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清朝谜团:西太后慈禧太后出生地不得不说的谜团!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说到可能是自7世纪女皇的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人,事实上,慈禧可能比武则天更具权势,她是一个有野心的保守的领导者。

,这位统治中国达四十八年的女人。

她的生活经历应该是巨细都有记载,按理说不会引起什么疑案。

但事实上并不时如此,由于清宫档案、国朝正史等资料对于慈禧的童年生活都少有记载,由此,也引发了关于慈禧出身和出生地的一番争论。

据《清宫档案》记载:慈禧,名为,满洲镶黄旗人。

生于1835年,死于1908年,安徽宁池太广道惠征之女。

元年大选秀女的时候,被选入后宫,封为兰贵人。

网络配图 因得宠于咸丰帝,四年后又被封为懿嫔。

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未时,叶赫那拉氏生了帝。

母因子贵,那拉氏也因此被晋封为懿妃。

咸丰七年正月又被加封为懿贵妃。

1861年,咸丰帝驾崩承德行宫,同治帝继位,尊封她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

1908年10月22日,慈禧因疾病去世,卒年74岁。

《·后妃传》上的记载说:“,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惠征女,咸丰元年,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四年封懿嫔,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进懿妃。

七年,进懿贵妃,十年,从幸热河。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尚孝贞皇后并尊为皇太后。

”从文中的记载我们仅可以看出,慈禧名为叶赫那拉氏,镶黄旗人,父亲为安徽宁池太广道惠征。

除此之外,对于慈禧的童年和出生地等等都少有记载。

但这已经是档案中关于慈禧早年的最详细的记载。

由于没有详细的记录,后世的史家便通过自己的考证,提出了诸多关于慈禧身世的说法。

有人说她出生在安徽,也有人说她出生在呼和浩特;有人说慈禧出生在山西的长冶市,是个贫苦的汉人人家出身。

还有人说慈禧就是出生在北京。

在这些说法中,最有影响的就是慈禧生于北京说。

这一说法不仅为部分史学家的认同,同时也得到慈禧娘家后人的认可。

慈禧的曾祖父名叫吉郎阿,镶蓝旗人,曾在户部做官,后来因为户部钱粮亏空的问题受到牵连被罢了官。

慈禧的祖父叫景瑞,曾在刑部做官,因为受到曾祖父钱粮亏空案的牵连,也被革了职。

慈禧的父亲惠征开始在吏部做笔帖式,是一个类似于现在的秘书的八品小官。

慈禧出生在于1835年阴历十月初十,当时他的父亲惠征正在吏部笔帖式的任上。

所以,慈禧应该是生在这一时期惠征所住的北京西单牌楼劈柴胡同。

这一说法,在慈禧的娘家后人的回忆中也有所提及,并且他们澄清了史学界的另外一个错误,那就是慈禧的乳名并不是叫玉兰,而是叫作杏儿。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错误,主要是因为慈禧曾经被封为兰贵人,慈禧又非常喜欢兰花。

所以,后人才会误认为慈禧的小名叫玉兰。

实际上慈禧的娘见人都叫她杏儿,学名叫作杏贞。

网络配图 同时,关于慈禧的娘家在北京的说法,在曾任两代帝师的军机大臣翁同的日记中也可以找到佐证。

据翁同的日记记载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十七日,慈禧的母亲去世。

在京城发丧,其母出殡时,“涂车刍灵之盛,盖自来所未有,倾城出观,几若狂矣!沿途祭棚络绎,每座千金,廷臣往吊者皆有籍,李侍郎未往,颇忤意旨。

”由此可见,慈禧的母亲死在北京,而且是在她掌握大权之后,这就排除了慈禧自幼丧母,生于贫苦人家的说法。

为了考清慈禧的身世,史学界对慈禧的父亲,惠征的经历也进行了一番考证。

关于慈禧的父亲惠征,历来也有众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是一位被革职的正黄旗参领,有人说他是一位“挂印归林”的大将军,还有人说他是一位带印脱逃的太广道。

