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人物,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金陵十二钗之一。
王熙凤是《红楼梦》众女子中出了名的“双高”——高情商、高智商,这也是为什么凤姐干了不少缺德事,手上沾了不少人命官司,但读者仍喜欢她的真相所在,王昆仑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评价阿凤: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但王熙凤的智商、情商究竟如何就高明了,很多读者恐怕未必清楚,我们今天就以“林黛玉进贾府”为基础,放眼王熙凤的种种表现,来看王熙凤堪称“狡猾”的高情商,悉数下来,在初见林黛玉之际,她就一连撒了三个谎。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甚至被写进了教材之中,所以大家应该都清楚,在林黛玉刚进贾府那天,所有人都在场,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李纨以及贾府三春,可唯独有一个人迟到,谁呢?正是我们亲爱的凤姐,我们再看一遍凤姐的出场:
一语未了,只听得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关于王熙凤为什么迟到,很多人都喜欢站在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进行解读,认为林黛玉初进贾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人,介绍起来必定杂乱,而凤姐又是书中一个极其主要的人物,故不能用这种寻常笔法来介绍,于是故意让凤姐迟到,以便重点刻画。
但事实上,凤姐的迟到,不仅仅是为了文学创作的需要,更具有现实解读的意义,换句话说,王熙凤的迟到是符合她的性情和人设的,帆叶网,而不仅仅是为了“迟到”而“迟到”!
王熙凤是一个极其喜欢炫耀显摆的人物,如果林黛玉进贾府,她也跟着众姊妹一起接见,那么她必然会成为背景墙,无非贾母挨个介绍:这是你惜春妹妹,这是你迎春姐姐,这是琏二嫂子。
但这并不是王熙凤想要的出场效果,她想要一鸣惊人,成为焦点,于是她故意选择了迟到。
想来也不难理解,王熙凤身为荣国府的管家,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更为主要的是,她懂得怎么讨好老祖宗贾母,眼下林黛玉进贾府,这是贾母心中一直记挂的一件大事,王熙凤如何可能忘了,又如何可能在接见黛玉这件事上落后呢?所以答案只有一个——王熙凤故意迟到。
事实上,王熙凤的迟到也确实收获了具体的效果,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立刻引起了林黛玉的注意,也正是因为她的特殊出场,贾母对她的介绍也不完全同于其他姊妹,且看原文: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谓,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她道:“这是琏嫂子。
这个情节很有趣,贾母开玩笑地让林黛玉称王熙凤“凤辣子”就行,可林黛玉初进贾府,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怎么敢真的就以“凤辣子”相称,幸亏其他姊妹主动提醒她这是“琏二嫂子”,林黛玉这才知晓王熙凤的真实身份,这个过程暗示了两个信息:
第一,王熙凤和贾母关系甚好,祖孙两人堪称“忘年交”,所以才敢这般玩笑戏谑。
第二,王熙凤在贾府很有地位,其他人均恭敬缄默,唯独王熙凤敢打破这个氛围,而且还是贾母、王夫人、邢夫人都在的情况下,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敢做的,王熙凤仅凭此举动,便足以证明自己在贾府举足轻重之地位。
王熙凤通过“迟到”这一举动,宣示了自己在荣国府的独特地位,给林黛玉留下深刻印象,这就为其后王熙凤与林黛玉之间的密切交往埋下了伏笔。
王熙凤市侩狡猾,做任何事情都带有明显的目的性,这一性格特点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中也展现地淋漓尽致。
林黛玉能来贾府,全是因为贾敏去世,而且贾敏还是贾母最为疼爱的女儿,包括贾母向林黛玉说起贾敏时,也是言之凿凿地称“我所疼爱者,唯有你母”,注意详情,不是“最爱你母”,而是“唯有你母”,可见贾母对这个小女儿有多么疼爱,既有这个前提,则必定会爱屋及乌,将当年对贾敏的全部疼爱放在林黛玉身上。
王熙凤显然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她有很多举动看似实在关心林黛玉,实则是在讨好贾母。
比如刚见林黛玉,王熙凤就用一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将林黛玉捧上天,但紧接着又加上一句“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异常巧妙地将夸赞对象从林黛玉转向了贾母,而阿凤后面的话则更为经典,且看原文:
凤姐道:“只可怜我这妹妹命苦,如何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才劝住了,快再休提这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就都在她身上了,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王熙凤自知贾母为贾敏亡故,心中悲哀,她自己要讨个好儿,于是刻意提起贾敏之死,又是流泪,又是感叹,其本质皆是附和贾母的心意,但她没有料到的是,在她来之前,贾母早已抱着黛玉哭了许久,刚刚才好(王熙凤因迟到,错过了这一幕),所以被贾母轻言责备后,王熙凤的反应很迅速,她立刻“转悲为喜”!
