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汉朝名将李广历经百场战役,最终仍被封侯,时也命也

时间:2023-08-0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道出了李广多少辛酸,忠心耿耿,戎马一生,经历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刘彻,经历了大大小小70多场战役,照理说也是三朝元老了,为何到死也未被封侯,究竟是实力不够还是有其他原因导致李广未能被封侯呢?

汉朝名将李广历经百场战役,最终仍被封侯,时也命也

本来在以前,对于封侯是有严格要求的,第一点就是要有俘虏或者直接斩杀过匈奴的王,相,将军等等,帆叶网,其次就是斩杀匈奴首级要达到千数以上,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另外一个就是子承父业,父亲在战斗中因为做出很大的奉献而死,那么儿子就可以封侯。

这就不难看出李广未能被封侯的一个主要真相就是运气不佳,在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时期,主张的是和平政策,对匈奴采纳的是“和”的策略,所以封侯所要求的斩杀匈奴首级需要达到千以上,李广就不满足,所以相较于卫青,霍去病来说,李广真的是生不逢时,没有遇到战事多的时候,同时也因为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封侯制度不够完善。

如果要以累计计算,李广大大小小这么多场战役算下来,取匈奴首级早已经达到千数以上。曾经在李广年轻被封为中郎将的时候,汉文帝也叹息着对李广说:子不遇时!

汉朝名将李广历经百场战役,最终仍被封侯,时也命也

但是本来李广难封侯的根本真相是自身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站错了队,是肯定得不到重用的,汉景帝在位时,照理说,李广当作都尉在平定七国之乱做了很大的贡献,帝王应该会对李广大加赞赏的,但是最终李广并没有获得任何的奖励究竟是什么真相呢?那就是李广犯了错!足以毁掉李广的一生仕途。

汉朝名将李广历经百场战役,最终仍被封侯,时也命也

在没有获得汉景帝的许可之下,擅自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那么梁王究竟是哪位呢?这就是汉景帝的弟弟,和汉景帝是皇位继承的争夺者,既然李广私自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这在汉景帝看来,李广和梁王的关系不一般,自然心里面对李广有所芥蒂,担心李广会帮助梁王争夺王位,就不会在重用李广,更不会给李广封侯。

所以说李广难封侯的根本真相在于自己,自己的情商和兵力不够强大造成的,虽然平生经历过很多场战役,但是都是一些小的战役,并没有做出过轰轰烈烈的成就,还曾经两次全军覆没过。

他17岁封侯22岁封为大司马 可是却英年早逝

张爱玲说: “出名要趁早”,但很多人穷其一生尚且不能扬名立万,更何况年少成名呢?但在历史上,有一个人不仅做到了,而且他只用了短短6年时间,他就是一代名将。网络配图 霍去病生于公元前140年,是同为名将的的外甥。霍去病的母亲是府中的女奴与平阳县一小吏所生,因为惧怕于公主府奴婢私通的事情败露,其父不敢认养他,所以,他由母亲、舅舅和姨母一同养大。霍去病长大后,母亲便把他父亲的事告诉了他,他非但没有怪罪他的父亲,而且找到他的父亲为他置办田宅、奴婢,还把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带到京城栽培成材。17岁时,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校尉,随舅舅卫青一起出击匈奴。这是他第一次随军出征,他的军事天赋也随之显现出来。 此战,霍去病率轻骑八百长途奔袭,取得了俘虏斩杀2000于人的成果,汉武帝大为高兴,封其为。在,为防止外姓子弟威胁到皇权统治,外姓是一律不能封王的,霍去病仅仅17岁就受封为侯,不知一生未封侯的作何感想。网络配图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被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季两次出击匈奴。此次出战收获颇丰,不仅占据了河西大部,歼敌4万余人,而且俘虏匈奴王以下120名匈奴大臣。同年秋天,,奉命迎接前来投降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将叛乱的情况下,,率众斩杀叛乱的降将,稳定了局势。使得浑邪王得以顺利率众归汉.河西从此完全在的掌控下,为之后的通西域奠定了基础。网络配图 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出击匈奴,并且派50万步卒作为后援。这是霍去病最为光辉的一次战争,也是他亲自参与的最后一场战争。汉军原计划由霍去病出定襄,直攻以至于伊稚邪单于,后来由于伊稚邪单于已经率众东去,于是改变了作战计划,由卫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兵分两路北进。匈奴屯兵漠北为的就是以逸待劳,卫青大军追击匈奴1000余里,与伊稚邪单于相遇,但卫青临危不乱,大败匈奴军。另一边,霍去病北进2000余里,匈奴左右贤王部相遇,最终歼敌7万余人,并在狼居胥山祭天而还。这一役,河西走廊被汉朝占领,保障了的安全。班师回朝后,霍去病被封为大司马,年仅21岁。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逝世,终年23岁,汉武帝感念其功,调来铁甲军沿长安列阵到茂陵霍去病墓,以示哀悼。人生不在长短,霍去病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23年,但他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朝的幸运儿汉高祖刘邦最恨他 他竟比别人先封侯?

