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方腊手下有四大元帅,这四人谁的本事最强?
优质回答:

在《施耐庵水浒传》中,方腊是“四大寇”(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之一,占据八州二十五县,手下人才济济。梁山自招安后,东征西讨,攻辽国、平田虎、灭王庆,108个兄弟没有一人折损,但是在征讨方腊的战争中,却是折损一多半,兄弟们七零八落。
梁山有一百零八将,方腊手下人才也不少,有四大元帅、八骠骑、浙江四龙、江南十二神、二十四将,还有皇侄方杰、尚书王寅、枢密使吕师囊、庞万春等中枢官员、各地守将。梁山虽然号称108将,但是有很多都是一技之长的人物,武将并不比方腊手下的多。

南国四大元帅南国四大元帅,是方腊加封的四个大将军,区别是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镇国大将军厉天闰、护国大将军司行方,个个武艺超群。

邓元觉
邓元觉,方腊势力的国师,是一名僧人,绰号“宝光如来”。在宋江进攻杭州的时候,邓元觉与鲁智深大战五十回合。邓元觉使一条五十余斤重的铮光浑铁禅杖,鲁智深使一条六十二斤水磨镔铁禅杖,两条禅杖交相挥舞,不分胜负。最终武松怕鲁智深有失挺两柄戒刀支援鲁智深,交战才结束。可见,这个大和尚绝对不弱于鲁智深,旗鼓相当,不然武松也不会上前帮忙了。
杭州失陷后退守睦州乌龙岭,邓元觉与秦明交战五、六合,秦明败走邓元觉中计去杀宋江,被小李广花荣一箭射到脸上,坠下马去,被乱军杀死。

石宝
石宝,被称为“南离大将军”,武器是宝刀劈风刀,可以裁铜截铁,三层铠甲也如劈风一般过去,砍人都是一刀两段。石宝还擅长使用流星锤,百发百中,连关胜也不敢追击。
杭州时,石宝曾与大刀关胜交战二十余合,随后撤回想要使用流星锤,关胜不敢追击,自承石宝刀法不在自己之下。石宝与急先锋索超交战十合,使用流星锤把索超打落马下,邓飞赶去相救,也被一刀砍成两段,连宋江也称他英雄了得。在李逵带着项充、李衮、鲍旭要杀石宝时,鲍旭又被埋伏在城门的石宝一刀砍成两段。
杭州失陷后退守睦州乌龙岭,石宝与吕方交战五十合吕方力怯,郭盛上前,石宝一口刀战两枝戟仍是不输,又加上朱仝,石宝打不过分开兵器离去。在乌龙岭上,马麟被东管守将白钦一标枪标下去,石宝赶上,补了一刀把马麟剁做两段。燕顺看见马麟被砍死,上前交战,又被石宝一流星锤打死。在宋江占领乌龙岭后,石宝自知砍杀梁山多名大将怕受辱,使用劈风刀自刎而死。

厉天闰
厉天闰,帆叶网,官拜镇国大将军,在与梁山交战时被大太子方天定派去救应独松关。
独松关,是卢俊义带军攻打。厉天闰第一次出战是带人为兄弟厉天佑报仇,一刀砍杀小霸王周通,打虎将李忠也是带伤而逃,欧鹏、邓飞也是差点没回来。三人被救回寨后,第二天双枪将董平又去骂阵,却被火炮打伤左臂。董平左臂受伤了,还想报仇,被卢俊义拦住后,又偷偷约了张清前去。董平左臂受伤,左手枪不可以武力大打折扣,十合被厉天闰赶下来,张清看见挺枪上去帮忙。张清号称没羽箭,擅长飞石,曾连打梁山十五员战将,但是这枪法太水了,上前帮忙却一枪扎到松树上,被厉天闰一枪捅死。董平看见张清被杀,却厉天闰的副将张韬一刀砍成两段。
独松关被宋军偷渡占领后,厉天闰等人弃关逃走,卢俊义率兵赶上,厉天闰与卢俊义交战三十余合后被杀。

