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近代史

霍去病年纪轻轻就早逝了 霍去病真的是病死的是真的吗

时间:2023-08-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对霍去病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在征讨匈奴的战争中去世,汉武帝伤心不已,下令停止对匈作战。将霍去病接回长安,风光大葬。可非常奇怪的是,汉武帝一改仪制,允许霍去病陪葬茂陵,还为他亲赐谥号,逾制举动竟然无人劝阻。

  说起霍去病,真的是一员战神级别的人物。他的人生只有24年,但却活出了别人42岁都未能活出的精彩。他出生于平阳公主府中,因为母亲低贱,父亲也是个小吏,而且还是私生子,所以一直都是不被重视的角色。

  但是平阳公主府出了一位大人物——卫子夫,这个人后来做了皇后,所以将她们卫家的一并亲属全部封官。霍去病的母亲因为是卫子夫的族姐,也得到了一份恩赏,霍去病也凭借外戚的关系,过上了太平生活。按照辈分来说,他要叫卫子夫一声姨妈,汉武帝算是他的姨夫。

image.png

  但是,从小困苦,饱受冷落的霍去病非常谦逊,他不仅没有依仗自己的外戚身份作威作福,反而十分低调谨慎。而汉武帝看到这个小外甥这么懂事,也对他非常喜爱,因此让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汉武帝甚至想自己来教他孙子,吴起的兵法,但霍去病却婉拒了,他说: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应该根据局势实时变化。这才是真 正的兵法啊。一番话,说得汉武帝非常高兴。

  而当时,北部的匈奴十分猖獗。从春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就一直在骚扰北部边塞。而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之后,派大将蒙恬修造长城,抵御匈奴。但是汉朝,因为楚汉战争带来的影响,所以前几任皇帝大多推行黄老之术,休战养民。甚至每年都要远嫁和亲公主来保持边疆和平,想想也是一种屈辱。直到武帝一朝,终于攒够了资本,可以一雪前耻。

  也就在这一时期,战神霍去病出现了。他不愧是一位军事天才,小时候就显示出对战争的狂热和痴迷,成年以后的军事实力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当时,霍去病只有18岁,就跟随舅舅卫青一起抗击匈奴。 而第 一次出战,他就展现的非常与众不同,他主动请缨,自己带着800骑兵追击匈奴数百里,而且斩首俘虏的人居然就有2000多人。这其中,包括了匈奴的相国,官员,甚至还有单于的祖父。

  这年纪轻轻的霍去病第 一次带兵就爆发出了这么大的能 量,汉武帝太高兴了。等霍去病回朝之时,他加封霍去病为冠 军侯(用来表彰其勇冠三军的豪情)。

image.png

  一年以后,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出击河西。春季攻势中,他率领1万精兵出陇西,与单于的儿子交战,差点将其生擒。但他不急不躁,还是继续行军,大军丢弃辎重,轻装疾行,仅用6天时间就奔驰一千多里,最终在皋兰山下组匈奴决战。一战获胜,杀 死匈奴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斩首8000多人,还俘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这是匈奴人祭天的最 高信物,可以类比中原的玉玺)。霍去病的武功用战功赫赫,英才卓绝来评价,那也是丝毫不过分的。

  在同年夏天的攻势中,霍去病与公孙敖从北地郡进军,但公孙敖迷路未到,霍去病于是选择孤军深入。当时很多人都在劝阻认为冒险。但霍去病坚持进军,于是,大军越过沼泽,跨越祁连山,从匈奴背后突袭杀来。匈奴大败,此战又是大获全胜。斩得匈奴首级32000级,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加封霍去病封户5400户。这一战让匈奴实力再一次遭到重大打击。

  也就是在这场战役之后,匈奴内部发 生暴 动。两个单于王互相争斗,霍去病抓住战机,果断出击,再一次被重挫。匈奴浑邪王被生擒,送往长安。四万匈奴部众全部归降大汉。

  从此之后,西北边境再也没有匈奴进犯。汉朝得以重新控制河西地区,这对于打通河西走廊,沟通西域交通也是大有裨益的。也正因如此,匈奴人悲悲切切的唱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image.png

  而这对于霍去病来说,又是一场封神之战,汉武帝下令,将天子九锡中的秬(jù)鬯(chàng)送给霍去病,来嘉奖他的功勋。这一礼器指的是供祭礼用的香酒。而霍去病不喜饮酒,同时又觉得应该和自己弟兄一起庆功。于是把酒倒流了旁边的泉水中,让自己和将士们每人都可以喝到。这就是甘肃城市“酒泉”的来历。

