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容易惹祸。
有的人是,文人一般是祸从笔出,比如年间著名大儒吕坤。

这人本来是山西按察使,干的是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监督、考查以及检举的工作,可他却喜欢“”,在职期间不好好干他的本职工作,却去搜集什么历史上“贤妇烈女”的事迹,然后写了一本名叫《闺范图说》的书。
想必写得不错,连宦官陈矩都爱看,出宫时在书店看到了,也买了一本带回宫里,不幸被看到了。
为什么说不幸呢?因为郑贵妃看到后,麻烦事便接踵而至。
郑贵妃一看,这书不错啊,但还有点,还可以更好,便叫人增补了十二个人——关键是,她把自己的“事迹”增补了进去,而且还亲自写了一篇序文。
很明显,她想借这本书抬高自己的地位。
人家吕坤收集的,可是历史上的贤妇烈女,就算她是这样的女人,但也不是历史上的这种女人,但是她不管。
这叫有权任性。
有权不任性,要权有屁用! 做了这些事情后,郑贵妃又指使伯父郑承恩及兄弟郑国泰,重新刊刻了一个版本,这样一来,《闺范图说》就有了两个版本,经常被人混淆。
这是万历十八年发生的事,一直到万历二十六年,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没事。
再说了,这是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材料,是号召妇女们向史上那些好女人学习的书,又不是黑材料。
但还是出事了。

事情出在万历二十六年五月。
那时的吕坤,已是刑部侍郎,他给皇上大人上了一道疏,名叫《天下安危疏》,请做两件事情,一是节省费用,二是停止横征暴敛。
这是好事啊,有大臣忧国忧民,提醒皇上不要走偏,是好事啊,人也是好人啊。
你要做好人,有人偏不让你做好人,自古以来都不乏这种人。
不让吕坤做好人的人,是吏科给事中戴士衡,不知他是与吕坤有仇呢,还是想借此立个功,积累往上爬的资本,反正吕坤的上疏,让他逮着了机会,他便上疏弹劾吕坤,说他先写了一本《闺范图说》,现在又上什么安危疏,显然没安好心嘛,尤其是之前那本《闺范图说》,很明显是想拍郑贵妃马屁嘛——“潜进《闺范图说》,结纳宫闱”。
戴士衡所说的那本《闺范图说》,显然是指郑贵妃指使人重新刊刻的那本,不是吕坤的原著。
吕坤不想平白无故蒙冤,立即上疏为自己辩护:“先是,万历十八年臣为按察使时,刻《闺范》四册,明女教也。
后来翻刻渐多,流布渐广,臣安敢逆知其传之所必至哉?……伏乞皇上洞察缘因《闺范图说》之刻果否由臣假托,仍乞敕下九卿科道将臣所刻《闺范》与(郑)承恩所刻《闺范图说》一一检查,有无包藏祸心?” ——皇上明鉴,我写的不是这本,请皇上让人一一对照,我写的真的不是这本;有人说是我写的,有包藏祸心之嫌。
皇上大人不想追究,因为事情牵涉到郑贵妃,他不想因为一本破书,而搞得家庭不和,便装聋作哑,你们爱闹就闹去吧,不信能闹翻天。
这两位倒是不闹了,却有其他人唯恐天下不乱——一个自称“燕山朱东吉”的家伙,估计是吃饱了没事干,需要找点事消消食,便为《闺范图说》写了一篇名叫《忧危竑议》的跋文,以传单的形式,在京师到处散发。
实际上,“朱东吉”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是写这篇跋文的人,杜撰的一个名字,取的是“朱家天子的东宫太子一定太吉”的意思。
这篇跋文一问世,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石头,因为按照它的分析,吕坤写《闺范图说》的目的,是想讨好郑贵妃,而郑贵妃重刊的目的,是为自己的儿子夺取太子之位埋伏笔。

跋文还说,吕坤的“安危疏”,为什么要专门讨论历代嫡庶废立事件呢?这是影射“国本”问题啊——吕坤疏言天下忧危,无事不言,惟独不及立皇太子事,用意不言自明。
更恶毒的是,跋文地指吕坤与外戚郑承恩、户部侍郎张养蒙,山西巡抚魏允贞等九人结党,依附郑贵妃。
此文一出,举世哗然,很多人不明真相,纷纷指责吕坤,原来这人包藏祸心啊,还大儒呢。
吕坤又忧又怕,借口生病辞了职,回家避难去了。
