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汉末时期为何会出现三国乱世?真相是什么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从黄巾起义到董卓进京,再到诸侯混战,最后到三国形成,东汉灭亡。

  东汉的灭亡不是因外敌入侵而亡,而是内部的一种自我调整,这和最终调整出来的晋朝被外敌消灭掉不同。

  东汉朝廷的灭亡始于朝廷的权威性大减,最早是因为黄巾起义的爆发,东汉中央朝廷无力应对,将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促使地方势力慢慢做大。

  但到黄巾起义的主要发起人都完蛋时,其实,东汉朝廷的权威性也还基本保存着,并没有一蹶不振。

  黄巾起义影响到了东汉朝廷的统治,但并没有摧毁东汉朝廷的统治。

  地方势力,以及因剿灭黄巾起义而崛起的群豪们,都还对朝廷抱有一定的敬畏心。

  比如,曹操、刘备、孙坚都参与过剿灭黄巾起义的战争,但他们在朝廷权威还存在时,也只能依靠功劳,老老实实地等着朝廷的封赏,主导权依旧在朝廷一边。

  而到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左右,曹操就已经敢自己收编数十万黄巾军,并且由地方势力拥戴,成为兖州牧,不再看朝廷的眼色,《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

  (鲍)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兗州牧……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这个时候,乃至更早一些时候,即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左右,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时,东汉朝廷的权威性荡然无存,才开始天下混战的序幕。

  也因此,有志枭雄们纷纷趁势或趁乱崛起,各显手段,开始了互相淘汰的进程。

image.png

  最后,脱颖而出的是宦官之后曹操,落魄宗室(是否真是宗室至今还有争议)刘备,以及江东小豪强孙权。

  如果天下不乱,以他们的出身和所能获得的资源,除曹操稍好些外,刘备、孙权(包括孙坚和孙策)都很难混进顶级政治圈。

  三国的形成,以及曹操、刘备、孙权的崛起,要感谢天下大乱,更要感谢一个人,因为,黄巾起义之后形成的诸侯混战局面,是由这个人促成的,他是谁?

  东汉朝廷权威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是被董卓扒拉下来的,其标志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

  董卓能行废立之举,是因为他在中央朝廷爆发“十常侍之乱”后,无比虚弱时,携武力入主都城洛阳,掌控了中央朝廷。

  而董卓带兵跑到都城洛阳去,是因为东汉朝廷中,当时的外戚势力的领头人、大将军何进的召唤.

  何进因妹妹何太后(汉灵帝皇后,汉少帝生母)不同意他处理掉宦官势力,希望借助地方势力来对付宦官势力。

  而给何进献上召集地方武装入京助阵策略的,是袁绍,《后汉书·何进传》中记载: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遂西召前将军董卓屯关中上林苑……

  在董卓入京的路上,促使何进和宦官势力矛盾加剧,导致宦官们铤而走险,干掉了何进,又借何进被杀,怒而杀掉了几乎所有宦官的,还是袁绍。

  当然,袁绍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叔父袁隗,兄弟袁术等袁氏族人的帮助,但最积极的,是袁绍。

  袁绍在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的争端中,刻意挑拨起了双方无法弥补的仇恨,最终让支撑皇权的两大势力烟消云散。

  这也是董卓进京后的短时间内,无政治强力人士能对他造成威胁的重要原因,以前真正掌权的,全在“十常侍之乱”中,被干掉了。

  至于袁绍为什么要这么干?从大范围上来讲,是希望帮助东汉政权圈中的另一股势力,即士族势力争夺权力。

  袁绍出自号称“四世三公”家族的汝南袁氏,袁家是当然的士族势力代言人。

  但袁绍挑起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的争端,又提出让地方武装参与朝廷权斗,哪怕让天下大乱都可以的初衷,却未必一定是为士族势力谋利。

