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生活保健

它被称为神仙叶清肺润燥抗肿瘤好处多多

时间:2024-09-2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秋日平原路,虫鸣桑叶飞。”桑树是我国古老的树种许慎《说文解字》云:桑树有“东方自然神木之名”,尤为甚者,古代称十月霜后桑叶为“神仙叶”。因此,桑树和桑叶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渊源,而且还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价值。

它被称为神仙叶清肺润燥抗肿瘤好处多多

一、桑叶的药用功效

中药用桑叶一般在每年的霜降季节后采收质量为佳。在十月霜后采摘的桑叶称为霜桑叶、黄桑叶、冬桑叶等。

1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桑叶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病证。

2降血压、降血糖

近年来,通过中、西医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发现桑叶及桑叶制剂有降血压、降血糖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治疗。

3抗病毒、抗肿瘤

桑叶还有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可抑制染色体突变和基因突变,预防癌细胞的生成,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桑叶的桑素具有抗癌活性,其中的维生素具有抑制变异原效应。

4抑菌、抗炎

桑叶具有抑菌、抗炎作用,桑叶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部分酵母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其所需的抑菌浓度较低,pH值范围较宽(4~9),热稳定性较强,可显著地抑制大鼠创伤性浮肿,阻止结膜炎、耳郭炎、肺水肿等病的发展。

二、桑叶的临床应用

1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中医认为,桑叶甘寒质轻,轻清疏散,长于凉散风热、清肺止咳,故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所致的发热、头痛、咳嗽等。

常配菊花、连翘、杏仁等,如桑菊饮。

2干咳少痰

桑叶味苦性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可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干咳少痰。

轻者可配杏仁、沙参、梨皮、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如清燥救肺汤。

3、头痛眩晕

桑叶味苦性寒,兼入肝经,具有平肝潜阳之功,可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的治疗。

常配菊花、石决明、白芍等中药。

4目赤涩痛、流泪

本品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泻肝火、凉血、益阴明目。

配菊花、夏枯草、车前子等以清肝明目,治疗肝经风热、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涩痛、流泪等。

配滋补精血之黑芝麻组成桑麻丸,用于肝阴不足导致眼目昏花的治疗。

5痤疮、褐色斑

桑叶经过霜露的浸润,味苦、甘,性微寒,具有良好的皮肤美容作用,特别是对面部的痤疮、褐色斑等有较好的疗效。中医认为,青年人阳气旺盛,平素喜食油腻辛辣之物,易导致脾胃积热生湿,再加上外邪侵犯皮肤,致使皮肤毛孔堵塞,则生痤疮。

治疗痤疮时,每日须取鲜桑叶50克,煎汤后分3次服用,一般15日见效;鲜桑叶适量捣烂,可外敷痤疮,每次30分钟,其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6便秘

桑叶还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之功,可用于治疗便秘。

7白发、脱发

嫩桑叶(去蒂洗净暴干)500克、黑芝麻200克、白蜜500克,将芝麻捶碎熬浓汁,和蜜炼至滴水成珠,加入桑叶调制为桑麻膏,早晨用盐汤服,傍晚用黄酒服,可以治疗白发、脱发,延年益寿。

8糖尿病

桑叶还可制作成桑叶茶,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保健和治疗。如《本草备要》中记载桑叶可“代茶止消渴”。

为了提高桑叶茶的降糖功效,现代学者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尝试,发现在低温下加工的冻干桑叶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桑叶的多糖、黄酮和生物碱等成分,有效地提高桑叶茶的降糖效应。

三、桑叶的美味吃法

1桑叶炒鸡蛋

做法:新鲜桑叶焯水后挤干水分,改刀成段;鸡蛋打散,加盐调味,搅拌均匀。锅内倒油,下入蛋液,炒成形后先盛出,另起油锅,下入蒜片煸香,放入桑叶、蚝油、盐,翻炒片刻后再放入鸡蛋,炒匀即可出锅。

2桑叶丝瓜汤

做法:新鲜桑叶若干片、荷叶半张、丝瓜1个全都洗净后,把桑叶、荷叶撕成小片,丝瓜切成条状,锅内加1000ml水,把荷叶放进去煎煮,待煮到剩500ml水时把荷叶捞出,放入桑叶、丝瓜条继续煮,最后加盐、鸡精调味即可。

