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为什么古代臣子最高待遇是封侯,而不是王?

时间:2023-08-0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我们知道,在古代,一个臣子如果有功的话,皇帝会对他进行一些封赏,除了会赏赐一些金银财物之外,还可能会加官进爵,所谓的王侯将相,这些人很大一部分还是靠着自己的才能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很好的地位的。不过在对臣子进行封赏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各种“侯”,这是一种爵位,然而侯却可以算是臣子们的最高的待遇了,皇帝并不会将他们封王,这是为什么呢?臣子们为何不能被封王,如果被封王的话又会怎么样呢?

为什么古代臣子最高待遇是封侯,而不是王?

1.什么人会被封王

在“皇帝”这一尊号还没有出现的时候,称王就已经是一个人的人生巅峰了。比如在周朝,周天子就是周王,周王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像什么齐桓公、晋文公之类,这些都是诸侯。只是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权威扫地,诸侯们在自己封国内开始为所欲为,有的胆大的竟然就敢称王了。再到战国年间,连诸侯们都被扔一边了,卿大夫阶层开始掌权,以前那些老规矩早就不讲了,所以各国的国君基本都称王了。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这一时期,无论是王,还是王以下的爵位,主要还是同姓才能得到的殊荣,因为周朝是分封制,周王将自家子弟分封到各地,并赐给封地,是为诸侯。诸侯又将自己的封地继续向下分给自己的子弟,就这样以此类推。也有例外,周王室在立国之初破例分封了一些功臣,如分封姜子牙到齐地为王,春秋时期的齐国就是姜子牙后代主政的诸侯国。

所以,对于封王的问题,其实从周朝时就立下了一个基调,即王爵主要都是给自家人的。除非你立下大功,一般情况作为异姓臣子,是很难封王的。

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秦朝后,“皇帝”成为专制王朝最高统治者的尊号,以此类推,王爵就成了第二等,接下来仍是公侯伯子男之类。但是,秦朝自上至下实行郡县制,不再有封国一说,而且秦朝只延续十几年就分崩瓦解了,到了汉朝才又稳定下来。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稳定局势,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并分封了一系列异姓王,如韩信、彭越等。不过刘邦很快消灭了威胁极大的几大异姓王,并立下制度,今后非刘姓皇族不得封王。

不过,终两汉一代,异姓封王者依旧不少。一般来说都是权倾朝野者,皇室不得不赐予其王爵,而且还要加九锡才行。比如西汉末年的王莽、东汉末年的曹操等。

于是,封王,加九锡,几乎成了后世臣子取而代之,篡逆称帝的一个显著信号。像三国时期司马昭被曹魏封晋王,加九锡;南朝时期的四个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是在封王、加九锡后才称帝。

为什么古代臣子最高待遇是封侯,而不是王?

2.为什么臣子不能被封王

也就是说,封王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对于皇室来说,臣子的功越大,其实越危险,而大到功高盖主,取而代之之际,就只能靠封王、加九锡来满足其野心了。而对于臣子来说,能混到封王、加九锡,就意味着皇室对他已经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要么就洗干净脖子等着被弄死,要么就得准备篡位了。

有鉴于此,历朝历代的皇室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惯例,那就是对于异姓功臣,能不封王尽量不封王。即便后来封爵不再裂土,对异姓功臣封王问题的态度也相当坚决。一般来说,封侯常见,封王则不可。

当然了,如果人家异姓功臣帮你摆平了半壁江山,或是以一己之力帮你续命,你不给人家封王也不合适。但大多数这种情况,十有八九最后都闹了个鸡飞蛋打,身首异处。因为从封王的那一天起,你就是皇帝眼里的一根刺了。

比如清初的三藩,不仅封了王,还有封地,形同独立王国。康熙几番试探之后,还是下令削藩,三藩被逼反,最终仍是身死国灭,一无所有而已。

所以,从异姓功臣这边考虑呢,如果你不是那种大权在握,就差个禅位手续的权臣,倘若皇帝这几天话里话外总想给你封个王,那你估计就离死不远了。识相的,赶紧磕头认罪,哇哇大哭,告老还乡算完,说不准还能保一条命。

为什么古代臣子最高待遇是封侯,而不是王?

