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黄忠早年有哪些经历?为何没有相关记载呢?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蜀汉老将黄忠,五虎大将排名第四、三国二十四武将排名第七,箭术无双,战关羽不败,七十多岁还能力斩曹魏名将夏侯渊。这么出彩的武将,他年轻时的记录却是一片空白。在三国初期各种大事件中都没有他的足迹,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image.png

  直到看到网络上诸葛亮是汉献帝(杜撰文)的推论。于是突发奇想,黄忠是不是在前期也很活跃,后因为种种原因才更换姓名的?毕竟三国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徐庶就曾经化名单福帮助刘备取得新野大胜。

  写到这里,先作一个郑重的声明:此文纯属脑洞文,杜撰文,并非历史。拿历史硬怼或做人身攻击没啥意义,你生气我也生气。如实不喜脑洞、杜撰文,不喜欢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不如看到此处退出!

  声明完毕言归正传。纵观整部三国,前期很活跃,后期诡异死亡或消失的,年龄也相当且有实力的武将,只有淮南袁术的大将纪灵是非常符合的。这么说大家可能觉得非常突兀,这二人能有啥关系?下面上分析,诸位看看有没有几分道理!

  纪灵和黄忠的出生年月都没有记载,但是可以参考其他历史人物做个大致的推断:

image.png

  黄忠出生生年虽然不详,但去世年份是有明确记载的,即公元220年8月,演义中说过黄忠死时年龄是七十五岁(忠曰:“臣乃一武夫耳,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寿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因是演义数据,所以黄忠出生年只能是大概数146年,当然肯定存在比146要晚一些的可能

  纪灵的出生年月也没有记载。不过纪灵的主公袁术是有的,大约是公元155年。作为很早就跟随袁术的得力武将,理论上应该比袁术大一些,公元150年差不多。从年龄上来看,虽然有稍微的差异,但差异并不大,可以忽略!

  袁术得到玉玺后很快登基做了皇帝,但他册封群臣时,功劳显著的纪灵没有当上大将军,做大将军是一个叫张勋的人,张勋不管是历史还是演义,表现并不突出。袁术当皇帝之前都是纪灵独自带兵,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袁术称帝后就再没有单独领兵的记录,袁术称帝后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分七路讨伐吕布,总统兵大将是张勋,七路分路统帅中没有纪灵,纪灵只是作为七路救应使使用。

  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纪灵失宠了。能让纪灵失宠的很可能就是反对袁术称帝(有相关史料记载纪灵忠于汉室)。以袁术睚眦必报的性格,反对他称帝的人肯定是要降低封赏。忠于主公却反对主公称王、称帝,在三国中也有例子,比如荀彧,曹操未称王之前,荀彧是非常支持曹操的,曹操一称王,荀彧就立即站出来反对。

  既然政治理念不同,已经不能在一起好好的玩耍,纪灵脱离袁术也就成了可能!

  袁术不重用纪灵行,就这么放他走是肯定不可能的,所以找个替身成了唯一的办法。为了顺利出走,成名武器三尖两刃刀不能带走,太扎眼。因为稍微有点政治眼光的人,都不会认为去皇城保卫皇帝就能兴复汉室,还得依靠一方诸侯平定四方,在现存的宗室诸侯当中谁能代表汉室正统呢?

  此时扬州刘繇已灭、徐州刘备被吕布挤到了小沛,剩下的唯有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璋。刘璋也不是名主,地域上也非常远,唯有刘表在当时既有名望又有实力,同时地域上还接壤,投靠刘表也就说得通了。

  纪灵字伏义,离开袁术这事怎么说也算不上义气,但离开是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虽不义却又有忠,所以改名字要去义取个忠,至于说为什么姓黄?大家把黄忠名字反过来看就明白了,忠黄~忠皇就是忠于皇室的意思,因为没有皇这个姓,所以走的是谐音。以前字叫伏义,这次改换姓名不能再伏了,要升,所以取字汉升,有希望汉室升腾的意思。

  纪灵和关羽张飞都有交手记录,但是打关羽能打三十个回合不败,打张飞十个回合就被秒了!关公大喝曰:“匹夫休得逞强”出马与纪灵大战。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纪灵大叫少歇,关公便拨马回阵。

  张飞更不答话,只取纪灵,斗无十合,张飞大喝一声,刺纪灵于马下,败军奔走。同样一个人战同级别的武将,不存在措手不及的情况,前后表现差异也忒大了吧!如果被秒杀的是替身,这种差异也就不奇怪了!

