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历史谜团:北京人头盖骨下落何处

时间:2023-08-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929年12月2日,我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带领考古发掘人员首次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这一发现,平息了上个世纪以来围绕爪哇猿人的争论,确立了“猿人阶段”的存在,证实了达尔文关于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从而揭开了人类进化史上重要的一页。

发现

192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工作开始了。发掘的主持单位是中国地质调查所和协和医学院。第二年,我国两位能干的青年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和裴文中,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他们精力充沛,给整个现场带来了生气。到了1929年,震撼世界学术界的奇迹终于发生了:在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时间是这一年的初冬,工作人员在发掘过程中,突然看到一个小洞,洞口的裂隙窄得只容一人出入。为了探明虚实,裴文中来到洞里,仔细一看,高兴极了,原来在这里意外地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他顾不得寒冷,决定把挖掘工作继续下去。到12月2日下午四点,已经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渐渐暗下来,呼啸的寒风在山野吹着,洞里觉得更冷了,但人们依旧在昏黄的蜡烛光下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裴文中高兴地喊叫起来:“是猿人!”大家围拢过来,果真发现一个猿人的头盖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还埋在硬土里。人们兴奋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时天色越来越黑了,但大家的心情已经急不可耐。裴文中毅然决定,继续挖下去,一直到把这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完全出土为止。这一夜大家都没睡好。第二天一清早,裴文中就派专人把这个大喜讯报告给北京城里的地质调查所。又过了几天,12月6日,裴文中亲自坐着汽车,用他自己的两床被子和褥子、毡子,包着这稀世珍宝护送到城里。

1936年贾兰坡又先后在猿人洞发现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二战期间,周口店猿人洞先后出土的全部5个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神秘失踪,再度震惊了世界。

丢失

“北京人”化石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1940年12月26日,日军占领了北平,美日战事一触即发。“头盖骨”若继续留在北平很不安全,当时身在重庆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副所长尹赞勋致信给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术研究员,时在北平的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裴文中,述说险恶形势和对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保存的担忧,并提出托美国友人运往美术机关暂存。

« 1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谜团:北京人头盖骨下落何处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清朝历史:敬敏皇贵妃的葬地有何谜团?

在第二次征讨噶尔丹时,年仅20岁的允祉就执掌镶红旗大营,参战打仗。三十七年(168年)他与皇长子允提一起被封为郡王。他是康熙帝众多皇子中最早封王的两人之一。他最突出的贡献是编书。他将康熙帝亲制的律吕历法、算学编辑成百卷的《律吕渊源》,他还支持并参与了《古今图书集成》的修纂工作,可以说是康熙帝最得意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是众皇子中的佼者。康熙帝是一位善于以理止情的人,即使是心爱的皇子,犯了错误也不留情。但康熙帝觉得宗人府拟的是重了点,于是他从宽做了如下处理:允祉革去郡王爵,降为贝勒。辛保、笃、哈尔萨俱革职,鞭100,准其收赎。 绥色自任侍郎以来,实心效力,从宽免罪,但从此不再让他管理王府事务。就因为提前剃了发,致使允祉在贝勒位上呆了11年之久,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晋封为亲王。这一剃发风波,反映了康熙帝对死去的妃子丧礼的高度重视,也起到了警示后人的作用,终康熙一世,再也未发生类似事件。妃园寝之谜。景陵的妃园寝不仅“之最”多,而且“之谜”也不少。那么,都有哪些谜呢? 敬敏皇贵妃的葬地。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是怡亲王允祥的生母。章佳氏死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七月二十五日,康熙帝谥她为敏妃,元年被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前面在讲景陵“首创帝陵葬皇贵妃”时已经讲了雍正帝为什么追封敏妃为皇贵妃的原因。官书记载,敬敏皇贵妃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与康熙帝一起葬入景陵地宫的,这个日期与她死的日期相隔了24年。在这24年期间,敏妃的金棺是入葬了,还是停灵待葬?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入葬了,因为没有任何理由不人葬而长期停灵。 那么她葬在了哪里?既然已经入葬了,为什么又葬入了景陵?如果没有入葬,理由是什么?她的金棺停在了什么地方?雍正帝有一道谕旨似乎回答了这个问题。雍正帝是这样说的:昔日皇考建设妃园寝为母妃等殡所。惟妃母一位,皇考曾降旨暂安于陵寝琉璃花门之内,宝城近处,俟入宝城。今钦遵皇考原旨,奉敏把母安于宝城内。在宝城内安放者只有敏妃母一位,应追封为皇考皇贵妃。谕旨说得很明白,敏妃死后没有葬入妃园,而是停灵于景陵琉璃花门以内的院内。人们对这道谕旨颇有怀疑。 其一,景陵妃园寝内共葬了1个贵妃和11个妃,其中有4人死于康熙朝。比敏妃早死5年的孝昭皇后的妹妹温僖贵妃死后10个月葬人了景陵妃园寝,比敏妃早死3年的孝诚皇后的妹妹平妃死后4个月葬入了景陵妃园寝,比敏妃晚死12年的死后3个月葬入了景妃园寝。为什么单单敏妃不葬入妃园寝而停灵景陵?其二,陵内衬葬皇贵妃的制度是雍正帝首创的,不是康熙帝创立的,所以康熙帝不会将敏妃葬入景陵的。退一步说,如果康熙帝想葬入妃嫔,温僖贵妃和平也应该比敏妃优先,因为她们俩都是皇后的妹妹,又都比敏妃死得早。为什么比敏妃死得早,地位又高的温僖贵妃和平妃不葬入景陵,反而想将敏妃葬入景陵这在情理上讲不通。其三,康熙帝已开创了皇后先葬地宫,地宫门不关,等待皇帝的制度。 敏妃死时,景陵地宫内已葬入了孝诚皇后孝昭皇后和孝懿皇后。康熙帝既然想将敏妃葬入景陵地宫,为什么不直接将敏妃葬入地宫。何必停灵于陵院内,增加许多麻烦其四,如果确实想将敏妃葬入景陵,也不会停灵于景陵院内,而应该停灵于京城的殡宫。孝东陵的宁恋妃、端顺妃死后都曾停灵于京北的曹八里屯多年。其五,在琉璃花门之内,宝城近处怎么停灵?那里既没有房屋,也没有地下室。金棺绝不会露天停放吧,那就得盖房子,建殡宫。在陵内建殡宫,可能吗?其六,康熙帝绝不会预知敏妃会在几十年后要葬入景陵而故意不将她葬入妃园寝,停灵于景陵。由此可见,雍正帝的谕旨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可是这道谕旨确实存在,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难道是雍正帝故意假造的谕旨,为他将敏妃葬景陵制造舆论准备?这些我们现在还不清楚。为什么有个空地宫?《陵寝易知》是清朝守陵官员编写的带有工作指南性质的一部书。祭祀时,为了不将墓主人的葬位弄错,不仅画了葬位图,而且还编了一首葬位歌诀。这首歌诀是这样的:景妃园寝主位多、四十八位式如何?园寝门内左右审,左马贵人右嫔。二层端婉定妃位,西边熙嫔良妃对。十八阿哥三层东,紧挨成襄嫔宫。西边平忆是,宝顶相排如雁翅。四层妃位更尊严,纯惠温顺慧荣宣。五层尹贵和谨嫔,相接空卷十分准。 伊布相隔新贵脉,通静穆色常在。六层文蓝二贵人、常瑞袁贵常在真。徐常石常常勒贵,寿常在券下相随。七层尹禄常在共,妙秀庆灵号答应。西边春晓治牛双,五位答应紧靠墙。若能熟悉此位歌,园寝奉祀不用说。根据《陵寝易知》上画的葬位图和上面的葬位歌诀知道,第五排东数第三个宝顶下的地宫是空的,没有葬人。为什么有空地宫?只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多建了一个,二是地宫内原葬有人,到后来迁走了。这个空地宫属于哪种情况?园内的宝顶地宫数是根据皇帝的妃嫔数建的,既不能少建,也不能多建,严丝合缝,可丁可卯,所以第一种情况不可能。不是第一种情况就只能是第二种情况,如把敏妃死后的葬地之谜联系起来考虑,第二种情况还真有可能。 随机文章清朝灭亡因太放水?八国联军开兵器库全部傻眼英国决心级核潜艇造价,4000万英镑让苏联不敢妄动美国惊爆3000年木乃伊怀孕,小报纸编出的眼球故事(谣言终结)千万别让不值得定律击中你,避免人性的弱点影响前程人被吸进龙卷风会怎样 ,99%的人当场死亡/就算不死也会被摔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马谡被杀揭露了诸葛亮一个不能说的谜团!

