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多情南唐后主李煜创作了哪些名流千古的诗

时间:2025-02-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李煜,出生于公元937年,名从嘉,别名重光。

他的别名还有很多例如钟隐、蓬莱居士等,祖籍彭城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公元921年李煜继承皇位,被称之为正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遗憾的是李煜这个国君并没有做太久,而且十分屈辱。

公元971年十月打败南唐,李煜将唐号去掉改为“江南国主”,为了尊奉宋廷,撤去金陵台的饰物(鸱吻)。

公元975年,宋军讨伐金陵,李煜实在无奈被降伏于宋,发配到汴京,册封为右千牛上将军。

李煜,一位国君,只因一次败仗便永不得翻身,曾经,任何人的生死只在他一念之间。

然而如今的他只能在被别人占领的故土上被凌辱,受尽侮辱的他再也禁不住折磨,在公元978年七月七日积劳成疾,最终死亡。

李煜在历史上不但是一位国君,更是一位书法家、画家、音乐家。

他的诗词,在晚唐的词中可谓是,其结构明了,在诗中所写的一景一物都很生动,在诗中投注的感情也十分丰富,颇有、的风采。

既然有诗词就更不能少了书法,书法可是国粹,李煜留下的书墨,都是笔迹工整,线条流畅,铿锵有力。

李煜可以说是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可通文又通音律,虽亡国但是却成就了他在艺术上的巅峰,从他亡国后的诗词中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王者。

李煜的词 对于李煜这个人,大家应该是耳熟能祥了,他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君王,虽然是亡国之君,却也是极负盛名的大才子。

说他才华横溢胜也不过分。

看他的词就知道,他大概是之中才情最好的了,无奈生在帝王家,也是够留下无数叹息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的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结来说,李煜的词的主题和内容主要可以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是在他国力安稳,也就是没有臣服大宋王朝之前的时候。

那时候他的词主要是反映宫廷生活,也就是描述他的日常生活,以及自己和众嫔妃的男女情爱之事。

我相信大家读词的时候都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绮丽氛围。

俗话说来就是满脸的脂粉气,由于生活范围小,加上日子过得极其安稳,所以他前期的词大多奢靡,绮丽,大有花间派的遗风。

情感表达极其狭窄。

第二大部分就是李煜战败,无奈投降之后的词作了。

南唐亡国,李煜不仅背上了亡国之君的骂名,还成为宋朝的俘虏,整天都被软禁在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

无奈加上悲痛,让他终日,在那些被软禁的日子里,他用一首首悲痛的词来表达自己滴着血的心。

这些词都是从内心出发,极富情感。

这个时期的词相对于他之前的词来说简直可以称为神来之笔了,成就也远远超出亡国前,其实也是亡国才成就了他的才气。

其中,我们所熟悉的《》《浪淘沙》等词,都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这个时期的词大多是带有苍凉的味道。

抒发出他对往事的无限向往和追忆。

这就是李煜和他的词,注定留名青史的存在。

破阵子李煜 《破阵子》的作者是李煜,就那个具有冲天才气的亡国之君。

他大概是太偏爱诗书画艺了,以至于国事管的一塌糊涂,最后,南唐亡国,他也成了宋朝的俘虏,被押送到汴梁。

这首词就是在北上的路上作的,我们也可以把它收录在李煜亡国之后的早期作品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首词可以分为上下两阙,上阙写的是对亡国之前宫廷里的舒适日子的怀念,从现在追忆过去,现实和想象对比之下形成了巨大反差,产生了无尽的悔恨和苍凉,没有脸面来面对南唐曾经的。

词的第一句写出了南唐已经被四代帝王统治了四十多年,第二句又写出了南唐辽阔的国土面积。

前两句,用时间和空间相对,结构十分工整且有实有虚,用法十分大气,明快。

后面的句子还描述了南唐宫廷建筑的华美高贵,间接写出了词人原本安逸奢靡的生活,反映出他不懂兵事,只顾玩乐而丧失大好河山的悔恨。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它的下阙,下阙就开始描写李煜被俘后的辛酸愁苦的心理,几乎是旦夕之间,他就从昔日高高在上的帝王变成了只能流落他乡的囚徒,他走出来投降的那一刻,大概是他这辈子最尴尬的瞬间。

有着优渥生活的他并不知道战争对他意味着什么,自然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对别人俯首称臣。

后几句,运用典故,描写出了他凄凉的境地和心情。

李煜的这首词语言很通俗,简洁明快,能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苦之气,意思浅显易懂,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总之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个问题看透后主刘禅!在位41年说明了他的机智和狡黠!

