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魏延在蜀汉的靠山是谁?与马谡、高翔等结成利益共同体

时间:2023-08-0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临终之前,除掉魏延的做法,让曹魏、孙吴都感到不可思议,因为魏延非常的有才华,除掉他等于自斩臂膀,可是当时诸葛亮不得不这么做,因为魏延在朝中已经找到了利益共同体。

  一、魏延的付出与贡献

  自魏延加入刘备集团之后,他便被刘备提拔,公元212年刘备入川便升任魏延为“牙门将军”,想当年赵云担当此职也是花了三年五载,而魏延刚刚过来便被刘备提拔。

  只不过魏延也不是一个吃干饭的将军,他被刘备重用之后,便在川中打下了坚实的军功,在庞统战死之后,魏延跟随刘备拿下了重镇雒城,后来又跟随张飞、赵云等将成功包围成都,帮助刘备拿下成都,占取益州。

  公元219年,魏延又再一次被刘备提拔,由之前的牙门将军直接升任为汉中都督、兼汉中太守、镇北将军,主要负责汉中城的防御,绝北兵。

  而魏延呢?在接手汉中之后,他采用“错守诸围之法”将汉中的城防工作做到了极致,在长达10多年的防御之中,曹魏兵马始终没有跨过汉中城一步。由此来看,魏延的确是一大良将,他对创业时期的刘备可以说是鼎力相助,丝毫没有保留。

图片.png


  二、魏延是否真的该杀?其实魏延在朝中早有靠山

  通过上文简单分析来看,魏延的确是难得的一员上将,难道诸葛亮真的是杀错了他吗?其实则不然,首先不排除魏延的个人能力的确是非常突出。

  公元230年,魏延跟随诸葛亮北伐,期间大破费瑶和郭淮,立下赫赫战功。公元231年,魏延又跟随诸葛亮参加第四次北伐,当时诸葛亮其实是处于下风的,长期与司马懿对峙但是丝毫没有进展。

  于是,诸葛亮便派遣以魏延为首,高翔、吴班为辅,迅速逆战魏兵,司马懿因此损失超过3000,由此一来魏兵大败,司马懿只得龟缩营帐,不敢出营与诸葛亮硬碰硬!毫无疑问,魏延是一个过硬的悍将。

  但是就在诸葛亮率兵进行最后一次北伐之时,丝毫没有战略上的突破,而他本人也身染疾病,诸葛亮知道自己于不久人世,于是在临死之前与杨仪、姜维、马岱等人商议除掉魏延的方法,而后便商量如何退军,如何保存实力等相关事宜。

  而斩杀魏延,乃是由丞相诸葛亮与偏将军马岱共同商议,并且诸葛亮告诉如何才能成功斩杀魏延的方法。

  那么诸葛亮是否杀错了魏延?从魏延的表现,还有当时不少名家对魏延的评价来看,诸葛亮绝对没有杀错魏延,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及时除掉魏延,恐怕整个朝中也会大乱,甚至魏延在朝中还会形成自己的一股势力、最终形成魏延的专属靠山。

  那么在川蜀集团魏延的靠山又是谁呢?魏延又会将谁发展成为自己人呢?魏延这个人敬重士大夫,而看不懂类似杨仪这样的酸儒,因此魏延才会在公开场合跟杨仪掐架,甚至还当着诸葛亮的面与杨仪刀剑相向,这其实就是魏延做得不地道的地方。

  正如孙权所说,魏延、杨仪乃竖牧小人,若朝中一日无诸葛亮,必将为祸!的确以魏延的脾气来看,非常孤傲,况且后期蜀汉五虎上将已去世,魏延就再无顾忌。对于魏延来说,他这辈子都活在了诸葛亮、刘备的身影之中。

  从公元209年开始,如果公元234年没有被斩杀,那么魏延一共就在刘备集团之中工作了25年,加之此前提出的进兵子午谷战略又被诸葛亮拒绝,魏延心中一直抱怨自己才能无法得到施展。

  其实早在此前,魏延便已经和川中的马谡、高翔、甚至是吴懿、吴班等人都有联系。如若不然诸葛亮当年让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去镇守街亭,魏延为何没有反对。倘若换成其他人,魏延恐怕当场就明言,此人不行!但是魏延当时却是没有丝毫的表示,意思就是认同马谡的。

