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中国地理

加勒万河谷是怎样的一条沟谷,为什么位置如此重要?

时间:2023-08-0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我国新疆和田地区西南部地貌类型大致分为三大部分,靠近塔里木盆地南有一座昆仑山,呈东西走向,与之相并行还有一座更高大的山脉叫喀拉昆仑山,之间夹着一个盆地—阿克赛钦地区。

加勒万河谷是怎样的一条沟谷,为什么位置如此重要?

阿克赛钦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这里既是我国连接新疆和西藏的唯一一条进藏线路新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铅锌矿地质带,而阿克赛钦的西侧便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地区——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由此可知阿克赛钦的位置多么重要。

加勒万河谷是怎样的一条沟谷,为什么位置如此重要?

我们今天要讲的加勒万河谷地区就位于阿克赛钦的西部。

1950年,我军进驻西藏,发现了这里的赛拉图哨所已经驻守了数十年的国军整编排。解放军和国军的换防,成了喀喇昆仑山上最有趣的一幕。如今赛拉图哨所改为神仙湾哨所,海拔5380米,是全国最高的哨所。

加勒万河谷是怎样的一条沟谷,为什么位置如此重要?

之前在帆叶网上看过相关的资料,喀拉昆仑山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阻断了南北交通,山体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常年气温较低,两端虽然也有一些山口可以翻越,但货运量非常低,只能用最古老的牲畜交通工具,运送货物,,这些山脉山口海拔太高,并不适合修建公路或铁路,为此得要寻找新的路径。从长远来看,大量货物运输,得依靠现代化交通工具,如公路、铁路等。

加勒万河谷是怎样的一条沟谷,为什么位置如此重要?

去过山区旅游的朋友们,就会有这种感觉,人类修建的公路都会沿着河流冲蚀的沟谷两侧延伸,因为河流冲蚀的河谷降低了海拔高度,同时河流两侧也适合人类居住,另外修建公路或铁路,工程量也小,因此河流谷地一直是人类最好的栖息场所。

对于喀拉昆仑山这么高大的山脉,能够找到冲蚀的河流谷地,便是我们最好的交通通道。而横切喀拉昆仑山山谷会有一些河流,而加勒万河谷是这些河流里最好的谷地。

加勒万河谷从人类利用开发方向来看,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并没有什么开发价值。

加勒万河谷地区除了距离拉萨超过1000公里外,到喀什、和田、加德满都、新德里以及伊斯兰堡的距离基本都在500公里左右,可见这种高海拔“居高临下”的地势环境和几乎处在几大重要城市中间地带的加勒万河谷地区的战略地位就显得极为重要,这也是印度虎视眈眈的主要原因。

从加勒万河谷翻过喀喇昆仑山口,进入德普桑平地,穿过什约克河进入拉达克的列城,最后进入印度首都新德里,全长约1200公里,未来成为南亚次大陆向北通行的重要通道,才显得位置非常重要。

明朝大将徐达,是如何用25万军队灭亡元朝的呢?