这些当然都是为了付托慈禧的身世而出现的各种传言。

根据大内的清宫档案记载:慈禧的父亲惠征,镶蓝旗人,十一年(1831年)任吏部笔帖式,道光十四年(1834年)考察被定为吏部二等笔帖式。

道光十九年(1839年)时升为八品笔帖式。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再次考察定为吏部一等笔帖式。

二十六年(1846年)调任吏部文选司主事。

二十八年(1848年)、二十九年(1849年被调任为山西归绥道道员。

咸丰二年(1852年),调徽宁池太广道的道员。

这同《的》一书中的记述:“慈禧的父亲惠征,父官至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时当道光末年,洪杨起事,惠征守土无方,革职留任,旋即病殁,遗妻一、子女各二,慈禧居长。

”的记载大体是一致的,因此,慈禧的父亲是安徽宁池太广道惠征应该没有什么疑问。

而且从惠征的履历表可以看出,慈禧出生之时,他还在京城任职,所以慈禧也应该是生在北京城。

至于,她得父亲惠征,据说后来死在太广道任上,慈禧当权之后,又追封其父为承恩公,并将母家旗籍依照祖制有下五旗的镶蓝旗提升到上三旗的镶黄旗。

承恩公这一职位后来被慈禧的弟弟桂祥承袭。

在肯定慈禧的父亲是惠征的情况下,关于慈禧的出生地,除了北京说之外,还有甘肃兰州说。

浙江乍浦说,内蒙古呼和浩特说等多种说。

甘肃兰州说的依据主要是史学家发现在甘肃布政使衙门也有一个叫惠征的笔帖式,但从,档案记载对惠征的记载来看,他确实是做过笔帖式,但是做得是吏部笔帖式,没有在甘肃布政使衙门做笔帖式。

所以这一说法值得怀疑。

慈禧出生在浙江乍浦的说法主要依据的是,当地出现的一些传说。

说慈禧的父亲惠征在此做骁骑校,慈禧就是出生在此地。

并且说慈禧之所以喜欢这个官就在浙江的乍浦,因为浙江乍浦是的一个驻防地,出生在此地,并说慈禧之所以喜欢唱南方的小曲,就是因为从小在南方生活的结果。

但是,这一说法同样与档案对惠征的记载相抵触。

至于说慈禧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说法,主要依据是此地有一条街道叫做“落凤街”。

并说慈禧和她的父亲曾在此居住。

但经史学家考证,慈禧的父亲惠征确实在此作过归绥道的道员,但那时慈禧已经15岁了,不可能是出生在这儿。

惠征由安徽的后补道台升任归绥兵备道台后,曾带着15岁的女儿在此居住过到还说得过去。

网络配图 除了这几种说法以外,还有一种说法,说慈禧出生于今山西潞安府,也就是今天的长治市。

这个说法是山西一位叫刘奇的学者提出来的。

这一说法不仅认为慈禧是出生在长治,而且对慈禧的身世,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说法。

据这位学者考证,慈禧根本不是满人,而是一位身世曲折离奇的汉家姑娘。

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叫王增昌的贫穷农民家庭,并取名为“王小谦”。

由于家境贫寒。

小慈禧在4岁时,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四元为作女儿,并改名“宋龄娥”。

但等慈禧长到12岁的时候,又被卖给了正在潞安府做知府的惠征为婢,改名为“玉兰”。

有一次,玉兰在服侍惠征夫人洗脚的时候,看见她的脚底有一颗痣,便说自己的两只脚底都有痣。

富察氏一听大惊,两脚底都有痣,那可是做皇后的命。

于是,不敢再让她做婢女,而收她作干女儿,并在后衙中精心培养。

到了咸丰二年( 1852年),宫中秀女大选得时候,玉兰便以惠征之女叶赫那拉氏的身份,被选入宫。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后藏于定东陵,她的神牌上写着:孝钦慈禧太后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共25字,为清历代太后之最。

1928年,以军阀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盗掘了,极尽奢华的慈禧太后定东陵。

定东陵她的神牌上的生前死后得到的称号:孝钦慈禧太后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共25字,为清历代太后之最。

这一说法在史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位学者在他的论著《解开慈禧童年之谜》一书中,列举了三十八条证据来证明慈禧本来是汉人的说法。

