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迷案追踪

大案纪实:大学生出轨成室友笑柄,在讥讽中竟成杀人犯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大案纪实:大学生出轨成室友笑柄,在讥讽中竟成杀人犯

2003年3月5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大厅显得庄严而肃穆,一个面容可人、身材娇小的学生模样的女子怯生生地坐在被告席上,如果不是在法庭,你很难把她同一个杀人犯联系起来,在她怯弱的神情前,放置在公诉台上的西安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上赫然写着:尤倩,女,二十五岁,2001年11月1日因故意杀人罪被刑事拘留,2001年11月22日被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现以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

大案纪实:大学生出轨成室友笑柄,在讥讽中竟成杀人犯

或许,神情木然的尤倩怎么也难以想象,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竟然使她沦落为一个令人憎恶的罪犯。

1999年的初春春寒料峭,西安市某著名高等学府门外的网吧一条街人声鼎沸,和其他许多大学生一样,22岁的尤倩也当起了网虫,任自己的思绪散落在“聊天室”的虚拟温情中。或许是有着一段不幸的人生经历,这个年龄的尤倩性格内向而孤僻,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使她更愿意在网络的世界徜翔。就在这一天,她以“灰姑娘”的网名认识了一个叫“山峰”的网友。

在众多的网友中,“山峰”显得是如此特别,在他们聊天的整个过程中,对方并没有像其他网友那样询问她的年龄、相貌等颇感无聊的话题,他的谈话总是显得那么庄重而善解人意,在得知尤倩是学生后,他们一起聊学习,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对方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循循善诱地给她传授学习心得,令尤倩对对方不由生出几分敬重。

几次深刻的交流后,两人都不免产生好感,每次谈话结束时,谁也不愿意提前下线。在彼此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下,“山峰”终于发出了“你在哪里,我想见见面’的要求,尤倩毫不犹豫地留下了联系方式和地址。而令两人颇感欣慰的是,他们原来就读于同一个城市,并且都就读于这座城市的两个知名大学。“山峰”原名是何昊,系某工大的硕士研究生,尤倩则因高考落榜,只上了个著名学府的自考生。

网络天涯,身在咫尺,这对于一对心仪已久的年轻人而言,是一件多么欣慰的事情啊。

终于,身姿俊朗的何昊出现在了尤倩的视野,和她所猜测的一样,长她几岁的何昊看起来果然成熟稳重许多,两人初次见面的喜悦自不待言。没有一般学生所有的“公子”习气,在街边寒暄之后,何昊请尤倩简单地在学校食堂用餐,这一切在尤倩的心中,竟是如此的温暖和踏实。从直觉中,她觉得何昊是一个可靠的人,心中不由一动。

就这样,两人越来越觉得和对方每天的通话已成为彼此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但由于学业紧张,并没有太多见面的机会。直到6月14日尤倩生日这天,何昊才出现在尤倩及宿舍密友面前。“好啊,交了个研究生朋友,竟然这么保密!”同学张雪毫不掩饰地嗔怪着,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一向自卑寡言的尤倩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何昊的出现无疑令其他室友嗔嗔称赞。在尤倩充满温情的眼神中,何昊也似乎意识到了两人爱情的来临。

然而,随着交往的深入,一件始终隐藏在记忆中的遭遇却随之涌上了尤倩的心头,此时的她不知如何向对方坦陈自己的不幸经历。

原来看似娇小可人的尤倩却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1978年6月,尤倩出生在山西大同的工人家庭,在她4岁那年,因为父母亲感情不睦,家里整天是争吵喧嚣。紧接着父亲在外边有了女人,经常彻夜不归,不但不管家中的日常开销,就连家里仅有的家具也往外边搬,无法忍受精神折磨的母亲终于将负心的丈夫告上法庭,尤倩的父亲因背叛家庭和婚姻,按当时法律规定的流氓罪绳之于法。家庭破裂后,没想到更大的灾难也不期而至。

1986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年仅8岁却性情内向的尤倩怎么也不会想到,更让她撕心裂肺的事情发生了。一个本家的表哥趁她母亲不在时,借口带她出去玩,就在年幼的尤倩凄惨与恐惧的注视中将她强暴了。这一切,都给她幼小的心灵带来了难以名状的摧残,从此,只要是电闪雷鸣的夜晚,她就变得噩梦不断,不时暗自垂泪。孩提时的呼号与抽泣犹在耳边,而何昊就步入了她暗淡的心灵,这怎能不让尤倩揪心呢?

