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农民起义军领袖孙恩为什么被称为海盗的先祖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孙恩简介,孙恩是东晋琅琊郡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他是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的家族信奉的是五斗米道,所以孙恩也信奉五斗米道。

他的家族是从北方迁移到南方去的,所以整个家族并不是出于上层的大家族,相反他们家族的地位是比较低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恩开始和叔父孙泰一起,后来孙泰因为要起兵推翻东晋政权,所以被当时的政权镇压失败,孙恩继承了叔父的一切,在公元399年开始起兵反晋,这个时候孙恩为了逃避朝廷的统计已经逃到了岛上,也就是现在的舟山群岛。

孙恩开始只有百余人聚集,这些人多数是他的信徒,后来他开始反抗东晋以后登陆作战,在这里他聚集到了上千人,并使用这些人在三吴地区作战,在这里攻下了会稽,这个时候已经聚集了几万人。

从孙恩简介继续了解到,随着孙恩起义影响越来越大,三吴地区的八个郡都起兵反抗,形成了以孙恩为领袖的起义力量,人数已经达到了几十万人,是当时的东晋政府大为惊慌,于是迅速调兵遣将到这里来平息叛乱。

孙恩的战斗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不得不逃回岛屿,之后他有多次出海作战,但是均以失败而告终。

他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就是率兵进攻东晋都城建康,但是最后还是在夹击下失败了。

孙恩为了不被俘虏最终跳海自尽,他的信徒们把他奉为“水仙”,他也是海盗的先祖,被后世海盗崇拜。

孙恩起义 孙恩起义在东晋是一个比较大的历史事件,孙恩起义对东晋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自此以后各种各样的起义时常出现,成为东晋一朝不稳定的开始,也为东晋的最后灭亡埋下了伏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恩是东晋琅琊郡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后来他跟随家族人迁居到南方,因为是迁居到南方,所以在南方他的家族并不是一个上层家族,而是出于社会中下层的家族,他的家族信封五斗米道。

孙恩起义源于他的叔父孙泰,孙泰是五斗米道的领袖,后来决心起兵反抗东晋,在是因为做的不机密,所以被打败处死。

孙恩带领余下的人逃到了海岛上民,在这里他招收信徒,最终决定起义。

孙恩起义的影响非常大,虽然他攻打内陆开始的时候只有几百人,但是随着声势的不断壮大,投奔的人越来越多,当孙恩攻打下几处县城以后已经发展到了几万人马,力量大大增加了。

之后孙恩攻击了会稽,在这里固定下来开始招兵买马,这时候三吴的八个郡已经全部响应孙恩起义,孙恩成为了起义军领袖,这时候起义军已经发展到了几十万人,对东晋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孙恩和东晋先后进行了六次战争,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就是突击东晋都城建康。

但是因为孙恩的才能有限最终失败了,但是这并不影响孙恩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孙恩起义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职业,那就是海盗。

孙恩结局 孙恩是我国古代东晋时期的历史名人,他是一个宗教领袖,也是农民起义军领袖。

在我国诸多的农民起义都是以宗教为支撑兴起的,孙恩起义也一样,他们的宗教是五斗米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恩结局并不好,但是这并不影响孙恩的历史地位,孙恩以宗教为支撑,在信徒的协助下开始起义对抗东廷。

当时孙恩的力量还很弱小,只有几百人,但是随着他攻下的城池越来越多,他军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从开始的仅有几百人发展到几万人马。

孙恩的起义军在攻陷会稽以后在这里驻扎,并等待东晋主力军队,希望在这里决战,但是因为孙恩的能力有限,不能有更高的政治抱负,所以他在作战中并不占优优势,最终被东晋军队击败。

在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孙恩带领队伍逃回了海岛,这次他带回了大量的人,于是依靠这些资本他开始了后续的几次攻击内陆,但是自己的力量有限,又没有清晰的目标最终孙恩还是失败了。

失败以后的孙恩虽然还是被信徒包围,但是他的力量已经相当薄弱,只有几千人。

孙恩害怕失败被当时的朝廷捉住,所以在元年402年三月,进攻临海失败以后孙恩跳海自杀,这就是孙恩结局。

孙恩结局令人惋惜,但是他也开创了一种新的反抗模式,就是从海上进攻内陆,这为后来的海盗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中国的海盗也自此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高开道是什么人?农民起义军领袖高开道生平简介