一是在西坡村培家的王家的家谱上:“王小谦后来成为慈禧太后”的记载。

二是在西坡村外羊头上的山脚下有慈禧母亲的坟。

同时在慈禧的第二故乡上秦材也发现了证据,就是在宋家后人宋六则和宋德文家里发现了祖传的、宣统年间清廷制作的皮夹式帝后宗祀谱。

在宋六则家中还发现了一封慈禧寄给其堂兄宋禧馀的感谢宋家养育之恩信件残片和慈禧本人的单身照片。

同时在这个村子里还保留着一座叫做“娘娘院”老房子,据说是慈禧童年的时候住过的,慈禧做了皇太后之后,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就把这所老房子改名为娘娘院保留下来。

此外,作者还列举了慈禧的一些与长治有关的生活习惯,如慈禧爱吃长治人常吃的萝卜团子、壶关醋、玉米掺粥、沁州黄小米;爱看上党梆子等。

这一说法在慈禧的御前女官裕德龄所写的《清宫二年记》也可以得到印证,它里面曾经记载道慈禧太后说她,“喜欢乡村生活,觉得那比起宫里的生活来自然得多了’。

目前慈禧生于山西长治的说法在史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史家的反驳。

慈禧太后的身世到底如何,也许还有待于史学界的近一步考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汉名臣张汤被陷害自杀证清白!谁知子孙还是被列入了《佞幸传》!

