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晋朝灭三国统一天下 最后三位国君又是什么结局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对晋朝灭亡三国,一统天下,它分别给三国最后的君主们何等的待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平定东吴,三国割据的局面被晋朝结束,中国归于一统。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先后归于晋朝,三国的君主也都落入了晋朝手中。那么晋朝是如何对待这三国的君主的?

马炎平定东吴,三国割据的局面被晋朝结束,中国归于一统。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先后归于晋朝,三国的君主也都落入了晋朝手中。那么晋朝是如何对待这三国的君主的?

image.png

  一、兵败而亡的蜀汉。

  在三国之中,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就是蜀汉。蜀汉的灭亡,在于君主暗弱,臣子肆意妄为。在朝中有宦官黄皓作乱,依靠刘禅的宠信扰乱朝政。在外界有姜维穷兵黩武,不顾客观条件,无休止的对曹魏用兵。在内忧外患的逼迫下,蜀汉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

  当时掌握曹魏政权的司马昭,在对形势进行了缜密分析后,决定对蜀汉发动进攻。他不顾手下的反对意见,调集优势兵力攻击蜀汉。由于姜维防御方针错误,再加上内部混乱,使得魏军得以轻易突破秦岭天险,夺取汉中。

  在战争后期,姜维率军在剑阁挡住钟会的进攻。但是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在绵竹击破蜀军的抵抗,迫使刘禅投降,蜀汉就此灭亡。在接下来邓艾和钟会的争功动乱中,魏军借机对蜀汉人员进行了大清洗,杀害了包括原太子在内的大批蜀汉官员。刘禅则被保留下来,送往洛阳。

  由于刘禅是第一个被俘虏的君主,而且本人还是主动投降的,并且与曹魏的夏侯氏有姻亲关系。为了向割据江南的东吴做宣传,曹魏对刘禅还是比较优待的。原本邓艾在蜀中就擅自做主,拜刘禅为骠骑将军。等到洛阳后,司马昭对刘禅进行了观察,然后再决定对他的处置。

  司马昭和刘禅宴会,故意派人表演蜀中的歌舞,其他人听了都感到悲伤,而刘禅则表现得嬉笑自若。后来司马昭又问刘禅是不是还怀念蜀中,刘禅回答说这里生活得很快乐,不想念蜀中。由此传下了“乐不思蜀”的成语。

  司马昭在经过观察后,认为刘禅庸懦无能,而且做人无情无义,对自己的统治没有威胁。因此,司马昭决定留下刘禅的性命,为统一东吴做表率。他封刘禅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还赏赐他绢万匹,奴婢百人,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从此刘禅就在晋朝过起了安乐公的生活。

image.png

  二、前车后辙的曹魏。

  掌握了曹魏政权的司马氏,当然不会久居人下。从司马懿高平陵政变起,他们就对皇帝步步紧逼,想要早日改朝换代。曹魏皇帝被他们或废或杀,到了最后一任皇帝曹奂时,曹魏的统治也走到了尽头。

  晋朝取代曹魏,依然是采取了曹魏取代汉朝的方式。所用的程序无外乎还是进位国公、加九锡,然后禅让的那一套程序。在司马炎成为晋王后,曹奂又命晋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县。

  这一切已经承认了司马炎皇帝的权威,接下来曹奂又下诏禅让,司马炎在举行禅让仪式后,登基成为晋朝的皇帝。由于这整个一套程序,完全是依照当年曹魏取代汉朝的程序来的,因此在对待曹魏君主的处置,也是依照曹魏对待汉献帝的待遇进行处置。

image.png

  当年曹魏“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今日司马炎称帝后,他封魏帝曹奂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魏氏诸王皆为县侯。同时司马炎还下令,将不重要的国家事务也报告给曹奂知情,给曹奂一定的政治待遇。

  三、最后灭亡的东吴。

  东吴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东吴在蜀汉灭亡后,它所剩的日子就屈指可数了。可是东吴最后一位君主孙皓却异想天开,幻想着灭亡晋朝,一统天下。他对内残暴统治,对外穷兵黩武,加速了东吴的灭亡。

  晋太康元年,晋军兵分六路,二十多万军队水陆齐发,采取突袭的战术,对东吴发动了攻击。东吴军队对此没有防备,面对晋军毫无斗志,一触即溃。在短短的时间里,晋军就打到建业。孙皓的军队土崩瓦解,只得投降了晋军。

