两员大将屯兵苏州府属常熟东北三十多里外的许浦上游,由于驻军,老百姓也逐渐聚集,慢慢形成了一个集市,因这两位将军治军严格,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这个集市就以两将之姓冠名,设了梅李镇。如今已成为常熟市的经济强镇、文化名镇。元璙之后,其子文奉袭父职,又继续经营了数十年,从此,苏州以园林享誉中国。杭州、苏州两个都市的发展,使吴越的繁荣更加深入国人之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成了中国人的共识。但苏、杭在五代前名声并不显赫,有了长江三角洲的繁荣,有了几代人对西湖的开发,特别是有了西湖的秀丽和苏州园林的精美,才使有共享“人间天堂” 的美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告慰苏杭的奠基者:苏州、杭州已经成为华夏大地上两颗璀灿夺目的,即使此外别的什么也没做,您们也已经为中华民族后代子孙造福无穷而可以自豪了。 说到秀州,自然会使人想到耸立在南湖上的“烟雨楼”,南湖不仅以中共一大会址之一而闻名天下,也以由中共元老董必武题写楼名的“烟雨楼”而声名远播,而这座楼最早是钱元璙为了“以馆宾客”而建造的,应该不是一时的。从现在的眼光看,钱元璙可谓是一个狂热的园林建筑爱好者。他在苏州时,建起了苏州发展史上最大的园林——南园。《吴郡志》载:“南园,吴越广陵王元璙之旧圃也。老木皆有抱,流水奇石,参差其间。王禹俑为长洲县令,尝携客醉饮,”有诗曰:“天子伏贤是有唐,镜湖恩赐贺知章。他年我若功成后,乞与南园作醉乡。”可见南园的当日之盛。苏州的名园,如苏舜钦构筑的沧浪亭、创建的郡学之庙,都是南园的一部分,南园之大可见一斑。 钱元璙何时在南湖边建楼已无可考证,但肯定在其统治苏州期间。《十国春秋》说:“元璙作金谷园以娱老,又建烟雨楼于滮湖之上。”明《秀水县志》说:“元璙筑台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他在南湖边筑楼是为了“馆宾客”,可见他长年住在苏州,只是在公务之余,邀上亲朋好友,在南湖畔作几日休闲之游。在其心目中,其地位是远远不及苏州南园的吧。建立后,吴越归顺大宋,保境安民,嘉兴也因此而避免了兵火之灾。 当年的上海县属松江府,而当时的松江府又归秀州管辖,而秀州时而独立时而又归苏州管辖,所以今日作为“长三角”中心的上海如此繁荣,也与钱元璙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钱元璙父子经营苏州六十年,“一时才艺多依之”是有成果的。龚明之《中吴纪闻》记云:“(钱氏父子)皆为中吴军节度使,开府于苏。时有丁陈范谢四人者,同在宾幕。”这四人是同僚,同为中吴军节度推官。推官是节度使幕僚,按照级别,依次有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掌书记、推官、巡官等。推官的身份,近似秘书。但这四个小秘书的孙儿辈,却是北宋鼎鼎大名的人物,丁守节,其孙,贵为丞相。陈赞明,其孙陈子奇,官至太子中台,被称为“吴下三贤人”,家住阊门。范梦龄,其曾孙是范仲淹。谢崇礼,其儿子谢涛,官至太子宾客,属东宫官属。谢涛有文名,与卢镇齐名,时称卢谢。王鏊《姑苏志》对这一现象称赞不己,很羡慕“其子孙皆至大官”。所以现代史家也认为:时至北宋,以两浙之境而论,苏州最出人才,这与钱元璙、钱文奉幕府有着或多或少的渊源关系。 钱元璙虽不在三代五王之列,但他对吴越国内部的团结统一,对吴越国百姓的安宁幸福和今日苏州及“长三角”的繁荣是有特殊贡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广陵郡王钱元璙生平简介 钱元璙后代及人物轶事