高开道其家世代靠煮盐为生。少年时矫捷勇悍,跑起来追得上奔马。 末年,赋役繁重,灾荒连年,民不聊生。大业九年(613年),河间人格谦在豆子岗(今山东惠民境内)起义,拥众十万,自称燕王,高开道于是投奔义军。起初高开道不被格谦所看重。有一次格谦遭到隋兵围捕,左右奔散,不敢救援,高开道只身奋战,连杀数十名隋兵,解除围攻,格谦方才免难,随即委派他为将军。 自称燕王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将受命剿灭起义军,格谦率军几经决战,兵败被杀。高开道率余党一百多人逃往海边。经过休整,军威复振,于是转战劫掠沧州,贼众渐附,因而北上攻掠戍堡,从临渝到怀远全都被他攻占。当时,隋朝右武卫大将军李景守卫北平(今河北卢龙),高开道率兵包围北平,一年多未能攻陷。辽西太守邓暠领兵救援,李景带领部下迁到柳城;后来准备回幽州,在路上被强盗杀死。高开道于是攻取北平。 武德元年(618年),高开道率军攻陷渔阳郡(今天津蓟县),拥有甲马(披有铠甲的战马)数千匹,徒众万人,自称为燕王,都城设在渔阳。 兼并兵马 起初,怀戎县(今河北张家口)僧人高昙晟乘县令设斋来了很多百,与五十名(《》作五千人)僧人裹胁参加斋会的人反叛,杀了县令以及镇守的将领,自称大乘,立尼姑静宣为耶输皇后(《资治通鉴》作邪输皇后),建年号为法轮。当天晚上,高昙晟派人招降高开道,封高开道为齐王,高开道率领五千人归顺了高昙晟。三个月后,高开道杀了高昙晟,兼并了他的全部兵马。 武德二年(619年)三月二十三日,高开道被营州总管邓暠打败。 武德三年(620年),高开道重新自称燕王,建年号为始兴(一作天成),设置百官。 投降唐朝 武德三年(620年)九月,唐将守卫幽州(今北京),被军围困,罗艺向高开道求救,高开道率骑兵二千人前去援助,窦建德畏惧高开道军都是勇猛精锐之士,于是率军撤退。十月十九日(11月18日),高开道便借助罗艺遣使奏请归降唐朝,唐高祖李渊下诏任命他为蔚州总管、上柱国,封为北平郡王,赐氏。 高开道率轻骑五百到达幽州,想对罗艺下手。高开道带领随从骑士数人进入都督府,观察罗艺动静,罗艺设宴与他畅饮尽欢,高开道明白不能下手,便离开幽州。 联兵反唐 武德五年(622年),幽州发生饥荒,高开道答应输送粮食。罗艺派遣老弱前往就食。高开道接待很周到。罗艺很高兴,不加提防,随即调拨兵士三千人,车数百辆、马驴千余匹前往借粮,高开道全都留下而不予遣返。于是北与连兵,并且与罗艺断绝往来,重称燕王。 同年,刘黑闼进犯山东,高开道与他联合共同抵抗唐军。高开道率军进攻易州,未能攻下而退兵。后又派部将谢棱诈降于罗艺,并请求派兵救援。罗艺率众接应,将到怀戎时,谢棱纵兵将其击破。接着高开道引突厥南侵,恒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县)、幽州、易州(今河北易县)等州尽遭蹂躏。突厥因高开道部众善用攻城器具,与他一道攻拔马邑。当时群盗相继平定,高开道想归降唐朝,又怕多次反复,不能取信于人,仍然依仗突厥自保平安。但将士多是山东之人,思还家乡,众人更加厌恶作乱。 屡犯幽州 武德六年五月二十八日(623年7月1日),高开道带领奚族骑兵侵犯幽州,被唐朝幽州长史王诜打败。刘黑闼反叛时,靺鞨首领突地稽带兵协助唐朝,将他的部落迁到幽州的昌平城。高开道带领突厥侵犯幽州时,遭突地稽带兵阻截,而被打败。 武德六年(623年)七月,高开道掠夺赤岸镇以及灵寿、九门、行唐三个县之后离去。 武德六年(623年)八月,高开道率领奚族军队侵犯幽州,被唐朝幽州军队击退。 武德六年(623年)九月二十九日,高开道带领二万突厥骑兵侵犯幽州。 将反自杀 起初,高开道招募壮士数百人为养子,常在阁下护卫。刘黑闼部将张君立逃归高开道,高开道命张君立与爱将张金树分督其兵。武德七年二月十八日(624年3月12日),张金树暗自命令左右数人装作与高开道诸养子嬉戏,到了晚上,进入阁内,偷偷地断其弓弦,又取刀矛藏于床下。天黑后,张金树率其部下鼓噪来攻,先前派出的几个人抱着刀矛跑出阁来。高开道诸养子准备出战,但找不到兵器。张君立又在外城举火相应,帐下大乱,诸养子感到困穷,争先归附张金树。高开道知道此难难免,披甲持刀据堂而坐。与其妻妾奏乐酣饮,张金树畏惧而不敢进逼。二月十九日(3月13日)天将亮时,高开道先缢死其妻妾儿女而后自杀(一说被张金树所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赛儿一介女流为什么要带领农民去号召起义

