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中国历史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比夏朝更早

时间:2023-08-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当我们年幼的时候就知道了一句话:“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古代。”现在我们生活在古代悠久的中国,这真的让我们都感到骄傲。然而这句话传到国外之后,曾经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历史文明史就不那么有说服力了。有人提出,中国真正的古代应该从4000多年前的夏朝开始。中国人之所以说它有五千年,是因为他们在夏朝之前加了“三皇五帝”。但“三皇五帝”只是神话故事,没有古代依据。

中国历史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比夏朝更早

2014年,国外有人发表文章质疑中国五千年古代的现实性。根据当时得到的反馈,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中国的古代可能在4000年到5000年之间。至于为何只说5000年,那只是个容易记住的整数。近10%的人认为应该从夏朝算起。中国的古代只有四千多年但不到五千年。甚至还有人认为现在还不能确认夏朝是否真的存在,更准确的时间应该从商朝算起。

其中一位外国网友评论:我看过中国古代,书上说4000多年前的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但夏朝是否真的存在,国际社会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但商朝的存在得到了统一和肯定。不仅有大量的文献,还有很多商代的文物。所以我认为中国古代可能在3600年左右。5200多年前,帆叶网,古苏美尔人制造了人类最早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500年印度出现了文明城市。

中国历史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比夏朝更早

在外国人看来,一个事实只有确凿的证据才干让人信服。他们把其他国家的史前文明和我们的进行比较,意思是说要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起源,必须结合人口、领土规模、早期文字、社会制度、农耕工具或方法、科技水平等因素来证明是否属于早期文明。如果达不到上述评价因素的标准,就不能把时间加到国家进展史上。

当然这个分析也是非常客观理性的。关于夏朝的记载不能和商朝相比。虽然夏商朝的间隔只有几百年,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出土任何关于夏朝的历史文物,古代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也很少。没有直接证据,很难证明夏朝是否真的存在。那么,夏朝之前的“三皇五帝”就忽视了。这样一来,中国古代会缩短很多。

中国历史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比夏朝更早

既然外国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而我们现在证据不足,那么中国古代到底还是在贯彻上下五千年的说辞,还是在重新定义商朝为中国历史文明的古代起点?

面对质疑的声音,中国考古学家也在不断寻找夏朝的线索。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浙江省余杭县传来了激动人心的好消息:“5300年前的良渚文明被确认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已经确定了!”。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始于1936年,最后于2007年确认,2018年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发掘现场不仅有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丝织品、祭祀器皿,还有许多村落遗迹和墓地,甚至还发现了城墙!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是早期民族文明的证据!这也证明了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步入了文明的阶梯。

中国历史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比夏朝更早

说起这个遗址的发现,本来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时这里只出土了一些破碎的陶器和石器,很多人以为这里只是一个历史部落遗址。从1936年到1937年,经过对遗址周围的三次发掘,考古学家做出了初步预测:这个遗址绝不是一个普通的遗址。

我们也知道那些年也是战乱时期,所以对这个遗址的继续探索只能是待命。1959年,考古学家夏鼐正式将此遗址命名为“良渚文化遗址”。此后,大量的考古学者开始针对良渚文化展开长达数十年的发觉和研究。

随着发掘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物变得越来越珍贵,越来越精彩!到了2000年,历史巨型建筑遗址多达135处,而且大部分占地超过30万平方米,这也正是考古学家推测的:这绝不是一个原始的村落或部落,这是一个国家!

中国历史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比夏朝更早

2007年,古城墙遗址发掘完成后,历时70余年的良渚遗址发掘接近尾声。这个古老的王国不仅面积很大,而且非常文明。2015年发现也是同期的“智慧产物”。水利系统不仅具有防洪、灌溉和水运等多重功能,而且控制范围超过100公里,是世界考古史上迄今为止发现最多的。

良渚文化从发现到确认,不仅给了无数为之做出贡献的考古学家一份满意的答卷,也证实了中国五千年的古代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有了良渚文明的证明,古代上是否存在三皇五帝或者夏朝已经不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国的古代将永远延续五千年!毫无疑问,原因迟早会冲破乌云,太阳会永远照耀中国大地!

良渚文明的报告一出,国外考古界、学术界甚至大学教授都感叹:“中国历史文明远非如此,真是被低估了!”

