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宋朝为何能与唐朝并称唐宋?唐宗宋祖为何也能并称?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很多人看来,唐朝和宋朝,一个是实力强大的唐帝国,一个是被人们称为“弱宋”的朝代,这两个可以说是有着天差地别的时代,至少在很多人心目当中是完全不同等级的两个朝代,然而人们在提到他们的时候,却总是会将唐宋连在一起说,而且唐宗宋祖也是可以并列的两个皇帝,似乎又是在说明,唐朝和宋朝其实应该是两个相差不多的时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唐朝和宋朝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差距,如果差距真的很大为什么还会相提并论呢?

宋朝为何能与唐朝并称唐宋?唐宗宋祖为何也能并称?

中华上下五千年,国人在研究历史时都喜欢将临近朝代并称,作为考察切入点,如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唐宋、宋明、元明清、明清,等等。其中,秦汉、唐宋、明清之说最为流行,有学者甚至将其称为中华史上三大帝国时期。

唐朝开疆拓土,打遍天下无敌手,将边境推到中亚一线;宋朝软弱,不但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这传统“汉地”,还被北方游牧骑兵追着吊打,靠“岁币”换取和平与安宁,南宋甚至认金国为伯父,可谓丢尽了颜面。

从大国形象角度看,唐朝、宋朝就是两个极端,为何后人将其并称“唐宋”呢?很简单,唐宋历史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领域都是一脉相承。

宋朝为何能与唐朝并称唐宋?唐宗宋祖为何也能并称?

1、政治开明,君臣关系和睦

俗话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建国之后的功臣,基本都被皇帝杀光,其中以汉朝刘邦与明朝朱元璋为典型,开国元勋几乎被一网打尽。例如,彭越被刘邦烹饪,“肉粥”送给各路诸侯;蓝玉被朱元璋剥皮,填充稻草,做成标本,震慑功臣。

政治开明,君臣关系和睦,是唐宋时期的主流。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并未对功臣下手,而是给予很高政治待遇,其中24位还画像凌烟阁,地位尊贵。对李建成支持者,李世民也是极力拉拢并加以重用,如魏征、薛万彻、薛万均,等等。

宋朝建立后,赵匡胤也很够意思,直接“杯酒释兵权”,让大伙安享晚年;功臣没兵权,但性命无忧,生活水平更是没得说。此外,颁布诏书:不得诛杀大臣,善待柴氏家族,俨然一副明君形象。

宋朝为何能与唐朝并称唐宋?唐宗宋祖为何也能并称?

2、科举制完善,文官政治发达

选官制度,是衡量社会公平、公正程度之重要指标。夏商周时期,盛行世卿世禄制,官职基本都是世袭,具有极大之排他性;两汉盛行察举制,豪强操控;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流行,选官被门阀控制。如此,政治上贵族化色彩相当浓厚,皇权受到抑制。

唐宋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继承隋朝科举制度之基础上,唐宋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使得考试选官成为社会主流。例如,武则天时期开设武举,武将选拔也要考试,这对提高将领之文化素质大有帮助。设殿试,皇帝面试科举人员,这对强化君主专制大有益处。

宋朝时期的科举更加发达,殿试成为定制,会试过关者,必须要经过皇帝筛选,否则无法授予官职。此外,士、农、工、商等阶层都能通过考试当官,也必须经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后才能有机会获得重用。在此基础上,文官政治非常发达。

宋朝为何能与唐朝并称唐宋?唐宗宋祖为何也能并称?

