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仲明(?—1649年),字云台,时人又呼为“耿二”,清初三藩之一,生于辽东盖州卫,初为登州参将,旧部。
督师蓟辽,杀毛文龙,耿仲明被调隶山东巡抚麾下。

崇祯五年(1632年)为内应,攻陷登州,自称总兵官。
天聪七年(1633年)春,和孔有德一起渡海降后金。
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怀顺王,隶汉军正黄旗;元年(1644年)随清兵入关后,镇压农民起义军;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靖南王,与、合称清初三藩,不久因为私藏逃人,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
早年从军 耿仲明是清初的三藩之一,出生年不详。
早年就投降了后金,担任千总。
后率辽民投奔皮岛,追随总兵毛文龙。
耿仲明深得毛文龙重用,被倚为心腹,收为养孙,赐名有杰,累至参将,并掌管军中财务。
耿仲明身材高大,面色黝黑,手掌却洁白如玉,他不仅骁勇善战,在毛文龙军中还以狡猾多智闻名。
崇祯二年(1629年)毛文龙死于袁崇焕之手后,耿仲明不服陈继盛管辖,投奔孙元化,随他去了山东登州,耿仲明都与孔有德在一起做事,孙元化以耿仲明为中军参将。
当时明朝总兵黄龙镇守皮岛,他有一个部将李梅,是耿仲明的党羽,私自通洋。
事情被揭发,黄龙将他打入大牢。
耿仲明的弟弟都司耿仲裕在黄龙的军队里,于崇祯四年(1631年)十月底率领所部军队以索要军饷为名,包围了黄龙的衙门,把黄龙押到演武场,将其腿打断并且割去耳鼻,并要杀掉他,因诸将劝阻而未遂。
不久后,黄龙在尚可喜的帮助下恢复权力,捉到并杀了耿仲裕,并上疏请加罪于耿仲明;孙元化则弹劾黄龙贪污军饷导致发生兵变。
派人查核耿仲明主使之状。
杨嗣昌后来表示此事实为抚(孙元化)、镇(黄龙)之间的利益冲突。
作乱登州 崇祯四年(1631年)闰十一月,孔有德等出兵抵御后金,途中发动吴桥兵变,率领军队回到山东攻打登州。
孔有德初欲求抚,孙元化主抚,命耿仲明去城外教场负责安抚,他们打算将城外教场居住的辽兵家眷移入城内,以便步兵居住,但登州士绅出于对辽人的歧视,拒绝辽人入城,据说还搜戮城中辽兵。
于是耿仲明就纠集了很多辽东的同乡作为孔有德的内应,于翌年正月初三献城。
孔有德攻陷了登州之后,推举孔有德为元帅,孔有德接受了耿仲明等人的部署设置,称总兵官。

同时耿仲明还杀死了登州城中的黄龙家眷。
此后孔有德等率军攻打莱州,留耿仲明守护登州,耿仲明多次挫败官军进攻。
天津的裨将孙应龙向别人自夸与耿仲明关系友善如同兄弟,能够让他捉拿孔有德来投降,天津巡抚郑宗周,于崇祯五年(1632年)四月派遣他率领二千人从海上前往离间耿、孔。
耿仲明将计就计,假装有了孔有德的首级,等到水城的城门开了之后,孙应龙进入城里,耿仲明率军杀出斩杀了孙应龙,围歼了他的部众,得到了明军的大型战船,并且组成了水师。
降金封王 明朝的官军越发急迫的攻打登州,叛军不支,崇祯六年(1633年)二月,孔有德、耿仲明等弃城逃海上,黄龙、周文郁等率各路官军穷追不舍。
耿仲明因为是后金逃将,起初不欲降金,而是“请修筑南关、复金州自赎”,但因为他和黄龙结怨太深,所以求抚失败,唯有投奔后金一途。
四月,孔有德和耿仲明等渡海来到辽东,归降后金,后金大汗亲率诸贝勒出盛京10里迎接,并给予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见礼”,对待他们非常优厚,授予耿仲明总兵官的职务,并且称呼他们带来的军队为“天佑兵”。