中国古代,从北至南征伐胜利比较多,而从南至北征伐取得胜利的例子。1367年11月,第一名将奉之令,率部打响北伐之战,最终灭掉了强大的,堪称从南至北征伐最成功的例子。 徐达率领的北伐军数量并不多,只有25万。那时候,元朝的精锐部队还没有遭到大的打击,战斗力还很强。那么,徐达为何能以25万兵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灭掉强大的元朝? 原因很多。首先,得益于徐达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从历史上看,不管是三国诸葛亮、的北伐,还是东晋、、的北伐,以及、的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方不稳;而后方不稳,多牛逼的军事行动,也无法持久;勉强进军,也难免形成“孤军深入”态势。 徐达的北伐则不同。当徐达大军出发后,朱元璋坐镇南京,耐着性子将南方各种问题解决了。这样,后方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向前线提供后勤保障,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徐达这仗就越打越舒心,越打越顺畅。 其次,徐达在参谋军师的帮助下,制定了一个正确合理的作战步骤。当时,北伐副将提出,直接攻进元朝大都,以最快的速度灭掉元朝。朱元璋和参谋军师都认为,这种战术还是过于轻敌,忽视了元朝的精锐力量。 于是,在参谋军师的帮助下,徐达制定了“三步走”的北伐战略。第一步,迂回山东、河南、陕西,在迂回作战中大量杀伤元军精锐力量。第二步,当元军精锐力量被歼灭得差不多了,再向河北以及元朝大都进军,直捣黄龙。第三步,攻陷元朝大都后,逐步扫荡北方各地,促进北方的统一。 应该说,徐达在北伐之战中,严格按照“三步走”战略,稳扎稳打,不到一年时间,就完全实现了预期目标。 第三,徐达本人是一个军事天才,这没得说。令人称奇的是,徐达北伐之战,配备了一个强大的军师智囊团,有常遇春这种超一流高手作为副手,手下还有一帮精力旺盛、能征善战的将领。 在这些文臣武将的帮助下,徐达的每一个战术计划都得到完美的实现,当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第四、也得益于元朝的内讧。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谢幕,都有极其复杂的原因。在这些原因中,内讧杀伤力最大。 在元朝末期,皇族内部发生激烈的争权夺利。仅仅在1295-1368短短的70年间,元朝的帝王世系中就出现过10位。这就是说,一个活了70岁的老人,就有可能经历过10位皇帝。如此频繁的帝王更迭,无休无止的内部争斗,使得元朝耗尽了精力和资源,像一个庞然大物,被人轻轻一推,就会轰然而倒。 第五、徐达不仅骁勇善战,治军也很严明。北伐军所到之处,秋毫不犯。这就吸引了无数饱受元朝残酷统治之苦的老百姓前来投靠。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徐达从不杀降。元朝军队投降过来的官兵,他都妥善安置。这样,虽然只带了25万军队出征,可打了几场大战后,徐达的北伐军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万历帝王是如何幸免一场文字狱的?

