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 > 奇闻百怪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优质回答:

若论综合战力,二龙山三个大头领可谓不分上下。一定要排个顺序,我赞同山寨的座次,即鲁智深第一,杨志第二,武松第三。

也就是说,综合战力是鲁智深最强,杨志第二,武松稍微弱一点。为什么说武松的综合战力要弱于鲁智深、杨志呢?而且,鲁智深的综合战力为何可以排在杨志之前呢?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鲁智深应当是梁山第一将

且不说二龙山三大头领中是鲁智深的综合战力第一,就是梁山一百单八将论武功,花和尚都做得了第一。

表面上看,梁山武功最高的应当是五虎将第一名关胜。但是,关胜的步战能力没有实战印证,鲁智深却是能够在马上与呼延灼大战五十回合,打成平局了的。

五虎将是梁山第一战阵,而十大步军头领,则应当代表了梁山最强步战实力。鲁智深排名十大步军头领第一,是可以与关胜齐头的。而且,以鲁智深的马上战力,进入五虎将没有问题。但是,关胜却不能担任步军头领,除非施耐庵写一段关胜步战的故事。

《水浒传》中真正在边界上阵打过仗的人,恐怕只有三位,这三位便是大名府的两个兵马都监李成、闻达,加上梁山的鲁智深。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鲁达原本是老种经略相公手下的关西五路廉访使,虽然这个官职不是武职,但施耐庵却是把鲁达写成了边将。老种经略相公的治所在延安府,对敌西夏,鲁达一定是作战勇猛,打出了威风,所以“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后来,小种经略相公对渭州知府说,如果拿住鲁达,要给他定罪,“也须教我父亲知道,方可断决。怕日后父亲处边上要这个人时,却不好看。”

所以,鲁达就是个边将。这一点,不仅二龙山的杨志、武松都不及他,梁山之上也是无人能比的。

鲁智深步下、马上都是超一流的水平,力量更是二龙山其他两位头领所不及的。武松固然也是一身神力,能举五百斤的石墩,能打死一只猛虎。但是,我还是觉得倒拔垂杨柳更能显示鲁智深的神力。

所以,综合战力应当是鲁智深第一。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杨志是梁山好汉抗金的线索式人物

历史上,还真有个叫杨志的人,也是“招安巨寇”。此人曾经在种师道、种师中手下做先锋敢死队队长,带领“选锋军”攻打过幽州,抗金过金兵。

这些历史真实,都在《水浒传》中有故事印证,杨志就是梁山好汉抗金的历史依据。或者说,杨志是施耐庵七十回书之后的一大线索,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肯定是要去边上“一刀一枪的搏出功名”。

因而,施耐庵把杨志写成了杨家将的后人,杨志的武功主要出自家学传承。

书中说,杨志的步战能力非常强,先后与林冲、鲁智深大战过五十回合,都没有分出胜败。假如按照有的朋友说的那样,谁先跳出圈子就就是认输了,那么,林冲、鲁智深与杨志单挑时,都是先跳出圈子的。如此,是不是说杨志的武功要高于林冲、鲁智深呢?

当然,我不会这样比,《水浒传》中单挑是以五十回合为上限,打到这个份上,便是平局了。因而,总要有一种说法来终止单挑,否则,故事便没办法继续了。

杨志的马战功夫也是十分厉害的,分别与索超呼延灼打成了平手。尤其是大名府争功,与索超一战,施耐庵用了两个道具,暗示杨志可以赢史文恭。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这两个道具,首先是梁中书借给杨志的战马。这匹马叫做火块赤千里嘶风马,书中说,这匹马就是“寿亭赤兔”。

史文恭所骑战马,是金国王子的照夜玉狮子,书中也是把它当做赤兔马来描写。但是,赤兔马是红色的,照夜玉狮子则是白色的。按照五行生克关系,赤兔马能够制服照夜玉狮子。

另外一件道具,便是杨志手中的枪。书中说:“杨志逞威,拈手中神枪,来迎索超。”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史文恭刺伤秦明时,施耐庵也说“神枪到处,秦明腿股早着”。

施耐庵以这两件道具暗示,杨志能够制服史文恭。这倒不是说杨志是梁山第一将,而是一次再次强调,杨志必定是要去边上抗金立功的。

曾头市是金国人在北宋境内的武装,史文恭就是一个汉奸。梁山好汉抗金,难道就没有人制服这个汉奸了吗?