投降后金之后,耿仲明侵夺孔有德的部众,于是他的部众向孔有德诉说。
于是孔有德弹劾耿仲明,耿仲明于是引咎,上书请求将自己侵夺孔有德的那些部众归还孔有德。
皇太极下诏嘉奖孔有德,并且下令孔有德好好安抚耿仲明;也下令耿仲明善待安抚自己的部下,不要贪念以前的恶习。
当日皇太极就召他们入宫并赐宴。
过了不久,皇太极又派人赐羊酒,并且下诏说:“我听说诸位汉官和你们一起在教场竞技射击,所以今天设宴款待你们,是想让你们为国家效力。
你们距离自己的家乡远,可以借这次赐宴作为教场竞技射击的答谢。
”不久皇太极就让耿仲明和孔有德一起驻守辽阳。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封耿仲明为怀顺王,与另外两名降将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合称三顺王。
皇太极屡次出兵讨伐明朝,以及攻打朝鲜的时候,耿仲明都跟随着他。
崇德七年(1642年)八月,皇太极将汉军(乌真超哈)分为,耿仲明隶属于正黄旗。
九月,耿仲明所部的甲喇额真石明雄弹劾耿仲明私自藏匿松山、杏山的人户;有逃人被依法处决,耿仲明为其收尸并且设置祭祀;接着他的部众又出现妄杀无辜的现象,情况被查实之后,耿仲明被罚白金千两。
崇德八年(1643年)十一月,甲喇额真宋国辅、潘孝和明雄等人设计谋杀耿仲明,耿仲明听说了这件事,查实之后,斩杀了宋国辅等人。
征战南方 顺治元年(1644年),耿仲明跟从睿亲王率军入关,追击至望都而还;后来又跟从从向西进入陕西征讨李自成的残部,不久率军南下平定江南,凯旋后受到丰厚赏赐,还镇辽阳。

顺治三年(1646年),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率领大军南征南明永历政权,耿仲明、尚可喜率领部众跟从孔有德南下。
顺治四年(1647年),耿仲明与明将杨国栋在牛皮滩大战,耿仲明大破杨国栋的军队;接连攻克衡州、祁阳、武冈等郡县;擒获了明将郭肇基。
耿仲明等占领湖,乘胜进攻广西,却在全州遭到南明、等人的迎头痛击,耿仲明退守永州。
顺治五年(1648年),因全州守将唐文曜、王有成投降耿仲明,清军进占全州,与孔有德、尚可喜合军直扑桂林,又被南明击退。
不久后,清廷命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班师回京。
顺治六年(1649年),耿仲明改封为靖南王,并赐给他金册金印。
自缢身死 耿仲明自从归降了清朝之后,多次跟从外出征战,这些出征都和孔有德在一起,从未独自出征的时候。
顺治六年(1649年)开始耿仲明与孔有德分道出兵。
孔有德南下攻打广西,耿仲明与尚可喜征讨广东。
耿仲明率领原有的兵马二千五百人、新增兵七千五百人,合为一万人,以徐得功为左翼总兵,连得成为右翼总兵。
就在耿仲明打算大显身手、整军出发的时候,刑部上奏耿仲明的部下梅勒章京陈绍宗等放纵自己的部下私自藏匿逃人,触犯了逃人法,论罪应该被杀。
摄政王多尔衮于是询问耿仲明,稽查私自藏匿逃人的随征将士。
耿仲明查到了三百余人,所以上书请罪,大臣们商议耿仲明应该被削去爵位,清廷说应该宽大处理,绍宗等人也免于死罪。
然而,在顺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来不及知道清廷宽大之命的耿仲明走到江西吉安的时候自缢而死。
另有说法是总督张存仁受清廷密令,设计逼耿仲明自杀。
耿仲明死后,多尔衮说他不是令终,不予赐祭,亦不允袭爵,到顺治帝亲政后才让其子承袭爵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大将徐达,是如何用25万军队灭亡元朝的呢?