中国的百姓其实特别老实,农民能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走上造反这条道路,他们也不会在乎这是谁的天下,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人愿意造反远离家乡,一般的统治者都不会将农民逼上绝路,动摇自己的统治。一般情况,只有出现在大慌、灾害、战乱时期才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造反。但是唐赛儿所处的时间正是永乐年间,制造业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都不会让百姓民不聊生,那么唐赛儿为什么要造反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赛儿造反于私是为了替自己的家人报仇,父亲被抓到卸石棚上去做苦力,丈夫又在讨要粮食时被官府打死,父亲母亲相继悲愤离世,这个世界上就只剩她孤女一人,能够活下去的念想都不复存在。加上她性格从来都是快意恩仇,一怒之下,决定揭竿而起。 于公是为了同样境遇的山东百姓,山东在经历了元明之战、靖难之乱之后本身就是,浮尸遍野。为了刺激北方经济,将都城前往北平,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农民、手工业者自然就成为了铺桥修路、开凿运河的主要劳力。恰逢饥荒,山东境内已经是怨声一片,加上贪官污吏又大肆敛财,一些为非作歹的白莲教也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身为最底层的穷苦百姓已经没了活路。唐赛儿的揭竿而起当然能够引起山东百姓的共鸣,何况山东从来不缺。 唐赛儿受刑 唐赛儿躲在山林里已经半个月左右了,每天啃食树皮,渴了就喝收集的露水,这样难熬的日子她毫不在意,能够躲过这一劫,她还要回到青州,那里有她的根基所在。官兵纵然能够摧毁卸石棚寨子,但是他们没有胆量走进山中那纷繁复杂的石洞。唐赛儿决定等风声小一点,就借着月色回城,她没有路引,且抓捕画像已经贴满了城墙,所以回城之路必定危险重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那些危险都不足为惧,真正可怕的是人心,她刚回城就得到官兵大肆抓捕年轻女子,还有不少姑娘因为抵不住严刑拷打,承认自己是“白莲女匪”被木棍刺穿身体,光腚游街。 唐赛儿看着城墙上挂着的人头,目眦欲裂,她被人出卖了,藏身道观的消息只有自己人知道,要不是她后来临时起意,没有入道观反入山林,她应该早已没了性命。 敲着衙门口的鸣冤鼓,唐赛儿脸色沉着,对于即将到来的一切没有丝毫畏惧之色。她不能让别人蒙受无妄之灾,天下皆为父母姐妹,她唐赛儿不是苟且偷生的人。 凌迟的滋味以前只在戏文里听说过,但是从来没有亲身体会过,没想到她居然有这种荣幸。不过她竟然体会不到一丝疼痛,唐赛儿嘴角噙着笑,前来观看行刑的白莲教诸人隐藏在人群中,唐赛儿看到他们握紧的双手摇摇头,不许轻举妄动,沉浮下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她是“天生母”本身就要为凡人承受磨难,在凡间所受的苦都是她成佛的修炼。 凌迟唐赛儿 凌迟是一种酷刑,用器械使人体最大程度的疼痛,从而达到施行者的某种需求。起源于五代时期,可谓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被凌迟处死的著名人物也有很多,到了时期,“”彻底体现出来,明朝时期有个叫做,据说是挨了3600刀后才断的气。相传,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在被捕后,也曾经受过凌迟之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为了抓到败走的唐赛儿,官兵在山东至少抓捕、凌辱、杀害了年轻女子上万人,为了能够让这些女子免于刑罚,唐赛儿主动到县衙投案自首,在被下狱之后,经过一番淋热油、关铁窗、鞭刑等残酷的刑法之后,最终被官府处以极刑,也就是凌迟处死。 很多人都是世袭而来,从小接受锦衣卫的洗脑教育,加上一部人都是太监身份。因此残暴程度比土匪恶霸更胜数倍。在统治初期用重典,虽然在称帝之后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锦衣卫地位越来越低,到最后不得已化明为暗。到了永乐年间,为了统治需要,锦衣卫又被重用起来,这些残酷的狱刑让老百兵色变。 唐赛儿作为统治者最痛恨的白莲教首领,只有用残酷的刑罚警告那些想加入或者已经加入白莲教的教众,告诉他们,造反的结局就是向唐赛儿一样,受到千刀万剐,骑木驴光腚游街,这是对一个女人最大的侮辱,死后都不得有人替其伸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