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西海龙太子摩昂和小白龙是什么关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黑水河这一段如果不仔细琢磨的话,其实很难注意到河水的流向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解释,因为这条黑水河本就是南北走向的。
如果黑水河是南北走向,那这妖怪为何能从西海逆流而上呢?要解释清楚这个矛盾的问题,就需要先说一说四海龙王权力更替的事。
孙悟空学艺归来去东海借兵器时,四海龙王是这样分配的。
龙王道:“舍弟乃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是也。”
观音菩萨寻找取经人时,遇到玉龙三太子(也就是小白龙)西海龙王仍然是敖闰。
菩萨近前问日:“你是何龙,在此受罪?”那龙道:“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
但是后来四海龙王在号山再次集体出场,帮助孙悟空灭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时,这次顺序就发生了变化。

“大圣不用风云雷电,但我一人也不能助力,着舍弟们同助大圣一功如何?”行者道:“令弟何在?”龙王道:“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闰、西海龙王敖顺。”
也就是说西海龙王和北海龙王位置做了调整。
敖闰也就是小白龙的父亲,后来在车迟国帮孙悟空求雨时候和其他三个龙王集体出现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提过。
倒是这个敖顺时而以北海龙王的身份、时而以西海龙王的身份出现了三次。
1、车迟国羊力大仙油锅洗澡,锅底下藏着的冰龙就被敖顺收走,这时他又成了北海龙王。
2、狮驼城师徒四个被捉,被放进了蒸锅,孙悟空召来了北海龙王相助施放冷气,也是这个敖顺。

3、在金平府对付犀牛,犀牛跑进了西洋大海被海族围剿,参与围剿的西海龙王也是敖顺。
这应该不是作者吴承恩的笔误,他在暗示一件事情,那就是四海的权力发生了更迭。
先是西海龙王和北海龙王交换了位置,接着敖闰被敖顺全面取代,也就是说最后西海、北海的龙王都是敖顺。
小白龙被册封时,如来佛祖的一段话说明了这个问题。
汝本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因汝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门,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
这个评语说的是广晋龙王,没说西海龙王还是北海龙王,只是说西洋大海的广晋龙王,这就说明敖闰大海龙王的位置已经被撸掉了。

西海龙王干的好好的,为何先被换岗后被撸掉呢?究其原因应该是他站错了队伍!
取经这件大事,如来佛祖是在天庭报备过的,玉皇大帝也支持,目的是为了平衡佛道,防止道家一家独大。
如来佛祖想要在南瞻部洲传经,需要先说服人间的帝王,自上而下的信仰才能更好的传播佛法。就像乌鸡国一样,国王信佛,连带的全国国民信佛,他什么具体的工作也没做,就能以一个小国之君获得金身罗汉的果位
(当然最后错过了这个机会)。
至少这是一个成功的案列。所以说服唐太宗取经就是必须完成的事情。当然随后一系列的事件,处斩泾河龙王、太宗游地府等等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只不过可惜了泾河龙王的一条性命。
当然他的牺牲也没白费,泾河龙王九个儿子,上面给安排了八个,最小的鼍龙应该是年纪尚幼还没来得及安排。
泾河龙王死后,龙婆和九子鼍龙投奔了西海龙王。前面在说小白龙火烧夜明珠之谜的时候分析过,这个西海龙王本就是胆小怕事的性格,自然不肯接纳,小白龙为此事打伤了敖闰,因为怕天庭怪罪他的收容之罪(没看清形势),上报了天庭,并且把为龙婆和鼍龙出头的小白龙告了忤逆,其实西海龙王告儿子就是做做样子。

玉帝本来就是传经计划的支持者,对西海龙看不清形势自然很生气,但有不能明显的表示出来。但想修理一下他的想法还是有的,你不是告儿子忤逆吗?成全你!
这就是为什么观音菩萨听说后要保小白龙,而玉帝也很爽快的就同意了,因为玉龙仗义,看不清形势的是敖闰。打这之后,敖闰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龙婆和鼍龙自然也没受到处罚,西海不收,转投了北海龙王。北海龙王敖顺就聪明多了,对妹妹和外甥的投奔欣然收留。
鼍龙一直在北海,在涨潮的时候逆流而上占据黑水河就能解释得通了。取经队伍走到黑水河的时候,敖闰应该是已经被撸掉,敖闰在车迟国最后一次出现时,四海龙王只提到了名字,没有提海域。
海域权力更迭,各海域水域自然是知道的,并且鼍龙是受敖顺庇护,所以黑水河原河神自然是让孙悟空去找西海龙王。
当然敖顺一个管辖两个大海只是权宜之计,两海域最后自然还是要分开的,只是没有敖闰什么事情了。
至于人选,因为还没确定,敖顺趁着取经队伍需要帮助的时候两次将自己的大太子摩昂推了出来。目的是做给天庭和西方佛界看,为将来接手一方海域做准备!