最终,在何昊或明或隐的表示下,尤倩决定将自己的过去告诉对方。“我不是你所想象中的好女孩。”尤倩对面露不解的何昊说道,在何昊诧异的询问下,她原原本本地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她告诉何昊自己衰弱的神经曾经经受了怎样的苦痛,她曾经很自强地将自己投入到漫天的学习中,一直以为可以使自己平静一些,但她做不到。“我想让你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我觉得我配不上你。”

之后,两人都陷入了沉默,直到何昊再次到来的时候,明确地告诉她:“我爱的是你的现在,我不在乎你的过去!”尤倩终于接受了他的爱情。

其实,24岁的何昊因为家庭经济紧张,原本没有精力谈对象的,自从遇见尤倩,他的生活也起了一些变化。他对尤倩赤诚的爱也使她为之感动,因为何昊家境还不如自己,尤倩不断在经济上支援何昊,使他得以顺利毕业,硕士学位到手后,见尤倩生活也很艰苦,何昊提出他可以先上班维持两人的日常开销,但尤倩都拒绝了,鼓励何昊继续考取了她所在学校的博士研究生。

此时的尤倩自己却在外四处寻找着家教的兼职工作。因为课程紧张,双方有一段时间很少见面,何昊也很少像以前那样处处体贴入微,而尤倩宿舍的同学对于两人的爱情似乎也格外关注,同学有的羡慕,有的嫉妒:尤倩一个靠自学考试才能拿上文凭的末流大学生,竟然找了个博士!“尤倩,怎么没有见你那个博士朋友呢!”有一段时间,大家似乎很关心地问她。同学的热情,令沉醉在热恋中的尤倩难免有几分清醒,尤倩既为自己有这样的男友高兴,也忍不住不自觉地想着自己与何昊之间的巨大差距和她那不“光彩”的过去,她开始怀疑自己与何昊这段感情是否能真的经受住考验。而今,何昊又在自己的资助下上了博士,两人再也没有以往那些时间在一起了。

作为她的男友,何昊有时确实也很尴尬,每当尤倩将钱拿给他时,都会使他有种不自在的感觉,他明白,这些零零碎碎的钱都是尤倩或从家里编出理由要的,或是辛辛苦苦做家教挣的,由于学业开销巨大,何昊无奈地接受了,这使得两人之间总显得有些距离。

终于,当尤倩像以往那样,拿钱给何昊时,何昊忍不住莫名地发起火来。“我不要,我苦一点没事,你这样做令我很难受!”何昊说道,这令尤倩感到意外,在她的概念中,她和何昊似乎早已是一家人,而何昊这句发自内心自尊的话却让她觉得难以接受,何昊那带着冷漠的态度深深地刺痛了她的神经。相恋后第一次,她和何昊之间有了冲突,而这种冲突,又似乎无法化解。

就这样,也许是双方刻意回避,两人再也没有初恋时那般情形,尤倩也感到了压抑,她将自己沉浸在网络之中。就在这时,两人谁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爱情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变故。

2001年4月,在这个学校读大四的姜文斌闯入了他们之间,因为经常在网吧相遇,姜文斌和尤倩宿舍的女同学十分熟悉,与宿舍的张雪也有来往,所以与尤倩也就认识了,这时,也正是尤倩对何昊十分不满的时候:自己辛苦地维持两人的关系,而何昊似乎并不在意,让尤倩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通过几次接触,尤倩发现姜文斌是一个很擅长讲故事的人,对他产生了几分好感,或许因为和周在一起感觉很平等,这横插而来的感情也自然显得越来越真实。

接下来,一切都自然而然,有一天尤倩上完网,已是凌晨,她回不了校区,正当着急之时,见姜文斌也在网吧上网。在和对方打了招呼之后,“我领你到一个地方吧。”姜文斌将尤倩领到一个在外租住民房的朋友处借宿,但因为地方有限,他们也只好在一间屋里留宿。晚上,在懵懵之间,姜文斌趁机钻进了她的被窝,“不行!尤倩软弱地拒绝,但随之而来的情况她却无法控制了,随后两人发生了关系。