中国古代,从北至南征伐胜利比较多,而从南至北征伐取得胜利的例子。1367年11月,第一名将奉之令,率部打响北伐之战,最终灭掉了强大的,堪称从南至北征伐最成功的例子。 徐达率领的北伐军数量并不多,只有25万。那时候,元朝的精锐部队还没有遭到大的打击,战斗力还很强。那么,徐达为何能以25万兵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灭掉强大的元朝? 原因很多。首先,得益于徐达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从历史上看,不管是三国诸葛亮、的北伐,还是东晋、、的北伐,以及、的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方不稳;而后方不稳,多牛逼的军事行动,也无法持久;勉强进军,也难免形成“孤军深入”态势。 徐达的北伐则不同。当徐达大军出发后,朱元璋坐镇南京,耐着性子将南方各种问题解决了。这样,后方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向前线提供后勤保障,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徐达这仗就越打越舒心,越打越顺畅。 其次,徐达在参谋军师的帮助下,制定了一个正确合理的作战步骤。当时,北伐副将提出,直接攻进元朝大都,以最快的速度灭掉元朝。朱元璋和参谋军师都认为,这种战术还是过于轻敌,忽视了元朝的精锐力量。 于是,在参谋军师的帮助下,徐达制定了“三步走”的北伐战略。第一步,迂回山东、河南、陕西,在迂回作战中大量杀伤元军精锐力量。第二步,当元军精锐力量被歼灭得差不多了,再向河北以及元朝大都进军,直捣黄龙。第三步,攻陷元朝大都后,逐步扫荡北方各地,促进北方的统一。 应该说,徐达在北伐之战中,严格按照“三步走”战略,稳扎稳打,不到一年时间,就完全实现了预期目标。 第三,徐达本人是一个军事天才,这没得说。令人称奇的是,徐达北伐之战,配备了一个强大的军师智囊团,有常遇春这种超一流高手作为副手,手下还有一帮精力旺盛、能征善战的将领。 在这些文臣武将的帮助下,徐达的每一个战术计划都得到完美的实现,当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第四、也得益于元朝的内讧。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谢幕,都有极其复杂的原因。在这些原因中,内讧杀伤力最大。 在元朝末期,皇族内部发生激烈的争权夺利。仅仅在1295-1368短短的70年间,元朝的帝王世系中就出现过10位。这就是说,一个活了70岁的老人,就有可能经历过10位皇帝。如此频繁的帝王更迭,无休无止的内部争斗,使得元朝耗尽了精力和资源,像一个庞然大物,被人轻轻一推,就会轰然而倒。 第五、徐达不仅骁勇善战,治军也很严明。北伐军所到之处,秋毫不犯。这就吸引了无数饱受元朝残酷统治之苦的老百姓前来投靠。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徐达从不杀降。元朝军队投降过来的官兵,他都妥善安置。这样,虽然只带了25万军队出征,可打了几场大战后,徐达的北伐军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末著名将领曹文诏的生平简介,曹文诏的人物事迹