  袁绍的根本目的,是为自己出头创造机会。

  袁绍虽然是袁氏族人,其父是司空袁逢,看起来,算是高级官二代,但地位其实不高,原因是,他是庶子,且生母地位低下,只是个婢女。

  这样生母卑微的庶子身份,在重视嫡子传承的大家族中,是不足以引起重视的,将来,袁氏的家产、官场资源、势力资源,都轮不到袁绍继承。

  有这个资格的,是袁逢的嫡子袁基和袁术(后袁基被董卓杀害,袁家的实际继承人就是袁术了)。

image.png

  袁氏或许会给予袁绍某些政治资源上的帮助,但不会让他成为袁氏的领头人,让袁绍担任的官职,也绝不会升到顶层。

  这是嫡、庶的天然区别,袁氏最后培养出来的当家人,一定是嫡子出身,除非一个嫡子都不存在了。

  从袁绍的生平看,这是个不甘寂寞,有志向,有才华的枭雄,他不会甘心被压制。

  可身份的天然限制,使得他如果循规蹈矩地进入官场的话,不可能走得太远,也无法实现心中的抱负。

  怎么办?其一是在某些政治权斗中,表现出自己的谋略和价值,其二就是让政治圈或天下乱起来,他才能趁乱雄起,趁乱获得自己想要的。

  董卓进京后,想行废立之举,袁氏的掌门人袁隗都妥协了,但袁绍却没有跟袁家站在一起,他坚决反对,并借此逃出洛阳,跟袁家脱离。

  董卓行废立之后,袁绍第一个站出来呼吁讨伐,并积极组织,借此扩张属于自己的势力,他还开创了一个政治行为,即“自号”车骑将军。

  三国时期,所有诸侯先“自号”、“自领”某些官职,然后再上表朝廷走流程的政治行为,全是学的袁绍。

  袁氏家族出自汝南,但袁绍起兵讨伐董卓时,却是在渤海起兵(董卓在袁绍逃出洛阳后,为安抚他,封他为渤海太守)。

  他建立的势力,基本跟袁氏本族无关,除了名头。

  袁绍麾下的那些著名谋臣、将领,大部分也都是他后来所占据的北方四州的土著,而不是袁氏在汝南老家一带的支持者。

  如袁术这个袁家嫡子,在起兵时,就是老老实实地回袁氏老家一带招兵买马。

  显然,袁绍如果去袁氏老家,号召力是不足的,或者说,支持袁氏的势力也不会去支持庶子袁绍,只会支持嫡子袁术。

  袁绍带头起兵讨伐董卓,导致了叔父袁隗一家,包括在洛阳的袁氏族人全部被董卓干掉,其中还有袁氏嫡子之一的袁基。

  这样一来,当天下人“莫不以袁氏为名”讨董卓时,袁氏族人剩下得越少,袁绍这个庶子所获得的政治支持就越多。

image.png

  这种政治优势的形成,虽然不一定是袁绍专门谋划的,但最终获益最大的,却是他。

  反而是袁氏家族重点培养的嫡子袁术,因在洛阳的袁氏家族被董卓清除,损失不小。

  因此,袁绍在东汉末年的诸侯混战的早期,能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除了自身的才干出众外,几次促成政治大变动,导致天下大乱,又及时脱离袁氏家族自成一体,是主要因素。

  天下不乱,袁绍就无法找机会脱离袁氏家族再起炉灶,不脱离袁氏家族,他就无法摆脱袁术这个嫡子,打通向上之路。

  而要造成这样的局面,在和平时期是无法办到的,只有乱起来,袁绍才有机会。

  东汉末年的乱局,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袁绍,他也因此有了崛起的机会,只不过,最后尝到胜利果实的,不是他。

  所以,曹操、刘备、孙权等后来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枭雄们,在乱世到来,抓住机会崛起时,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袁绍。

  没有袁绍鼓捣出来的天下大乱,没有袁绍鼓捣出来的地方势力不服从朝廷并公开讨伐,没有袁绍鼓捣出来的“自号”官职的政治行为,等一系列因素让天下形成了诸侯混战时期,哪有曹操、刘备、孙权的三国?

三国时期的黑山军的来历是什么?他们有多厉害?

末年,后,各地农民土匪纷纷起义响应,就是就是冀州黑山地区最大的一支队伍。黑山是太行山的南端,地势错综复杂,非常适合打伏击。这个地方出现了大大小小二十多支的武装势力,号称是“黑山军”,黑山军首领是。 张燕是常山真定人,原叫褚燕,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张燕也组织了一群人占山为王,人数慢慢发展到了上万人,后来和博陵人张牛角联合到一起,张燕推张牛角做老大,有一次在攻打瘿陶时,张牛角被流箭射死了,临死前交代让张燕做老大,于是褚燕就改叫张燕了。后来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多,周围的一些头目孙轻、王当等人也都投奔了张燕,队伍发展到了百万,号称黑山军。 在时期,黑山军攻打过河北很多郡县,此时天下大乱,朝廷根本顾不过就招降了张燕,封张燕为平难中郎将。张燕也曾帮助打,在界桥之战中,公孙瓒大败,黑山军也就逃散一些。 后来黑山军中的于毒、白绕、眭固等攻打魏郡、东郡等地,这地方属于兖州,当时兖州刺史还是刘岱,还在袁绍手下,正好借助这个机会,袁绍派曹操去抵挡,在濮阳打败了白绕率领的黑山军,曹操又用了“”之计打败了于毒眭固,俘获了黑山军很多人马,扩充了自己的军队。 后来,张燕跟了曹操,平定邺城后,封为安国亭侯,赐食邑五百户。 其实,看黑山军这发展到最后,说白了就是农民起义土匪一群,平时打个县城还凑活,如果真正的遇到厉害点的军队,比如曹操,那只有望风而逃。他连袁绍的军队都打不过,更别说曹操了。 随机文章帕埃斯图姆(Paestum )简介隋开皇年间,隋朝与周边的民族关系探讨谁知道秦始皇与阿房女的故事?神奇的巴马天坑在哪,510米深的天坑内部空间1亿立方米美国RGM-84反舰导弹,生产7000多枚服役20多个国家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三国时蜀国灭亡后马超的后人去了哪里?是去了外国吗