涉世未深的尤倩没有想到,此日,她和姜文斌的事情很快传遍了宿舍。

“放着博士朋友不要,竟然和姜文斌搞上了!”一时间,宿舍里传得沸沸扬扬,“听姜文斌说,尤倩本来就不是什么好女孩。”因为和姜文斌关系不错的张雪似乎对夜晚所发生的一切都熟知于胸,在宿舍说起来津津乐道。这使得已有心理障碍的尤倩羞愧万分,她既觉得自己对不住何昊,又愤恨姜文斌将自己的私事原原本本告诉张雪,甚至是她的隐私,对方也都知道。更要命的是,张雪在宿舍说起此事后,总忘不了提到:“姜文斌其实根本就不喜欢尤倩,他说那是玩尤倩呢。”令她倍感屈辱。

在张雪一次次的调笑下,原本脆弱的尤倩早已忍受不住,她终于想到求对方不要再将自己当作笑料,一日,见宿舍再无别人,尤倩恬下脸嗔怪着哀求张雪:“我求求你,不要再说这件事情了,不要在我的面前提到姜文斌这个名字!”

谁知张雪对此根本不屑一顾:“我提他怎么了,都是你傻,人家姜文斌只是玩你,这话他也告诉过其他人了,我说说又有什么,要怪就怪你蠢!”讥语如刀,刺痛了尤倩的心,同时也刺出了她对张雪深深的恨。

听到这些,尤倩再也难以忍受,嘤嘤的流下泪来。厄运并未到此终止。尤倩竟发现姜文斌居然和张雪很快地打得火热,不时出现在尤倩的面前,看到这些,尤倩经常恶心地跑到卫生间呕吐,内心深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见尤倩长时间没有和自己联系,何昊在晚上查看尤倩网页时发现了异常,他立即打电话给尤倩询问,没想到正在处于痛悔与无助中的尤倩很快坦白了真相,何昊蒙了,他怎么也无法想象尤倩会这么快地背叛自己,但听完尤倩毫无保留的哭诉,当尤倩将自己郁结于胸的担忧与悔恨告诉他时,深爱她的何昊还是决定原谅女友。他告诉尤倩:“我相信你,请你不要过多的自责,我们可以重新开始!”

男友的宽恕使尤倩生平第一次感到对方对自己真诚的爱,她更加痛恨自己的无知与轻率,那一夜,她也终于在姜文斌事件后踏实地靠在何昊宽广的肩膀。

而事情并不像尤倩想象得那么简单,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的尤倩准备重新开始时,姜文斌却始终如一个幽灵般出现在她的生活,加上张雪添油加醋、眉飞色舞地传播这一桃色事件,令尤倩始终在学校无地自容,不能抬起头来见人。尽管宿舍其他朋友也对张雪的言行感到讨厌,对尤倩也时常说起这事,但丝毫不影响对方的戏谑。终于,在听宿舍一个关系较好的女友说起时,尤倩恨恨地说道:“我要杀了张雪,然后自杀!”当她扭曲地说完这话,大家都吓了一跳,但可惜的是谁也没有当真。

此时的何昊,更是拿出了更多的耐心,关切地注视着尤倩的生活,但说不清为何,他越是对尤倩照顾,越使得尤倩难受,经常无缘无故地抽泣和发脾气。因为他没有像其他学生那样在外租住,所以两人也只能是多见几次面而已,而尤倩所经受的痛苦,却是他始终无法体会的。

2001年10月30日,同姜文斌上网到深夜的张雪回到宿舍又一次兴奋地谈起了姜文斌,说道他们在一起的事情,为姜文斌感到早已痛不欲生的尤倩,对张雪的恨也到达了顶点,“把你的乌鸦嘴闭上!”她恨恨地骂到,以往说起此事时,尤倩要不就借故出去,要不就是沉默无语,但这一次,她抑制不住地爆发了。谁知张雪也不示弱,继续给予回击,又一次嘲笑起尤倩的蠢笨。在大家的劝说下,最终两人都不再坚持了。

谁知,2001年11月1日凌晨,等宿舍的同学都上课去了,尤倩靠在床边想着心事。见张雪还没有起床,心底一股怒火便冒了出来,思前想后,她都觉得尽管何昊原谅了自己,但因为张雪不断地提及此事,她的内心始终无法走出这段阴影。一时间她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带着致命的悔恨,她拿起一把宿舍里的铁榔头狠狠地向张雪砸去,一锤一锤,直到张雪再也没有了声息,她才意识到自己的释放压抑带给她的是怎样的悲剧。

随后,处于崩溃中的尤倩拨通了何昊的电话,两人又一次见面了,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是他们向彼此告别的时候。

“我杀了人了!我来见你最后一面。”当尤倩告诉身为博士的何昊时,何昊不禁愣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外表柔弱的尤倩竟然成了一个杀人犯。

沉默了良久,他果断地劝告尤倩不要自杀,并愿意带尤倩到派出所投案。他告诉尤倩:“不管怎样,我都会等你的!”

