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太史慈实力不亚于赵云 刘备当初为何没有收服太史慈

时间:2023-08-0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还不知道:太史慈的武艺并不逊色于赵云,刘备求才若渴,为何不收服太史慈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非常厉害的猛将,但是被关羽、赵云等人的光辉所掩盖,导致名声不显,但是不管怎么样,在三国那个猛将层出不穷的年代了,他绝对算是一号人物。

  我们都知道,赵云在曹操十万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怀中还抱着一个小孩,所以说无论是持久力还是攻击力甚至是走位能力都非常的飘逸出群。而太史慈其实也绝不逊色于赵云,在北海城池被黄巾军围困之时,太史慈一个人单枪匹马,冲出敌军的包围圈,前去平原找刘备搬救兵。

image.png

  黄巾军也不是傻子,看见太史慈一个人冲出城池,肯定会过去追赶。可是太史慈的箭法十分出众,拿起手中的弓箭,朝着四面八方射去,只见嗖嗖嗖几声,敌人全部应弦而倒,幸存下来的人全部胆颤心惊,这才让太史慈成功冲出包围圈。

  拿太史慈的这场个人表演秀和赵云长坂坡的七进七出相比较,其实两个人的战斗力是不分伯仲的。虽然说曹军身经百战,而黄巾军却是乌合之众,但是曹操曾亲自下令不许暗箭伤害赵云,于是成全了赵云的威名,而太史慈面对黄巾军的刀枪箭雨,管亥可没有对他手下留情呀!

image.png

  总而言之,如果两个人在沙场上正面交锋,谁胜谁负真的是难以预料。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太史慈的武艺并不逊色于赵云,而历史上的刘备又礼贤下士求才若渴,为什么后来没有收服太史慈呢?这的确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

  大家都说赵云忠肝义胆,有武艺,讲义气,识大体,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而其实不管是在人品上,还是在武艺上,太史慈都令人挑剔不出毛病来。就拿北海被围这一件事情来说,那时候太史慈只是一个游侠而已,北海的存亡其实和他毫无关系。

  可是太史慈却因为北海的太守孔融对自己的母亲有恩,所以先是单枪匹马冲进城池为孔融保驾护航,然后又受孔融重托,身负重要文件——求救信,单枪匹马冲出城池向平原的刘备求救,就算是前方危险重重,太史慈也临危不惧,一心只想报答孔融的恩情。

image.png

  赵子龙一身是胆,太史慈知恩图报,所以刘备绝对不可能没有招纳太史慈的想法。刘备南征北战多年,自然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当年赵云还在公孙瓒手下卖命之时,刘备就悄悄打起了感情牌,为以后收服赵云做准备,而现在太史慈都送上门了,刘备又怎么会视而不见呢?

  可是纵观《三国演义》整本书,只能看见刘备对太史慈的赞赏,却看不到刘备对太史慈的招揽,实在是匪夷所思。或许是因为时机不对吧,大家都知道,刘备收服赵云其实是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收服诸葛亮也是光顾了草庐三次,可见刘备虽然求才若渴,但是效率并不怎么高。

  刘备解了北海之围后,身上还背负这一个重要使命,那就是帮助陶谦击退曹操的大军,于是又去公孙瓒那里搬救兵去了。或许刘备是打算等到打败曹操之后,再向太史慈发出招揽的信号,哪料到太史慈不按常理出牌,北海之围一解,就马不停蹄的前往扬州投靠刘刺史,因此错过了与刘备的缘分。

  所以说,不是刘备不想招揽太史慈,而是他和太史慈之间是有缘无分呀。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孔融身为太守,对太史慈又有大恩,尚且不能得到太史慈的心,更何况是刘备这个手上只有三千士兵,左右只有关羽、张飞两员小将的落魄县令呢?就算上天再给刘备一次招揽太史慈的机会,或许也只是落花有意,而流水无情的一场悲剧呀。