“转悲为喜”就这么四个字,就足以看出王熙凤刚才所流的眼泪到底是真是假,她的所有举动,全部围绕了贾母的心思在转,一听闻贾母说起林黛玉远路而来,她赶紧转变拍马屁的方向,拉着黛玉的手就开始安慰,问黛玉今年几岁了?上过学没?吃什么药?还亲自为其捧茶捧果,在贾母跟前,她尽全力表现自己对黛玉的关心,其性情狡黠,一览无遗。
彼时王夫人也在一旁,看见贾母如此关心黛玉,便也想要略表心意,于是王夫人让王熙凤准备几匹缎子,给林黛玉做几件衣裳,可王熙凤的回答仍是滴水不漏,且看书中记载:
又见二舅母问她:“月钱放完了不曾?”熙凤道:“月钱也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到昨日太太说的那样,想是太太记错了。
”王夫人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
”熙凤道:“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王熙凤和王夫人的情商高低对照,在这段对话中展现得很全面,王夫人没有凤姐那般狡猾,她想当着贾母的面表现一番,所以提出给林黛玉做几件衣裳,可话一出口就变成了“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这“随手”二字多么刺耳,是在林黛玉跟前展示贾府的富贵?亦或者是觉得林黛玉年纪尚轻,所以未曾想过用词问题?
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哪种情况,贾母听了心里都不会舒服,林黛玉是贾母的贵客,王夫人用词这般轻薄,岂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
相比之下,王熙凤就聪慧多了,她竟然还借着王夫人问问题的机会,在给自己的“迟到”找借口,王夫人只是询问她月钱放完了没有,王熙凤却扯出一大堆话,称自己刚刚去找缎子去了,而且“找了这半日,并没有见到昨日太太说的那样”,这无形之中,就为自己之前的迟到找好了理由——我为林妹妹去找缎子去了,所以才迟到的!
同时,王熙凤的话比王夫人说的漂亮多了,她称自己早就准备好了,只等着王夫人过目,言外之意在证明自己对林黛玉到来的重视,这话贾母听起来,自然会高兴许多。
而更为关键的是,王熙凤的缎子本来压根就没准备,她只是在说“漂亮话”而已,先对付眼前,之后再找缎子给林黛玉,这一点脂批说得很清楚:
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
若信彼果拿出预备,不独被阿凤瞒过,亦且被石头瞒过了。
因此,王熙凤从头到尾对林黛玉的关心,皆是口头上的,其根本都是为了讨好老祖宗贾母,小小的一个“林黛玉进贾府”之章回,王熙凤居然就撒了三个谎,而且每个谎言都让贾母大悦。
由此也可见王熙凤之市侩、狡猾、机敏过人,曹公评价其“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一丝不假,荣国府若不是有王熙凤这样的当家人,岂能在大厦将倾的宏观环境下苟延残喘这许多年?可叹凤姐最后落得个“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之结局,令人为之一叹。
在一些影视剧中,黄马褂常常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比如在《九品芝麻官》中,李公公给他的干穿上了黄马褂,那么就算是也不能打他。
而在历史上,黄马褂也是真实存在过的,不过历史上的黄马褂并没有影视剧中那么厉害,黄马褂既不能当免死金牌,也不会有见黄马褂如见的效果。
清朝的黄马褂只是众多荣誉中的一种,清朝最有含金量的荣誉是,其次就是巴图鲁,铁帽子王世袭而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巴图鲁则是可以作为免死金牌使用,比如就因为是巴图鲁,所以被免除了死罪。
黄马褂在清朝的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皇帝身边的人穿着来给皇帝造声势,另外就是是拉拢人心的一种荣誉性服饰。