终于,在何昊大义的坚持下,惶惑无比的尤倩冷静了下来。

下午5时,当宿舍里弥漫着无比恐慌时,尤倩在男友的陪同下向派出所投案自首。

“我杀人了,杀的是同一个宿舍住的张雪!”闻听此言,值班民警立即押着尤倩来到作案现场。大学成教学院宿舍楼,在尤倩的指认下,从尤倩放杂物的木柜里取出了用编织袋包裹的20岁的被害人张雪的尸体,又提取了作案用的凶器——一把木柄铁榔头。至此,一桩罪恶的杀人案暴露出来。

当警车载着尤倩飞快地驶出这座知名大学校园时,一个因网恋辗转引发的血案也瞬间在大学生中传得沸沸扬扬。然而,作为当事人的尤倩,此时的悔恨又如何说出呢?心理长期的压抑与畸变,最终使她无法承受生命之重,从而发展为一名罪犯。这其中的悲剧令人感慨,正如她日后的忏悔所言——

我觉得世间的每个人都在经意和不经意间给自己留下了或多或少的遗憾。而我留给自己的却将是一生永远抹不掉的遗憾。每天面对高墙电网或狭小的监室,我无时无刻不在深深懊悔,隔着痛苦,我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我这个平时被公认的温柔、和气、善解人意的女孩竟在一瞬间变成了可怕的杀人犯,这一切仿佛是一场噩梦。

我请求受害人家属原谅,因为我不是十恶不赦的人。

我请求我男友何昊原谅,他是好人,而我却利用他对我的爱毁了他的名誉,我辜负了他的期望——

尤倩投案自首和犯罪时也患有情感压抑症,属限定责任能力。2003年3月5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尤倩无期徒刑。