郭嘉:比鲁肃和诸葛亮,更早地看到天下三分之势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什么说他比和,更早地看到天下三分之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代,英雄辈出,一直被后人堪称是最有魅力的“乱世”,当时涌现出的名人,不止是、、等超一流名将,还有诸葛亮、、等高智商人才。然而,在这些人当中,作为汉末三国时代的知名谋士,是被很多人尊奉为第一“智囊”的,即使是拥刘贬曹倾向严重的《》,作者都对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军师,没有半点贬低,反而给他增加了更多的光环,所以在赤壁大战失败后,痛哭哀叹,倘若在世,自己怎能由此一败?只能说郭嘉生不逢时,没有与被小说神话的第一主角诸葛亮正面交锋过,否则的话,如果真的有这种描写,估计郭嘉不会像一样,处处被先生压制一头。 当然,这些假设都是基于小说而言,如果真的考虑到诸位军师的智谋,历史上的诸葛亮,应该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他在奇谋妙计方面,比郭嘉更出色。甚至可以说,在正史中,以治国理政见长的诸葛武侯,其眼光也未必是最优秀的。就以他著名的《》为例,在小说中被捧为对天下大势高瞻远瞩的超级“策划书”,但在历史上,提出鼎足而立这种谋划的战略家,远非诸葛亮一人,而且诸葛亮的想法也不是最早出现的。比如鲁肃,他在投奔之后,就给孙权制定了取荆襄,夺西川,与曹操南北分治,而后伺机而动,赢取天下的战略方针,被很多学者称之为东吴版的“隆中对”。但提出的时间,要比隆中对更早,只能说是先生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魅力和影响力实在太大了。 但鲁肃的这种战略眼光就是最早的吗?如果往前追溯的话,郭嘉更早地看到了这一点,虽然他没有向曹操提出什么三分天下的计划,但是在郭嘉眼中,最有可能成为曹操敌手的人,不过就是和江东,至于其他人,不值一提。即使郭嘉没留下什么,但也能看出这位天才军师独到的眼光,以及深邃的见解。那么,问题来了,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郭嘉这种想法呢?又凭什么说,郭嘉才是最早有这种思路的人呢? 首先,我们来解释第一个问题,郭嘉是怎么看出刘备和孙氏价值,又如何瞧不起其他军阀的呢?因为在刘备投靠曹操时,许多人都建议曹操杀掉刘备,以绝后患。唯有郭嘉反对,而他反对的理由,绝不是认为刘备实力不足,是个窝囊废,反而是认为,刘备作为天下枭雄,影响力巨大,如果当时就杀掉刘备的话,实在不利于曹操招揽更多的人才,因此刘备的价值得到了郭嘉最大的肯定。另外一点侧面证明就是,曹操在杀吕布这个天下公认的第一猛将时,郭嘉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如果郭奉孝真的认可吕布的话,他为什么不劝曹操,留下吕布,可以得到天下更多的勇士呢?因此,郭嘉对刘备的认可以及评价,明显比曹操手下其他谋士更加高明。 郭嘉当然也知道刘备的“危险”,所以他的主张是,留下刘备的性命,将之软禁就好。至于能否控制得住,就不是郭嘉的问题了,因为我们只是讨论郭嘉的见识和眼光,而非驭人之术。毕竟曹操放走刘备的时候,郭嘉想劝已经来不及了,说明他比谁都在意刘备的威胁性。至于他对江东孙氏的看法,更加明显,因为曹操准备和的时候,也担心会趁自己后防空虚,偷袭自己,但郭嘉非常果决地认定,孙策必死。在这里,我们不讨论郭嘉说孙策必死的原因,因为各种分析都是一厢情愿的猜测,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郭嘉盼望孙策快死,只有孙策死了,曹操才会去除一块心腹大患,与此同时,郭嘉还给曹操极大的信心,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阐明了看似强大的袁绍,必败的理由。这也说明,刘备和孙策在郭嘉心中,远比袁绍更难对付。 因此,从这些角度上看,郭嘉早早就看出了未来能成为曹操劲敌的人是谁,自然也就是意味着,在郭嘉心中,三分天下的领袖分别是谁。那么,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郭嘉称得上是最早有这种想法的人呢?原因更简单,在郭嘉之前,找不到还有谁能对袁绍、刘备、孙策有如此全面的对比分析,而鲁肃提出的策略,那都是他见到孙权之后的事情了,孙权成为江东之主,当然是因为接替了去世的兄长孙策。由此可见,这个时间线应该很清晰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了夺取皇位,更早生下皇子,妃子竟服用保胎速生药