雍齿应该是所有一起打天下的小伙伴们最坑他的一个,也是刘邦举事中第一个背叛他的人。第一次总是最难忘的,因此刘邦非常恨他,多次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说到这个雍齿,两人都是沛县的老乡,有句戏谑之言说:“老乡见老乡,背后放冷枪。”雍齿完美诠释了这个俗语的深层含义。按照这个逻辑刘邦得天下后雍齿应该是个倒霉蛋,然而历史总是让人,在大汉是个幸运儿,被别人先封侯,还比大多数人结局要好。网络配图 刘邦举事不久,当时刘邦急于要开辟新根据地,把镇守家乡“丰”的重任交给雍齿,也等于把一半的家底交给了他。当时魏王姬咎手下相国周市(福)刚上任,也想。于是派人给镇守“丰”的雍齿带了句话:“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这侯守丰。不下,且屠丰。”意思是搞想和平演变。当时不知雍齿是害怕打仗还是贪图许诺的魏侯这顶官帽,还是本身看不起家庭出身不如自己的刘邦。反正雍齿是没有做任何的抵抗就直接带领家乡人投降了。在中列举了雍齿投降的两大理由:“雍齿与高祖有隙”;“本不愿归属刘邦”。 由于雍齿是刘邦创业最艰难时第一个对他背叛的人,在刘邦的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隐痛。网络配图刘邦始终耿耿于怀,这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可以找到答案:其一:刘邦一听说雍齿背叛自己,立刻带着大军回头杀向“丰”地可见是;其二:投奔后第一件事是向项梁借兵五千攻打“丰”捉拿雍齿可见是念念不忘;在锦衣返乡时独不免“丰”的赋税,说“丰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家乡父老背叛我的地方。”可见伤害之深;在为群臣讨封时刘邦也说“雍齿和我有旧怨,他曾经多次令我困窘羞辱。我想杀了他。”可见恨之入骨。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雍齿的背叛始终是刘邦的一块心病,是时时刻刻刺入内心的隐。 刘邦成为,大封自己比较喜欢的人和一些同姓的亲友,此时,有一些人开始窃窃私语了,在私底下表现出自己的不满。刘邦拿着分封这件事很头疼,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候张良给刘邦出了一个主意,张良问刘邦自己最讨厌的人是谁,刘邦如实回答此生最恨的就是雍齿了,张良劝刘邦要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网络配图刘邦不解,张良又解释到:你想你连天底下,最厌恨的雍齿都重赏了,其他人的心里肯定也是大有期待的,相当于给众人吃了颗定心丸。公元前201年,刘邦封雍齿为什方肃侯,食邑2500户,治地今什邡雍城。三年雍齿卒,得善终,葬于城西,有雍齿祠。 封赏雍齿,是刘邦 得一种帝王手段,安稳人心。这就是”封仇人、安人心“之术。但是雍齿在后来飞鸟尽,良弓藏,走狗烹中能够善终,好过,这些人也在于他知道自己是不招待见的人,为人处世低调,不争,不抢,不争胜争安稳得以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