  在孙皓投降后,司马炎对他也进行了优待。他在开战前就宣传不杀死孙皓,如今孙皓来降,司马炎封他为归命侯。并且还赏赐孙皓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孙皓的太子孙瑾拜为中郎,其他为王的孩子,也拜为郎中。

image.png

  结语:

  在晋朝灭亡三国后,对这三国的君主都进行了封赏。在这三个君主中,待遇最好的是曹魏的君主,不但保有王位,有万户的封邑,孩子还被封为县侯。待遇稍差的是刘禅,他被封为公爵,孩子也被封侯。最差的是东吴的孙皓,自己只被封侯,孩子为王的仅仅做了郎中。

  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是,晋朝是从曹魏禅让而来,为了显示自己皇位的正统、合法性,对曹魏的君主特别优待。刘禅则是第一个归降的君主,要用他向东吴做宣传榜样,瓦解东吴的抵抗决心。东吴则是最后归降的,此时天下已定,这个君主已经失去了价值。同时这种差别也是晋朝向世人的一种暗示,效忠晋朝早晚带来的后果,争取天下的民心。

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朱治简介:自奉俭约,深为孙权所礼遇

(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之后,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今浙江安吉)人。末年至三国时期将领。 朱治初为县吏、州从事等职,后随、征战,累拜吴郡太守。孙策死后,与等共尊奉嗣位,为稳定江东局势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建安七年(202年),改授九真太守、行扶义将军。黄武元年(222年),封毗陵侯。朱治署理郡政时,勤于理事,自奉俭约,深为孙权所礼遇。晚年自请屯守故鄣,以镇抚山越。黄武二年(223年),拜安国将军,配金印紫绶,改封故鄣侯,旋即返回吴郡。于黄武三年(224年)病卒,年六十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朱治早年曾担任县吏,后被察举为孝廉,州里辟其为从事,随孙坚到处征战。 中平五年(188年),朱治被拜为司马,随军讨伐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的、苏马等贼军,立有战功,孙坚表他行都尉。 初平二年(191年),关东联军讨伐,朱治随孙坚大破董卓于阳人,进入洛阳,被表行督军校尉,特领步骑,往徐州帮助讨伐。 从平江东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战死,朱治便辅助其子孙策,依靠于。他后来知道袁术不立政务、品德,便劝孙策返回江东自立。太傅马日磾正滞留在寿春,便辟朱治为掾属,升授吴郡都尉。当时,吴景在丹官,而孙策受命为袁术攻打庐江,刘繇深怕为袁术、孙策所吞并,产生误解、猜疑。但孙策的家人都在州中,朱治便派人到曲阿迎接孙策母亲及孙权等幼弟,提供养护,对孙家甚有恩惠。 兴平二年(195年),朱治从钱唐想进至吴郡,吴郡太守许贡在由拳派兵抵御。两军发生战斗,许贡军大败。许贡南逃投靠山贼严白虎,朱治遂进入吴郡,代领太守事务。孙策成功平定江东。 建安二年(197年),朱治举孙策之弟孙权为孝廉。 转战江南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所伤,旋即不治身亡。朱治与张昭、等继续辅助孙权嗣位。 建安七年(202年),孙权表奏朱治任吴郡太守,行扶义将军,以娄、由拳、无锡、毗陵四县为其食邑,允许其设置长吏。后参与征讨夷越,平定东南,并擒获黄巾余军陈败、万秉等。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占领荆州,威震南土,孙权之堂兄、曹操的亲家孙贲畏惧,想要送儿子到曹军处为人质。朱治听到后,向孙贲陈说安危,孙贲便不送子质。 晚年生涯 孙权视朱治为上将。孙权进封吴王后,朱治每次进见,孙权仍亲自迎接,以厚礼相待,设宴、赠予,恩泽、敬意特别多,连朱治的随从都有礼物。 黄武元年(222年),朱治被封为毗陵侯。 黄武二年(223年),孙权拜朱治为安国将军,授与金印、紫绶,徙封邑到故鄣。孙权常赞叹朱治忧心、勤于王事,令其担任督军御史典属城文书,不过,朱治只愿意接受领四县的租税。但当地子弟及吴四大族多到郡出仕,郡吏常常以千计,朱治统辖了数年,全部遣到王府,每次都有数百人。 每年进献,孙权都答报过厚。而当时丹杨深地,叛乱频频发生,而朱治仍觉年事而高,思恋故乡,自表到故鄣屯兵,镇抚山越。郡中的长老、朋友都到朱治家拜访,朱治任都引见,与他们共饮欢宴,乡党的人都引以为荣。朱治在故鄣居住数年后,又返回吴郡,住了三十一年。 黄武三年(224年),朱治逝世,享年六十九岁。 个人作品 《全三国文》载有朱治的作品一篇:《说孙贲》。 人物评价 陈寿:①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②权常叹治忧勤王事。性俭约,虽在富贵,车服惟供事。 :①朱治、吕范以勋旧重,、以胆勇称,皆隐然敌国有古大将之风。②天分鼎裂,鸷搏狼抗。成霸安疆,式资良将。形势深阻,江山沉雄。势常北向,以守为攻。舟楫是利,武骑无用。矫矫诸臣,功崇信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朱然简介:夷陵之战时,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