3、门阀势力衰落,庶族地主崛起

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门阀势力遭受了毁灭性打击。隋朝建立后,杨坚推行科举制度,但门阀势力依然强大,最终成为隋王朝的掘墓人。李世民登基后,编纂《氏族志》,只能将“李”姓放在第三位,屈居崔、卢之下。

科举制度推推行百余年后,门阀衰落明显,对政治之影响力削弱。例如,武则天时期,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庶族地主强势崛起,成为政权之中流砥柱。有了庶族拥戴,武则天不但坐稳了皇位,还对门阀世族开刀,长孙无忌之死就是典型。

宋朝则更加不用说,门阀世族在五代战乱中,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宋太祖继位后,参与科举考试的人群范围扩大,底层知识分子步入仕途,扩大了政权根基。南宋时期,朝廷核心岗位的官吏来源,庶族有压倒性优势,门阀彻底没落。

宋朝为何能与唐朝并称唐宋?唐宗宋祖为何也能并称?

4、工商业发达,商业政策宽松

唐宋时期,是中国工商业发展高峰之一。城市建设中,政治、军事因素沦为第二位,经济因素则是主流,甚至出现了许多专业性的工商业城市,如扬州、益州、汉口、苏州、开封,等等。其中,开封尤其明显,作为宋朝首都,其军事防御价值不大,却是运河枢纽,经济地位非常重要。

对外贸易,唐宋陆路、海路丝绸之路非常发达,造船业更是达到了历史之新高度。水密仓的设置,指南针的运用,使得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此时期,中国远洋贸易比较发达,最远可以到达东非、波斯湾、红海一带。

商业政策也是非常宽松,政府扶持工商业发展,取消了商业经营之时间、空间限制,坊区市区分离现象被打破,住宅区与商业区融为一体。南宋时期,商业税超越农业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宋朝为何能与唐朝并称唐宋?唐宗宋祖为何也能并称?

5、文化艺术成就斐然,唐诗、宋词享誉世界

艺术领域,唐宋成就斐然,唐诗、宋词享誉世界。如今,我们所了解的古代著名文人,基本都出自唐宋: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白居易、孟浩然、柳永、李清照,以及中学考试中的常客“唐宋八大家”,无不是这时期的风云人物,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文学创作,从上层到下层、民间,通俗性、商业性文学成为主流。绘画领域,最突出表现则是风俗画强势崛起,风靡一时,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如此,市民、底层人物成为创作之生力军,对文艺风格之影响非常大。

得益于商品经济之发展,以及魏晋以来之“三教合一”,儒学在唐宋进行一次脱胎换骨之转变。韩愈倡导的“道统”说,经过“北宋五子”之发展,理学、心学横空出世,儒学得以重生,并深刻影响中华民族之精神品质。

综上所述,唐宋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是一种继承与发展之关系。后世将唐朝、宋朝历史并称“唐宋”,自有其道理。那么,为何唐朝开疆拓土、宋朝则对外软弱妥协呢?很简单,唐朝皇室具有浓厚的鲜卑、突厥血统,开拓进取之精神非常强烈;宋朝害怕出现唐末藩镇割据局面,削弱武将兵权,崇文抑武,军事力量弱小。

如此,唐朝开疆拓土,无往不胜,却也养肥了藩镇,灭于藩镇;宋朝软弱,一味妥协,被游牧骑兵灭亡。

解析:借师助剿,唐朝跟清朝有什么不一样?