  攻打长沙时,关羽放过了马失前蹄的黄忠,黄忠神箭只射关羽盔缨以做报答。可以说两人是惺惺相惜,但刘备册封五虎上将时,关羽却不愿意与老将为伍,从之前的敬重到之后的看不起差异明显太大,更何况老黄忠还是立下大功的(斩夏侯夺取定军山)。只能是一开始关羽没认出是纪灵。见这黄忠武艺高强,又颇为忠义,所以有敬佩之意。拉拢过来对大哥刘备是个非常大的助力。待到成了一个阵营之后,朝夕共事,终于认出了纪灵。

  纪灵是袁术阵营中唯一能与关张交手的。刘备的徐州被吕布占据很大程度上跟袁术集团有很大的关联。双方如果没有交战,吕布也不可能趁虚而入占了徐州。让纪灵放了一马(只射盔缨),栽面了(有时就是这么奇怪,被一个凭空出现的人,超越了不觉得丢人,被一个认识的一直不如自己的人超了就觉得很栽面)。

  那么为什么一开始关羽没有认出纪灵经历了10年多,容貌差异太大,十多年前正值壮年,十多年后须发皆白。同时兵器也发生了变化。即使看着眼熟,也不可能和十几年前死去的纪灵联系起来。

  所以当时没认出来也是可以理解的。关羽和纪灵不对付,不代表刘备不识人,所以入川的时候没带关张赵,只带黄忠、魏延,一是缓和矛盾,二是给新人立功。没听说过不代表箭术就不行。一般对武艺非常自信的人,甚少使用弓箭,例如吕布,你不能说吕布在战阵上没使用过弓箭,射箭技能就不行,相反他的箭术还是非常高明的,“辕门射戟”就是一个明证。

  黄忠(纪灵)很可能是“辕门射戟”的事情受到了刺激。因对吕布箭术看走了眼,导致空费钱粮,徒劳无功。私下里花时间研习箭术也未可知。十年的时间,如果一心研究箭术对一个有基础的武将来说,还是有很大几率成为神射手的。十年的苦练刀法提升一个段位也是很有可能的。

  黄忠(纪灵)在刘表处蛰伏十几年,从壮年到老年,当初忠于大汉的满腔抱负得不到施展,以为就此碌碌无为,了此一生,不想再次遇到了刘备,不计前嫌给了自己施展抱负的平台,并为复兴大汉贡献了一份显著的功劳,虽死亦无憾。所以老将临终的遗言也是充满了感激。

三国董袭身为东吴十二虎臣之一为什么会被淹死?

死后,吴夫人担忧年纪太小不能成事,召见张昭等人询问江东能否安定。此时有一人,从东吴地势到人才一一分析,吴夫人这才放心。 这个人却不是文臣谋士,是个武将,叫,身长八尺,武力过人,十二虎臣之一。 当时山阴惯盗黄龙罗、纠集党众几千人,孙策亲自出兵征讨,董袭亲手砍下黄龙罗、周勃的首级。 吴夫人问江东能否安定。董袭回答:“江东之地,有山川之固,长江天险,而主公是一位好的掌事者,对百恩德,上下都齐心效命,张昭掌管大事,我董袭等人为帮手,正是之时,不用担心。”众人都认为董袭的话豪壮! 208年,孙权报父仇,征讨黄祖,黄祖用两条艨艟横在河面扼守沔口,艨艟之上有一千多人,弓弩交替发射,箭如雨下,孙权军无法向前。董袭和各带100名敢死士,每人身披两副铠甲,突击到艨艟前。董袭亲自用刀砍断两条缆绳,艨艟散开,孙权大军终于能够前进。 黄祖打开城门逃走,被吴兵追杀。次日宴会,孙权举杯对董袭说:“今日宴会,归于你断缆之功!” 213年,南征至濡须口,董袭跟随孙权前往,孙权命董袭率五楼船驻扎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楼船倾覆,众将士乘走舸逃走,并求董袭一起逃出。 但董袭大怒说:“我受主公重任,在此处防备敌人,怎能委身而去,再说要逃走的立斩!”于是无人敢逃。当夜船沉,董袭淹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一代奸雄曹操要攻打东吴遭到了哪些人的反对?