所以,杨志的综合战力是非常强大的,与鲁智深不分上下,只是要满足题目要求,我才这样排序。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武松绝对不仅是步将

我以前曾经认为,武松只是拳脚功夫《水浒传》第一,若是马战,或者是持械打斗,武松恐怕就要差一些了。

因为,武松似乎只是拳脚厉害,专打天下硬汉。而且,书中并没有交代武松的武功来历,大概属于野路子吧。

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武松的武功比较全面,而且,都是有套路的。武松的拳脚叫做“玉环步”、“鸳鸯脚”,这便是绝学套路。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武松都是这几招。

在张都监府过中秋节时,武松应邀吃了都监府的家宴。酒席间,张都监向武松“问了些枪法”。《水浒传》中的都监都是武将,想必张都监也是会武艺的。武将向武松讨教枪法,虽然也是张都监的虚伪,但却暗中交代了武松是精通枪法的。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从酒席上回来后,为了消食,武松便拿了一条棍棒,在院子里打了几个轮头。所谓“轮头”,是按照套路打了几遍的意思。

如此说来,武松的棍棒也是非常了得的。

做了行者之后,武松便以戒刀做兵器,而且是双刀。这就是说,除了拳脚“天下无对”而外,武松也是刀、枪、棒的高手。

书中还在醉打蒋门神的故事中,故意点了一笔武松是会骑马的,只是要“无三不过望”,这才谢绝了施恩的好意,步行前往快活林。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水浒传》中到底谁的武功最高,是很有争议的,唯独武松的拳脚第一没有任何不同的意见,得到了所有读者的一致认同。

除此之外,武松的神力也是十分吓人的,能够把老虎按在地上动弹不得。而且,武松是喝一分酒就长一分力气。这一点,也是《水浒传》一绝,谁也比不了。

同样,武松也是要去边上搏杀的。所以,二龙山的三大头领在曾头市之战中,因为追击另一个汉奸苏定,便在“北地”会师了。

如此说来,武松恐怕就不会是单纯的步将了。只是因为施耐庵没写武松骑马打仗,也没写他用过枪。所以,一定要以综合战力给二龙山的三大头领排序,那么,武二哥就要稍微吃点亏了。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二龙山三大头领综合战力基本相当

虽然我按照题主的题目,给鲁智深、杨志、武松排了个序,但是,他们之间谁也赢不了谁,综合战力都十分厉害。

其实,杨志才是二龙山的寨主,鲁智深应当是宝珠寺的住持,是智真长老所预言的正果体验。智真长老说过,鲁智深的正果是除了长老而外,五台山所有和尚都不及他(汝等皆不及他)。因而,鲁智深必定要做到皇家大寺院的住持方丈,宝珠寺其实就是这个正果的初步体验。

二龙山宝珠寺其实指的就是皇家寺院,《水浒传》中所有的龙都是真龙。原先的方丈叫做“邓龙”,就是一条浑邓之龙。鲁智深打死邓龙之后,便叫喽啰把他扛到后山“烧化”了。邓龙不是个和尚又是什么呢?

所以,书中所写的二龙山,基本上都是杨志做主。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这样写,其实也是鲁智深、杨志综合战力相当,分不出谁更强的一大依据。这也是施耐庵写二龙山宝珠寺的用心所在——这里同样是佛道合一,佛道联手造反的所在。

其他网友观点

综合实力来讲鲁智深最强,杨志第二,武松第三。

要说综合实力,就需要马战,步战,拳脚样样精通,最符合要求的是鲁智深,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时候展露了一下拳脚功夫,愤怒的郑屠手拿一把剔骨尖刀冲了出来,鲁智深早在当街等候,郑屠右手拿刀,左手来揪鲁智深,被鲁智深顺势按住左手,照小腹上一脚,把郑屠踢翻在地,一脚踏在郑屠胸脯上,三拳把郑屠打得没气了。郑屠好歹是个黑社会的人物,成天欺负人离不开打打杀杀,肯定也练两下子,现在手里拿着刀被鲁智深轻松击败,可见鲁智深拳脚功夫是很不错得,三拳打死郑屠,这样的重拳在现代的笼中对擂台上,不知道打死多少人了。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后,去山下喝醉酒,在半山腰的亭子上自己练起了拳脚,练得性起,一个肩靠打在亭子的柱子上,柱子应声而倒,亭子塌了半边,这些都证明鲁智深拳脚功夫是相当厉害的。