总之,桑叶好处多多,可用来泡茶、入药,而新鲜桑叶可以用来入菜,焯水后凉拌、清炒、煮汤都很美味。

仅凭这一件事,​宋太祖赵匡胤​就能被称为最优秀的帝王之一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奇才”周瑜仅能“一步三计”,后梁刘鄩为什么能被称为“一步百计”?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鬼才”能够“一步一计”着实的非常不易。靠着得到而在蜀中称帝,成为中割据一方的霸主。 同时代喊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人杰,据说有“一步三计”之能。当时火烧八十万大军,逼的曹操败走华容道的豪杰,在整个三国都是一位非常抢眼的人物。如此的两位人杰,都只是“一步一计”或是“一步三计”,而在后来的五代时期,却出了一个能够“一步百计”的人物。其才能如何,慢慢看来 刘鄩是山东安丘人,后梁时期的名将,智谋超群,有“一步百计”之名。 刘鄩是个官二代,他父亲刘融曾在担任过工部尚书,因此家庭非常的殷实。家中的的条件虽然不错,但是刘鄩并不是一个右手好闲的富二代。打小就满怀壮志的他尤其喜欢读书,特别是兵书和史书。 刚刚出道的时候,在青州节度使王敬武部做一个小校。不久之后王敬武便死了,王敬武的儿子王师范继承了职位。唐朝的中央政府却不承认王师范的地位,并派崔安前来接任,双方因为此还展开了械斗。王师范的手段确实有些嫩,没打多少时间,自己手下的马步军都指挥使卢宏便投靠了敌方,并准备随时秘密反击。试想,在两兵对阵之时,自己的重要将领却临阵倒戈,带走了所有的军事机密,情况必然是万分紧急。 王师范在无奈之际,发现了身边甚有些才能得小校刘鄩,将一切重任都放在了这个年轻人身上。刘鄩也确实有能力,很快就解决了王师范的燃眉之急。 刘鄩首先设计摆下,在宴请卢宏一干人等时候,突然出刀,将叛徒果断解决。接着又率军的攻击棣州,并且擒杀了刺史张蟾,将周围的敌对势力清理带劲。王师范的因为此战,才使得自己问问坐上了节度使位子。而刘鄩也因此一战成名,做了登州刺史和行军司马,成为闻名一时的名将。 唐末的著名率大军围攻李茂贞,王师范看准时机,发现借着“救驾”之名必然可以开阔自己的疆土。主义拿定之后,便派兵袭击朱温的后方。可是战争很不顺,只有刘鄩成功地占领了兖州。在当时攻打目标中,兖州算是最难打的一个。由著名将领葛从周防守的兖州绝不是一座普通的城池。虽然葛从周已经随朱温出兵了,但是防守非常严密。如果要硬来,必然损失惨重,能否成功还是两说。 刘鄩作为一代名将,确实没有蛮干,而是派人化妆成卖油的商贩前去侦察地形。实地勘察之后,尽然发现在兖州外城的下水道竟然无人防守。于是他便派五百精兵从下水道进城,以极小的伤亡轻取兖州。 刘鄩是个脑筋清楚的人,他知道王师范根本不是朱温的对手,所以就留了一点后路。进城后,他妥善保护葛从周的家属,还拜见了葛从周的老母,做得礼貌周全。朱温大军回师后,葛从周就率军包围了兖州城,刘鄩让人用轿子把葛母抬上城墙,让葛母和儿子对话。葛母说:“刘将军对我非常好,和你没有什么不同。大家是各为其主而已,你好好考虑一下。”葛从周在马上大哭了一场,下令缓攻。 刘鄩把兖州的老弱妇女全都打发出城,只留下的人守城。他和士兵,积极地组织防御。坚守了一阵子,王师范,不能派援兵过来,城里的人心就散了。副使王彦温率先出城投降,士兵们纷纷跟随。刘鄩在危急之中,还忘不了用计,他在城墙上对王彦温说:“你不要带太多人走,不是我事先安排好的,就不要带。”又对城里的士兵说:“我派给副使的人,可以跟着出去。我没有派的人,谁敢离开就灭族。”这么一说,大家都以为王彦温是奉命诈降,不敢跟着出去了。葛从周也听到了这个信息,就把王彦温拉到城下斩首。 葛从周劝刘鄩投降,刘鄩说:“如果我的主公投降了,那我就投降。”不久,王师范兵败降梁,写信给刘鄩,刘鄩大哭一场,举城投降葛从周。葛从周也很够义气,准备了丰厚的行装,送刘鄩去开封。刘鄩说:“我兵败投降,你们不杀我就是大恩,哪能够穿着皮袍骑着大马去开封呢?”就穿了一身素服,骑了一头小毛驴,赶到了开封。 朱温非常器重刘鄩,赏给他冠带,还拿酒给他喝。刘鄩推辞道:“我酒量小,喝不了这么多。”朱温大笑说:“你夺取兖州时,量倒是挺大的。”封刘鄩为“元从都押衙”,地位在诸大将之上。后梁诸将拜见刘鄩时,都用军礼,刘鄩坦然应对,不卑不亢,这也让朱温非常赞赏。后来,朱温派刘鄩夺取长安,任永平军节度使,把西方的防守重任,委托给了刘鄩。做后,任命刘鄩为镇南军节度使、开封尹,管理京城的军政大事。 后来进入魏州后,后梁所有的的防守任务,便都交在了刘鄩的手上。 当时刘鄩的部队魏县驻扎,同李存勖形成对峙。刘鄩分析后认为李存勖大军在河北,其老巢太原定然空虚。于是便用用驴驮草人,手持旗帜,在步下疑兵,大唱,自己则率军直奔太原。李存勖果然上当,并没有派兵追赶。打仗讲究天时,这一次的天时很差,刚起兵就遇上了大雨,进军非常困难。只好返兵去夺晋军储粮,却又被给抢了先。 无奈之下的刘鄩只好在莘县屯兵,严密防守,以待战机。而此时在开封本不懂军事的友贞周围已经围上了一批小人,整天的催促刘鄩进兵。前有强敌,后有昏君,让刘鄩非常的苦恼,打仗也分心不少。 而他对面的李存勖却很清醒,也很清楚刘鄩的用兵之策,他是便故意示弱,等待破绽的出现。看破刘鄩计划的李存勖将计就计,假意率兵回太原,将主力隐藏到贝州,魏州。刘鄩便中了这计中计。在正准备出兵之时,被李存勖团团围住,大败而收场。 后来竟被刘鄩被猜疑,说他和叛乱的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有密约,用毒酒赐死。朱温自己为李存勖扫清了前进的障碍。一代名将因为生不逢时而郁郁而去。 他很有才能,能够“一步百计”,也确实是一个良将;同时他也生在了乱世,五代时期两年征战。但他在历史上,却并不是名声赫赫。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一生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舞台,一直都没有遇到明君,因此,对于他的一生,只能说是“生不逢时”了。一个良将,没有明君,终究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照此看来,入对确实非常的重要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