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玄武门之变他选择了中立,为什么还能进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他选择了中立,为何还能进之列?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是李渊的侄子,而且比李世民大,所以李孝恭就是李世民的堂哥,光凭这个关系,就足以说明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了。

不过,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为什么李孝恭听起来并没有魏征、房玄龄、李靖、那样的出名,却能排在凌烟阁功臣的第二位,只是因为跟李世民有亲戚关系吗? 当然不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入选和排名,是综合考量各个方面,有很多的硬性条件在里面,比如军功、威望等等,李孝恭能排在第二,自然也是有别人不能比的丰功伟绩,下面就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来到了末年,当时,优柔寡断的李渊在诸位大臣的劝说下,决定起兵反隋,便在太原起兵,征战四方。

李孝恭奉李渊之命,率兵征战巴蜀要地,因用兵得当,短短数日便攻下数州,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后,对李孝恭非常欣赏。

李孝恭用兵得当,更懂得收买人心,在活捉声名狼藉的敌军大将朱粲后,并没有立刻将他处死,而是将他赦免了,从此,收复他州易如反掌,深得民心。

次年二月,李渊正为攻打萧铣而发愁,李孝恭进行了战略和战术上的分析,出了计策献于李渊,李渊听后很是欣慰,便命李孝恭和李靖前去参战。

李孝恭在李靖的配合下,成功平定了萧铣,李渊高兴得都合不拢嘴了。

随后,李孝恭又平定了南方数州,扫平了南方障碍,为基业打下了半壁江山,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封李孝恭为河间王。

现在大家知道李孝恭为什么能排在凌烟阁功臣的第二位了吧?人家不只是皇亲国戚,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实力! 李孝恭不光能打仗,在谋略方面也是非常聪明的,很懂得明哲保身。

当初李世民与哥哥争夺皇位时,等人都帮着李世民,为李世民出谋划策,甚至后来李世民身边的大臣都被李渊调走,只留下长孙无忌一人。

李孝恭知道,这两兄弟早晚是要打起来的,要是帮错了人,可是要掉脑袋的事,关乎自己的性命大事! 聪明的李孝恭是怎么做的呢?他选择了中立,既不帮李建成,也不帮李世民,因为他知道,无论最后谁坐上了皇位,他都是皇亲国戚,何必去做那可能掉脑袋的事情呢? 事实证明,李孝恭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后来李世民登基后,并没有追查李孝恭,而是对他继续重用。

当然,李孝恭也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虽然身居要职,但始终非常低调。

到了晚年,李孝恭的郡王府中歌女舞女近百人,整日,沉迷在歌姬舞女之中难以自拔,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14年之久。

贞观14年,李孝恭因身体不适,突然去世,终年50岁。

李孝恭去世后,李世民悲痛不已,赐他配享高祖庙庭,亲自前往祭拜,还命人画了二十四功臣图放于凌烟阁,全都是按照真人的比例来画的,李孝恭高居第二,仅次于长孙无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四大心腹如何样了?