西汉名臣被陷害自杀证清白!谁知子孙还是被列入了《佞幸传》!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这位西汉名臣子孙拥有康庄大道 为何被史书列入佞幸? 他出身名门 和关系不一般 却死于小妾之手? 在西汉历史上,张汤家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张汤子孙能有良好的政治发展与张汤的功劳和地位分不开。张汤职位特殊,加上行事风格尖锐,因此得罪人太多,被人算计着了道,但他在最后关头权衡利弊选择了自杀,一来为自证清白,二来没有彻底断了家族的后路。之后冷静下来,回头感念张汤的为人,继而让张汤之子承袭了官位。这是张安世踏入仕途的开端,他始终秉承谨慎的作风应对一次次政治风暴,终成朝重臣。而张安世的儿子可以说是一出生就带着光环的,特别是张彭祖,他既是张安世的儿子,也是他大伯张贺的继子,张贺对年幼时期汉宣帝的恩情惠及张彭祖,让他比别人多了一条更平坦的入仕之路。可是出身这么好,为人处事秉承了父亲一贯以来的谨慎之风的张彭祖并没能像他的父辈、祖辈那样在历史中留下光彩,反而被列入《汉书·佞幸传》。 张彭祖因为父辈的关系,从年少时就结识了同样年少的汉宣帝刘病已,而那时的刘病已还没有任何可以成为未来皇帝的迹象,只是一个孤独可怜的孩子。张彭祖的伯父掖庭令张贺负责照看刘病已,还为其讲授学问,张贺因为曾受太子谋反事件牵连受了宫刑,弟弟张安世便将其子之一的张彭祖过继给了他,因此两个孩子经常在一起生活和学习,成了同伴兼同学的关系。 长大后的张彭祖和刘病已各自娶了媳妇,刘病已的婚事还是张贺帮着张罗的。刘病已与张贺间亦亲亦师的关系,也让从小就交集颇多的张彭祖与刘病已产生了亦亲亦友的羁绊。当张贺去世后,刘病已继续获得张安世的关照,直到有一个机会摆在面前,在张安世巧妙抓住时机上书推荐刘病已为新皇帝人选后,刘病已成了大的皇帝。当了皇帝的刘病已没有忘记曾经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亲人般关怀的张贺一家,父亲不在了,就把报答给了儿子,张彭祖因此获得极高的封赏,成了阳都侯。此时,皇帝和张彭祖的关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二人似是交往更是亲密。 亲密感发生在君臣间显得违和,或许是年少时相处的习惯使然,同吃同住同乘自然而然发生了,但在周围人眼中身份地位天差地别的二人不应该是这种相处模式。再者,皇帝的婚姻很不幸,汉宣帝不止有过一个皇后,后宫团也很强大,但是在他与后宫相处中,始终牵涉政治牵涉权谋,特别是与权臣有关的皇后人选赤裸裸就是个眼线,这样的婚姻没有信任也不可能有任何真情实感,相比之下,幼年时知根知底的亲密伙伴就成了皇帝心中最强烈的情感寄托,其中是否真有基友情无法得知真相,但因此史书中对他们关系的评价有了“爱幸”二字。 可惜的是,张彭祖意外死于一场发生于家中的毒杀。张彭祖虽然和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又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但他并没倚此为所欲为,而且秉承家风,未与他人起过冲突,可是没想到祸起萧墙,死于小妾之手。无法考证张彭祖的婚姻生活,也无法得知究竟所谓何事遭到毒手,单就死因而论太不光彩,这一点像极了他在史书中人设该有的下场。 对于张彭祖的死,汉宣帝自然是悲痛不已,最后能做的只有加封张彭祖的儿子,可是阳都侯封号并没有沿袭,大概在皇帝心中独留了一份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宸妃海兰珠:清朝唯一使用帝王封号的妃子,52岁无疾而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不要说妃嫔,就连一国之母的皇后都很难使用的封号,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位妃子使用了皇帝封号,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妃子在历史上只存在短短的七年,她就是敏惠恭和元妃,即宸妃海兰珠。 海兰珠生于1609年,是一位来自蒙古科尔沁部的贵族之女,父亲是科尔沁部贝勒寨桑。关于海兰珠的早年经历,无论是官方史书,还是野史传闻,几乎都是一片空白的,而她第一次出现于史料是在天聪八年(1634年)。 据《清入关前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 “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科尔沁部乌克善(海兰珠长兄)洪台吉率诸臣送妹至。汗偕诸福晋迎至,设大宴纳之为福晋。” 大家可以发现,当时海兰珠已经是一个26岁(虚岁)的大龄女了,这在古代早就嫁人为妻了,因此,有学者猜测海兰珠在入宫前曾有一段时间不短的婚史,至于第一任丈夫是谁,结合她入宫的时间点,察哈尔部汗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虽然海兰珠入宫时已经26岁了,身上却散发着成熟女人的韵味,再加上她贤淑文静的品性,令十分着迷,因此,海兰珠入宫不久便荣获圣宠。两年后(1636年),皇太极并封五宫后妃,海兰珠被封为东宫大福晋,封号为宸妃,入主关雎宫,地位仅次于中宫的国君福晋(皇后),在五宫后妃中排第二位。 宸字在古代指的是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帝王的代称。皇太极竟然将帝王封号赐给了一个妃子,不要说清朝仅此一例,就在整个古代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足以看出皇太极对这个女人的痴狂与倾心。 就在海兰珠被封为宸妃的第二年(1637年),她在关雎宫诞下了一位皇子,即第八子,皇太极听闻后欣喜若狂,命大赦天下,要知道这是立太子才会有的举措,可见在皇太极心中,这位皇八子从一出生就是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之选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件东西越是珍贵,便越容易失去。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二十八日,未满周岁的皇八子夭折,这令海兰珠伤心欲绝,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皇八子夭折后的第二天,庄妃布木布泰便在永福宫生下了一位小皇子,这位小皇子便是皇九子福临,即后来清朝入关第一帝。 皇八子的夭折对海兰珠打击非常大,她郁郁寡欢,再加上当时大清国战事紧张,皇太极经常远在前线,不能陪伴她,由此,海兰珠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 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十八日,入宫仅七年的宸妃海兰珠在关雎宫闭上了眼睛,当时皇太极正在松锦前线,在听闻爱妃病重的消息后,他立刻地赶回盛京,却不想还是晚了一步,海兰珠至死还是没能看到皇太极一眼。 海兰珠的离去对皇太极的打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当他看到已经没有了呼吸的海兰珠时,竟因伤心过度而数次昏迷,人们纷纷劝他“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他自己也自责“太祖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然而,海兰珠的一言一都深深地刻在了皇太极的脑海里了,这令他难以自拔。 最终,皇太极给这位至爱上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由此,海兰珠成为清朝唯一拥有四字谥号的妃子。这段清朝初年被传为佳话的帝妃之恋告一段落。 清朝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端坐于盛京清宁宫,无疾而终,享年52岁,庙号太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