明朝大臣沈鲤简介 沈鲤最后死后在什么地方

沈鲤(1531年—1615年),归德府虞城县(今河南商丘)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授检讨。神宗立,进左赞善。累迁吏部左侍郎,好荐贤士。擢礼部尚书,修《景帝实录》。拜东阁大学士,加少保,进文渊阁。十二年(1584年)拜礼部尚书。又加少保,改文渊阁。万历四十三年六月辛卯日(1615年7月11日),沈鲤在家乡商丘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赠封为太师,谥号文端。非常悲伤,亲书谕祭文四篇,赞其为“乾坤正气,伊洛真儒”。 人物生平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沈鲤生于归德府。嘉靖年间,沈鲤乡试中举。师尚诏叛乱,攻占归德府,不久向西逃去。沈鲤认为贼民一定会再来,急忙告诉驻守大臣,捕杀城中与贼民勾结的人,严加防守。贼民返回,逼近城池,看见有了防备,便离去了。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沈鲤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大学士,是他的主考官和同乡,未曾因私事拜访。 明神宗在东宫的时候,沈鲤任讲官,神宗曾经指令诸位讲官在扇子上书写文字。沈鲤书写了魏卞兰的《太子颂》进奉,神宗于是要他讲清大义,沈鲤讲得非常完备。神宗赞美他,于是他蒙受宠爱。等到神宗即位,因为在东宫任幕僚的恩惠,晋升为编修。很快又晋升为左赞善。每次秉直讲授,举止端庄雅正,陈说的事情独合的心意。皇帝极为称赏他。他的父母接连去世,皇帝多次询问沈讲官在哪里,又询问服丧期满了没有,指令让他先补任讲官。 万历九年(1581年),沈鲤返回朝廷。 万历十年(1582年)秋天,晋升为侍讲学士,又升迁为礼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职,升任左侍郎。沈鲤断绝私人的交往,喜好推举贤士,不使人知晓。万历十二年冬季,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沈鲤起初做翰林官时,宦官黄锦因为是他同乡送礼给他,他拒不接收。教导于内书堂,侍讲经筵,都多次与大宦官接触,未曾同他们交往。等到沈鲤官阶更高,更加不需要借助他们的势力,即使皇帝的命令以及政府的意图,他也不会轻易顺从。 沈鲤一向正直、光明。他在礼部主持典礼,有许多建议。考虑到时俗的侈靡,考察先朝的典礼制度,在丧祭、冠婚、宫室、器服方面全都确定标准,颁布全国。神宗担忧旱灾,步行到郊外的祭坛祈祷,议论分别派遣大臣到全国的祈祷。沈鲤劝谏说使臣往来滋扰地方,恐怕又加重百姓负担,奏请皇帝斋戒三日,用文告授予太常负责此事,罢除寺观的祈祷,神宗大都同意了他的奏疏。起初,藩府有事奏请,贿赂得势的宦官为内援,礼部大臣不敢违背,总是满足他们的想法。到了沈鲤执政时,一概革除。得势的宦官都很怨恨,多次借事端在皇帝面前挑拨。皇帝渐渐不能没有猜疑,多次责问沈鲤,并剥夺了他的俸禄。沈鲤从此有了辞退的想法。而且申时行怀恨沈鲤不依附自己,也忌恨他。沈鲤遇事秉正不屈服。被压抑,志向得不到全面实现。而此时沈一贯多次被非议,称病闭户,沈鲤才得以处理内阁事务。云南的武弁杀了税使,皇帝很恼怒,准备派遣官员将他们逮捕惩治。沈鲤详细陈述了杨荣的罪状,请求诛杀带头杀杨荣的人,而宽免其他的人,于是果然没有广泛拘捕。当时沈一贯虽然称病闭门在家,而奏章大多送到家中由他拟旨,沈鲤极力陈说这没有先例。 沈鲤已经与沈一贯积怨,沈一贯即将离职,顾虑沈鲤在职,给自己留下后顾之忧,想与他一起离开内阁,暗中活动使他离职。神宗也嫌沈鲤刚正,趁着沈鲤请求退休,于是指令他与沈一贯一起退休。朱赓上奏请求挽留沈鲤,没有答复。抵家后,沈鲤上书答谢,仍然极力陈述懈怠政务的弊端。 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沈鲤时年八十岁,明神宗派官去探视慰问,赏给他银两。沈鲤上书答谢,又陈述当时政治的要务。 万历四十三年六月辛卯日(1615年7月11日),沈鲤在家乡商丘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赠封为太师,谥号文端。明神宗非常悲伤,祭文中称赞他“乾坤正气,伊洛真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铁穆耳在位期间的为证举措有哪些 历史对于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为政举措 政治 整顿行政 成宗即位后,对中央人事没有做大调整,仍然任用中书右丞相、平章布忽木等执政。