步战更没得说了,鲁智深手使六十二斤的禅杖,没人能胜得了他,征方腊的时候,鲁智深和方腊的宝光国师邓元觉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方天定和元帅石宝都是高手,他俩个都看呆了,说:“只说梁山泊有个花和尚鲁智深,不想原来如此了得,名不虚传,斗了这许多时候,不曾折半点便宜与宝光和尚,”得到这两个人的认可,可见鲁智深的步战功夫是顶尖的存在。

鲁智深虽然骑马作战不多,但他马上作战的表现也是很抢眼的,话说呼延灼连环马被徐宁破了,打了个败仗,慕容知府要他剿灭桃花山,桃花山的打虎将李忠抵挡不住,送信给二龙山的鲁智深求救,鲁智深和杨志,武松一起下山,来战呼延灼。

鲁智深抡起禅杖,催马上前和呼延灼战在一起,呼延灼舞起双鞭来迎,大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呼延灼暗暗喝彩道:“这个和尚,到也甚是了得,”呼延灼是梁山马上五虎将之一,鲁智深马上作战,得到了呼延灼的赞扬,其马上功夫也是很厉害的。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青面兽杨志肯定是拳脚,马上,步下功夫都会的,但拳脚功夫没什么表现,主要是马上作战比较多,曾经大战过急先锋索超,双鞭呼延灼,马上功夫表现的是很不错的。路过梁山时,遇到林冲纳投名状,两个人用朴刀步斗了四五十合,没分输赢,后来又和鲁智深步斗过几十回合以平手收场。因为杨志拳脚功夫不显眼,所以综合实力排在鲁智深之后。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武松拳脚功夫非常强,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表现的是武松的拳脚功夫,自从有了双戒刀,步战功夫也是没有敌手,,恐怕鲁智深,杨志二人也不能打败武松,但武松从来没有骑马作战,可见是不会骑马作战的,他用的双戒刀是短兵器,也不适合在马上作战,所以武松虽然英雄无敌,但缺少马上功夫的表现,论综合实力排在最后。

综上所述:鲁智深的综合战力是三人中最强的。

其他网友观点

鲁智深、杨志和武松,是二龙山的三大头领,三位又都是武艺高强之辈,在水泊梁山大聚义时,鲁智深和武松两人,被评为步军十大头领第1名和第2名,杨志则被评军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中第3名。

在英雄排行榜上,鲁智深排第13条好汉,武松排第14条好汉,而杨志则排名第17条好汉。

从英雄排行榜上来判断,鲁智深排在武松前面,在步军头领中,鲁智深依然排名在武松前面,两人始终相差一位的排名;而杨志,在授衔时,则被排进了马军八虎骑第3名。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其中,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菜园倒拔垂杨柳,体现了其深厚的耐力与功夫,但和杨志曾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败;与呼延灼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平定江南时,宝光国师也使禅杖来迎鲁智深,两将步斗,斗过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邓元觉是江南方腊的国师,大太子方天定麾下四大元帅,名号宝光如来,使一条五十多斤浑天禅杖,此人武功强悍,只可智取,不可力敌,打乌龙岭时,秦明与其交战诈败,以宋江为诱饵,才被埋伏在阵中的花荣一箭射死。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杨志,曾在梁山脚下与林冲连斗四十来合,不分胜败;东郭门教场中演武试艺中,与索超二般兵器并举,各赌平生本事,斗到五十余合,本分胜败;与呼延灼斗了四十余合,不分胜败。

武松,绝不是梁山泊武功最高者,但景阳岗打死大虫,体现了超一流的功夫,没有人能忽视他神一般的江湖地位。

但和他过招的,似乎功夫都不咋的,征战时,一刀砍杀的多,鲁智深、杨志、林冲、呼延灼这样的高手,都有过相互交手的记录,且都是走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遗憾的是武松都未曾和他们交过手,导致了很多读者对武松的功夫表示怀疑。

二龙山的三位头领鲁智深、杨志、武松,谁的综合战力更强?为什么?