明神宗看到《忧危竑议》后,虽然也很恼怒,但冷静一想,我若大张旗鼓地追查作者,再继续“顺藤摸瓜”,对相关人员一一进行处理,势必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到时候连郑贵妃和她家人都跑不脱。
他若这样做了,历史肯定会重重地将他记上一笔——瞧啊,咱们的万历,也会搞。
这样的“名垂青史”,他可不想要。
这样一想,他便感觉,亲下谕旨说,你们别闹了,《闺范》一书,是朕赐给郑贵妃的——她是朕的爱妃,难道朕送本书给她都不行吗? 至于的戴士衡对吕坤的弹劾,实属诬告,不处理肯定不行,还有全椒知县樊玉衡,在戴士衡上疏之前曾上疏请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并指斥郑贵妃,也是唯恐天下不乱,这两人,很可能搞事情,《忧危竑议》也可能是他们写的,樊玉衡不处理也不行,便把这两人抓来审问,以“结党造书,妄指宫禁,干扰大典,惑世诬人”罪名,分别发配广东雷州和廉州。
至于吕坤,他本来是冤枉的,而且已患病致仕,就别管他了,随他去吧。
那以后,吕坤再也没有当过官,一心在家闭门著述、讲学,又活了二十年,其主要作品包括《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呻吟语》、《去伪斋集》等十多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各个方面,成为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思想价值日久弥新,至今仍在闪闪发光,不仅在内地、香港和台湾影响重大,而且在日本、美国、韩国、 哥伦比亚、埃及等国都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其家乡河南宁陵县,还曾于2006年召开吕坤思想研究专题座谈会。
不知这算不算因祸得福? 吕坤若地下有知,不知会不会感谢那些,给了他“因祸得福”机会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文字狱的“反诗”的具体有哪些情况是怎么回事?是如何判定的
自古以来,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都会采取很多严厉的措施,尤其是对读书人尺度更大。远有“”,近有。尤其在清朝,简直到了“”的地步,文人写诗作词得小心翼翼,因为指不定就被定为大逆不道,阴谋叛逆。轻则人头不保,重则连累九族。那么当时官员对“反诗”的判定具体有哪些情况呢?无外乎这几种,不能涉今代(“清”字),不能提前朝(“明”字),更不能议皇帝。 乾隆年间,李驎的《虬峰文集》因为里面有“杞人忧转切,翘首待重明”,“日有明兮,自东方兮,照八荒兮,民悦康兮,我思孔长兮、夜未央兮。”被官员认为是怀念故国,盼望复兴的“悖逆”之言。结果官府追查,在祠堂内找到仅存的一块书版。不久乾隆降旨将李驎照大逆罪凌迟处死,因其人已死,被剖棺“锉碎其首、枭首示众”,并禁毁一切著作,烧毁一切残存书板。 乾隆年间,礼部侍郎在《咏黑牡丹》诗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之句,朝廷认为是影射满洲人以异族夺取朱明皇位,虽死,仍被下令剖棺锉尸。进士胡中藻的《坚磨生诗钞》中有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被认为加“浊”于“清”之前,是侮辱大清,下旨腰斩。据传,胡中藻腰斩之后用血写了十三个冤字才气绝身亡。 冀州安能敬,写了一首颂扬清朝的诗,其中有“恩荣已千日,驱驰只一时,知主多宿忧,能排难者谁”,这四句诗被曲解为咒骂皇帝有忧有难,无人辅佐,其实,就象安能敬自己在审讯时所说,“原要竭力称颂,无奈说不上来”,顶多是颂诗写得不好,哪里是什么讥讪诽谤呢? 其实哪朝哪代都有这种情况,只是的文字狱最为严重。对读书人来说,文字狱就是噩梦,他们不能言、不敢言,它严重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史料记载,在清代,案七十人被绞死,黄培诗案三百余人受牵连,还有一本诗集岸,竟然有七百人获罪。