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内战中其中一方引入外藩势力最终逆转战争结果的情况,比如借回纥势力平定,收复长安洛阳;引契丹势力助战,击败;引清军入关,消灭;引入击败等。 在这些借师助剿的案例中,很多成为经典,很多却一地鸡毛,比如唐朝借师回纥对比吴三桂借师清军。 那么,为什么唐朝取得成功而吴三桂却遗臭万年了?静夜史认为有以下的不同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 1、主借身份不同:唐朝是国家元首,而吴三桂是边将臣子 755年,一场安史之乱打破了盛唐气象,整个北方陷入战火之中,因为承平日久,唐朝北方边境空虚,面对骁勇的集团,唐军无力抵挡,加上玄宗错误的决策,很快洛阳沦陷,紧接着是潼关、长安! 玄宗仓皇出逃四川,而太子北上灵武即位,这就是。此时,想要彻底消灭安史叛军,就要先收复两京,即长安和洛阳,这样也可以提振唐军的士气,所以唐朝向回纥借兵收复两京。 757年,唐肃宗李亨向回纥英武可汗借兵,因为唐朝和回纥的关系一直不错,和回纥可汗的关系为兄弟关系,这种国家元首之间的借兵更多的是国与国之间的一场交易。 而吴三桂不同,此时的已经灭亡,吴三桂及5万吴军成为的孤岛,虽然明朝灭亡了,但是吴三桂不具备成为天下共主,因此吴三桂始终是一个臣子的身份,在地位上就比、李自成等低一个层次。 在当时的情况下,吴三桂更应该是一个军阀,一个没有主人的军阀。在多尔衮眼中,吴三桂更像是一只,没有和自己谈交易的资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得到多尔衮尊重的,把他当枪使还差不多! 2、借师目的不同:唐朝为收复国土,而吴三桂为冲冠一怒 在唐朝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时想到了回纥,唐肃宗的目的就是收复两京和周边的国土,这让唐朝的形象无比高大。 本来唐朝也是可以不用借兵回纥的,但是在当时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唐军要和叛军进行漫长的持久战,毫无疑问,这造成的伤害更大。 当然,兵不能白借,帮不能白帮。为了回报回纥,唐朝答应收复长安后,“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不过在收复长安后,唐军将劫掠目标改为洛阳。《》列传第一百四十五记载:“初,收西京,回纥欲入城劫掠,广平王固止之。及收东京,回纥遂入府库收财帛,于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财物不可胜计” 。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上记载:“耆老以缯锦万匹赂回纥,止不剽”。 所以,为了收复国土,唐朝和回纥做了交易。在损失大量财务的基础上实现了光复首都的目标。 而吴三桂就有点私仇的意味了。因为李自成集团的“追饷”,吴家被李自成敲诈勒索,这还不算,为了逼迫吴三桂投降,李自成将吴江老小全给绑了,这让吴三桂十分愤怒,而在得到吴三桂不投降的消息后,李自成集团杀掉了吴三桂家人,并大举进攻山海关,逼着吴三桂投降多尔衮。 在吴三桂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庭,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从这里可以看出,为了借兵消灭李自成,吴三桂自作主张割让土地。自古以来土地就是比命还要重要的东西,比如“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随便尺寸于人”。 也许吴三桂只是哄哄多尔衮,但是这种行径着实令人不齿,和唐朝奉献财务的做法形成了反差。 而且最重要的是,消灭李自成是为私仇,吴三桂也没有提什么恢复大明社稷的话。这和唐朝借兵回纥又是两码事! 3、被借主体不同:回纥为部落联盟,而清朝为封建制政权 唐朝时期的回纥,长期是唐朝的藩属,到唐朝安史之乱的国难时期,也不过和唐朝结为兄弟,自始至终都没有僭越到唐朝之上。 一直以来,回纥都是部落制的政权,因为没有完成封建化的改革,回纥不具备南下中原和唐朝争夺中原统治权的能力和想法。 而清朝不同,从开始,清朝就一直在为消灭明朝而努力,在时期,清朝终于完成封建化进程。这意味着清朝和明朝一样,在制度上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1644年,明朝灭亡,借助吴三桂主动投降的契机,多尔衮果断出击,,迅速完成了入主中原的所有工作。 因为准备充分,且觊觎已久,因此清朝的策略成熟而高效,本来和清朝合作的吴三桂瞬间成了清朝的新员工。而被耍的吴三桂没有办法,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所以,吴三桂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行为,注定是要遗臭万年的! 随机文章隋炀帝杨广的政治行为是怎样的如果没有秦始皇,那秦国是否能够统一天下?诸葛亮决意杀魏延!不是反骨是为啥?真相只有「4个字」图坦卡蒙木乃伊的超豪华墓室,高富帅图坦卡蒙木英年早逝(谋杀)销售28法则是什么意思,8成的利润来自2成的客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宋朝三元及第的冯京有哪些奇闻异事?他是怎么样一个人

