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明朝最悲催的王爷 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最后惨死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泱泱中华有五千年的历史,中间诞生的王爷自然也不计其数,在,有这样的一位王爷,从青年的时候就想做,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还被活活烤死在了铜钟里。

他就是的二儿子一一汉王朱高煦。

汉王朱高煦身高八尺,面冠如玉,相貌出众。

他不仅长得帅,还是朱棣军事上的得力助手,深得朱棣的喜爱。

朱棣在夺取自己侄子江山的时候,曾在南京浦子口城被朱允炆军击败,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朱高煦率军赶到救了朱棣的性命,之后屡次率军打败建文军队,帮助朱棣取得皇位。

网络配图 朱高煦前期的表现堪称完美,但是他败就败在了自己排行老二。

自古以来皇帝立太子大都是嫡子,朱高煦很可怜,因为他有一个哥哥叫,朱棣虽然很喜欢朱高煦,但是综合了大臣的意见还是把朱高炽立为了太子。

从此朱高煦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朱高炽身体状况不好而且是个瘸子,只因为他比朱高煦先来到这个世界,所以他获得了顺位继承权。

朱高煦心中自然是不服的,他开始了自己的任性之路;攻击太子党、不服从朱棣的管教,从而一步一步的失去了朱棣的宠爱,最终被强行封到了乐安洲。

网络配图 朱棣在位的时候,朱高煦不敢太过于放肆,但是朱棣死后,自己总可以任性了吧?然而并没有,朱棣在晚年御驾亲征蒙古的时候死在了班师的路上,朱高煦这个时候是有机会夺取皇位的,但是奈何朱棣身边的大臣秘不发丧,直接拥立了太子登基。

朱高煦擦肩而过。

哥哥朱高炽病魔缠身,当皇帝不到一年就挂了,朱高煦迎来了第二次机会,这次张了个心眼,准备半路堵截从南京到北京登基的太子侄子,在各个路口都埋下伏兵,然而朱高煦等了半个月,没等到朱瞻基被杀的消息,反而等到了他登基的消息,又一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网络配图 两次的擦肩而过让朱高煦心中的火山爆发了,那就学自己的老爹造反吧!但是朱高煦显然没有朱棣的才能与运气,才一个月就被轻松击溃,被俘在京。

都当俘虏没被杀已经够幸运了,但是他还是不老实,反而在牢房里调戏侄子,朱瞻基脾气再好也不行,更何况自己现在是皇帝,最终,把朱高煦用三百斤重的铜钟盖着,生生烤死。

朱高煦可谓是悲哀的,如果他能隐忍几年伺机而动,也许历史就会被改写。

奈何海洛因一般的皇位太过于迷人,让他欲罢不能,令人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苏州府人口有多少?哪个省的人口最多