  又是一年以后,汉武帝命令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深入漠北,歼灭匈奴主力。霍去病再次丢弃辎重,轻装疾行,决心以闪电战形式速战速决,果然大获全胜。一战俘虏匈奴大王,将军,相国,都尉83人。并乘势追击到狼居胥山,在山上举 行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 行祭地禅礼,兵峰一度直逼北海(今天的贝加尔湖)。

image.png

  这一战,汉军斩首七万四百四十二级,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此后漠南无王庭。匈奴实力大为衰弱。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写出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就是引用的霍去病的典故。

  但是天妒英才,就在几年后,汉武帝决心再战匈奴。而就在准备过程中,霍去病因病逝世,年仅24岁。汉武帝因此被 迫暂时停止了对匈作战。也正因为这般功绩,武帝允许其陪葬茂陵才无人反对。

  霍去病只活了24岁,但是功绩是不可抹杀的,他就像一颗璀璨又转瞬即逝的流星。大汉战神,实至名归。

汉朝的时候都是穿什么衣服?有现在的那种裤子吗

汉王朝毫无疑问是个伟大的王朝。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被称为汉人,并不是因为我们曾经是人,而是因为时武功之盛,四夷宾服,所以敬畏我们,称为汉人,于是我们才有了这个称呼。另外,在服装领域,我们管中国的传统服饰称为汉服。也并不是指汉朝时候的服装,而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尽管如此,汉朝的服饰文化,在汉服领域的地位依然是举足轻重的。 汉初的时候服装基本沿用时候的风格,没什么自己的规矩。一方面战乱之后,汉初的几位都信奉黄老的“无为而治”,以休养生息为主;另一方面,本身就不是什么严肃的人,跟的法家风格不同,没那么多讲究。他自己经常很不尊重人的叉着腿坐着,还曾用儒生的高帽子当尿盆小便,用现在话说就是很随性,没那么多事儿。 也是时候,开始改为。为了体现受命于天,开始“改正朔、易服色”。慢慢地开始确立服饰的等级制度。 和秦朝一样,汉朝也分礼服和常服。祭祀及各类重大场合穿礼服,平时穿常服。汉朝的衣服主要有袍服(深衣)、襜褕(直裾单衣)、襦(短衣)、裙(下裳)几种。 汉初时候定礼仪,还是沿用秦制。以黑色为贵重,除了刘邦做亭长时发明的一种帽子“长冠(冠)”被人不能碰之外,其他禁忌不多。到武帝时,认为西汉是土德,不该继续用黑色,所以改为崇尚黄色。 汉朝时的正装(礼服)仍以深衣为主。所谓深衣就是将上身和下身的衣裳分别裁剪,然后缝在一起的袍服。汉朝时候仍然以交领为主。汉服中的交领基本都是交领右衽。就是将左面的衣襟掩盖住右面的衣襟,形成一个“y”字领口。不能反过来,因为一些少数民族是左衽的,如鲜卑等。另外,一些汉族地区的寿衣也是左衽,以示阴阳相反。 大致可以按两汉划分,西汉仍然流行秦时的曲裾深衣,到了就以直裾深衣为主了。所谓曲裾和直裾,简单说就是看深衣的下摆。曲裾是将左衣襟延长,盖住右边后再到背后绕一圈,兜回来再系上。这样衣服就不仅是穿在身上,而是真正地裹在身上了。从外面看,下摆围着身体一圈圈的,跟盘山公路样的。直裾就简单了,左衣襟掩住右面衣襟,在右侧腋下系住,下摆是方直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汉昭帝服装有个重大变革。就是俺们汉人穿裤子了!之前也有裤子,只是估计不能叫一条裤子,也许该叫一双裤子。因为裤子没有裤裆连着,就两条到膝盖的裤腿。在膝盖处系在腿上,就是裤子了,当时叫“袴”。于是下体的关键部位其实是空的,于是只好在外面套个“裳”来遮掩,也就是穿裙子。 其实也不是没有连裆裤,军队里有。战国时赵武灵王就引入了连裆裤。否则当时又没有马镫,光着屁股坐在没有马镫的马上还要舞刀抡枪?这是要“绝后”的节奏吗?只是当时的中国人认为这种服饰没身份,所以老百不穿。 汉昭帝时候擅权。皇后是他的外孙女,皇帝也惹不起。霍光当然希望皇后尽快能嗣,可宫里这么多女人都只穿裳,或是无裆裤,皇帝要干什么太方便了。于是就弄出来个裤子,有裆,分前后,用带子系住。这种连裆裤被称为穷裤,又叫绲裆裤。 由于连裆裤的出现,慢慢用曲裾的方式把身体裹得严严的,就没有必要了。于是到了东汉,慢慢以直裾深衣为主。 最后说说汉朝男人的帽子。 男子二十行冠礼,就是要戴帽子。这帽子不能随便带,有身份的士人戴冠,普通人戴巾,干粗活的才戴帽子。汉朝时候冠是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地位的。据统计,汉朝的冠超过十六种。比如皇帝王侯祭祀戴冕冠(平天冠),书生儒士戴进贤冠,执法者戴獬豸冠,武将戴武冠…… 说两个有趣的,我们看的形象,很多时候他戴着个像一层层山峦一样的帽子,那个叫通天冠,其实只有皇帝能戴。不知谁给诸葛亮安上了,要是真的就是僭越。还有一个是专门皇帝近臣(如侍中等)戴的,冠上装饰有金属片,金属片上镂刻着鸣蝉图样。这叫金铛附蝉。帽子两边还边还装饰貂尾,这种冠就叫冠。对了,《演义》中,导致杀的绝代美女其实就是这个帽子变的。有个叫,说的也是这个帽子,貂尾不够了,用狗尾巴来充数。 随机文章利西马科斯(Lysimachus)简介请问秦始皇为何能创立霸业?蚊式战斗机用的什么木材,专用巴尔沙木制造(速度碾压德军战机)揭秘英国恐怖骷髅头洞穴,不少潜水员被骷髅头吞噬(魔鬼之地)火龙卷和水龙卷撞一起,小概率事件/火龙卷造成1000人死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朝名臣窦固的生平简介,窦固的人物事迹