本来是征伐的,用曹操自己的话说,你这家伙太坏了,我对你这么好,拿你当亲兄弟,你却背后给我捅刀子。现在我都给灭了,我照样也灭了你。网络配图 于是曹操就对刘备进行了斩首行动,行动很彻底,如果不是刘备带着很多老百姓逃跑,估计早就被曹操赶上了,小命也早已玩玩了。可是刘备就是刘备,曹操跑得快,刘备逃得更快。因此曹操没办法抓住刘备。 曹操没办法抓住刘备,心里很气恼,他怕和刘备联合,就给孙权写了一封恐吓信,自然是吓唬孙权,可他不知道,孙权可不是刘琮,人家是射虎的英雄,看到信之后,孙权想到的是我如何要给曹操斗法,可惜没人帮助他,孙权很郁闷,也想让人帮助他。 曹操不是纸老虎,孙权明白,强大的袁绍说没有就没有了。不过孙权也没弄明白,老曹,你打刘备就打刘备,为何要扯上我,还说和我要在东吴会猎,会猎就会猎,还要带上八十万水军,咋,搞恐吓。老曹,我给你讲,孙权我,可不是吓大的。 本来曹操想打孙权,手下人就有异议。那个叫的谋士,说:曹丞相你是好样的,打败袁绍,北征乌桓,拿下荆州,威震四海,这是很牛逼哄哄的事情。这事到此为止,不如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奖励士兵,多练练军事,这样一旦咱们,让孙权这小子自动乖乖的会投降咱。 曹操很不高兴,搞什么搞,老贾,当初是你劝我要出兵的,现在刚刚拿下了荆州,刘备也吓得跑了,怎么你倒唱起了反调。 贾诩头一扬,脖子梗了一下,笑着说:丞相,以前没有得到荆州,现在已经得到了荆州,不一样。 曹操沉默不语,不知这家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有人来报:曹丞相,咱的士兵,拉肚子的太多。网络配图 奥,我知道了。 傍晚,曹操和贾诩、等谋士走了出去,但见大营帐子里两名士兵在熬药,走进帐子里,十多名士兵躺卧在地,不住的再叫,他们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多时,又有几个士兵被抬了进来。 什么病,曹操赶紧问。 发疟子,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而且呕吐,拉稀屎……军医连忙跑了过来,向曹操汇报道。 曹操看了看贾诩:老贾,不能打孙权这也是个理由吧。贾诩伸出了手指,道:丞相,高见。 程昱此时看了看贾诩,对曹操说:丞相,我以为要赶快打东吴。 仲德,说说理由。 主公无敌于天下,现在拿下荆州,威震江东,孙权肯定吓坏了。他自己不敢对付,一定会拉上刘备,趁两小子还没准备好,打他个措手不及。 贾诩心里想:你小子绝对是个馊主意,你以为孙权给刘琮一样,孙权手下要兵有兵,要谋士有谋士。当年跟着打天下的人物健在,真的不好对付。贾诩没言语,只是摇了摇头。 说:揍他,谁不老实揍谁!孙权这家伙肯定不想投降,要投降,早来了。 文若,你的意见呢?曹操问,这是曹操手下首席谋士,二荀在当时可了不得。网络配图 打,现在有的水军八万,如果咱们水陆并进,还有孙权的活路。现在不打,一旦养虎为患,岂不可恨。 是啊,我也是这样想的。你看西北韩遂,我等离许都那么远,一旦马超进犯,招呼不过来。 报,刘备和、刘琦等人合兵一处。刘备派出前与孙权谋划。 这时王粲走了进来,丞相,应该趁此千载难逢之机会,水陆并进,一统华夏,千古功名,举手之间尔。 哈哈,到底是仲宣说话提气。 贾诩心里悲凉了许多,这个曹丞相,现在怎么如此,可是他又不敢再言语,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投降过来的,比起其他人,曹操对自己其实还没有言听计从的地步,他喃喃的看着翻滚的波涛,心里想:这真的是一统江东的前兆? 事实上,真理有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曹操也不能免俗,只是贾诩也没有过分坚持,可惜老曹接下来要吃大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黄忠三国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