后,四大心腹怎么样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在创建及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唐高祖的次子李世民居功至伟,而随着权势和名望的日渐攀升,他的野心逐渐膨胀,为争夺储位不断地与兄长太子李建成发生冲突,最终导致“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在这场变故中,李建成和支持他的三弟李元吉都被杀。 李建成为保住太子之位,屡次跟李世民冲突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如愿以偿地获得储位,原太子系成员全部被清除,而李建成的四大心腹-、、薛万彻、冯立,都被迫投降李世民。那么,这4人在投降后都得到怎样的待遇?最终结局如何? 魏征早年间参加起义,后跟随李密一起降唐,并投入太子李建成帐下效力,担任。李建成对魏征极为器重,而后者为了帮助太子树立名声,便建议他出兵征讨的余党刘黑闼,从而平定河北、山东等地,使得名望大涨。不仅如此,魏征还经常劝谏李建成早日对李世民动手,把他驱逐到地方上去,可惜太子没能及时听从,结果酿成最后的悲剧。 魏征之直言敢谏著称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看重魏征的骨鲠忠诚,非但没有追究他挑拨离间之罪,反而对他委以重任。唐太宗在位期间,魏征以致君尧舜为己任,在大事小情上对唐太宗屡屡,后者虽然常常被冒犯,但每每都能虚心纳谏。魏征因谏言有功,在太宗朝官至宰相,封公,官爵、名望之高,达人臣之极。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因病去世,终年64岁,死后被追赠为司空、相州都督。 王珪起初侍奉,官至太常治礼郎,后因叔父王頍参与汉王杨谅叛乱受牵连,逃往终南山中避难十余年,直到李渊起兵攻占关中后,才在丞相司录的举荐下,出任唐王世子李建成的谘议参军。唐朝建立后,李建成被册立为太子,而备受他器重的王珪则升任太子中允。王珪侍奉李建成期间,与魏征一起出谋划策,意在帮太子树立名望、驱逐李世民,可惜最终并未阻止李建成被杀、李世民上位的结局。 王珪官至宰相,封郡公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因为欣赏王珪的才能和忠诚,不仅赦免他先前的罪状,而且还屡屡提拔他的官职。唐太宗在位期间,王珪与魏征一起,均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并因此受到的器重,最终官至宰相,封永宁郡公。不仅如此,唐太宗为了表示恩宠,还把女儿公主嫁给王珪之子王敬直。贞观十三年(639年),王珪因病去世,终年69岁,死后被追赠为。 薛万彻是隋朝名将薛世雄第四子,以骁勇善战闻名于世。隋朝末年,薛万彻依附于幽州军阀,后跟随他一起投降唐朝,并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玄武门之变中,薛万彻率东宫卫士力战,甚至一度要进攻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向他出示李建成的首级,薛万彻才停止战斗,并逃入终南山避难。李世民上位后,因为欣赏薛万彻的骁勇忠诚,便屡屡派人招降他,最终成功地说服他为自己效力。 薛万彻被唐太宗召为妹夫,并很受重用 唐太宗在位期间,薛万彻多次配合、李勣等人作战,在消灭东、平定薛延陀、征讨等战事中屡建殊功,因功拜右武卫大将军,封武安郡公,并迎娶太宗之妹丹阳公主为妻。即位后,宰相因与薛万彻不和,便诬陷他“谋反”,准备拥立荆王李元景为帝。唐高宗被长孙无忌蛊惑,在没有查明真相的情况下,便将薛万彻斩首,时在永徽四年(653年)二月。 冯立出身将门,不仅武艺超群,而且略涉书记,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将领。李建成做太子时,因为欣赏冯立的能力,便将他引为心腹,并任命其为东宫翊卫车骑将军。玄武门之变中,冯立在李建成被杀、部属大多逃散的情况下,为了替主公报仇,依然率残军攻打玄武门,并杀死李世民手下骁将敬君弘。 冯立官至广州都督,在任时颇有惠政 等到变乱被平定后,冯立才主动向李世民谢罪,并解释自己负隅顽抗的原因。李世民对冯立的忠诚无比感慨,不仅赦免他的罪状,而且还将他收入帐下。唐太宗登基后,率军20万进犯长安,一直打到渭水便桥,此时冯立不畏凶险,仅率百余名迎战,杀伤、俘虏敌军甚多,由是受到唐太宗的嘉奖。事后,冯立被拔擢为广州都督,在职数年甚有惠政,最终卒于任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五姓七族高门之一:太原王氏的历史简介