十一年(1831年)夏天,京师异常炎热,后宫妃嫔们早早地便到了中去避暑了,只有年近半百的道光帝一人留在了紫禁城繁忙地处理着政务,尽管宫里像个火炉一样,但丝毫掩盖不住道光帝的喜悦,因为他的全贵妃钮钴就要这在几天临产了。 果然,几天之后,圆明园传来好消息,贵妃钮钴禄氏诞下皇子,消息传到养心殿后,道光帝极为高兴,带着无限的喜悦给皇子取名为,即后来的。不过这个皇子的出生还牵扯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钮钴禄氏为了让孩子早点出生,曾与宫中密谋,很早便服用催生药物,让奕詝提前一个多月来到了人世,为的就是争得“大阿哥”这个名位。 道光帝之前本来有三个皇子,但次子奕纲、三子奕继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剩下的长子奕纬自然成了道光的掌上之宝,但似乎这位皇长子并不争气,即不好好读书也胸无大志,并对自己的师傅,声称以后当了皇帝要杀了他。 尊师重道乃是儒家文化的根本,道光帝对此十分尊崇,听到大阿哥这一番言论之后,马上就召见了他,就在奕纬下跪请安的时候,正在气头上的道光帝狠狠赏了他一脚,无意间伤及下部,不几日,这位倒霉蛋阿哥便一命呜呼了。 三个皇子的接连去世,让道光帝十分悲痛,对于未来的接班人的问题他隐隐约约感到有一股不祥之兆。唯一令他欣慰的是,大阿哥离世不久,全贵妃和祥贵人已,如若诞下皇子,则祖宗江山社稷后继有人。 在道光帝的妃嫔之中,全贵妃钮钴禄氏最受恩宠,也是晋升最快的一位妃子,不过心机颇重的钮钴禄氏知道,仅凭美貌姿色是难以长久得到皇帝的宠爱的,要想确立自己的地位,非得走上母以子贵的道路。 道光十年五月,道光帝召幸钮钴禄氏,不久便怀上了龙种。这极大地丰富了她的想象力,假如生下皇子,假如这个皇子能登上大宝,假如……想到这一切,钮钴禄氏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然而,有一天,钮钴禄氏听身边的太监说,几乎与她同时,祥贵人也有了身孕。听到这个消息,钮钴禄氏觉得有一股阴影笼罩在自己头上,因为道光帝目前无子,也就是说如果两人生的都是男孩,那么先生下来的就是大阿哥,这对皇位的继承是极为有利的。 于是,钮钴禄氏不时地打听祥贵人的情况,并暗中查阅了宫中密档,种种迹象显示,祥贵人的预产期比她要早,这无疑是个晴天霹雳,等情绪稳定之后,精明敏锐的钮钴禄氏意识到该要想想对策了。 一天,宫中御医給她请脉,一番之后,钮钴禄氏屏退左右,小声地向御医问道:“不知这胎中是男是女?”听者无意,言者有心,御医顺口答道:“该是了。” 惊喜之下的钮钴禄氏顾不上回避,赶紧追问:“这个胎儿能不能提前一个月多月降生呢?”御医听后大惊失色,赶紧叩头:“使不得,使不得,皇子虽是阿哥,但不足月,定会早亡,奴才是要杀头的。”不过钮钴禄氏似乎下定了决心,她对御医说:“我想让皇子早点降生,日后若能得继大统,必重赏于你。” 御医想想这个险还是可以冒的,毕竟自己医术高明,况且他还有祖上传下来的保胎速生药,不妨一试。于是,从这天起,钮钴禄氏遵照御医的法子服用保胎速生药,转眼间就到了六月初九,这天晚上钮钴禄氏终于提前在圆明园生下了皇四子奕詝。 奕詝出生后,虽排行老四,但与长子无异,道光帝对这个皇子十分喜欢,所以在给皇四子取名的时候,没有沿用之前三个皇子的“纟”旁,而是改用了“訁”字旁。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道光帝对这位皇子的钟爱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