鲁智深尽管是步将,但却有过马战的经历,和呼延灼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败,而武松未曾有过马战记录,基本上都是步战,很多时候都是一刀砍了马腿,马上将领倒摔下来,又复一刀取了首级。

步军将领对垒马军将领,且多次割了马军将领的首级,武松的战力十分强悍,如同当下的特种兵,要么不出手,出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很少有大战多少回合的时候,所以武松的功夫绝不亚于杨志,或且已在杨志之上,而与鲁智深在伯仲之间。

所以,论综合战力,鲁智深当排名第一,武松次之,而杨志则垫底。

鲁智深,武松和杨志谁的无疑更高强一些?试从生平事迹来分析

二龙山系是水泊梁山的第二大山头,这主要得益于二龙山的三位头领武艺高强。至于这三位头领的武艺孰高孰低,那真是,莫衷一是。《传》中的高手之间武艺较量,大多以不分胜败而收场。但字里行间,又能让你感觉到谁稍微占据上风。 而让你感觉谁占据上风的,其实又是施耐庵对书中人物的侧重而决定的。例如林冲、等占书中的篇幅较大,形象也很鲜明。所以,当林冲、鲁智深等与其他人交战而不分胜败时,你就会下意识地觉得还应该是林冲、鲁智深等占据上风,只要再多交战几个回合,他们就定能锁定胜局。 再从二龙山的这三位头领来看,这三位的人物形象也都很鲜明,也都有其“英雄壮举”。当遇上某位江湖好汉,总得提及最能代表其英雄壮举的既往事迹来,以表示敬仰之情或展示英勇的一面。可以看到不但书中其他人物要提及英雄的一面,总会说道武松赤手空拳便打死了景阳冈的大虫,就连武松自己要震慑对方时,也会如此说道。所以,这景阳冈打虎便是最能代表武松的英雄壮举。 而最能代表鲁智深、杨志的英雄壮举,又分别是什么呢?提起鲁智深,人们印象最深的还是“拳打镇关西”,当鲁智深遇上陌生好汉,也总是会提及此事。“拳打镇关西”不但展现了鲁智深的武艺高强、力道惊人,又能反映出其为人仗义、爱打的性格。 而青面兽杨志的英雄壮举,对比武松、鲁智深来说,就相形见绌了。在书中“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寺"一回中写道:..当时杨志和那和尚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那僧人叫道:“兀那青面汉子,你是甚么人?”杨志道:“洒家是东京制使杨志的便是。”那和尚道:“你不是在东京卖刀杀了破落户牛二的?” 当杨志向鲁智深表明身份后,鲁智深说道:“你不是在东京卖刀杀了破落户牛二的?”。可见,杨志杀死泼皮牛二也是被当做英雄壮举的,而泼皮牛二为街头恶霸,被人称之为“大虫”。然而,杨志杀泼皮牛二的事情本身乃是其被迫无奈之举。所以,并不能与鲁智深的“拳打镇关西”相提并论。所以,从最能代表此三人英雄壮举的事迹来看。“杀死泼皮牛二”的事迹远不如“拳打镇关西”,而“拳打镇关西”的事迹又远不及“景阳冈打虎”。 在书中的“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两赢童贯”一回中写道:..这行者景阳冈曾打虎,水浒寨最英雄,有名“行者”武松。可见,在施耐庵的心目中,武松才是水泊梁山中最有英雄气概的一位,这也是施耐庵要用全书的十分之一篇幅去写武松的原因所在。 随机文章夏朝文化进步在哪?二战日本九二式重机枪,最差重机枪却收割无数生命(需11人伺候)科学家对灵魂的研究,新发现高能中微子是组成灵魂的物质现今已经灭绝的三叠纪龟龙,头似恐龙背顶尖刺甲壳/很像玄武神兽深海恐惧症测试图测出心理疾病,深海恐惧症怎么治疗(增强意志力)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武松跟宋江断绝关系与鲁智深有什么关系?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为何与恩断义绝?这一切都和有关。 武松和宋江从最开始的至交兄弟,变得形同陌路,直至恩断义绝,正应了那句老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武松当初打伤了人,逃到庄上一年有余,从受厚待的贵客,混到落魄廊下,吃了上顿没下顿,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严重营养不良。疟疾发作时,仅靠一锨炭火取暖。多亏宋江及时出现,救了武松,带着他一块喝酒吃肉,不但旧病痊愈,还把他养得白白胖胖,储备了足够的卡路里。要不然武松拖着久病之躯,怎打得景阳岗的猛虎,哪能做阳谷县的都头。没有打虎的业绩,都头的名号,江湖上谁认得他?柴进不就轻蔑地称他为大汉么? 不管咋说,宋江这家伙的确识人有术,于武松有知遇之恩。武松对他也, 结识了这般弟兄,也不枉了! 然而宋江拉拢武松,是想让他像之,李世民之敬德一样,对自己既忠又义。