曹文诏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 熊廷弼、 ,积功升至 游击。 二年(1629年)冬天,包围北京,曹文诏随 入关勤王,在保卫北京中立有战功。 崇祯三年(1630年)二月,总理 马世龙把 赐给他的尚方宝剑交给曹文诏,命令他率领参将 王承胤、张叔嘉、都司 等埋伏在玉田的枯树和洪桥,因鏖战有功升为参将。然后他从大堑山转战到遵化附近,又跟从马世龙等攻下大安城以及鲇鱼等关口。因为收复四城的功绩,朝廷给他加官为都督佥事。 七月, 陕西民变势大,曹文诏被封为延绥东路副 总兵,带领关宁军入关进行征讨。 镇压民变 曹文诏影视形象崇祯四年(1631年)四月,曹文诏击灭据守 河曲的变民首领 胤,以功升任 临洮 总兵官。点灯子从陕西进入山西。曹文诏追击他们,追赶到 稷山的时候,招安了七百名农民。点灯子逃跑了,不久又被生擒后斩杀。李老柴、独行狼占据了陕西中部,巡抚练国事、延绥总兵包围了他们。五月,庆阳的农民军郝临庵、刘道江前去援助。恰巧曹文诏从西面凯旋,就同榆林参政张福臻联合围剿他们,杀死了李老柴及他的同党一条龙,其他的同党逃往摩云谷,副将张弘业、游击将领李明辅战死。曹文诏于是就同游击将领左光先、崔宗荫、 李国奇分别围剿绥德、宜君、清涧、米脂等地的贼寇,分别在怀宁川、黑峪泉、封家沟、绵湖峪等地展开战斗,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扫地王被斩首。 红军友、李都司、杜三、杨老柴都是神一魁的余部,他们屯兵镇原,准备攻打平凉。练国事发布檄文要求甘肃总兵杨嘉谟、副将王性善扼住他们的攻势,农民军只好败退到庆阳。曹文诏从陇州的小路出发前来同杨嘉谟、王性善会合。 剿平关中 崇祯五年(1632年)三月,曹文诏与农民军大战于 西濠,斩首千级,生擒杜三、杨老柴。他们的余部纠合另外的农民军洗掠了武安监,占领华亭,又在攻打庄浪。 曹文诏、张嘉谟赶到,农民军屯兵张麻村,明军直压过去,合力打击他们,农民军逃往高山上了。游击将领 曹变蛟、冯举、刘成功、平安等人呐喊着冲了上去,农民军又一次败逃。这时王性善与甘肃副将李鸿嗣、参将莫与京等到来,他们一起战斗,斩获了五百二十多个首级。明军乘胜追击,先后在咸宁关、关上镇打败了农民军,追到陇安时,嘉谟和变蛟联合夹攻,又打败了他们。几千名残余农民军想逃往汉南,被游击将领赵光远阻截,于是从长宁驿逃到了张家川。有一支从清水分出的贼寇力量较强,副将蒋一阳同他们相遇后战败,都司李宫用被捕了。曹文诏于是使用反间计,使其他首领上当,让他们杀死了红军友,然后赶至水落城打败了他们,追到静宁州的时候,贼寇飞奔占领了唐毛山,变蛟率先攻上山头,全歼了这支农民军。 民变首领、郝临庵、刘道江被王承恩打败后,退保铁角城。独行狼、李都司赶去同他们会合,满天飞、刘道江于是就携手围攻合水。曹文诏前去援救。农民军隐藏了自己的精锐部队,只让一千多骑兵出来迎战,引诱明军抵达南原时,伏兵大起。城上的人都说曹将军已经死了。曹文诏拿着长矛来回冲击,被包围在万余名农民军中间。各军见状,就出兵夹击援助,农民军大败,伏尸遍野,残余的农民军逃往桐川桥去了。曹文诏率领曹变蛟、冯举、张嘉谟及其参将方茂功等追上他们,冲锋陷阵,拼命厮杀,农民军又大败。不久曹文诏与宁夏总兵 贺虎臣、固原总兵杨麒在甘泉虎兕凹打败农民军,都。 总兵 洪承畴在平凉斩了满天飞,降服其将领白广恩,其余的农民军分路逃窜了。曹文诏赶到陇州、平凉、凤翔之间追歼他们。这年十月,三次战斗三败农民军。接着就逼向耀州锥子山的农民军,其党羽杀死独行狼、郝临庵后投降了。