太原:起源于山西省太原市,从魏晋到都非常显赫,与陇西、赵郡李氏、清河、博陵崔氏、范阳、荥阳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 起源 ,系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追本溯源,都是后裔。黄帝,是之子,孙,名轩辕,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又改。其时,神国运衰弱,诸侯相互侵伐,而以暴虐。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 蚩尤伏诛,诸侯咸尊黄帝(姬轩辕)为天子(实为部落联盟首领),代炎帝神农氏。黄帝即位后,会诸侯于釜山,经略四方,融黄、炎于一炉,遂开中华一统之局面,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玄嚣(即)、,玄嚣之孙高,是为。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是为帝尧;娶有女简狄,简狄因吞玄鸟之卵而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是为商之祖;娶有邰氏女姜嫄,为元妃,生弃,弃好农耕,懂稼穑,帝尧举为农师,封于邰,号后稷,为先祖。 世系 天下,基本上都出于姬晋之后。据二十六年王嗣槐堂刻本《余姚上塘王氏宗谱》载,王氏世系如下: 王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晋,为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 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时使见太子晋,师旷问以君子之德,太子晋侃侃而答曰:"如舜的为人,仁德配于天道,虽固守其岗位,却处处为天下人着想,使远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帮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谓之天。如禹的为人,圣劳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为本,取予之间,必合于正道,是谓之圣。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已有其二,依然是无比谦恭,服事于殷商。既拥有拥戴的群众,而反失其身,为暴纣囚禁,不动干戈,此谓之仁。又如武王,义杀暴纣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谓之义"。师旷称善不已。灵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堵洪。太子晋进谏曰:"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同时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历史指出灵王所为"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为也"。太子晋的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师旷朝见太子晋时,见太子色赤,不寿。太子晋说:"我再三年之后,将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不到三年,讣报的使者就到了。 因太子晋能预卜生死,后人便说他成了神仙。《列仙传》记载,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生引上嵩山,三十年后见到恒良,太子晋说:"可告我家,七月七日会我于山麓"。其时,果然身乘白鹤立于山巅,可望而不可达,数日方去。 太子晋卒后不久,灵王驾崩,太子晋的弟弟贵嗣位,是为景王。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后来仕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 武则天登封改元,封禅嵩岳时封太子晋为仙太子,别为立庙。圣历二年(699年)再幸,立制御书《升仙太子碑》。现河南偃师县缑氏山升仙太子庙,亦称仙君观。 两千多年来,太子晋成了正义的象征。在《远游》诗中表达了他对太子晋的景慕"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亦写道,"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新加坡当代学者王秀南先生礼赞道: 年少册立,辅政英明,诸侯慑服,万方狄听,为因谷洛, 水利民生,极谏堵塞,有违君命,竟遭父王,贬作庶民, 裔迁太原,王家频称,因以王姓,代出群英,簪缨相继, 为国干城,本支百世,独负盛名,钦水思源,我祖德馨。 太子晋公年十七而卒。周灵王驾崩,其弟贵继位,是为景王。晋公长子宗敬仕周为司徒。其时诸侯争霸,王室日衰,宗敬知国事已不可为,遂上表致仕,避乱于晋阳(一说居河东城都乡唐版里)。世人以之为王者之后,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是为太原王氏之始祖,后人并尊晋公为王氏"系姓始祖"。 宗敬死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其墓地称"司徒冢"。宗敬的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成为太原之著姓。其后子孙蕃衍,遍布各地。 十八世孙公及其子王贲、其孙,祖孙三代,俱为秦之名将,王翦公为大将军,王贲公封典武侯,王离公称武陵侯。秦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时,王翦公北征,东平楚地,南下百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论功行赏,王翦公与大将共,王姓与同居天下之先。始皇驾崩,继位,矫诏赐公子死,又夺蒙恬兵权,遂令王离公为大将军。秦二世胡作非为,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起兵响应。离公率军与项羽战于巨鹿,王离公兵败自殉。 王离公长子王元为避战乱,迁往山东琅琊,是为"王氏琅琊祖"。 王离公次子王威仍居晋阳,两汉时,曾为扬州刺史,其子孙亦散居各地。九世孙公又重返故里,徙居太原。王霸公生于,屡聘不仕,隐居读书。王霸公生二子,长子王殷,东汉中山太守,食邑祁县,其后裔称祁县分支。次子王咸,随父居晋阳,其后裔晋阳分支。王殷四世孙王述,生三子:王隗、王懋、。王允公,东时居官司徒,篡权乱政,王允公与诛杀之。王懋公,东汉侍中,幽州刺史。其六世孙王光,北魏并州刺史。王光之子名王冏,北魏度支尚书、护乌丸校尉,其裔孙称乌丸王氏。 王霸之后裔王琼,字世珍,北魏镇东将军,有四子;王遵业、王广业、王延业、王季和,号"四房王氏"。 随机文章隋朝是怎么灭亡的?雅典政治家:克里蒂亚斯简介月球上不生锈的纯铁原因,对氧产生免疫性永不生锈俄罗斯不明飞行物干扰导弹中心,300米飞行物险酿核战争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造价,4000万美元一枚(与民兵3相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