“解元”、“会元”、“状元”,“”,或曰“三元及第”,这是千古多少莘莘学人穷毕生之夙愿。自以来,历朝历代“连中三元”的大概有十三人,一说是十四人,似乎尚无确切定论。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有:“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文中所及,冯京即江夏郡人;商辂则系明代状元。 冯京者,字当世。这位曾给讲过“羽衣仙女”故事的大才子,当年参加科举考试时,从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过关斩将,独占鳌头,连中三元,确实是气冲牛斗。 冯京高中状元后,曾出任、知州、知府,历事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官至保宁军节度使、太子少师、(副相)。 冯京前,曾发生过不少奇闻趣事。 传说冯京之父曾经商,壮年无子。其妻授以白金数笏,嘱其买妾。冯父在京师买得一妾,当了解到该妾之父本朝廷命官,因纲运欠折,鬻女以为赔偿之计时,十分同情,不忍侵犯,遣还其父,并不索钱。回家后,将此事告诉其妻,妻说:“君用心如此,何患无子?” 不久,妻果然有孕。临产前,邻居们皆梦见鼓吹喧阗迎状元,冯京乃出生,后果中状元。 冯京未显贵时,久居武昌,纵酒不羁。一夕,醉卧郊外溪边。有一渔夫打鱼归来,困眠舟中。朦胧中,似听见有人呵叱道:“冯侍中在此,安得不避!”渔夫惊起,借着月光在岸边寻觅,看见一人和衣熟睡草丛中,一问,果然。渔夫立即作揖拜见曰:“他日贵显,幸勿忘。”并把梦中情形告诉了冯京,又恭恭敬敬地请冯京到船上安歇,以避风露。天明后,渔夫用船将冯京送到武昌城中。后来,冯京显贵,派人寻访那艘渔船,不复得见。 冯京早年贪玩,有时深夜不归。一次,被巡夜的街卒拘留,当时,武昌郡守王素极力为其开脱,将其释回。后来,冯京奉使关中,王素正在渭地帅兵,两人见面,酒燕甚欢。冯京作诗赠王素,中有句云:“吞炭难忘当日事,积薪深愧后来思。”意思是说,即使改变了容貌声音(暗指地位身份的改变),我也忘不了当年被街卒拘留之事;即使后来居上(暗指自己此时的地位超过了王素),我也为难以报答你的大恩而惭愧。 后人评论这件事说,一些人年轻时,血气方刚,不拘小节,容或有之。待到贵显之后,按常人言之,提起从前的过错尚不愿听,哪会主动向故人谈及,并写进诗文中去呢?冯京如此不以为讳,“可谓贤矣”。 冯京庆历年间,在武昌应乡试,阅卷官庸谬寡鉴,开始要将冯京黜落,后又要放在最末一名。幸亏监试的礼部官员拆封定卷时,为其鸣不平,极力推荐冯京为第一名,后果然在殿试时一举夺魁。 冯京进京赶考过江时,江面上曾,船几乎被沉没。第二年春天,中状元后,再过大江,却是风微浪稳,舟楫安然。冯京乃题诗江亭云:“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意思是说,江神也那么势利眼,见我高中了,态度也变谦恭了。这两句诗是借取唐人及第后过扬子江诗句,施肩吾原诗曰:“忆昔将贡年,抱愁此江边。鱼龙斗闪烁,黑浪高于天。今日步春早,复来经此道。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 这首诗哪里是嘲讽江神,实是势利小人的真实写照。 随机文章“海禁令 和“迁海令隋文帝杨坚都有哪些政治举措上海不明飞行物使飞机改航向,悬停半空8分钟后狂追飞机风靡整个大学的床帘现象,大学生陷入人际交流的困扰(自我隔离)万里长城起点和终点在哪,丹东虎山长城是起点/终点是嘉峪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