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年11月,第一名将奉之令,率部打响北伐之战,最终灭掉了强大的,堪称从南至北征伐最成功的例子。
徐达率领的北伐军数量并不多,只有25万。
那时候,元朝的精锐部队还没有遭到大的打击,战斗力还很强。
那么,徐达为何能以25万兵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灭掉强大的元朝? 原因很多。
从历史上看,不管是三国诸葛亮、的北伐,还是东晋、、的北伐,以及、的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方不稳;而后方不稳,多牛逼的军事行动,也无法持久;勉强进军,也难免形成“孤军深入”态势。
当徐达大军出发后,朱元璋坐镇南京,耐着性子将南方各种问题解决了。
这样,后方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向前线提供后勤保障,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徐达这仗就越打越舒心,越打越顺畅。
其次,徐达在参谋军师的帮助下,制定了一个正确合理的作战步骤。
当时,北伐副将提出,直接攻进元朝大都,以最快的速度灭掉元朝。
朱元璋和参谋军师都认为,这种战术还是过于轻敌,忽视了元朝的精锐力量。
于是,在参谋军师的帮助下,徐达制定了“三步走”的北伐战略。
第一步,迂回山东、河南、陕西,在迂回作战中大量杀伤元军精锐力量。
第二步,当元军精锐力量被歼灭得差不多了,再向河北以及元朝大都进军,直捣黄龙。
第三步,攻陷元朝大都后,逐步扫荡北方各地,促进北方的统一。
应该说,徐达在北伐之战中,严格按照“三步走”战略,稳扎稳打,不到一年时间,就完全实现了预期目标。
第三,徐达本人是一个军事天才,这没得说。
令人称奇的是,徐达北伐之战,配备了一个强大的军师智囊团,有常遇春这种超一流高手作为副手,手下还有一帮精力旺盛、能征善战的将领。
在这些文臣武将的帮助下,徐达的每一个战术计划都得到完美的实现,当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谢幕,都有极其复杂的原因。
在元朝末期,皇族内部发生激烈的争权夺利。
仅仅在1295-1368短短的70年间,元朝的帝王世系中就出现过10位。
这就是说,一个活了70岁的老人,就有可能经历过10位皇帝。
如此频繁的帝王更迭,无休无止的内部争斗,使得元朝耗尽了精力和资源,像一个庞然大物,被人轻轻一推,就会轰然而倒。
这就吸引了无数饱受元朝残酷统治之苦的老百姓前来投靠。
这样,虽然只带了25万军队出征,可打了几场大战后,徐达的北伐军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说白了,就是这些国家离中国太远,又是穷乡僻壤,没啥油水,提供不了什么赋税,就算征服了,朝廷还得倒贴钱去维持。
这笔生意太不划算,不如干脆就不要千里迢迢地去攻打他们。
这15个国家中,就有如今称为越南的安南。
越南与中国一衣带水,如果大家都、相安无事,倒也挺好。
那是在朱元璋第四子、燕王发起的“”时期,越南改朝换代,的赶走了的皇帝。
朱棣登基做皇帝后,越南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这让永乐大帝很生气。
”朱棣是“马背上的皇帝”,他信奉什么问题都可以用武力解决,于是,就于1405年派兵30万攻打越南。
那时候,明朝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有保障的,虽然是在客场作战,不过在经过一番血战后,终于攻克了越南都城。
随后,由于黎皇帝逃跑了,以前的陈皇帝家族被,找不到像样的带头大哥,索性就献出版图,投靠明朝。
朱棣对于送上门的版图,还是很乐意“照单全收”。
1407年,越南正式列入明朝版图,明朝在越南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下设15府、36州、180余县,自此,越南与广西、云南等地一样,成为明朝帝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
然而,越南民众虽然仰慕中华文化,却不甘成为明朝的一个郡县。
在那以后,越南各地不断发生义军,对明朝军队进行小规模袭击。
明朝军队虽然强大,但一样被搞得疲于应付、不堪其扰。
朱棣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只做了10个月的皇帝,又去世了,皇位传给朱棣的,是为。
北方,蒙古势力在蠢蠢欲动,意欲南下;南方,越南又在不断地给帝国惹麻烦。
怎么办呢?朱瞻基经过反复权衡,决定放弃越南,将在越南的驻军撤回来,增强北方的防御力量。
1427年,朱瞻基正式将越南驻军撤回来,在越南的行政机关也跟着撤回来了。
我们现在来看,朱瞻基之所以将祖父朱棣辛辛苦苦打回来的越南放弃,并不是“崽卖爷田不心疼”,而是基于现实考虑。
越南归属明朝后,明朝在越南有一支驻军,每年至少花费军费300万两银子。
而明朝每年从越南收到的税赋,只有区区7万两银子。
这对于明朝的财政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如果花这一笔钱,能够换来越南的认可,倒也不算冤枉。
他们在史书里写道:“北寇凶残,南民困屈。
”你看,明朝白花花的银子花出去,却得到这么一个不光彩的形象。
其次,明朝无法同时在北方和南方两条战线开战。
而明朝军队的战斗力,经过洪武、永乐时期的巅峰状态后,已经有所下滑,还真吃不消在两条战线开战。
朱瞻基从越南撤军,结束了对越南的直接统治后,反而赢得了越南的好感。
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好了,朱瞻基可以专心致志地对付北方的蒙古,稳固了北方边疆,堪称一举多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