一方面多次赏赐诸王、公主、驸马,增加官员俸禄。一方面厉行整顿吏治,约束权贵。例如,成宗即位的第二个月便下诏各道廉访司及时追查转运司官员欺隐奸诈的案子,以防止管财政的官员贪污中饱。同年十月,要求中书省臣约束属宫官,凡对公事敷衍塞责者处以笞刑。 元贞元年(1295年)七月,下诏告诫全体官吏,有再犯贪赃之罪者,罪加二等,从重处理。不久,又将对贪赃罪的处理改为罪加三等。十二月,下诏禁止诸王擅自干预地方行。这些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 晚年弊政 他在位前期基本上保持了守成的局面。但是,为了酬谢拥立他的诸王贵戚而滥增赏赐,很快造成国库“向之所储,散之殆尽”,“岁入之数,不支半岁”的枯竭局面,只能依靠挪用钞本来维持,导致钞币迅速贬值。在用人上,他所倾心任用的仍是(赛典赤孙)、阿里等一批色目官僚。 他在位后期,因连年患病,这些色目官僚与皇后卜鲁罕内外勾结,淆乱朝政,官场中贪污因循的风气大盛。为了能建功后世,提高威望,铁穆耳又发兵征讨八百媳妇(今泰国北部等地),使西南大扰,酿成云南、贵州各族人民起义。这些举措都导致国力空虚,政治日趋黑暗。 军事 安定西南 大德中叶,随着守成政治稍见成效,成宗渐起开边之心。大德二年(1298年),缅国掸族势力日益强盛,遂在土官阿散哥也兄弟等人率领下攻入缅都蒲甘,翌年杀缅王及世子宗室等百余人。阿散哥也等人曾奉贡入朝,向元政府报告废黜缅王的原因。但忠于缅王的地方官员和出逃的缅王王子,都向告发阿散哥也兄弟在称乱过程中渺视元朝对缅国的宗主权。大德四年(1300年),元廷以阿散哥也擅自废立元朝册立的国王,命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薛超兀儿、左丞忙兀都鲁迷失等率军一万二千,取道永昌腾冲,于十月间入缅作战,宗王阔阔受命随行监军,“以镇兵威”。元军围攻木连城达两个月。制止不力,也随后撤军。这年秋天阿散哥也兄弟赴阙请罪。杀高阿康、察罕不花,但承认了掸族头领推翻蒲甘缅族王朝、统治缅国的事实。 蒲甘王朝的掸族举事时,曾与八百媳妇相通。元西南边境小骚乱时起时绝。廷议征缅前后,出镇云南的“请自讨贼”,要求出兵八百媳妇。大德五年(1301年)二月。成宗以原荆湖占城行省左丞刘深及合剌带率湖广、江西、河南、陕西、江浙五省军二万人趋赴云南,出征八百媳妇。结果,葛蛮(今先民)土官宋隆济、水西(今贵州西北部)土官之妻蛇节乘刘深军沿途骚扰、民怨沸腾的时机举兵起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群起响应,西南震动。成宗在朝臣坚请下诛刘深,改用刘国杰平定西南各族。直到大德七年(1303年)春夏之际,蛇节被俘杀,宋隆济亦在此后不久被杀,西南地区才渐次安定。 平定海都 大德五年(1301年)秋,元军与汗国的海都和察合台汗国的笃哇会战于金山附近的铁坚古山。元军先败海都。笃哇后至,两军再战。双方互有胜负,但都受到重创。海都、笃哇在会战中负伤,海都于大德六年(1302年)去世。钦察汗国的东部藩属术赤长子斡儿答家族白帐汗封地,原先与大汗的直辖地相连。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兴起后,隔断了元朝与术赤家族领地的直接联系。与海都接壤的白帐汗系宗王古亦鲁克为争夺汗位,投靠海都、笃哇。古亦鲁克的对手伯颜汗曾遣使元朝,要求双方联合作战。元朝的军队攻击海都,从谦州深入钦察汗国控制下的亦必儿·失必儿之地(今俄罗斯鄂毕河中游地区)。 大德七年(1303年)察八儿于都哇请和,海都之乱才得平息。 乃颜之乱 乃颜是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玄孙,1286年在辽阳设东京行省以管辖辽东地区,乃颜为自己的地位感到不安,于是1287年,他联合合撒儿后王势都儿、合赤温后裔胜纳哈儿等举兵反叛,并与海都及西北诸王勾结,对元朝形成强大的威胁。五月,忽必烈亲征乃颜,乃颜兵败后出逃,在失烈门林(西拉木伦河)卫追兵所获,最后被处死。其他余党继续作乱,1288年被忽必烈皇孙铁穆耳率兵击败,其中哈丹秃鲁干逃至高丽,但最终为元军所破,乃颜之乱始得平息。 宗主地位 大德六年(1302年),钦察汗国脱脱汗和白帐汗伯颜汗出兵2万,与元成宗的军队联合进攻笃哇和察八儿。此后钦察汗国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长期与元朝维持友好关系。大德七年(1303年)秋,笃哇、察八儿约和使臣到达元廷。