这是官方记载,而到底有多少人因此丧命,肯定远远不止。 归根到底,封建时代的“专制皇权”是一切的根源。 随机文章悲催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惨遭鱼雷偷袭沉没(死323人)美军飞行员遇ufo曝光真相,大黄蜂战机追踪UFO失败两次秦始皇陵是谁设计的,大秦丞相李斯/80万人建造40年完工面粉遇火会爆炸吗,实验证明是会爆炸/几秒钟就可引爆全场哥斯拉和基多拉哪个强,前者体重机能碾压基多拉/哥斯拉未尝一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文字狱十分残酷是怎么回事?竟然连一个疯子都不放过
中国古代的受害者,通常都是高居于庙堂之上的翰林词臣,要么是隐逸山林的文人雅士,再不济也是和文字打交道的印刷匠。从文字狱受害者的范围来看,位居各朝之冠,甚至出现疯子也因文字狱受害的故事。 十六年,突然有一个叫王肇基的人跑到官府,说自己要给献恭颂万寿诗联。要说给皇帝拍马屁是好事,但是这个王肇基献的文章,“错杂无伦,且有毁谤圣贤,狂妄悖逆之处”,这就捅出大漏子了,存在不敬的嫌疑。因为事情涉及到,于是时任山西巡抚的便派人将王肇基押来亲自审问。同时另派人去调查王肇基的社会情况,比如有无党羽、家里是否有违禁物品、平时交结哪些人。 就在阿思哈如临大敌,以为发现大的谋逆案要好好立下一功的时候,可等王肇基一押过来,阿思哈傻眼了,因为经过一番审问,阿思哈发现王肇基精神有点不正常,通俗点说,就是个疯子。 阿思哈问王肇基为什么要呈献文章。王肇基说:“我献诗恭祝皇太后万寿,不过尽我小民之心,欲求皇上喜欢的意思,并无别事...如今是尧舜之世,我何敢有一字讪谤?实系我一腔忠心,要求皇上用我,故此将心里想着的事,写成一篇来呈献的。至于论那孔孟、程朱的话,亦不过要显我才学的意思。” 这个王肇基本是一介平民,但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希望通过进献寿辞获得乾隆的欢心,以求得。但无奈水平不够,将好话说成了对孔孟的讽刺。 阿思哈接着问王肇基,你不过是普通百姓,为何“妄议国家大事,指斥文武大臣”,你所写的东西都是从哪里听来的。王肇基说:“在各处当长随时,有从《京报》上看来的,有说闲话听来的,只求代我进了些书,我就有官做了。” 原来王肇基曾经在官府担任过仆役一类的职位,因此对官场有所了解。但后来不知道受了什么打击,整个人就不太正常了,他觉得自己只要给皇帝上疏也就能获得一官半职。 如果是普通案件,阿思哈自己也就处理了,但是因为涉及到皇帝、皇太后,阿思哈只得详细将案件在奏折中写明,报与乾隆皇帝。为了不背责任,阿思哈在用词上极为谨慎,说王肇基“似属病患疯癫之人”。 看完阿思哈的奏折,乾隆也知道王肇基是个疯子,朱批回复道:“知道了,竟是疯了而已。”。:“此等匪徒,无知妄作,毁谤圣贤,编捏时事,病废之时,尚复如此行为,其平昔之不案本分,,已可概见,岂可复溶于光天化日之下?” 王肇基是因为疯了才有出格的行为,可乾隆的近臣却认为这人疯了都如此荒诞不经,那要是正常了不是更,这个逻辑也是神了。不过乾隆皇帝也是受了影响,改判“着传谕该抚阿思哈,将该犯立毙杖下”。 疯子本来就已让人可悲,本应给予一些同情,可在乾隆朝那个高压的文字狱氛围之下,王肇基这个“官迷”疯子只因一时的疯言疯语获罪并被活活打死,着实让人感慨。 受牵连的还有王肇基的母亲、妻子,她们摊上王肇基这样疯子家属本就不幸,可因为出了这事,乾隆还要阿思哈严加审问是否知情。她们知道的,除了王肇基是个疯子以外,又还能知道什么呢?最后王肇基的母亲、妻子被押回原籍,交由地方官严加看管。 随机文章清朝最初国号是金 为何后来竟改成了清?真相令人跌破眼镜外星人绑架男孩做实验,解剖身体消除记忆后送回埃及法洛斯灯塔历史价值,世界最高的便民工程(400米)不明飞行物坠落苏州,直径10米球体砸中路人和车辆月球的背面是什么,二战飞机和外星人基地现身月球(谣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