一个问题看透后主!在位41年说明了他的机智和狡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民间歇后语中,刘禅常被认为是昏庸无能的,比如阿斗的江山——白送;试探刘禅——。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刘禅在表面上很麻木和迟钝,但在这背后,其实是刘禅的大智若愚,韬光养晦的表现。从临终前刘禅问他的一个问题就可以看出刘禅其实是很有城府的,只是隐藏的很深,很难被察觉出来,瞒天过海的背后也藏着一份机智和狡黠。 后主刘禅 一、正史对后主刘禅的刻板印象 刘禅(公元201—271年),字公嗣,后主刘禅的一生以托孤大臣诸葛亮的逝世为分界点,诸葛亮于公元234年逝世,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时,据《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哭着说定会尽全力辅助后主,刘备后来又下诏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所以在诸葛亮主政期间,真正地做到了“政,咸决于亮”。甚至连责罚二十军棍这种小事也需要丞相做决断 ,刘禅其实就是名义上的皇帝,军政大权皆由诸葛亮把控,诸葛亮才是蜀汉政权的代理人。 诸葛亮与刘禅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刘禅在政事方面根本插不上手,他的才能也无法显露出来。 所以在诸葛亮辅佐他的11年里,他并没有什么作为,但是单从这一方面并不能判断刘禅就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 二、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其实在诸葛亮主政期间,刘禅养光韬晦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诸葛亮大事小事都亲力而为,将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蜀国事物并不需要刘禅插手,更何况刘备托孤时刘禅才22岁,并没有执政经验,也没有足够的威望魄力去领导蜀国。 而诸葛亮和先帝一起,屡献奇策,在蜀国的资历和名望也是的,所以诸葛亮在处理政务时,刘禅则在诸葛亮教导下,学习《》等各类史书典籍及治国之术,为了以后更好的执政。 三、后主刘禅真正的实力 在诸葛亮逝世后,刘禅亲理朝政,逐渐地显露出治理国家的才能。 ①:借刀杀人 比如在和相互上书对方造反时,刘禅直接问了一句:“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魏延被刘禅识破,在他被杨仪杀害后并没有因诸葛亮生前认定的“反骨”论对魏延。而是下诏说: 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之后还找了个理由把杨仪贬为庶民。在这件事情上就可看出后主刘禅并非昏庸,相反他通过这个事件巩固了自己的权力,收回了军政大权。 因为两人在诸葛亮去世后争夺军政大权,他们认为刘禅昏庸无能,不把他放在眼里,但最后呢? 老将魏延被杀 刘禅利用两人的矛盾,他们内斗产生了分歧,杨仪将魏延杀害并夷灭三族,刘禅玩了把借刀杀人,后来杨仪因多出怨言而被贬为庶民。刘禅就把权力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里。 ②:制衡群臣 刘禅为了防止出现权臣专政的问题,就让担任尚书令,主管政务;让担任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事务有交叉的地方,但两人又相互制衡,以此来保障朝廷的平衡。这也体现了刘禅优秀的帝王术,能够驾驭群臣。 ③:后主刘禅废除丞相一职。 后来到公元246年,蒋琬病逝;公元253年,费祎被降将刺杀。 之后刘禅便独掌大权,自摄国事,改变了蜀国丞相制的政治传统。 ④:休养生息,停止北伐 诸葛亮主政期间,刘禅就曾向他建议 “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其实北伐只是诸葛亮为了报答先帝遗嘱而进行的劳民伤财的行为,且蜀国国力在三国中最弱,北伐是一场根本没有胜算的战争。所以刘禅主政期间,体恤百姓疾苦,果断放弃了北伐 。 休养生息的政策 四、一个问题看透后主刘禅 如果上述措施都是刘禅的常规操作的话,那么在诸葛亮临终前刘禅问的一个问题则暴露刘禅的真实想法。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临终之际,蜀主刘禅派遣李福前来军前问候诸葛亮,先是问了谁可以担当丞相大任,之后诸葛亮推荐蒋琬和费祎。 诸葛亮吩咐身后事 之后他问了一个看似普通实则是陷阱的问题:“陛下问丞相之子将安处?” 诸葛亮很聪明,他听出来后者刘禅的意思,说“不劳陛下费心,臣家中尚有800桑树,足以养活他” 诸葛亮之前还说说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就算儿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 因为当时诸葛亮的威望很高,而当时封妻荫子很普遍,刘禅惧怕诸葛亮的儿子再专政以削弱自己作为国君的影响力。 诸葛亮 总结:由此可见,刘禅对于诸葛亮还是有戒心,这也说明刘禅很看重自己的皇位。他也有政治家必备的基本素养,在诸葛亮主政期间,他并没有展露自己的治国才能,在自己主政期间,主张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蜀国在战争中损耗的国力,他更看重国家和人民的现实利益,并不追求所谓的“匡扶汉室”这种不着实际的理想。 所以刘禅是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辩证地看待问题,才能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后者刘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唐一女子的一个癖好,祸害了后世女人遭受了千年的噩梦

在古代,一般形容一个女孩子漂亮,都逃不出几个身体器官。其中在中国有一个部位比较特别,那就叫做三寸金莲。 那么,历史上为何会出现三寸金莲这个东西呢? 据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有一个美女,叫做窅娘。 窅娘是个混血儿,有一半西域人的血统,卷发、高鼻、浓眉、长睫,双目深凹而顾盼有情,因此特别漂亮,她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作为一个古代的女子,窅娘具备最重要的一项技能:跳舞。 据说她根据龄的《采莲曲》改编出了一种采莲舞,跳起来就像是莲花在水面凌波微波一样,婀娜多姿。 有的时候,她跳舞的时候还会用帛包住自己的脚,跳起舞来尤其好看。 这就是古代女子缠足的最早记载。 有人认为,窅娘就是三寸金莲的始创者。 事实上,三寸金莲真心不是什么好东西,小生也发过相关文章,有些看官知道三寸金莲在现代人眼中,一点也不好看。 通过缠足强行改变女人的脚部发育,导致骨头畸形,不仅我看起来感觉恶心,对于当时的女人来说,当时的痛苦也是难以想象的。当骨骼在该生长时遭受外力的强行控制,导致骨骼扭曲,那真的是痛到骨子里。 也有理论认为,窅娘的缠足和后世的三寸金莲不一样。 不论怎样,总之,首创缠足的人,不仅坑害了后世无数女人,其最初的目的和原因也让人难以忍受。他最好祈祷历史学家找不到他的名字,否则这个人将遗臭万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