只可惜武松毕竟是个草莽英雄,在他的道德观里,只有兄弟义气,没有忠君的概念,这就与宋江的期望值有了落差。 话说武松醉打孔亮,与宋江意外重逢。在离开孔家庄去二龙山的路上,宋江和武松有过一次深谈,这次谈话非常重要,提到了怎样对付鲁智深,也为他们日后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宋江对武松说: 兄弟你只顾自己,早早到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可以记心。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相见。 宋江此番话,是希望以武松的实力能控制鲁智深,进而左右二龙山的局势,将来为他所用,可他却低估了鲁智深和二龙山的实力。 武松到了二龙山,发现这里等级森严,规矩很大。二龙山虽然只有七个头领,却严格地分为两个阶层。寺大殿上,是大头领鲁智深、二头领、再加上三头领武松的座位。山门下才是、、和的座位。完全不像桃花山、少华山、清风山等那样,众头领都是排排坐,吃果果。桃花山的人来搬救兵,先在山门下禀报四个小头领。曹正问过详情后,才可以上殿向大头领汇报。俨然是辕门军帐,帅府兵营的派头。难怪与鲁智深和杨志交手后,赞叹不是绿林中手段,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在二龙山三个大头领中,武松的地位最低,基本上没啥发言权。因为二龙山是鲁智深和杨志联手夺来的,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他俩本是关西老乡,又都是行武出身,做过军官,既有乡党之谊,又有共同的经历,关系更近一些。而武松上山较晚,资历浅不说,他又是江湖中人,和鲁杨不在一个层面上,勇力血气有余,论格局韬略,终逊一筹。 二龙山的大头领虽是鲁智深,但总经理是杨志,大事小情的决断定夺,皆由杨志出面。从押送生辰纲的过程就能看出,他为人沉稳精细,胸有成竹。打呼延灼救桃花山点兵布将,联络梁山三山聚义打青州,都是杨志的主张。在武松听来如雷贯耳,望见如的宋江,鲁智深和杨志都只称宋三郎。梁山好汉中,也只有叫宋江 三郎贤弟 。足见在鲁智深杨志心中,合则聚,不合则散,宋江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重要。 还有一点,鲁智深赤条条地,一尘不染,什么归顺朝廷,图个进步这类思想工作,说出来都脏了老鲁的耳朵。杨志屡遭坎坷,仕途蹉跎,对朝廷也早,在这种形势下,武松真要是按宋江的吩咐,撺掇他们招安投降,不但不被采纳,还必遭白眼相向。关键武松是个直人,在二龙山呆久了,与鲁智深杨志等,思想早被他们同化了。宋江投降招安,在武松看来,违背了江湖道义,不是好汉所为。 武松当初改扮头陀,是为了逃避追捕,可上了二龙山,直至到了梁山,却仍穿着邋遢的僧服,不改俗装,宋江看着十分碍眼。宋江笼络武松,是想作为自己的倚仗,可从武松的装束就说明,他不但消磨了英气,已无招安投降建功立业之意,还整天和鲁智深混在一起,显然已改换门庭,跟了鲁智深,对他不再忠心,这让宋江很是不爽。终于,宋江和武松之间爆发了公开的争吵,使他们的关系彻底破裂了。 在英雄排座次后的重阳菊花大会上,宋江刚提到招安,武松就第一个反对:用七个字怒斥宋江 冷了弟兄们的心! 一听,跳着脚来了个神补刀: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把桌子踢上半空,颠得粉碎。宋江被当众打脸,恼羞成怒,押下李逵要杀,转头又批评武松: 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如何冷了弟兄们的心! 宋江的意思很明白,你是我的人,我动员兄弟们招安,你武松不但不帮我说话,还第一个反对,这不是背后给我捅刀子吗?你怎么变得这么不晓事,我当初是怎么叮嘱你的?武松终因欠着他的人情,嘿然不语。 这时,武松真正的大哥浮出了水面。二龙山老大鲁智深立刻挡在武松前面,狠狠怼宋江道: 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自寻趁去罢! 怼得宋江无话可说。对鲁智深,宋江向来是又敬又畏,而对武松,宋江从此心生怨恨。武松之所以仗义执言,不惧宋江,是因为有鲁智深和二龙山的势力为他撑腰。 征后,武松失去右臂,虽然不死,已成废人。他宁做清闲道人,不愿进京为官。宋江听了,只冷冷地说了四个字: 任从你心 。这句话恩断义绝,字字扎心。 正是: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忠给宋江带来了高官厚禄,而义气就像抹布,用完就扔了。所幸武松看透了这一点,早就骂了他七个字:“冷了弟兄们的心!”只可惜李逵,被义气所缚,对宋江忠心不二,结果被他的宋大哥临死还拉上做了垫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