经济最鼎盛时期的年间,到底有多少人口,学界争议很大。有的认为只有6千万,有的认为将近2亿。 在明朝人口统计中,明开国末年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注定是个绕不过去的节点。在这一年,明朝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人口统计数据——6054万人。这只是纸面上的人口数据,当时的总人口应该超过7千万。 明朝的人口分布,主要是指内地,既十三个布政使司加京师南京。这些地方是明朝直接统治的区域,、东北、西北,以及最西南的地区没有计算在内。 首先是京师南京。这里的京师,不是指南京一座城市,而是整个直隶。也就是现在江苏(含上海)和安徽,迁都北京后,将原来的直隶称为南直隶。 苏皖沪两省一市加一起,面积也不到24万平方公里,人口却非常稠密,达到了1075万人。这还没有包括拥有军籍的116万人。无疑,直隶是明朝人口最多的地区,但其中也密有疏。苏州人口最多,仅一个府,就有235万人,占了全“省”约五分之一。而皇城所在的南京(狭义上的城市),“只有”120万人。这个数据在直隶只排第三,松江府的人口比应天府还多一万多。 直隶省的人口,主要分布淮河以南,尤其是长江流域。比如常州府有77万人,扬州府有73万人。而淮河以北的军事重镇徐州,当时连府都不是,人口也只有18万。 徐州等苏北地区是当时明朝两大人口聚居区的过渡地带。徐州以北就是山东,洪武二十六年,山东的总人口是525万(不算军籍人口20万)。525万人口的山东自然不能和直隶相比,但在刚平定战乱不久的北方,这个数据已经不少了。 需要说明的是,山东这525万人口中,不仅包括山东六府,还包括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的辽东。辽东北控女真,西控北元,东控韩日,战略地位太过重要。再加上辽东人口较少,明朝只在辽东设军事机构都指挥使司,辽东的民政都跨海隶属山东,包括人口统计。辽东人口非常少,加上百军籍的,总人口只有50万,相当于山东的十分之一。 不过,辽东的面积不小,12.4万平方公里,而山东的“总面积”只有27.3万平方公里(剩余的是山东本部的面积)。 再往北,就是明朝未来的国都北平了。明朝在这里设布政使司,下管以北平为首的八个府。这一年(1393年),北平布政使司辖区的总人口达到264万人,看似不多,但要知道,当时的北平,处在与北元对抗的最前沿。 从北平往西,到了面积16万平方公里的山西。山西布政使司辖区的人口明显多了起来,达到508万人(含38万军籍人口)。山西面积不小,但只有四个府:太原府、平阳府、潞安府、大同府,外加四个直隶州。 北平(辽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抗北元,往南的西侧(山西)、东侧(山东)各有人口五百万,堪称是直隶(南京)北线防御的缓冲带。即使北元兵冲破北平防区,但山东和山西的人口较多,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北元南下的速度。 在古代,人口密疏与否,在一定程度决定了在军事上行进速度的快慢。 山西以南是河南。河南16.4万平方公里,人口216万(含25.3万军籍人口)。河南以西的陕西布政使司,人口略多一些,287万人(含23万军籍人口)。由陕西入四川,人口更少,146万人,甚至比苏州一个府还少了近百万人口(不含四川的20万军籍人口)。不过,四川地处西南,各种情况非常复杂,人口较少是可以理解的。 而从四川往东进入湖广,人口又多了起来,湖广布政使司(辖湖北、湖南)人口580万(包括50万军籍人口、60万非人口)。 湖广省以南是广东,总人口324万(含23.5万军籍人口)。当时的广东省辖区,除了现在的广东省,还包括海南省,以及现在广西的沿海地区。广西在当时是个内陆省份,总人口148万(不含10万军籍人口),和四川差不多。 云贵地区,情况更为复杂和特殊。云南总人口只有71万,军籍竟高达45万,仅明朝在云南的驻军就有12万,再加上24万随军家属。贵州总人口有126万,但其中有32万却属湖广布政使司(及湖广都指挥使司)管辖。 湖广的东边是江西、浙江、福建。江西人口达到906万,浙江人口有1048万(不算军籍人口30万)。而江西和浙江的面积,和现在的赣、浙两省几乎一样,没有变化。面积12万平方公里的福建(不包括对面的大岛)看上去,平原较少,人口却不少,达到419万(含27万军籍人口)。 这还只是明朝草创初期的人口数据。随着明朝统治的稳定,(1425年至1435年在位)以后,明朝人口不断增长,最终到达了万历年间的顶峰值。到了明末战乱,明朝人口又大幅度减少。 随机文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为什么有人相信ufo,美军曾建UFO研究基地/霍金曾预言UFO存在水星和金星哪个温度高,金星水星表面温度是多少(金星温度更高)太阳系到底有多奇怪,整齐的系内宇宙空间/里外折腾的木星无毛定理是什么意思,黑洞仅有三种参量确定/霍金表示是无稽之谈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朝曾经发行过纸币大明宝钞,为什么一直不受欢迎?