大鹏雕每天要吃500条龙是怎么回事?为啥小白龙一点都不怕你看看它说了啥
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中有一种飞禽特别爱吃蛇,那就是雕。对于雕来说,蛇肉是无比鲜美的,有着丰富的蛋白质,肉质紧实,没有多余的肥肉。有一种雕却非常特殊,他不爱吃蛇肉,爱吃比蛇更高一等的生物,那便是龙肉。这位爱吃龙肉的雕,究竟是何方神圣,可龙不是虚幻的动物吗?毕竟世界上除了恐龙化石之外,没有谁见过真正所谓的龙,龙一向是神话故事里才存在的。龙是我们中国神话中,一种住在海里的生物。他们有自己的家族,可以呼风唤雨,管理着四方海内。龙在神话中,被分为了四个家族,分别是东南西北四个龙王,他们分别驻守在东南西北四片海域,以保四方安宁。那这只雕吃的就是这四个家族的龙吗?我们先来说说这只雕,他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雕。他的身份背景不凡,吃区区一条小龙还是能吃的,龙王说不定还要双手奉上自己的子民。在中国神话系统中,谁是最厉害的佛?不用说,肯定是如来佛主,玉帝观音可都要给佛祖几分薄面。这个雕可不得了,他敢直接大骂如来佛祖,还曾扬言要冲上灵山掀了雷音寺,有这等能耐的人,身份能是简单的吗?他就是如来佛主的舅舅,孔雀佛母的兄弟——大鹏雕。想知道他为什么会是如来佛主的舅舅,这个故事就有点长了。我们以后抽时间慢慢说,今天我们主要说说看,他一天要吃500条龙的事。500条龙是什么概念,让你一天吃是十条鱼,恐怕都会消化不良。何况是那么大的一条龙,那大鹏雕是不是夸大其词了呢?恐怕还真不是,《西游记》中,大鹏雕才到人间的时候,二话没说,先把整个城的人全部吃了。一个不剩啊,连骨头都没给人家留下一点做个纪念。这样看来,吃500条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还有个问题,龙有这么多吗?一天就要吃500条,那不是把整个龙族都吃光了。就算龙能像鱼那样,一次可以生几百条,那也供应不上舅舅吃的速度。更何况神话中的龙,都是胎生,一胎最多也就两个。这里我们不免就需要考证一下,舅舅是不是吃的是真的500条龙。舅舅大鹏雕的名字,是古印度神话名字翻译过来的。在古印度神话中,大鹏雕实际上吃的不是龙,而是还没变成龙的仙蛇。这个仙蛇可能就是已经得道,却还没有渡劫的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蛟龙。不过这样算下来,吃蛟龙的概率也不大,如果有这么多蛇可以成蛟的话,那修炼岂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要知道白素贞都要修炼一千年才可以飞升,前提是还必须先把欠许仙的恩情报了,才可以成神仙。更不要说,白素贞还是紫微星转世才能修炼如此之快。按照这样来说,大鹏雕一天吃500条蛟的可能也是不存在的。那就还有一个可能,在《西游记》中,通过大圣和白龙马的交谈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讯息,白龙马的尿有奇特的功能。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白龙马是谁,他可是西海龙王的龙太子,是尊贵的龙。鱼虾就是他们家的子民,放在人类的世界,他们就是海里的主宰者,鱼虾要是喝了白龙马的尿,就会获得神力,幻化成龙。这样看来大鹏雕吃的,应该是这种喝了龙尿的鱼虾,而不是真正的龙,是依靠龙尿幻化而成的。看来龙王很聪明,天天要被舅舅吃这么多子子孙孙,谁受得了,不如来个幻化之术,也好有个交代。毕竟天上的神仙都爱吃龙肉凤肉,龙王此举也是一劳永逸。话说要是被舅舅和天上的其他神仙知道了幻化之事,不知他们会做何感想。在这一点上,西海龙王可就要聪明得多了。龙王献龙肉,肯定不会是一个龙王家族的事,这种贡献子孙的事情想必是家家有份,四家龙王均摊。幻化之术定是四家约定好的,你家送几条,我家送几条,大家一起相互凑凑,但要是这件事情泄露了怎么办呢?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小白龙,刚好在家犯了错了,西海龙王就借着这个机会,去天庭告小白龙的状。痛心疾首地说,自己没教育好孩子,其实侧面就是给小白龙找一个拯救家族的机会。你要说西海龙王这么神,能算准了自己孩子会被菩萨救?毕竟,小白龙怎么说也是自己将来的继承人,是龙的中的贵族。玉帝也不可能说张口就要了小白龙的命,再说天天吃龙子龙孙,好歹也该给龙王个面子。菩萨大慈大悲,西海龙王再到菩萨面前哭诉一番,儿子的事情就自然有了着落。要知道你认识的人阶层不同,你想办事的方便度也是不同的,这个道理放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应该都不难体会到。小白龙在菩萨的帮助下,加入了西天取经的团队,这就是西海龙王想要的结果。要知道唐僧是谁,前世可是如来佛祖的徒弟金蝉子,这个消息在神仙界可是人尽皆知的。那要是谁挨上点关系,那还不得全家跟着沾光。要不是因为唐僧的这个身份,怎么会每次一到危急时刻,就会有菩萨出来帮忙。天上事情应该很多的,人人都在求菩萨保佑,菩萨会为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抽出宝贵的时间御驾亲征?小白龙驮着唐僧一路前去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难难都有小白龙。别看他平时不起眼,可是人家关键时刻能顶上去,比那个天天想回高老庄的猪八戒靠谱多了。小白龙立下此等功劳,那家里以后出了事,佛祖难道不会网开一面吗?再说舅舅也不傻,虽然傲气一身,还看不起自己的侄儿。但是爱吃的龙肉,可是龙宫供给自己的,要是把人家的儿子吃了,那龙王还会愿意送上龙肉吗?