面积小,只有近3万平方公里,人口将近300万。更要命的是,亚美尼亚是个内陆的山地小国,“缩”在雄伟的高加索山脉中,绝大多数地区海拔都在1千米以上。不靠海,也没有邻国阿塞拜疆那样拥有巨额的石油资源。亚美尼亚有两个邻居有世仇:和东边的阿塞拜疆有纳卡争端,和西边的土耳其有大杀戮之仇。 不过,地缘环境的“恶劣”,并没有影响到亚美尼亚人的骄傲。亚美尼亚在西方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亚美尼亚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其二,亚美尼亚人被认为是纯血白种人的象征。在英语中,白种人的正式名字是Caucasian,意思是高加索人,指的是两个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由于这些原因,亚美尼亚人自视极高,认为自己是高贵的基督教徒,同时又是白种人祖庭。但是,在国际史学界却有这么一个与咱们国家有关系的论点:亚美尼亚有可能是咱们国家人的后裔。 之所有有这个论点,原因在于亚美尼亚有一个重要的家族——马米科尼扬家族。 马米科尼扬被认为是亚美尼亚的民族之魂。他的家族在公元4世纪至8世纪,都是亚美尼亚王国的实际控制者。公元5世纪时,亚美尼亚面临生死存亡关头,与当时被认为“万王之王”的西亚最强大的萨珊,在阿瓦拉伊尔大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有一个英雄挺身而出,这个人就是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大将华坦-马米科尼扬。 图-亚美尼亚街头 华坦-马米科尼扬本人战死殉国,但亚美尼亚军却把萨珊波斯大军揍得找不着北。萨珊波斯只好承认了亚美尼亚的自治地位,保全了亚美尼亚的民族身份。为国家如此大功,华坦-马米科尼扬,在一千多年来,都被亚美尼亚当成圣人,后人称他为圣华坦。 这位圣华坦,以及所有马米科尼扬家族的成员,据说和中国古代一位著名人物有关。这个人,你一定不陌生——的锦,蜀汉! 马超怎么和数千公里之外的亚美尼亚扯上关系? 马超为了给父亲马腾报仇,起大军与曹操作战。曹魏大将杨阜打败了马超,马超族人被杀光,马超只好投奔汉中,后投。在马超族人被杀之时,马家还有一个分支没有遭到厄运。马超的伯父马翼、堂兄马抗还在凉州,马超投奔张鲁后,他们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但投降也是死。为了活命,马翼、马抗带着族人,沿古,经,踏着夕阳一路向西。 《蜀世谱》中记载,马氏族人在马抗的带领下“或至西海”。这个西海应该就是现在的波斯湾(阿拉伯湾)。马抗一家人来到波斯湾,被的国王送到亚美尼亚。马抗带着族人在亚美尼来定居,马家的后人还娶了国王的公主,成为亚美尼亚贵族。为了与当地人融合,马氏家族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符合当地风俗的姓氏——马米科尼扬。《亚美尼亚史》记载:马米科尼扬家庭的始祖名为马抗,在公元3世纪由中国迁徙而来。 图-亚美尼亚街头 还有一种说法。据公元5世纪亚美尼亚两位史学家的记载,马米科尼扬家族的祖先是来自300年前东方秦国的马米和科纳,他们当时与秦国国王陈巴克发生矛盾,战败后逃到萨珊波斯避难。波斯国王不喜欢他们,把他们流放到了亚美尼亚,他们的后人不断繁衍壮大,并把两位先祖的名字结合成为姓氏,形成了马米科尼扬家族。 西方史学界考据认为,东方秦国指的应该是。马米和科纳兄弟正是三国蜀汉五虎上将马超的后人。马氏家族本身就有西凉背景,蜀汉灭亡后,马氏家族后人为了逃难,西迁到萨珊波期,形成了马米科尼扬家族。 不论哪种说法,马米科尼扬的祖先,有可能来自中国。马超祖籍西凉,与西域各国本就联系密切,行军打仗的方式也与中原不同,马超的军队不喜欢用弓弩,而是擅长使用西方式的长标枪等武器,作战时也是西方式的密集军阵。两种说法都提到当时马家的祖先受到了东方的通缉,萨珊王朝国王宁愿得罪东方,也不交出马氏后人,说明这些人在东方地位非常高。再对比他们的姓氏——马米科尼扬,全家被杀,马米科尼扬家族是马超后人的可能性,至少存在。 图-亚美尼亚传统服饰 不过,很多亚美尼亚人并不认为自己国家的圣人家族,其祖先来自东方。 随机文章武隆后坪天坑群的成因,我国唯一冲蚀形成的天坑(深300米)学心理学可以找什么工作,心理学工作盘点(企业猎头/公务员)揭秘尼古拉特斯拉的黑科技,人造地震武器可以劈开地球吸血鬼的始祖该隐,杀死弟弟与妹妹结婚生子(被上帝诅咒)两个人去普吉岛1万够吗,旅游淡季飞普吉岛1万够了(旺季会很拮据)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孙权三国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