司行方
司行方,官拜护国大将军,进攻杭州时,被方天定指派救应德清县。在德清县,司行方三十合斩杀梁山步军头领雷横,随后兵败,被卢俊义追逐在水里淹死。
南国四大元帅中谁的本事最强在南国的四大元帅中,为首的两个邓元觉和石宝最了得。
邓元觉是四人中唯一一个没有斩杀过梁山好汉的人,最强战绩是与鲁智深不分胜负。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战平呼延灼,邓元觉能与他不分胜负实力可见一般。
石宝的战绩是最强的,先后击杀索超、邓飞、鲍旭、马麟、燕顺五人,击败吕方,斗吕方、郭盛不分胜负,刀法之强连五虎将之首的关胜都承认不在自己之下。凭石宝的武艺,在梁山中也是少有几个敌手。
厉天闰的战绩也不错,先后杀周通和张清,击败左臂受伤的董平,击伤李忠,还与卢俊义交战三十回合。
司行方唯一的战绩是三十合击杀雷横,雷横是梁山步军大头领,排名第二十五,曾和刘唐斗五十合不分胜负。
按照四人的战绩,排名为石宝、邓元觉、厉天闰、司行方。
其他网友观点方腊手下的四大元帅包括:
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
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
镇国大将军厉天闰;
护国大将军司行方
就这四个人的表现来看,石宝杀人最多,梁山好汉有五个人直接死在了他的刀下或锤下,甚至像急先锋索超这样的冲阵猛将都着了他的道儿,被一锤击中而丧命;邓元觉的武力最惊骇,两军阵前和花和尚鲁智深酣斗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看呆了两军观战者,石宝说未曾见过这一对敌手,正是将遇良才。
另两位元帅厉天闰和司行方的表现却差强人意,称其元帅有些名不副实。
厉天闰独松关上一枪戳中没羽箭张清腹部,算是杀了一个梁山的名将,后来被卢先锋三十合后杀了;司行方则和插翅虎雷横交锋,三十回合砍雷横于马下,接着就被梁山军马赶到水里淹死了,死得也挺憋屈。
宝光和尚虽然没杀什么梁山名将,但他的表现却惊艳了众人,敌人和己方都对他交口称赞,应该是四大元帅中武力最强的那一个。
也有人说石宝的武艺不在关胜之下,本事最高,本来是没看透作者的交代和描述,他不过是借助了宝刀的威力,还有他的老谋深算,偷中取胜,胜之不武,真正的实力不足以和邓元觉并称。