(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之后,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毗陵侯的外甥。 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朱然历任、馀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率军平定山贼。曾随擒杀,以功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吕蒙死后,朱然代替吕蒙镇守江陵。 中,与合力大破,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果然趁机攻吴,朱然坚守不出,、、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朱然从此“名震敌国”。之后,朱然先后攻打江夏和樊城,都未成功;而两次出征柤中均有所斩获。最后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病逝,年六十八。孙权为其素服举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兴平元年(194年),当时朱治未嗣,于是请求把朱治的姐姐的儿子施然(时年十三岁)作为子嗣。孙策遵从朱治的意思,命令丹杨郡守以羊酒为礼召请施然,施然来到吴后,孙策厚礼相贺,施然遂改。 建安五年(200年),朱然曾经和孙权一同读书学习,友情颇深。孙权承继孙策统领江东,任命朱然为余姚长。后又被任命为山阴令,加折冲校尉,督领五个县。孙权对他的才能感到惊讶,分丹杨为临川郡,以朱然为太守,授二千兵给他。正值山贼四起,朱然出兵讨伐,约一个月时间便平定乱事。 征战立功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出兵濡须口,朱然在大坞及三关屯备军,被拜为偏将军。 战后,孙权欲以为濡须督。当时驻守于濡须附近的朱然、等将领将会被迫听从周泰的调遣,于是,心中不服。孙权特会诸将,行酒到周泰座位,命周泰解衣,孙权手自指其伤疤,问起受伤缘由,周泰一一回忆作答,于是朱然、徐盛等人心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朱然跟随吕蒙讨伐关羽,与在临沮截击关羽,擒关羽、关平、赵累。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后来吕蒙病情严重,孙权问吕蒙:“假如你不能再起来为我效力,谁可以代替你呢?”吕蒙回答说:“朱然胆略、守业都充足有余,我认为他可以代替我接受任命。”吕蒙死后,孙权以符节假朱然,镇守江陵。 黄武元年(222年),刘备东征,攻打宜都,朱然督领五千人与陆逊合共五万人抗击刘备,与陆逊、在涿乡大破刘备,朱然攻破刘备前锋,截断刘备后路,刘备于是败走,退还白帝。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此时徐盛、潘璋、宋谦都上表说刘备一定可擒,而朱然与陆逊、认为大举结合军队,表面上是帮助我们讨伐刘备,实则上是怀有奸心的,应该谨慎决定计策,召还大军。没过多久,魏军果然出击,东吴三方受敌。 胆守无惧 黄武二年(223年),魏国派遣曹真、夏侯尚、张郃等将攻打江陵,连建数个军营围城,曹丕甚至亲自到宛城驻守,为其作援。孙权派遣孙盛率领一万人在州上防备,建立围坞,作为朱然的外部救援部队。 张郃率兵进攻孙盛,孙盛无法抵挡,马上退兵,张郃驻军州上守备,使朱然与外援断绝。孙权又派遣潘璋、杨粲等将解围,但依然失败。当时城中守兵很多都患了肿病,尚有战斗能力的只剩下五千人。曹真等人筑起土山,开凿地道,建立楼橹逼近城墙,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朱然晏然无惧意,激励士卒,趁敌军出现战术漏洞时攻破敌军两个军营。魏军围攻江陵有六个月的时间,还没有退军。江陵令姚泰率领军队守备北门,见魏军强盛,城中守兵少,谷物粮草将尽,便跟魏军勾通,图谋作为内应。