自古文人容易惹祸。 有的人是,文人一般是祸从笔出,比如年间著名大儒吕坤。 这人本来是山西按察使,干的是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监督、考查以及检举的工作,可他却喜欢“”,在职期间不好好干他的本职工作,却去搜集什么历史上“贤妇烈女”的事迹,然后写了一本名叫《闺范图说》的书。 想必写得不错,连宦官陈矩都爱看,出宫时在书店看到了,也买了一本带回宫里,不幸被看到了。 为什么说不幸呢?因为郑贵妃看到后,麻烦事便接踵而至。 郑贵妃一看,这书不错啊,但还有点,还可以更好,便叫人增补了十二个人——关键是,她把自己的“事迹”增补了进去,而且还亲自写了一篇序文。 很明显,她想借这本书抬高自己的地位。 人家吕坤收集的,可是历史上的贤妇烈女,就算她是这样的女人,但也不是历史上的这种女人,但是她不管。 这叫有权任性。 有权不任性,要权有屁用! 做了这些事情后,郑贵妃又指使伯父郑承恩及兄弟郑国泰,重新刊刻了一个版本,这样一来,《闺范图说》就有了两个版本,经常被人混淆。 这是万历十八年发生的事,一直到万历二十六年,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没事。 再说了,这是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材料,是号召妇女们向史上那些好女人学习的书,又不是黑材料。 但还是出事了。 事情出在万历二十六年五月。那时的吕坤,已是刑部侍郎,他给皇上大人上了一道疏,名叫《天下安危疏》,请做两件事情,一是节省费用,二是停止横征暴敛。 这是好事啊,有大臣忧国忧民,提醒皇上不要走偏,是好事啊,人也是好人啊。 你要做好人,有人偏不让你做好人,自古以来都不乏这种人。 不让吕坤做好人的人,是吏科给事中戴士衡,不知他是与吕坤有仇呢,还是想借此立个功,积累往上爬的资本,反正吕坤的上疏,让他逮着了机会,他便上疏弹劾吕坤,说他先写了一本《闺范图说》,现在又上什么安危疏,显然没安好心嘛,尤其是之前那本《闺范图说》,很明显是想拍郑贵妃马屁嘛——“潜进《闺范图说》,结纳宫闱”。 戴士衡所说的那本《闺范图说》,显然是指郑贵妃指使人重新刊刻的那本,不是吕坤的原著。 吕坤不想平白无故蒙冤,立即上疏为自己辩护:“先是,万历十八年臣为按察使时,刻《闺范》四册,明女教也。后来翻刻渐多,流布渐广,臣安敢逆知其传之所必至哉?……伏乞皇上洞察缘因《闺范图说》之刻果否由臣假托,仍乞敕下九卿科道将臣所刻《闺范》与(郑)承恩所刻《闺范图说》一一检查,有无包藏祸心?” ——皇上明鉴,我写的不是这本,请皇上让人一一对照,我写的真的不是这本;有人说是我写的,有包藏祸心之嫌。 皇上大人不想追究,因为事情牵涉到郑贵妃,他不想因为一本破书,而搞得家庭不和,便装聋作哑,你们爱闹就闹去吧,不信能闹翻天。 这两位倒是不闹了,却有其他人唯恐天下不乱——一个自称“燕山朱东吉”的家伙,估计是吃饱了没事干,需要找点事消消食,便为《闺范图说》写了一篇名叫《忧危竑议》的跋文,以传单的形式,在京师到处散发。 实际上,“朱东吉”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是写这篇跋文的人,杜撰的一个名字,取的是“朱家天子的东宫太子一定太吉”的意思。 这篇跋文一问世,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石头,因为按照它的分析,吕坤写《闺范图说》的目的,是想讨好郑贵妃,而郑贵妃重刊的目的,是为自己的儿子夺取太子之位埋伏笔。 跋文还说,吕坤的“安危疏”,为什么要专门讨论历代嫡庶废立事件呢?这是影射“国本”问题啊——吕坤疏言天下忧危,无事不言,惟独不及立皇太子事,用意不言自明。 更恶毒的是,跋文地指吕坤与外戚郑承恩、户部侍郎张养蒙,山西巡抚魏允贞等九人结党,依附郑贵妃。 此文一出,举世哗然,很多人不明真相,纷纷指责吕坤,原来这人包藏祸心啊,还大儒呢。 吕坤又忧又怕,借口生病辞了职,回家避难去了。 明神宗看到《忧危竑议》后,虽然也很恼怒,但冷静一想,我若大张旗鼓地追查作者,再继续“顺藤摸瓜”,对相关人员一一进行处理,势必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到时候连郑贵妃和她家人都跑不脱。 他若这样做了,历史肯定会重重地将他记上一笔——瞧啊,咱们的万历,也会搞。 这样的“名垂青史”,他可不想要。 这样一想,他便感觉,亲下谕旨说,你们别闹了,《闺范》一书,是朕赐给郑贵妃的——她是朕的爱妃,难道朕送本书给她都不行吗? 至于的戴士衡对吕坤的弹劾,实属诬告,不处理肯定不行,还有全椒知县樊玉衡,在戴士衡上疏之前曾上疏请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并指斥郑贵妃,也是唯恐天下不乱,这两人,很可能搞事情,《忧危竑议》也可能是他们写的,樊玉衡不处理也不行,便把这两人抓来审问,以“结党造书,妄指宫禁,干扰大典,惑世诬人”罪名,分别发配广东雷州和廉州。 至于吕坤,他本来是冤枉的,而且已患病致仕,就别管他了,随他去吧。 那以后,吕坤再也没有当过官,一心在家闭门著述、讲学,又活了二十年,其主要作品包括《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呻吟语》、《去伪斋集》等十多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各个方面,成为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思想价值日久弥新,至今仍在闪闪发光,不仅在内地、香港和台湾影响重大,而且在日本、美国、韩国、 哥伦比亚、埃及等国都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其家乡河南宁陵县,还曾于2006年召开吕坤思想研究专题座谈会。 不知这算不算因祸得福? 吕坤若地下有知,不知会不会感谢那些,给了他“因祸得福”机会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