洪承畴杀了其中四百多人,其余的遣散回家。关中的农民军这下子略略被剿平了。 巡抚御史范复粹在递给朝廷的奏章中总计历次战斗中共获首级三万六千六百多,曹文诏的功劳第一,张嘉谟第二,王承恩、杨麒又在其次。文诏在陕西时,大小几十次战斗,立功最多,洪承畴却没有给他记功。巡按御史吴生生十分推重文诏,复粹也再次上书汇报,但兵部还是压低他的功绩,最后还是没有给曹文诏论功行赏。 威震陕西 在这个时候,农民军看到陕西兵力强盛,就大都流入山西,他们的首领紫金梁、混世王、姬关锁、、、闯塌天、兴加哈利分别统帅七大营部。每部人数多的有一万人,少的也有五千人,在汾州、太原、平阳等地肆意活动。 御史张宸极上书朝廷说:“贼寇是从陕西来的。陕西将领曹文诏素有威名,士绅百姓为他编歌谣称赞说:‘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而且他曾经在山西立过功,陕西的贼寇已消灭殆尽,应该下令让他进入山西帮助围剿贼寇。”于是朝廷命令山西、陕西的各位将领一同受曹文诏指挥。 崇祯六年(1633年)正月,曹文诏抵达霍州,在汾河、盂县打败农民军,又乘胜追击到寿阳。巡抚许鼎臣派遣谋士张宰在大军赶到之前先期尝试着跟农民军战斗,贼寇给惊退了。二月,曹文诏追击他们,在碧霞村杀了混世王,剩余的农民军被猛如虎驱赶跑,在方山同曹文诏的军队相遇,又被打败,五台、盂县、定襄、寿阳的贼寇都平定了。许鼎臣命令曹文诏驻军平定,防守太原的东部,命令张应昌驻军汾州,防守太原西部。曹文诏接连又在太谷、范村、榆社等地打败农民军,太原的农民军差不多被剿平了。 朱由检因为曹文诏立功最多,命令他所经过的地区多积攒粮草犒劳他的兵马,并且敕令曹文诏尽快镇压农民军。山西监视军情的宦官刘中允上书说:”曹文诏在徐沟、盂县、定襄围剿贼兵时,这些地方的主管部门不但不给他们稻米,反而用大炮打伤他们的士兵。“朱由检就把此事交给御史察问。 三月,农民军从河内登上太行山,文诏在泽州打败了他们。贼兵逃往潞安曹,文诏到阳城遇到农民军没有打击它,而是从沁水偷偷地出兵拐回来。在芹地、刘村寨袭击他们,斩获了千余首级。 四月,农民军屯兵润城,另外的队伍又打下了平顺,杀害了知县徐明扬。曹文诏一到,农民军就撤退了,于是曹文诏半夜里袭击润城,斩获农民军一千五百人。紫金梁、老回回从榆社逃往武乡,过天星逃往高泽山,曹文诏都赶去把他们打败了。另外的贼兵围攻涉县,听说曹文诏打下了黎城,就赶忙解围离去。 五月,朱由检派宦官孙茂霖做曹文诏军中的中军官。农民军攻打沁水,曹文诏把他们打得大败,活捉了他们的首领大虎,又在辽城毛领山西面打败了他们。农民军在屡次战败的情况下,避开曹文诏的主力,大都流向黄河以北去了。朱由检帝于是命令文诏移兵前去讨伐。而农民军已在林县打败了 邓玘的军队,曹文诏率领五营兵力夜晚出袭,打败了他们。七月又在柴陵村打败了怀庆的农民军,斩杀其首领滚地龙,又在林源追杀了老回回。 曹文诏在洪洞时,同当地休闲在家的御史刘令誉不和。到这个时候, 刘令誉来按察河南。四川石石主土官马凤仪的军队在侯家庄被打败,靠着曹文诏的快马赶到才打退农民军。战斗结束后曹文诏刚刚解甲休息,同刘令誉见了面,说话又不投机。曹文诏拂衣而起,当面斥责了他。刘令誉恼了,就把凤仪的败亡作为曹文诏的罪过。兵部认为曹文诏仗着打了几回胜仗就骄傲起来了,于是把他调往大同。 兵败大同 崇祯七年(1634年)七月,清军入关西征插汉,回师时就随便进入了大同境内,攻占了得胜堡,参将李全自杀身亡,于是就围攻怀仁县以及井坪堡、应州等地。曹文诏同总督 张宗衡先驻扎在怀仁坚守。八月,怀仁解了围,就移兵驻扎在镇城,向清军挑战,失败而回。