元廷与西北诸王达成和议,西北诸王承元朝的宗主地位,设驿路,开关塞,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自从1260年忽必烈与争位以来,元朝西北边境的战火终于基本平息,元朝的宗主地位得到的正式承认(四大汗国中的伊儿汗国,自旭烈兀立国之日起,就一直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接着,他们又联合遣使到伊儿汗国、钦察汗国王庭,大德八年(1304年)秋,伊儿汗完者都在木干草原会见钦察汗脱脱的使臣,西北四大汗国彼此之间的约和也至此完成,整个蒙古帝国境内再次迎来了和平(1260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蒙古帝国分裂后,四大汗国因为利益的原因彼此之间也多次发生战争)。 大德七年(1303年)诸蒙古兀鲁思之间的约和,有异于一般的国际间的和平条约,它是源出于同一祖先的蒙古民族所建立的几个汗国之间互相协商的结果。自阿里不哥之乱后,各蒙古兀鲁思虽已各自立国近半个世纪,但各汗国的统治者仍然认为他们之间的纷争是成吉思汗后裔间的内部事务,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大德七年(1303年),元成宗铁穆耳成功与笃哇以及海都之子察八儿讲和,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名义上成为其它汗国的宗主,四大汗国一致承认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经济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成宗下诏减速免所在这一年包银、俸钞,以及内郡地税和江淮以南州县当年的一半夏税。后来又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元贞元年(1295年)下诏停止一切非急需的工程营建,免除这一年年五月以前积欠的钱粮。 大德元年(1296年),要求权贵豪绅交纳所隐匿的江南田租,以减轻小民负担。 大德二年(1298年),因水旱成灾,下诏减免受灾郡县当年田租的十分之三,受灾严重地区全部减免,老弱残疾及人丁稀少的民户免除三年差税。同时,停止了当年的一切土木工程。 大德三年(1299年),成宗派使节巡视各地,了解民间疾苦。免除当年内郡包银俸钞和江南夏税的十分之三。在减轻民众负担的同时,成宗要求地方官员鼓励农桑,发展生产。 文化 铁穆耳的政府表现出对儒学和儒士的尊重。铁穆耳即位后不久,即发出崇奉的诏书。主要在哈剌哈孙的推动下,新建文宣王庙于大都,并徙国子学于其中,同时增加了国子学的学生。哈剌哈孙与儒士关系特别密切,据说常在裁决大政时征求儒士的意见。 外交 在对外关系方面,成宗拒绝大臣对日用兵的请求。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成宗一即位就下诏罢征安南(越南中北部古国),宽宥其抗命之罪,释放了扣押的安南使节,开始着手缓和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放弃了忽必烈动辄征战,继续扩张的政策。对待贵族官僚则采取恩威并施的方针。 历史评价 宋濂等《》:“成宗承天下混壹之后,垂拱而治,可谓善于守成者矣。惟其末年,连岁寝疾,凡国家政事,内则决于宫壸,外则委于宰臣;然其不致于废坠者,则以去世祖为未远,成宪具在故也。”“世称元之治以至元、大德为首。……故终世祖之世,家给人足。……大德之治,几于至元。” 邵远平《元史类编》:“册曰:豢业以治,垂拱用成;中年奋武,衅南征;末婴寝疾,壸柄乃萌;赖斯贤辅,镇侧弭倾。” 清朝毕沅《续》:“帝承世祖混一之后,善于守成;惟末年连岁寝疾,凡国家政事内则决于宫壸,外则委于宰臣,幸去世祖未远,守其成宪,不至废坠。” 清朝曾廉《元书》:“论曰:成宗号为能守法度,而为病虐,前星弗耀,牝鸡司晨,而内难作矣。然非成宗之过也,成宗早任合剌合孙,资为羽翼,自古未有贤人在位而乱其国者也。股肱之寄,要在忠良,唐宗之言,信夫!” 屠寄《蒙兀儿》:“始汗为太孙时,好饮无节。忽必烈汗常戒之,不悛。以此受杖者三次,忽必烈汗至命医官监其饮食。有近侍司太孙节沐者,私置酒于盥器,代水以进,忽必烈汗闻之,大怒,谪戍其人远方,杀之于道。汗既登极,深以前事为非,力自节饮。其勇于改过如此。汗仁惠聪睿,承天下混一之后,信用老成,垂拱而治。一革至元中叶以来聚敛之政,冗设之官。约束诸王、妃、主、驸马扰民,禁滥请赏赐。性又谦冲,不好虚誉。群臣、皇后一再请上徽号,卒不允。可谓守成之令主矣。虽晚婴末疾,政出中宫,而举错无大过失。固由委任贤相之效,亦未始非内助之得人也。” 民国柯劭忞《新元史》:“成宗席前人之业,因其成法而损益之,析薪克荷,帝无使焉。晚年寝疾,不早决计计传位武宗,使易世之后,亲贵相夷,祸延母后。悲夫!以天子之尊,而不能保其妃匹,岂非后世之殷鉴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