不谈三国演义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到底是什么样的

出生年份不详,逝世时间公元229年,是河北人。书中描述他身长八尺,容颜雄伟,是个阳刚气概的男子,是演义中有名的将才之一。在三国演义中他在遇见之后追随着刘备,差不多有三十多年。他参加了不少有名的战役,其中长坂坡一战更是让他一战成名。 本不愿批赵,一因赵身上可挖掘的史学价值不大,二因赵派普遍年幼,真正懂事的不多,不想有凌幼之嫌,三因怕犯众怒,因国俗文化的渲染使赵颇有人望,尤其成为广大妇女儿童的偶像。一些人都说赵云不好批,因为他挑不出毛病,事实真的如此?网络配图 一流武将?赵寿命很长,传记却很短,一生中没做过什么影响时局的大事,别说指挥大军团作战,小规模战役中发挥主动都没有过,唯一一次箕谷退兵算露了回脸,无奈还有个邓芝抢了一半功劳。历史上的赵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武将,因资格老对刘备又忠心才封了个杂号将军,若说在蜀还能矬子里拨将军的话,放倒魏或吴根本不值得一提。 陈寿称为大将,只将赵云评价、滕公一类的人物,蜀臣杨戏所作汉季辅臣赞一文中只把他和杨叔至并列。网上流行戏称赵云为禁卫大队长,因他开始当刘备的主骑,后来又执掌内事,可见他的能力与地位如何了。网络配图 正史上的赵云,在三国里也算的上三流武将了,在蜀国也算二流了,因为蜀国的官员系统和能力都比较弱,这点可以参考蜀传。当然也有牛逼的,关羽张飞。 赵云的年纪是比刘备大的,赵云跟的时候属于白马义从的一员,没错只是一员不是将领,所以马上功夫不会弱的,还有肯定属于比较能打的那类,但是面对关张估计还是不够看的,正史里赵云统军能力通过三国志判断应该很差,刘备活着的时候几乎没让他独立带过兵打仗。 长坡坂救斗。有人据此说赵云是蜀第一功臣,因为没有赵云就没有后主。如果用这种逻辑推算的话,那甘夫人才是蜀国第一功臣,没有她后主根本生不出来。历史上赵云没有七进七出。 《三国志》曾记载“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由此可以看出,救人的故事是有的,但没有与曹军发生过太大的交锋。(交锋如果很大,史书上一定会有适量的描写)。网络配图 历史上的赵云肯定没演义那么厉害,不过武艺肯定高强,按照赵云在蜀的表现,应该是刘备的贴身警卫员的角色,赵云这一辈子,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他单独指挥过一次哪怕再小的战役。刘备时期,赵云的官位一直不高,好像刘备死的时候,赵云的职务依旧是不入流的杂牌将军。 评曰: 关羽、张飞皆称,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总之,历史上的赵云和演义里的赵云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的很清楚了,不必说太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与刘备擦肩而过的一代名将太史慈

是东吴的名将,当年曾与一场龙争虎斗,让人永远记得起那个生龙活虎,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不过这样的人物,竟然与仁慈的刘皇叔擦肩而过,曾经有过一个阶段的唏嘘。那么为何不投奔刘皇叔。这里面是不有什么隐情。网络配图 透过历史的云雾,江湖觉得其实太史慈是个有头脑的人,比起当时的名将,他毫不逊色。不仅仅武艺超群,而且见识非凡,事实上太史慈是一员儒将。 那么太史慈为何不投奔刘备,江湖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其一,刘备和自己心目中的人物不一样。太史慈是个很有头脑的人物,不是别人三句话就能打动的弱智青年。当然太史慈奉母亲的命曾去解救北海太守时,曾与刘皇叔有。当年的刘皇叔一听说孔融要叫自己解救,当时冒出了一句话:“知世间有刘备邪”,给人一种急需得到别人承认的嘴脸,完全是一种献媚的强调,这与山东豪杰太史慈的心完全格格不入。 其二,刘备在当时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倒是北海太守对太史慈母子非常照顾,为了报孔融的大恩,太史慈单人匹马杀出重围,前来面见刘备,得到刘备的帮助,杀退重围,完成使命,全身而退。 其三,刘备不重视太史慈。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但是刘备并没有特别的珍惜,这就叫缘分。当初刘备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书中描写到:与赵云相见,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了不舍之心。而对太史慈,刘备显然并没有表示很明显的要求。网络配图 其四,刘备的名气不够大,当时的刘备仅有关张而已。太史慈回家以后,就参加了刘繇的队伍。历史上的刘繇其实也是一个人物,不仅为官清廉,而且执法很严格,对于乱世其实有一定的约束力。当时人流传,只要得到刘繇兄弟,就像得到了龙与麒麟一样。 其五,刘备手下的将军如,不能容人。尤其是关羽,平时很是高傲,看不起别人,以致别人在他手下做事很有压力。即使后来,投奔后,关羽还一直闹闹嚷嚷要与马超单挑。太史慈曾与刘备在一起单独生活过,太史慈是个的人,自然了解自己在他手下兵不能有太大的发展。 其六,刘备甘于现状,当时并没有想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刘备是个比较满足的人,尽管他少有大志,小时候甚至发出要做的誓言,不过大多是玩话,当一代名将太史慈来到面前时,刘备并没有想着进一步的发展。网络配图 一个小小的平原县长就足以让此公陶醉了。如果后期不是与争锋,被逼的无处可逃,很难看出这个人有什么大的野心。 第七,太史慈尽管英勇,当时并没有名气,连许邵都没有称赞过他。当时的人想要,要么需要别人的推荐,要么需要名家的赞美,要么得到军阀的刻意重用。太史慈是个儒将,切不喜欢虚名那一套,于是连刘备对他都有些轻视。 不过,出水才见两腿泥。太史慈后来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在江东战场上跟着孙策,英雄相惜,一路乘风破浪高歌猛进深得当时军阀的青睐,就说曹操也对太史慈,给太史慈寄了一封书信,以箧封之,内无多物,而放了少量当归,寓意太史慈应当向其投诚,其见重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赵云太史慈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