小白龙也是取经队伍的一员,为何吃人参果却忘了他?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悟空偷人参果没想到小白龙,不是忘了而是另有原因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取经队伍走到五庄观,猪八戒偷听到观内有个天材地宝人参果,带有吃货属性的猪八戒自然不会放过,央求大师兄孙悟空去偷几颗来尝尝。孙悟空也是第一次听说此物,觉得稀罕,真去偷了三颗。八戒、沙僧和孙悟空每人一颗。奇怪的是同是取经成员的小白龙却没有份。 偷东西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自然是不能让师父唐僧知道,不给唐僧能理解。但是小白龙也是取经队伍的一员,又没跟师父在一块。孙悟空为什么不给他也偷上一颗呢? 如果说孙悟空当时忘了,那么医活人参果树之后,镇元子大仙开了一个小型的人参果会,参见果会的依然没有小白龙,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归纳起来有两点。 一、小白龙的地位 龙族在西游记世界中地位是非常低的,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摆下的珍馐百味就有一道龙肝凤髓。当然这个龙肝可能是普通带龙族血脉的生物,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龙,或者是一种极其普通的龙,不过呢即便再普通,它也是龙族不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龙族的地位确实不怎么高。龙族高层们也是想尽办法提高家族的地位。 佛教给取经人选择徒弟的时候,小白龙并不在计划之内,他的用途仅仅是变成马匹替代凡马,驮着唐僧西去。说得直白一点他就是一匹马,一个坐骑。 唐僧的这三个徒弟都有降龙伏虎的本事,在他们眼中,龙只不过是比虎稍微厉害一点罢了。根本就不会将龙族摆放到和自己同等的位置上。而小白龙也很有觉悟,一路上就是以马的形态走完整个取经路,中间只变回过一次人形,说过两次话。 一次说话是在朱紫国,孙悟空配药需要一点马尿时,小白龙说了话,也让人们知道了王族龙尿的功效。另外一次还早,是在宝象国,唐僧身边没人保护,小白龙化成人形偷袭黄袍怪,没成功还负了伤,当八戒打算散伙,取经队伍面临解散时,小白龙说了话,央告猪八戒请孙悟空回来。这次说话和变化人形,小白龙立下了大功,再加上他任劳任怨一路驮唐僧西去,才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小白龙地位的改善,或者说获得孙悟空三个大咖的认同是在宝象国的这次事件,在这之前他并没有多高的地位,也不会特殊对待。孙悟空偷果子根本不会想到一匹马,也正是因为地位的原因,开人参果会也没人叫他。 二、果子的性质 人参果在神仙圈里确实有很高的名气,也有非常好的功效:“闻一下,可活三百六十年,吃一颗可以活四万七千年”,但是对于孙悟空这些吃过大蟠桃的神仙来说,人参果功效远不及大蟠桃,它就是一个果子。能勾起他们兴趣的就是这东西稀罕少见,以前没吃过。偷来吃就是为了尝尝新鲜。他们吃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个果子的功效。 镇元子开小型人参果会,果会的意义远远大于人参果的功效。真正拿这个果子的效果当回事的也只有唐僧和镇元子门下的弟子了。 龙族本就是寿命极长的物种。海洋生物乌龟能活千年万年,龙族自然也不再话下,如果龙族的寿命还不及乌龟,那龟类为什么想方设法变龙呢?所以对增加寿命对小白龙来说这事并不是很迫切。 人参果就相当于宴会上的稀缺水果,这种正神级别的宴会,牵一匹马上去太煞风景。总不至于为了这口水果再变成人形。变来变去会给佛教考核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他的前程。对迫切需要一个前程封号的龙族来说这颗四万七千年的水果真的不值什么!获得果位封号参加蟠桃大会比着急吃一颗人参果要强得多。 所以孙悟空偷人参果没想到小白龙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