后来,灵丘以及其他屯兵的城堡大多失陷,清军凯旋而归。十一月朝廷评定各将的罪过,曹文诏、张宗衡以及巡抚胡沾恩一同被定罪充军到边地的卫所。命令刚下达,山西巡抚吴生生就上书推荐文诏知兵善战,请求把他安排到山西来。于是朝廷命令他做援剿总兵官,让他立功赎罪。 这个时候,河南的战祸尤其厉害,朱由检本来已经同意了兵部的意见,又传令让曹文诏率兵紧急前往河南剿贼。吴生生又抗言上书力争,请求让曹文诏先平定山西的贼寇,然后进军河南,朱由检没有同意。然而,曹文诏因为吴生生对自己有恩,最后还是取道太原,被吴生生留住了。 轻军突袭 这个时候,山西的农民军首领高加计已被歼灭,而凤阳失陷了,曹文诏于是整顿军队南下,于崇祯八年(1635年)三月同洪承畴在信阳相会。洪承畴非常高兴,立即就让他到随州进攻农民军,曹文诏追杀农民军三百八十多人。四月,洪承畴驻扎在汝州,因为农民军全跑到关中去了,决定回头先铲除农民军的老巢,于是分别命令各位将领把守要害,发布檄文召曹文诏入关,曹文诏于是骑马到灵宝拜见洪承畴。 洪承畴认为农民军在商州和雒南两地,如果听说明军过去,一定会先逃往汉中,那时大军由潼关进入汉中,反而会落在农民军的后面。于是命令曹文诏从阌乡取山路到商州和雒南,直捣农民军老巢,然后再从山阳、镇安、洵阳等地赶到汉中来,阻止他们逃跑。并且对他说:“这次行军,道路迂回曲折,路程遥远,将军很辛苦,我聚集关中的兵力等待将军的到来。”然后亲切地拍着他的背为他送行,曹文诏二话没说就前去了。五月五日文诏抵达商州。农民军距城三十里,军营的灯火遍山都是。曹文诏半夜率领侄子参将曹变蛟,守备官曹鼎蛟,都司 白广恩等在深山老林中打败了农民军,追赶到金岭川。农民军仗着险要地势以一千名骑兵出来迎战,曹变蛟大声呼叫着冲进敌阵,各路兵马一同向前,农民军又大败逃亡。曹变蛟勇冠三军,贼兵中一听说大、小曹将军,都非常畏惧。 兵败自尽 没过多久,闯王 高迎祥、八大王率领的各路农民军攻打凤翔,向汧阳、陇州挺进,曹文诏从汉中奔赴前线。农民军都奔向静宁、秦安、清水、秦州一带,兵力将近二十万人。 洪承畴因为文诏的兵力同张全昌、张外嘉的兵力加在一起也只有六千人,与农民军相比较悬殊太大,向朝廷告急,没有得到任何指示。六月,明军在乱马川同农民军相遇。前锋中军烈被抓获,不久副将 艾万年、柳国镇又战死。曹文诏听说后,瞪着眼睛大骂,立即赶到承畴那里请求进军作战。洪承畴高兴地说:“不是你曹将军,没人能消灭这股贼兵。但我的兵力已分派出去,没法派出接应你的队伍。将军出发以后,我会从泾阳赶到淳化做你的后盾。” 曹文诏于是率领三千人从宁州进军,在镇宁的湫头镇同贼兵相遇。变蛟率先登上城墙,斩首五百人,追敌三十里,曹文诏率领步兵跟在后面。贼兵埋伏下的数万骑兵突然出来包围了他们,箭像刺猬的刺一样密集。贼寇并不知道是曹文诏的军队,有一名小兵被俘后捆绑得心急了,大声呼叫说:“将军快来救我!”农民军中间的叛兵认识曹文诏,指点给农民军说:“这就是曹总兵。”农民军高兴起来,就更加紧了包围圈。曹文诏左右跳荡,亲手杀了几十个农民军,辗转拼战了几里路。最后体力不支,拔刀自杀而死。游击将领自平定以下死亡的有二十多人。 洪承畴听说这个消息后捶胸痛哭,朱由检也为他痛心,追赠他为太子太保、左都督,赐予祭葬的恤典,让他的子孙世袭指挥佥事的官职,并命令有司为他立了庙,每年春秋两季予以祭奠。曹文诏的忠诚、勇武,世间无比,被称为明末良将中的第一人。对于他的死,农民军中相互庆贺。 年间,追谥其为忠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