发明了纸币,但为何没人喜欢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和大家想的可能不一样,在大明早期当官可是一件比较有挑战的事,一是俸禄给的少,二是贪污抓得严。因为朱明有限公司的CEO朱元璋最恨贪官,所以给官员们的俸禄定的很少,并且狠抓贪污,一抓到就各种处以极刑。 这在版《》中有所描述,韦小宝在和抄家的时候,说要恢复前朝酷刑,比如剥皮法啥的,可以从中看出朱明律令对贪官的严酷。所以在明朝前期,清官不好当,容易饿死,买了两斤猪肉都能轰动官场;贪官也不好当,容易被人做成骨架标本,一度可以说是官不聊生。 那为什么当官也会混的这么惨呢?明朝给的俸禄到底有多低?这个要从明朝发的薪水说起,明朝也喜欢发纸币,名字也好听,叫大明宝钞。但是这款钞票是最不值钱的钱,也就是掉价的快。 再讲为什么掉价之前,笔者先给大家简单聊聊现代银行为什么能发现纸钞还运作良好。现在大家用的移动支付比较多,但是之前基本用的是纸币。纸币也好,移动支付也好,银行发行货币的关键就是在于信用。那么信用体现在哪里呢?就是银行拥有一个叫做准备金的东西(一般是金子,再不济也是银子),也就是随便任何人拿了钞票就可以直接去银行换成真金白银,毕竟金银的价值在长期一段时间内是保值的。 但是朱元璋毕竟文化水平低,哪里有准备金这个概念啊,也就是不保证大明宝钞的价值不变,并且不能换成铜钱和任何金属货币,除非卖给明朝官府。在整个明朝中前期,明廷强行推动大明宝钞的发行。这样的钞票每年都印,也就是出现通货膨胀,钱越来越不值钱,同时还下令禁止使用金银贸易。这其实对大明的经济生态有着很严重的破坏性,但是民间可能会稍微好一点,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民间不认账就得了,但是官场不行啊,大明直接给这些官员发大明宝钞。随着宝钞的日渐贬值,结果官员们也越混越惨,所以怎么杀贪官也没用,毕竟是人就要吃饭。 既然没有保证金做保障,大明朝廷又开始滥发大明宝钞,所以大明宝钞的贬值速度是十分迅速的。所以大明朝廷的财政律令一共有三个阶段,先是唯用宝钞,到宝钞银钱兼用,最后只用银钱,这也反应了大明宝钞的不靠谱。在钱的问题上,大家都不傻,官僚集团更是深受其冲击,所以也就有官员提出,“百姓虽然愚钝,但是谁也不会拿一块金子来买一张纸”。 洪武朝刚发行的时候,说是一贯钞值1000文,但是这也是说说而已,实际只能换到160文,到了宪宗朝甚至可以说是一贯钞一文不值了,钞票比厕纸还便宜了。但是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恶性循环了,宝钞不值钱,但是官员们和武将们都要靠着大明朝廷发的俸禄吃饭,但是大明朝廷发的又是大明宝钞,结果堂堂朝廷父母官工资低得不行,就差白天当官,晚上扫大街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官员就开始搜刮百姓,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武将们则是没钱更新装备,甚至没钱吃肉,能有啥战斗力。在这样腐败的吏治和日渐废弛的军备情况下,明朝嘉靖年间就出现连几个就敢武装包围南京的情况,一是官员腐败无能,二是士兵久疏战阵,根本打不过这些倭寇。 这是一个疯狂的恶性循环,大明朝廷给官员们发贬值的宝钞导致官员们无法好好过日子,官员就疯狂搜刮百姓,导致社会经济环境进一步被破坏,导致财政又收不上来,只好继续发宝钞,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整个大明的经济生态极为恶劣。 这个时候,时代的大潮又出现了,拯救了一波大明帝国,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改革,二是西班牙人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张居正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这么规定的,“计亩征银,官收官解”,反正就不要宝钞就对了,不管是什么税,通通要给我交银子,这样的法令实际上就是宣告了大明宝钞的消亡,但是对大明经济是有着正向的作用。 与此同时,远在西欧的西班牙人从中发现了大量的白银。西班牙殖民者强迫南美洲当地土著去给他们挖银矿,比如南美洲那个秘鲁,就是一个大银矿。有了庞大的和大量银子之后,西班牙人一下子就成了暴发户,又在大航海中发现了新航路,可以直接开船到中国来,不用再过奥斯曼帝国了。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要是一个人突然有钱了,肯定是马上豪宅、豪车、奢侈品买起来,国家自然也是一样。西班牙人突然暴富了,西班牙的王公贵族就开始疯狂买奢侈品了。那个时代的奢侈品是啥?就是中国的茶叶和瓷器,还有丝绸啥的!这些产品一直是中国的特色产品,风靡于欧洲。所以西班牙人鼎盛之时,白银一直输入到中国来,使得原本越发窘迫的大明经济一度得到复苏。 以至于后的,大明朝廷的财政干渴情况得到了复苏,为帝后来发动三大征(宁夏、朝鲜、)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大明经济复苏的代价就是使得大明宝钞基本,大家也就没怎么用它了。 但是大明朝廷还是舍不得宝钞这种纸换金的操作,到了十六年,大明朝廷还是要靠发行宝钞来筹钱。但是根本没人买大明宝钞,甚至出现了商铺关门潮,直到攻陷北京城才结束了崇祯朝最后的闹剧,也彻底终结了不受欢迎的大明宝钞。所以个人乃至大明的命运是不以帝王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