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是如何对待后周帝王的?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要稳固江山,兵变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除掉后周的皇族实力,那么有没有对自己最大的政治敌人进行残酷的政治屠杀?没有。

为什么没有?我们看看这样几年事情。

赵匡胤带兵攻入都城,经过一番激战之后打入皇宫。

这时候符和周恭帝,也就是七岁的柴宗训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于是相拥而泣,之后都换上白色的衣服乘轿子离开王宫,避居天清寺。

赵匡胤和众将涌入皇宫,四处搜掠,宫女纷纷闪避、跪拜。

这时候赵匡胤看到有位宫女带着两个小男孩,衣饰不同,于是盘问,宫女说,这是世宗的两位王子。

面对这种情况有两种版本,一种版本是赵匡胤问众人:“这怎么办呢?”赵普回答说:“带走吧。

”一种版本是赵匡胤自己回头对众人说:“还等什么呢?”于是左右把孩子抓走了。

两种版本虽然不同,但都表现出赵匡胤的真实内心,想杀尽后人,斩草除根。

只是第一则含蓄一点,想必是后人为尊者讳,不好说的太直接,把恶人让给赵普去做了。

第二种就直接多了。

从赵匡胤的生平、性格看,第二种更符合武将出身的赵匡胤的风格。

两种版本的故事后来都提到一个人物,叫潘美。

潘美在里,也叫做潘仁美,是一个大奸大恶之辈,是朝廷里反派人物的代表。

而在历史上的潘美则是北宋初期一位骁勇善战的名将,在北宋平定南汉、北汉的时候建立了赫赫功勋。

而面对急于清楚后周皇族势力的赵匡胤,众将皆附和,唯独潘美默不作声。

赵匡胤就问为什么。

潘美答道:“臣和陛下都北面服侍世宗,劝陛下杀掉世宗之子,则有负世宗;劝陛下不杀世宗之子,就有负陛下。

”还有一个版本,潘美回答:“臣岂敢以为不可,只是于理未安。

”两种版本都表现出潘美是一个有自己独立主见的人。

第一种直言进谏,并且点明杀世宗之子有负世宗,这是作为臣子的不忠。

一开始我很怀疑这种回答的真实性,以为第二种更贴近真实,因为表意更加含蓄,对赵匡胤的进谏也更加委婉,只是于理未安,按理当然是不能杀的,而理是什么,就是赵匡胤曾经是后周的臣子,至少是周世宗提拔、任的臣子。

不过仔细想想,或许第一种才是真实。

潘美此人出名极早,在高平一战之中就立下功勋,之后虽然名位不如赵匡胤,却是赵匡胤不可忽视的重要助手,和赵关系不错。

而此时还是赵匡胤进入都城的时刻,说话当还有几分兄弟语气,且大家都感念周世宗的恩情,因此。

赵匡胤当然会越来越反感兄弟们的这种语气,于是之后就有了“杯酒释兵权”,确立君臣之分了。

无论怎样,赵匡胤在兵变之初,曾经想过杀掉甚至杀尽后周皇室,以确保自己皇位的稳固,但是他也明白的意识到,所有自己的亲信,都曾经是周世宗重用、信任的将领,对周世宗都怀有刻骨铭心的感恩之心,如果进行屠杀,明显会危及自己的地位。

于是赵匡胤命人追还一个男孩,交给潘美,让潘美收为养子,为世宗留下另一支血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金国为什么不去攻打西夏?却要灭掉辽国和北宋