宋徽宗的情人李师师是什么结局?本来没有施耐庵水浒传中那么好
的情人的结局,其实没有传中那么好,结局悲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中国古典名著中,宋徽宗的情人名妓李师师的结局很美好。最后,她遇到了有才多情的,并且两人,结为夫妻,隐居山林,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 那现实生活中的李师师是不是这么运气好呢?其实不然。你不禁要问,李师师是谁? 李师师是北宋末年的奇女子,她美若天仙,色艺双绝。不仅很多北宋的官员热爱她,很多的诗歌歌颂她的才情,连北宋的宋徽宗也是她的情郎,有一段时间北宋末年的政治被戏称作“行院政治”。 可见李师师对宋徽宗的影响力。李师师幼年也是官宦子弟之家,只是父亲犯了错被杀死,她也就流落教院,被一个好心的妓女收养。 成年之后的李师师,被微服出巡的皇帝宋徽宗看中,经常踏出皇宫去私会李师师。但是李师师作为一个妓女,肯定是不能进宫当妃子的,也只能每天呆在妓院里等待宋徽宗时不时的来访。 宋徽宗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是确实一个合格的文人。他与李师师算得上情投意合,两人都才情非凡,宋徽宗还给李师师写了很多诗词,有的诗词至今都在流传。 后来,靖康之难后,辽人打进了汴京,大宋腐烂的国情已经无力抵抗辽国人的攻击,汴京被辽国人攻破,宋徽宗和统统被辽国人抓走。 身为一个长得花容月貌,身边没有男人保护,只有才情没有武功的弱女子,请问她如何自保?她的结局可想而知。在正史里,并未记载李师师的下场,不知道这个弱女子后来流落到哪里去了。 可见,在古代,如果没有保护自己的实力,长得再美的女人得境遇还是蛮危险的。 没有自保的能力,有没有家族保护,还长得让人垂涎,这无异于一个孩童手持着黄金从菜市场走过,会被很多坏人盯上,有可能金子被抢,更坏的情况是,有可能直接被杀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方腊是否真有其人? 北宋农民起义领袖方腊介绍
方腊简介:方腊(?-公元1121年)又名方十三,宋代歙州人,后迁至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堨村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宋载,方腊是青溪县一家漆园的主人(一说漆园佣工),奉摩尼教。青溪地势险要,境内林木茂密,山谷幽险,有梓桐洞、帮源洞等天然山洞,是富饶之地。方腊家里有漆园,朝廷设立的造作局屡次强行索要,方腊心中怨恨但不敢贸然发难。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朝廷派人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的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贪官朱勔等乘机敲诈百姓,大发横财。百姓怨声载道,人人思乱。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月,方腊积极联络青溪一带的摩尼教徒,准备起义。他们的秘密活动被里正方有常发觉,并向县官告发,方腊发现事泄,就杀死告发者。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月初九,方腊集合众人在漆园誓师,宣布起义。 方腊起义军以诛贪官朱勔为名,以帮源、梓桐为据点,不断向外扩展,数日后,起义队伍的人数增加到几万人。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一月初,方腊建立自己的政权,自号“圣公”,与北宋王朝分廷抗礼。以方肥为宰相,汪公老佛为军师,杨八桶、方七佛、郑魔王等为大将,置官吏将帅,级别分为六等,以不同颜色的头巾相区别,士兵则一律扎红巾作标志。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一月底,起义军在青溪息坑(今浙江淳安西)击败两浙路常驻宋军数千人,杀将官蔡遵等人,乘胜攻占青溪县。 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二月初,起义军攻陷睦州,杀官兵千人,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二月末,方腊挥师向西,攻克歙州(今安徽歙县),宋将郭师中战死。婺源、绩溪、祁门、黟县官吏闻风而逃。起义军随后攻克富阳、新城,进逼江南重镇杭州。杭州是两浙路的首府,又是造作局所在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杭州知州赵震见起义军队伍浩浩荡荡,弃城逃走,起义军进入杭州后杀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和廉访使赵约。 积怨已久的群众见官就杀,又发掘祖父坟墓,暴露其骸骨。节节胜利的起义军获得广大民众的拥护和响应,兰溪灵山的朱言、吴邦,剡县的裘日新,仙居县的吕师囊,方岩山的陈十四,苏州的石生,归安县的陆行儿等也揭竿而起,响应方腊起义。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初,起义军又攻克婺州、衢州、旌德、处州等地。短短几个月时间,起义军就占领了六州五十二县,起义军人数已在百万以上。 起义军势如破竹,东南大震。淮南发运使陈遘上疏称情况危急,求朝廷派兵增援。大惊,急忙撤销造作局和停运“花石纲”,罢黜朱勔官职,企图安抚民心。同时任命谭稹为两浙制置使,为江淮荆浙宣抚使,调集兵马十五万,水陆并进镇压起义军。 童贯率领的十五万军队是北宋精锐部队,宋军渡江后兵分两路,由王禀、刘镇等率领,一路直趋杭州,一路杀向歙州。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正月,方腊派大将方七佛率众六万进攻秀州(今嘉兴),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不久宋军援兵赶到,大败起义军。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二月,宋军包围杭州,宋徽宗下诏“招抚方腊”,被方腊拒绝。方腊亲自指挥抵抗,由于城中缺粮,起义军被迫撤出杭州。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三月,方腊率起义军再次进攻杭州,在城外被王禀打败。杭州失守,形势急转直下,义军从节节胜利变成节节败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洞。此时起义军尚有二十万人,但战斗力大大下降,“与官兵力战而败。” 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包围帮源洞。方腊在石洞中躲藏起来,由于石洞极为隐蔽,官军不知如入。在宋军中任裨将的侦查到路径,便率骁勇进入方腊所藏洞中,格杀数十人。四月二十七日,方腊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所俘虏,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被杀,方七佛等人逃走。方腊等人被押往汴京,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腊被杀。虽然起义军领袖方腊被俘,但剩下的起义军继续转战浙东各地,与官军一直战斗到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年三月。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至此才落下帷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