  除此之外,当时负责策应马谡的大将乃是高翔,而魏延呢,也在马谡的东南边策应,由此一来,高翔、马谡、魏延形成三方策应之势。足以证明,魏延、马谡、高翔三人关系非同寻常。

  而当时的副将王平呢?诸葛亮仅仅是因为他办事非常稳重,因此将他放在马谡跟前,说简单一点,王平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监工而已。但是马谡并没有买王平的单,足以证明王平与马谡、魏延、高翔三人不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

  魏延除了与马谡、高翔、吴懿交好之外,还有一人他乃是川蜀后期的尚书仆射,而且此人还是魏延的同乡,他就是董厥。董厥与魏延是同乡,他们都是义阳郡平氏县人。起初董厥是丞相府的主簿,被诸葛亮称之为“良士”,足以证明董厥也的确是有些才能。

图片.png


  后来,董厥位至尚书仆射,封南乡侯,最终当上了尚书令。试问,作为魏延少有的同乡,魏延会不会在私下联系他,相互之间逢年过节串个门呢?这个谁也说不准,但是俗话说得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魏延与董厥绝对不是相互讨厌对方的人。

  总体来说,魏延在蜀汉朝廷之中已经早有靠山。

  三、诸葛亮临死决定将魏延连根拔起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魏延在蜀汉朝廷之中并不是孤军奋战,甚至早期的刘封、孟达都有可能成为魏延的战略合作,只不过刘封、孟达早死,魏延无法与他们深度合作。

  而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之时,魏延已经当众与杨仪刀剑相向,同时因为没有采纳魏延当时所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战略,魏延已经有些懈怠工作,在诸葛亮面前时常表现出不满的态度。

  同时,魏延生性孤傲,犹如川中“小关羽”一般。加上魏延能力突出,如果他投奔曹魏是一种损失,如果回到川中很有可能扰乱川中军事,毕竟此时的成都已经没有人可以正面搞定魏延,五虎将已死,姜维威望不够,若论单打独斗,姜维也不一定可以拿下魏延。

  总之,如果放魏延回去很有可能会引起动荡。诸葛亮当时放话,如果魏延不听从退军指令,大军可以不用管他,直接撤退。果然,魏延在得知大军全线撤退之后,火速带兵烧毁了蜀军撤退的栈道。

  而马岱呢?在魏延有不法举动之后,果然执行诸葛亮的临终军令,将魏延斩杀于汉中城门之外。说来也真是可怜,守了10多年的汉中,魏延自己却死在了城外。

  诸葛亮当时其实也是考虑到如果放任魏延,那么弊大于利,因此只能忍痛斩之。

三国董袭身为东吴十二虎臣之一为什么会被淹死?

死后,吴夫人担忧年纪太小不能成事,召见张昭等人询问江东能否安定。此时有一人,从东吴地势到人才一一分析,吴夫人这才放心。 这个人却不是文臣谋士,是个武将,叫,身长八尺,武力过人,十二虎臣之一。 当时山阴惯盗黄龙罗、纠集党众几千人,孙策亲自出兵征讨,董袭亲手砍下黄龙罗、周勃的首级。 吴夫人问江东能否安定。董袭回答:“江东之地,有山川之固,长江天险,而主公是一位好的掌事者,对百恩德,上下都齐心效命,张昭掌管大事,我董袭等人为帮手,正是之时,不用担心。”众人都认为董袭的话豪壮! 208年,孙权报父仇,征讨黄祖,黄祖用两条艨艟横在河面扼守沔口,艨艟之上有一千多人,弓弩交替发射,箭如雨下,孙权军无法向前。董袭和各带100名敢死士,每人身披两副铠甲,突击到艨艟前。董袭亲自用刀砍断两条缆绳,艨艟散开,孙权大军终于能够前进。 黄祖打开城门逃走,被吴兵追杀。次日宴会,孙权举杯对董袭说:“今日宴会,归于你断缆之功!” 213年,南征至濡须口,董袭跟随孙权前往,孙权命董袭率五楼船驻扎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楼船倾覆,众将士乘走舸逃走,并求董袭一起逃出。 但董袭大怒说:“我受主公重任,在此处防备敌人,怎能委身而去,再说要逃走的立斩!”于是无人敢逃。当夜船沉,董袭淹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一代奸雄曹操要攻打东吴遭到了哪些人的反对?