黄马褂并不是只有朝廷重臣才可以穿,看过影视剧的都知道,皇帝身边的侍卫大臣都是穿着黄马褂,皇帝打猎的时候身边的侍卫大臣也都是穿着黄马褂,当然黄马褂本身也有区别,这些人能够有资格穿黄马褂只是因为他们是皇帝身边的人,需要穿上黄马褂来给皇帝造声势,含金量比起来被赐予黄马褂的大臣要低的多。
而在皇帝狩猎的时候,如果射中的野兽比较多,也会被赐予赔猎的资格能够穿上黄马褂,不过狩猎结束后黄马褂就不能穿了,只能作为纪念品收藏。
侍卫的黄马褂类似于现在的工作服,不过这种工作服只能在上班的时候穿,如果离职不干了那么就不能穿了。
除了这种造声势的黄马褂,还有一种赏赐给朝廷重臣和有功人士的黄马褂,也就是我们传统认知中的黄马褂,这种黄马褂的授予是有一定的荣誉性的,所以地位也比较高。
不过黄马褂的地位高并不是因为黄马褂能给穿戴者带来多高的地位加分,而是因为穿戴者本身就是朝廷重臣,黄马褂也只是罢了。
在《大内群英》中,失去了权利的,虽然穿着黄马褂,但是依然还是受到下级官吏的欺压,从这件事也能看出,黄马褂本身不具备价值,一旦皇帝的宠信消失,黄马褂也只是一件衣服罢了。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大部分湘军和淮军的主要将领都被赏赐了黄马褂,这种荣誉也因为使用过多而不再像之前那么尊贵。
在清朝末年出访的时候就喜欢穿着黄马褂,国外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甚至误认为李鸿章是清朝最高统治者,当时的一些国外媒体甚至称李鸿章是清朝总统,这个说法也让李鸿章再也不敢炫耀自己的黄马褂了。
这时候的黄马褂也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尊贵了,大臣们只要稍微让高兴一下就可能被赏赐黄马褂,甚至连给太后开火车的司机都因为几句话讨得了的欢心,然后被赐予了黄马褂。
综上所诉,黄马褂只是一个荣誉象征,在皇权至上的清朝,皇帝的宠信才是真正的"黄马褂"。
随机文章花木兰中的性别与身份薛定谔把妹法方程详解,成功率超55%的科学追女生法死亡体验馆有什么感觉,体验死去活来的感觉(并非真正死亡)外星人真的来过地球吗,地球被外星人暗中保护/地球被外星人监控克莱因瓶为什么装不满,克莱因瓶只能存在于二维的平面画中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管辖今北京、天津、河北大部、河南小部、山东小部等地域,拱卫京畿。
直隶总督驻地为省府保定,至今,保定直隶总督署仍是中国唯一一所保存完整的省级衙署。
在《你知道总督和巡抚哪个官职更大吗?清朝究竟有几大总督?》一文中,我们讲了,总督和巡抚都是封疆大吏,但是总督的管辖范围比巡抚大。
通常巡抚只管一个省(有点儿像今天的省长),是一个省的最高民政长官;而总督则管多个省,是地方最高级长官。
因此,我们不妨这样来比较,总督的权力比巡抚(一个省的最高民政长官)要大一点儿,差不多就相当于比现在的省长(省级行政区的行政机构首长)的权力大一些。
省长一般是正部级,所以,总督如果放到今天,应该比正部级官员的地位还要高不少,因为总督管的不只是一个省,而是多个省,相当于是多个省的“共同省长”。
但是,总督不光管民政,他还管军事啊!所以,总督还相当于是现在的大军区司令员。
因此,总结来说,总督的职权放到今天来讲,应该是“共同省长+大军区司令员”。
然而,现在的官职里面找不到既是“共同省长”,又是“大军区司令员”的这么一个现成职位。
所以,“总督”这个职位在今天其实是没有可以比照的职务的,只能判断总督放到今天,职位比正部级要高一些,差不多是副国级级别的官职。
不过,新中国成立初期六大行政区政府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比如,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可以与总督相提并论,二者差不多能划等号。
随机文章宋代王安石变法中”贡举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威力惊人,导弹可摧毁120座中型城市惊现2017年广州不明飞行物,小蛮腰和高速路上多地出现水母死了会变成水吗,水母死了还有毒吗(死后会溶解在水里/有毒)长江是怎么形成的,长江是自然形成的吗(亿万年前地壳运动形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