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春申君是战国时期的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之一,能言善辩,阻止秦昭襄王伐楚。
任楚国令尹,力图振兴楚国,同时积极参与六国合纵,对抗秦国,使楚国得到一定振兴。
黄歇是战国末期的楚国名士,早年为楚顷襄王效力。
楚顷襄王见黄歇能言善辩,于是派他出使秦国。
黄歇来到秦国,听说秦国要联合韩魏伐楚,急忙向秦昭襄王上书,阻止秦国伐楚。
黄歇劝秦昭襄王说:“秦、楚是天下最强的两个诸侯,就好比两只猛虎,如果两虎之间互相残杀,那么得利的必定是猎狗,所以秦楚两国一定要交好。
大王屡次攻打韩、魏,获得众多土地,还迫使韩魏臣服,威震天下,可以说是天下最贤明的君王。
大王现在若想要凭借武力使天下诸侯臣服,恐怕危险就不远了。
韩魏与秦国血战百年,死伤惨重,对秦国一定是恨之入骨,时时刻刻想报复秦国。
大王若是联合韩魏伐楚,那等秦楚两败俱伤之时,韩魏一定会趁机攻打秦国。
智瑶联合韩魏伐赵,韩魏却背叛智瑶,联赵灭智,就是证明。
如果秦楚联合,那么韩魏就会屈服,齐赵燕也会畏惧,大王就可不费一兵一卒而威慑天下。
”秦昭襄王看了觉得十分有理,下令停止伐楚,与楚交好。
黄歇回到楚国,劝说楚顷襄王与秦交好,送太子熊完入秦为质,显示楚国结盟的诚意。
楚顷襄王于是派太子熊完随黄歇入秦,同秦结盟。
周赧王五十二年(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消息传到秦国,熊完十分着急,想要返回楚国,但被秦国阻止。
黄歇前往游说秦相范雎,对他说:“相国真的与楚太子交好吗?”范雎回答:“真的”。
黄歇又说:“现在楚王病重,秦国若让楚太子回国,那么楚太子一定会感激秦国的恩德,同秦国交好。
如果秦国不让楚太子回国,那么他只是咸阳的一个普通百姓。
失去一个朋友却多了一个敌人,希望相国好好考虑。
范雎见到秦昭襄王,告知利害,秦昭襄王于是决定先让黄歇回楚国打探情况,然后再让楚太子回国。
黄歇听了对楚太子说:“秦国这么做,是要从太子身上获得好处。
但太子现在没有能力给秦国好处,我很担忧。
若大王去世,阳泉君之子一定会被立为楚王,到时太子就什么也没了。
不如由臣留下来冒充太子,太子则乔装打扮逃出秦国。
黄歇伪装成楚太子的模样,留在馆舍迷惑秦人。
过了几天,黄歇觉得楚太子已经逃回楚国,于是前往见秦昭襄王请罪。
范雎进言说:“黄歇忠心为主,熊完即位,一定会重用他。
黄歇回到楚国不久,楚顷襄王病逝,子熊完即位(即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为了奖赏黄歇的忠诚,让他担任令尹,封春申君(封地为淮北十二县)。
春申君积极招揽门客,选拔人才,以振兴楚国。
楚考烈王六年(前257年),秦军包围邯郸,赵国危急,急忙向楚国求援。
楚考烈王八年(前255年),春申君率楚军灭鲁,使楚国得以振兴。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春申君向楚考烈王建言,说淮北靠近齐国,十分重要,应该设立为郡,自己愿意献出淮北十二县,改封到江东一带。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国与韩、魏、赵、燕合纵伐秦,楚考烈王担任盟主,春申君负责具体事宜。
楚考烈王认为是春申君的错,于是对他日渐疏远。
为了防止秦国报复,楚考烈王将都城迁往寿春。
赵人李园为了谋求富贵,于是前往楚国依附春申君。
李园在春申君门下勤勤恳恳,很快获得春申君信任,然后李园通过春申君将自己的妹妹献给楚考烈王,李园妹妹生嫁给楚考烈王后,为其生下王子熊悍。
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子熊悍即位(即楚幽王)。
楚幽王之舅李园为了谋夺令尹之位,将春申君骗入宫中杀害。
总的来说春申君能言善辩,很有才能,深得楚考烈王信任,在一定程度上振兴了楚国。
但秦国实力强大,楚国仍不是敌手,结果五国联军被秦国击败,春申君也遭楚考烈王疏远。
周武王灭商后,封自己的弟弟姬封于朝歌(卫国初都,在今河南省淇县),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他看住殷商遗民,除此以外,还可以防控西侵。
卫国在军事上的作用,实际上比东部的更加重要,所以西周不仅特意在卫国驻屯“殷八师”,还把卫国东部的帝丘(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选作举行大蒐礼的战略要地,在此检阅和整顿军队、选任将帅、颁布法令。
但是此后的数百年间,卫康叔姬封的后人并没有让卫国壮大起来,卫国始终是一个不温不火的准大国。
进入东周时期,卫国周边大国迭起,而卫国又屡遭戎狄袭扰(霸业初盛的时代,赤狄攻入卫国,几乎灭掉卫国),再加之破坏性的内乱此起彼伏,终于成为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
此外不得不说的是卫国的地理位置,它地处中原地带,卧榻之侧列国环伺,且地邻戎狄,是个典型的,这导致它在外交策略上顾忌太多,倏忽变幻,也是卫国逐渐弱小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其弱小,,所以秦国统一天下时,一直懒得灭它。
随机文章晏子使楚原文及详细注释翻译须佐之男简介隋朝末年晋阳起兵是怎么回事?晋阳起兵简介鬼不敢欺负的五种人,连鬼都怕的五种人/鬼都避而远之美国发现了一条火龙,特工秘密运回国做实验(找到飞行喷火真相)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乐羊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乐羊,生卒年不详,安邑(今山县)人,先祖,战国时期魏国。
人物生平 乐羊起初是魏国相国翟璜的门客。
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408年),中山国国君姬窟发兵进犯魏国,翟璜举荐乐羊。
但是乐羊之子乐舒是中山国的将领,而且曾杀死翟璜之子翟靖。
但是翟璜深知乐羊为人,不计恩怨,力保乐羊担任主帅出兵讨伐中山国。
此时,中山国君杀死乐舒,煮成肉羹送给乐羊。
乐羊为表忠心,于是坐在军帐内端着肉羹吃了起来,一杯全部吃完。
魏文侯对睹师赞说:“乐羊为了我的国家,竟然吃了自己儿子的肉。
”睹师赞却说:“连儿子的肉都吃,还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随后,乐羊大败中山军,攻占中山国。
魏文侯虽然奖赏乐羊的战功,将其封在灵寿,但却怀疑起乐羊的心地来,认为乐羊心地残忍,没有父子骨肉之情。
乐羊死后,安葬在灵寿,乐羊的后代子孙就在灵寿安家落户。
乐羊的故事 乐羊攻克中山国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
魏文侯察觉到这一点,就命令主管文书的官吏说:“群臣和宾客献上的书信,都拿来进上。
乐羊转身退下几步,向北再拜说:“攻下中山国,不是我的力量,是君主您的功劳。
” 历史评价 刘向《战国策》:“乐羊食子以自信,明害父以求法。
” 周昙《春秋战国门·乐羊》:“杯羹忍啜得非忠,巧佞胡为惑主聪。
” 《说苑》:“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
” 史籍记载 《战国策·卷二十二·魏策一》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 《·卷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