准备要实行的时候,事情被发现,于是朱然按军法处斩了姚泰。夏侯尚等人未能攻克江陵,于是撤走攻城部队退军。朱然因此战威名震撼曹魏,被改封为当阳侯。 累有功勋 黄武三年(224年),朱然嗣父朱治逝世。朱治此时已经有子朱才,朱才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为朱治治丧完毕后,朱然向孙权请求改回,但孙权不准。 黄武六年(227年),孙权派遣朱然等将率领二万人围攻江夏郡,为胡质击退。同年,孙权亲自率领军队进攻石阳,退军的时候,潘璋断后。夜晚的时候军队出现错乱,敌军追击潘璋,潘璋不能抵挡。朱然马上回军助潘璋拒敌,使得前军船舰退得足够远,随后再引军撤退。 黄武七年(228年),曹休举军入皖,朱然在上游,牵制曹休后方,呼应陆逊大军,陆逊得以大破曹休。 黄龙元年(229年),朱然拜车骑将军、右护军,领兖州牧。不久,兖州在蜀吴“分地”中分给了蜀国,撤去兖州牧一职。 嘉禾三年(234年),孙权和蜀国丞相约定日期大举起兵攻打魏国,孙权亲自攻打合肥新城,朱然与全琮各受斧钺,分别担任左右督。但是适逢士兵多患疾病,因此未攻而退。 嘉禾六年(237年),朱然出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数千士兵。蒲忠控制险要的地方,企图断绝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继支援。当时朱然所率领的士兵将领都四面迎战,听到这样的消息后已经来不及收合,于是朱然率领帐下仅有的八百人迎战。蒲忠战斗不利,胡质等人也引军退走。 备受礼遇 赤乌元年(238年),孙权派中书郎袁礼就吕壹之事向朱然等将道歉,并趁此询问朱然等人时事损益。 赤乌二年(239年),、步骘连名上疏希望孙权宽恕周胤,孙权开始并不允许。后来朱然和全琮亦上疏乞求,孙权终于答应,可惜不久之胤病死了。 赤乌四年(241年),朱然、孙伦率领五万士兵围攻樊城,朱然用之计攻破樊城外围。后来率军抵挡,朱然最后退军。 赤乌九年(246年),朱然再次出征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闻朱然率军深入,于是带领六千步骑断绝朱然的后路,朱然趁晚上出击迎战魏军,战斗最终胜利,斩获数千,军队凯旋。早在一年前(245年),马茂企图叛逆,被发现并且诛杀,孙权非常愤怒。朱然出征柤中之前上疏说:“马茂小人,居然胆敢有负国家的恩惠。臣现在奉天子的威名,战事有幸报捷,有所斩获,震撼国内外,整合船舰充塞江面,令其足以成为大观,来解天子和臣下的怨恨。希望陛下理解臣战前的此言,以后再责臣日后努力的战绩。”当时孙权收下此表而不向大臣们公布,朱然凯旋后,群臣纷纷上表祝贺,孙权举酒作乐,然后拿出朱然出征之前的上表,说:“朱然之前已经有上表给我,但我认为此战难以成功,现在果然如朱然所预料的,可以说是在预料事情方面有高明的眼光。”于是派遣使节拜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赤乌十年(247年),诸葛瑾、步骘都已经逝世,虽然诸葛融、步协分别继承父亲职务,但孙权依然任命朱然作为大督,总理军事。此时陆逊也已经逝世,功臣名将仍然在世的只剩下朱然,因此待遇无比隆重。然而,朱然此年开始寝疾。 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病情日渐严重,孙权日间减少膳食,晚上为之失眠,派去送给朱然的药物和食物的使者相望于道(稍后派的使者都能望见先前的使者)。每次朱然派遣使者上报病情,孙权就会亲自召见,亲自询问情况,来的时候赐予酒食,离开的时候送去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患有疾病,孙权意之所钟,吕蒙、最为隆重,之后就是朱然了。三月,朱然病逝,年六十八岁。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子施绩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晋朝三国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