本来是征伐的,用曹操自己的话说,你这家伙太坏了,我对你这么好,拿你当亲兄弟,你却背后给我捅刀子。现在我都给灭了,我照样也灭了你。网络配图 于是曹操就对刘备进行了斩首行动,行动很彻底,如果不是刘备带着很多老百姓逃跑,估计早就被曹操赶上了,小命也早已玩玩了。可是刘备就是刘备,曹操跑得快,刘备逃得更快。因此曹操没办法抓住刘备。 曹操没办法抓住刘备,心里很气恼,他怕和刘备联合,就给孙权写了一封恐吓信,自然是吓唬孙权,可他不知道,孙权可不是刘琮,人家是射虎的英雄,看到信之后,孙权想到的是我如何要给曹操斗法,可惜没人帮助他,孙权很郁闷,也想让人帮助他。 曹操不是纸老虎,孙权明白,强大的袁绍说没有就没有了。不过孙权也没弄明白,老曹,你打刘备就打刘备,为何要扯上我,还说和我要在东吴会猎,会猎就会猎,还要带上八十万水军,咋,搞恐吓。老曹,我给你讲,孙权我,可不是吓大的。 本来曹操想打孙权,手下人就有异议。那个叫的谋士,说:曹丞相你是好样的,打败袁绍,北征乌桓,拿下荆州,威震四海,这是很牛逼哄哄的事情。这事到此为止,不如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奖励士兵,多练练军事,这样一旦咱们,让孙权这小子自动乖乖的会投降咱。 曹操很不高兴,搞什么搞,老贾,当初是你劝我要出兵的,现在刚刚拿下了荆州,刘备也吓得跑了,怎么你倒唱起了反调。 贾诩头一扬,脖子梗了一下,笑着说:丞相,以前没有得到荆州,现在已经得到了荆州,不一样。 曹操沉默不语,不知这家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有人来报:曹丞相,咱的士兵,拉肚子的太多。网络配图 奥,我知道了。 傍晚,曹操和贾诩、等谋士走了出去,但见大营帐子里两名士兵在熬药,走进帐子里,十多名士兵躺卧在地,不住的再叫,他们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多时,又有几个士兵被抬了进来。 什么病,曹操赶紧问。 发疟子,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而且呕吐,拉稀屎……军医连忙跑了过来,向曹操汇报道。 曹操看了看贾诩:老贾,不能打孙权这也是个理由吧。贾诩伸出了手指,道:丞相,高见。 程昱此时看了看贾诩,对曹操说:丞相,我以为要赶快打东吴。 仲德,说说理由。 主公无敌于天下,现在拿下荆州,威震江东,孙权肯定吓坏了。他自己不敢对付,一定会拉上刘备,趁两小子还没准备好,打他个措手不及。 贾诩心里想:你小子绝对是个馊主意,你以为孙权给刘琮一样,孙权手下要兵有兵,要谋士有谋士。当年跟着打天下的人物健在,真的不好对付。贾诩没言语,只是摇了摇头。 说:揍他,谁不老实揍谁!孙权这家伙肯定不想投降,要投降,早来了。 文若,你的意见呢?曹操问,这是曹操手下首席谋士,二荀在当时可了不得。网络配图 打,现在有的水军八万,如果咱们水陆并进,还有孙权的活路。现在不打,一旦养虎为患,岂不可恨。 是啊,我也是这样想的。你看西北韩遂,我等离许都那么远,一旦马超进犯,招呼不过来。 报,刘备和、刘琦等人合兵一处。刘备派出前与孙权谋划。 这时王粲走了进来,丞相,应该趁此千载难逢之机会,水陆并进,一统华夏,千古功名,举手之间尔。 哈哈,到底是仲宣说话提气。 贾诩心里悲凉了许多,这个曹丞相,现在怎么如此,可是他又不敢再言语,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投降过来的,比起其他人,曹操对自己其实还没有言听计从的地步,他喃喃的看着翻滚的波涛,心里想:这真的是一统江东的前兆? 事实上,真理有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曹操也不能免俗,只是贾诩也没有过分坚持,可惜老曹接下来要吃大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魏延三国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