“蜀中无大将,作先锋”,这是后世人对蜀国后期人才凋零,极度匮乏的情况的一句评论,蜀国为何在后期面临如此严重的人才问题呢?有一种言论认为,才是蜀国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因为他的独断专行,事必躬亲,造成蜀国人才无法得到锻炼,因而无法承担起复兴蜀汉的重任。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诸葛亮是否有这样的一个不能说的秘密。网络配图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挥泪斩。”在蜀国诸多文臣武将之中,有很多比马谡更适合这个重任的存在,可是诸葛亮偏偏不循常规,用一个的“”,最终导致了蜀军的全线败退,不得不狠下心,斩杀马谡。 街亭一役,罪魁祸首真的是马谡吗?不,在笔者看来,真正的首犯应该是诸葛亮。诸葛亮为什么,唯独要马谡去防守街亭呢?诸葛亮的本意,是为了锻炼马谡,毕竟,他很看重马谡这个学生,诸葛亮也明白,北伐曹魏,复兴汉室的重任,光靠他诸葛亮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还需要很多像马谡这样的人才为蜀国前仆后继,才有足够的希望去实现诸葛亮的大志。网络配图 然而,诸葛亮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看人的本事,跟先帝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他所重用的马谡,在实际作战上,连从魏国而来的降将王平都比之不上,甚至给蜀军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严重损失。虽然诸葛亮最终斩杀了马谡,可是诸葛亮的名声已经是不好听了。 别人看这件事,都会戳诸葛亮的脊梁骨啊,你独断专行不说,还有些任人唯亲的味道在其中,挥泪斩马谡,又有为自己开脱的意思,这样的诸葛亮,着实会令世人看到他这样权臣的形象。于是,在之后的多次北伐里,诸葛亮都不再放手让年轻人去做事,因为他害怕,害怕马谡的事情再度发生,与其让那些自己拿捏不定,不知深浅的人去做事,不如相信自己,将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自己有多大的才能自己就清楚,这下总可以放心了。这便是诸葛亮所谓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网络配图 或许很多人会说笔者这是阴谋论,如此抹黑诸葛亮,当然,笔者并不强求诸位认同这样的观点:蜀国的人才凋零,一方面是因为其人口基数本就弱于其他两国;另一方面,就是诸葛亮想要绝对权威,想要独断专行,想要不犯错误,所以最后才会造成这样尴尬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