3.历史上被封王的有哪些人

第一,前朝皇帝

这是比较普遍的,但凡通过禅让获得皇位的王朝,明面上都要尊崇前朝皇帝,曹魏算是很不讲究的,只封汉献帝为高阳公,还在小地方窝着。西晋就讲究多了,封魏元帝为陈留王,封地在大城市邺城。

后世不管杀不杀前朝皇帝,给个王爵总是要的,比如南朝之零陵王、汝阴王、巴陵王、江阴王等。

第二,权臣称王

禅让称帝不是一天就能做成的,要循序渐进,像王莽这种很失败,死得老惨了。相比之下,曹操就聪明多了,一步一步往上晋升,到了魏王,留给儿子担骂名。

曹操开了个好头,此后近千年,但凡权臣篡位,走的都是这么个路数,比如曹魏晋王、东晋宋王等等。直到唐末朱温比较特殊,因为他在具备篡位资格前就已经封王了,经他启迪,后面的篡位者都觉得称王太麻烦,黄袍一披不是更方便快捷?

为什么古代臣子最高待遇是封侯,而不是王?

第三,虚封赏赐

朱温是怎么获得王爵的呢?就是因为唐朝皇帝给的赏赐。

汉朝以后,再没有出现汉初那种郡国并行制的情况,就算是实行分封的西晋和明朝,对王也有很多限制。在不必担心王爷仰仗封国反叛的情况下,拿个王爵赏赐功臣这招就出现了。

这类封爵都是虚封,受封者享有封地的赋税,但不能组织军队,纯粹用来表示皇帝对功臣的嘉奖,比如大名鼎鼎的郭子仪,他的爵位是汾阳郡王。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一个是皇帝(或实际掌权者)私封,受封者的功劳一般都是不够的,比如上面的吕氏诸王,还有武周(唐朝)的武氏诸王。

另一个是王朝末期的时候,为了拉拢实力派,皇帝主动把王爵当萝卜派送,比如唐末的梁王朱温、晋王李克用等,这类王爵虽是虚封,但受封者已经割据地方,对中央的危害比实封王还大。

第四,死后追封

这种是第三种的延伸,有些是生前来不及封,有些是朝代不允许生前封王,总之这类王爵更虚,毕竟人都没了,如无特殊情况,这类王爵是不允许世袭的,所以受封者连钱都收不到。著名例子有鄂王岳飞、中山王徐达等。

总的来说,历朝历代的封爵制度不同,汉朝后出现了公爵等爵位,臣子即便不封王,顶级爵位一般也不是侯,而封王也是常有的,尤其是王朝末期的时候。

12星座为什么做不了真正的自己?

每个人都会遇到自我认知与成长的难题。12星座作为个性与命运的象征,各自在追求真实自我的道路上,也面临着独特的挑战。每个星座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质和潜在弱点,这些特质和弱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成为真正自己的可能性。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索12星座难以成为真正自己的深层原因。

阮氏三兄弟为什么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而不是阮大阮二阮三

三雄兄弟三个,名字却叫,,,数字并不相连,在现在看来是很奇怪的,但在古代,却很正常。 原因很简单,古代医学水平低,婴儿成活率也很低,兄弟再多,能活下来的往往也并不多。这就是说,阮氏兄弟至少有四个在出场之前就已经夭折了,或者早起了。 之所以说是至少,是因为在传中出场的三个兄弟中,最小的是阮小七,前面空出来了四个,很显然已经死了。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只有兄弟七个,阮小七之后可能还有弟弟,但也死了。 不仅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成活率很低,达官贵人和帝王家也一样。有些皇帝后来绝后,但并不是没有生过儿子,而是都夭折了。比如曹魏的明帝,就生过儿子,但是都夭折了,最后只能让来历不明的齐王芳继位。 又比如生前生过很多儿子,但到他死的时候,最年长的哲宗还在幼年,而且是他的第六个儿子,所以按照当时的习惯,小名叫六哥,其他弟弟也叫他六哥,而不是叫大哥。 又比如杨六郎,按照评书的说法,总共有兄弟八个,但是最后只剩下了六郎一个人。而在正载中,实际上并没有其他兄弟,这就是杨六郎的其他兄弟都夭折了,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这种情况在水浒传里也不少见。比如宋江在小说里只有一个弟弟宋清,并没有哥哥,但他却经常被人称为黑三郎,也就是说,他排行第三,而不是老大。 帝王家和老百姓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即便是有些孩子早早夭折了,但如果生前已经被赐予爵位,死后还可以指定其他兄弟的儿子继承其爵位,同时延续其祭祀和世系。 当然,也有其它的可能。古人寻常百姓家的名字多数是很没有技术含量的,起名也很随意,阮氏兄弟的名字可能就是父母随便取的,并没有按照特别的规律取。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哲学简介解析人工智能是什么意思,人工智能的利弊(未来可能毁灭人类)外星人头颅在河北出土,两双眼睛八个脚趾(外星人被祭奠)为什么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连爱因斯坦都发现障碍物后面的神学家王下七武海实力排名,新老王下七武海谁堪称第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