公元1114年,在统一了女真各部后开始起兵反辽。十一年后,辽国末代皇帝在应州(今山西应县)被金国大军包围后成为俘虏,辽国灭亡。 在灭辽之战中,北宋曾出兵和金国一同夹击辽国,可结果却是北宋大军被奄奄一息的辽国残军打得,大败而归。这就让金国统治者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繁华富庶的北宋王朝其实不过是只“纸老虎”。于是在辽国灭亡后,金国很快就将目标指向了北宋。 公元1125年(和辽国灭亡同一年),金国兵分两路南下攻宋。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总兵力只有十几万的金军却在北宋境内。北廷惧怕金国的兵威,出重金求和,结果金军在收钱之后先是退兵,但仅仅过去了半年时间又再度南侵。公元1127年初,金军占领北宋京师汴梁(今开封),、以及大量皇族、后宫妃嫔、贵卿、朝臣都成了金军的俘虏,北宋灭亡。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之变”。 在金国崛起之前,中国的形势是北宋、辽国、三足鼎立。在这三个政权中,西夏在各方面都是最弱的。那么金国相继攻灭了辽国和北宋后,西夏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答案是:相安无事。 金国之所以不攻灭西夏其实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它的战略重心不在西面。金国灭了北宋后,已经占据了当时最富庶的中原地区。此时金国统治阶层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继续南下攻灭还未站稳脚跟的政权,另一派认为应该稳固现有占领区,将其转变成金国的永久领土。刚刚开始是主战派的意见占了上风,金军曾尝试越过长江向江南地区发起攻击。但宋人吸取了北宋亡国的教训,开始拼死抵抗。金军在战场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后方又频频受到各地组织的义军袭击。因此,金国迅速调整了目标,将战略进攻改为与南宋政权南北对峙。在这期间,金国统治阶层根本没有去考虑向西夏进军这个问题。 其次是西夏统治者在与金国的外交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早在辽国灭亡之前,西夏人已看出谁将成为中国北方新的霸主了。因此西夏迅速向金国服软,西夏皇帝接受金国皇帝的册封,在名义上臣服于金国。这样一来,金国别说是不想打西夏,就是想打都找不出什么合适的理由了。 此外,金国不考虑攻灭西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性价比不高。西夏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民风彪悍,战斗力极强。早年北宋和辽国曾先后发兵讨伐西夏,结果都吃了大败仗。西夏的战略地位重要,可是国内经济并不发达。金国如果兴师动众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那必然要付出极高的代价,而获得的收益却非常有限,同时还得时刻提防南宋的反扑。从各方面情况来看,金国要攻灭西夏都是一笔很不划算的买卖。 因此,金国和西夏长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期间偶尔也发生过小规模冲突,但双方都尽量克制,不使事态扩大化。 到了十三世纪初期,领导下的开始异军突起,中国北方地区的力量平衡被打破,西夏和金国的关系迅速恶化,直至兵戎相见。最终,西夏和金国分别于1227年和1234年被蒙古攻灭。 随机文章花木兰中的性别与身份克娄巴特拉塞勒涅二世简介汉武帝重用的大臣中,哪一位是黑人奴人?著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密码,壁画中隐藏着各种人体器官日本二战战斗机排名分析,96舰载机仅位列第2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究竟是哪位?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评价的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元末明初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正是由于聚集了一群百年难得一遇的将帅奇才,才得以推翻腐朽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在诸多开国功臣中,最突出的无外乎四个人——文有、,武有、。朱元璋对他们也都有极高的评价。以下一一解读。 一、李善长 朱元璋评价李善长时说:“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人们常把李善长比作汉初的萧何,但朱元璋认为,李善长的能力甚至在萧何之上。 朱元璋最早封赏的“明朝开国六公”,其中五个都是武将,而李善长是唯一的文臣,而且在最初的排名中,李善长位列第一,可见李善长在朱元璋眼里心中的无上地位。 可惜的是,大明王朝建立后,李善长虽然成为开国宰相,位极人臣,但他最终却未能平稳落地,而是在退休19年后,以77岁高龄被朱元璋处死,他“开国第一功臣”的名号也顺延给了大将徐达。 二、刘伯温 朱元璋评价刘伯温时说:“吾之子房也。”“子房”是张良的字,刘伯温与张良一样善于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朱元璋认为,刘伯温对于他的辅佐作用正如张良对的辅佐作用。 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影视作品中,总喜欢把刘伯温和李善长弄在一起相提并论,而且,往往刘伯温是主角,而李善长是配角,但这与历史真相其实有很大的出入。 刘伯温虽然和李善长一样都是朱元璋身边的重要文臣,而且同时位列“”之中,但此二人的真实历史地位却是天差地别。李善长不仅是开国宰相,而且封公,禄四千石,而刘伯温只是封了个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 人们之所以会有如此错觉,是因为民间传说刘伯温“神机妙算”,在后世的知名度比较高。 另外,刘伯温虽然早早就告老还乡了,但他仍遭到了朱元璋的猜忌,以至于死因成谜,有人认为他是病死的,有人认为他是被毒死的,也有人认为他是被朱元璋下令毒死的。 总之,真实历史中的刘伯温与民间传说中的刘伯温判若两人。 三、徐达 朱元璋在评价徐达时说:“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寥寥数语却不难看出徐达在朱元璋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朱元璋心中,徐达征战沙场、战功赫赫,功绩堪称古今第一人,同时,徐达又文韬武略,是举世无双的全才。 徐达应该是明初最受欢迎的武将了,不仅朱元璋欣赏他,后世历史爱好者也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还给了他“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之美誉。 但遗憾的是,徐达和刘伯温一样,最终都是死因成谜。 对于徐达的死,有一个最广为流传的说法,说徐达在54岁时患上背疽,当时认为患上背疽不能吃鹅肉,否则就会死。然而,朱元璋在得知徐达病情后偏偏赏赐给了他一只蒸鹅。徐达心领神会含泪吃下蒸鹅,并于当晚暴毙。 当然,以上只是民间传言,没有得到证实。不过无风不起浪,从这个传闻中至少可以得到一条讯息,那就是徐达晚年很可能也遭到了朱元璋的猜忌,二人的关系很微妙。 四、常遇春 朱元璋在评价常遇春时说:“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朱元璋评价常遇春的这句话画面感非常强,只言片语间读者似乎已经看到了鲜衣怒马的常遇春冲锋陷阵的场景。在朱元璋心中,上阵杀敌,所向披靡,堪当第一先锋者,军中上下无人能及常遇春。 毫无疑问,常遇春是明朝最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其历史功绩甚至可以与徐达和李善长相媲美,但是,“开国六公”中却没有他的位置,原因很简单,封六公是在洪武三年,而常遇春洪武二年就暴卒于北伐途中,年仅40岁。 常遇春早亡,朱元璋深感遗憾和怀念,所以在封赏“开国六公”时将他的长子常茂列入其中,但实际上,常茂的功绩比起其他五个人相差甚远,他完全是沾了父亲的光,郑国公的爵位也算是继承父亲常遇春的。 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朱元璋分别用一句话给予了他们各自评价,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地位。只可惜,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一切都是泡影,朱元璋终究是爱他的江山、爱他的儿孙,超过了爱这些曾经一起打天下的兄弟。 随机文章米尔蒂亚德斯Miltiades简介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几率二十五万分之一,或发射飞行器改变其轨道公平公正公开的金鱼缸效应,只要做好这一点企业就会飞跃发展卡灵顿事件,再次发生卡灵顿事件/造成灾难性混乱为什么宇宙空间这么冷,宇宙越是膨胀会越冷(地球外太空零下270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