钱元璙(887年-942年),字德辉,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名钱传璙,是的吴越国武肃王钱镠的第六子,文穆王钱元瓘的哥哥,母亲庄穆夫人。同母兄弟钱传瑛、钱传璛、钱传璟、钱元琳。 钱元璙历任沂王府咨议参军、宣武军节度使判官,散骑常侍,马军厅事指挥使。武勇都之变,徐绾召淮南军入侵两浙。在顾全武的建议下,钱镠派钱传璙到淮南处通婚。途中,逃脱了润州团练使安仁义的扣留。到扬州,杨行密把女儿嫁给他,说生子当如钱郎,召田頵回军。钱传璙夫妻回到杭州钱塘,征缙云、睦州有功,为邵州刺史。克东洲,为睦州刺史。后镇苏州,为中吴建武等军节度使,苏州、常州、润州等团练使,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文穆王钱元瓘即位,改传璙为元璙。其人性简约,习弓马。钱元瓘和他喝酒时对他说这是六哥的位置,小弟坐上是兄长所赐。钱元璙俯伏感泣。为检校太师,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作金谷园烟雨楼养老。在苏州三十年,天福七年三月去世,灵柩前被后晋封为广陵郡王。年五十六岁,以王礼安葬,谥号宣义,其子钱文奉,钱文炳。生平轶事 钱元璙(887—942),字德辉,初名传璙,镠第六子(《吴郡志》作第四子)。仪状瑰杰,风神俊迈。起家沂王府咨议参军、宣武节度判官、累迁散骑常侍。改马军厅事指挥使。武勇都之变,徐绾召淮南兵入寇,顾全武谓“杨公,大丈夫!今以[ ]浩,必悯我。群公子谁可行者?”武肃王乃遣传璙微服为全武仆,诣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见吴王。为行密指陈逆顺之理,吴王为之动容。遂以女妻之即日召田君 回军。未几,逆妇归钱塘。累征缙云、睦州,皆陷阵有功,授邵州刺使。复征湖州高澧及攻东州,授睦州刺使。寻,迁苏州。累敕授中吴、建武等军节度使;苏常润等州团练使、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文穆王立,更初名。诸兄弟易“传”为“元”,而传璙亦以元潦名。璙在苏州三十年,性简约而恭靖,便弓马。文穆王时,以王兄尤加礼遇。进检校太师、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作金谷园以娱老。又建烟雨楼于正滮湖之上。久之,晋敕封广陵郡王,不及受命而薨;天福七年三月也。年五十六,谥宣义。(《十国春秋》) 钱镠原与西面的吴国杨行密水火不相容,刀兵连年。杨行密用大索贯串一个个铜钱,名为“穿钱眼”;钱镠就下令把杨柳树的梢头砍去,谓之“砍杨头”。后来钱镠考虑长此下去兵连祸结,还是“和为贵”,于昭宗天复二年(902)派元璙(时名传璙)求婚于杨行密,兼为人质。隔了两年,杨行密允婚,遣己女及元璙回杭成婚。钱镠即派元璙任苏州刺史,中吴军节度使,驻守吴越国北部重镇苏州凡三十余年,两国边境渐趋和睦,吴地安定繁荣。后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封彭城郡王,葬于苏州,追封为广陵郡王。夫人也合葬于此。元璙晚年作金谷园,茂林异花,崇岗清池。上世纪八十年代,钱元璙墓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该墓位于木渎七子山北麓九龙坞,此地三面环山,有九处山湾,谷间地形平坦,树木植被幽深。墓位于谷间平地中央,原有“广陵郡王之墓”巨碑及石人、石马、牌坊等,解放后在极潮干扰下被毁。现仅残存该墓的封土部分,周围已改为驻苏某部队靶场。 钱文奉(909—969),钱元璙第二子,初以父荫为苏州指挥都使,后迁节度副使。元璙卒,代知苏州中吴军节度使,累加太尉,中书令,镇苏州亦三十余年,使苏州继续发展繁荣。今存之虎丘云岩寺塔正是钱元璙父子镇守苏州时完成。文奉善骑射,涉猎经史、音律、图纬、医药、鞠弈之艺,礼贤下士。筑南园、东庄,奇卉异木,名品万千。谥威显,葬今之七子山墓区内。1979年3月在七子山钱元璙墓西发现五代墓一座,出土秘色瓷和精美金银器多件,当为钱元璙家族墓葬之一例。文奉次子钱承礼,为中吴军节度副使,亦协助其父镇守苏州。钱元璙后裔迁浙江象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