1人物简介 大臣。字孟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好读书,喜兵法。时袭父爵,封显亲侯。明帝时,迁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秩比二千石。后从兄窦穆获罪,受牵连,罢职家居10余年。为恢复与西域各族的联系,明帝决定出兵西击北匈奴。永平十五年(72)冬,窦固因熟悉边事,被封为奉车都尉,与骑都尉耿忠等屯兵凉州,整军备战。次年,窦固等分兵四路征伐北匈奴。窦固军出酒泉,至天山(今新疆吐鲁番西),大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留军屯伊吾庐城(今新疆哈密县)。时诸将唯窦固有功,受表彰。窦固又派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归附。永平十七年(74),窦固率军再出玉门,击败北匈奴在车师一带的势力。后历任大鸿胪、光禄勋、卫尉。久历大位,甚见尊贵,而性谦俭,爱人好施,颇得人心。逝后,赐谥号文侯。 2生平经历 中元元年(56年),袭父窦友爵位,封显亲侯。明帝即位后,迁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军,秩比二千石。后其从兄窦穆犯罪,窦固受到牵连,被罢官,在家呆了十余年。时天下安定,明帝欲效仿的事迹,恢复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出兵西击北匈奴。窦固因明习边事,于永平十五年(72年)十二月,,被拜为奉车都尉,以骑都尉耿忠为副将,谒者仆射为驸马都尉,秦彭为副将,屯凉州酒泉郡,积极部署对北匈奴的进攻。 永平十六年(73年)二月,汉军分四路出击:窦固与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士兵及卢水羌兵万二千骑出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市)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士兵及羌兵万骑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塞;太仆祭肜﹑度辽将军吴棠率河东北地﹑西河羌兵及南单于兵一万一千骑出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塞;骑都尉来苗﹑护乌桓校尉文穆率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郡兵及乌桓﹑鲜卑兵一万一千骑出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塞。 窦固、耿忠率军由酒泉出塞至天山(今新疆天山),击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留吏士屯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北四堡),并以班超为假司马出使西域,招降西域诸国。耿秉﹑秦彭入大漠六百余里,至三木楼山,来苗﹑文穆至匈奴河水上,匈奴皆败走,无所获。祭肜﹑吴棠因没到涿邪山,被贬为庶人。四路大军唯窦固有,受表彰。 永平十六年(74年),十七年十一月,窦固与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率1.4万骑再出玉门关(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进军西域,在蒲类海击败白山部后,转军进击依附北匈奴之车师(一作姑师,西域国名,都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10里雅尔湖村西之交河故城)。车师王降。东汉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宜禾都尉屯田,逐渐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 窦固在边关数年,羌人服其恩信。 章帝即位后,给公主加号为长公主,增邑三千户;召窦固代魏应为大鸿胪。肃宗因其晓习边事,每有大事,都争求窦固的建议。 建初三年(78年),章帝追录窦固前,增邑一千三百户。建初七年(82年),窦固代马防(之子)为光禄勋。次年,又代马防为卫尉。 章和二年(88年),窦固去世,谥文侯。其子窦彪,官至射声校尉,先于窦固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汉朝霍去病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