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阿莱西亚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发生了什么

时间:2025-02-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阿莱西亚之战发生于前52年的九月,高卢地区的阿莱西亚。

作战的一方是指挥的罗马共和国军团,他手下的助手有骑兵统领·安东尼、提图斯·拉比努斯和盖尤斯·特拨纽斯,另一方则是阿维尔尼人维钦托利领导的高卢部落联军。

这场战斗是高卢与罗马之间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它标志着罗马赢得高卢战争的决定点。

阿莱西亚是曼杜比伊人居住区里的一座重要城市和筑在山上的要塞。

这场战斗是高卢与罗马之间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它标志着罗马赢得高卢战争的决定点。

在作战过程中高卢人据说一度是罗马人的五倍,但应该有夸张。

许多当时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描写了这场战役,包括凯撒本人的《高卢战记》。

罗马获胜后高卢成为一个罗马行省。

凯撒获胜后罗马元老院拒绝授予他凯旋式的荣誉,这是凯撒于前50年至前45年发动内战的原因之一。

凯撒于前58年来到高卢。

当时罗马的习俗是最高的被选举的官员执政官在其执政期满后被指定为资深执政官,并被元老院指命为行省长官。

前59年恺撒任执政官,任满后他促使元老院指命他为山南高卢的长官。

虽然一般资深执政官的任期只有一年,但是恺撒得以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为期十年的任期。

他获得了一个资深统治大权,在他的行省内拥有绝对最高权。

凯撒逐一击败了赫尔维蒂人、比利及人和内尔维人等高卢部落,并与许多其它部落塑造了一个联盟。

高卢战争中的步步胜利为罗马共和国赢得了许多财富:战利品和纳税的地盘。

凯撒本人作为军队统领通过贩卖战俘而赚了大钱。

但是他的胜利和名望也给他带来了敌人。

前54年凯撒与格奈乌斯·庞培和克拉苏组成的前三头同盟在恺撒的女儿和庞培的妻子朱莉娅死后和克拉苏在卡莱战役阵亡后结束。

由于凯撒丧失了与庞培的政治同盟,共和国的拥护者如小卡托等人开始敌对恺撒,猜疑和指责他要推翻共和国,做罗马王。

前54年至前53年冬安毕欧瑞克带领的本来已经臣服罗马的厄勃隆尼斯人起义反抗罗马人,他们使用一个精心布置的埋伏消灭了第十四军团。

对于凯撒的高卢政策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罗马本土的政治状况使他无法获得支援。

安毕欧瑞克的起义是罗马在高卢第一次明显的败仗。

它激发了高卢的民族情绪和其它的起义。

凯撒用了几乎一年的时间来重新控制当地状况,再次抚慰各部落。

但是高卢的起义没有结束。

公元前52年,凯撒已经统率大军在高卢取得巨大成就。

他用灵活的手腕争取了许多凯尔特人首领的结盟,残酷镇压了一个又一个骜不驯的部族。

甚至还渡过莱茵河打击了蠢蠢欲动的日耳曼人,并两次登陆不列颠进行武装考察。

然而,这些功绩是十分脆弱的,很容易被毁于一旦。

因为整个高卢只是表面慑服于凯撒的兵威,实际上暗流涌动。

恰巧,罗马城传来不和谐的信息,凯撒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将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事务匆匆安排后就返回内高卢行省。

得知凯撒离去后,各部族的大酋长们便趁机群聚密林深处,谋划着新的行动。

他们祭出了让高卢重获自由的大旗,杀气腾腾地冲向罗马人。

这一次,就连过去与罗马经常合作,关系相对友好的部族也跟着发难了。

几年来,随着罗马军团源源不断地开赴高卢各地,凯撒的威权越来越强势。

这些残酷的现实使得过去抱有借罗马人之手打击敌对部族想法的首领们幡然醒悟。

在不远的将来,他们的权力和利益都会被罗马人攫取,甚至还有可能是人头。

卢瓦尔河畔的卡努特斯人在约定的日期抢先动手。

他们在两个疯狂首领的鼓动下,屠戮和劫掠了罗马人的贸易定居点切纳布姆。

当地的罗马公民、官员都没逃过此劫。

这场突袭行动震惊了整个高卢,同时也坚定了其他意图举事者的决心,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就此揭开帷幕。

如果高卢人仍然像过去一样游移不定、各自为战,那肯定还是会被凯撒各个击破,完全没有成功的希望。

因此,他们需要更加统一和协调的行动、更加明确的作战方略,以及一名更加强大的首领来兑现这两个需求。

而阿维尔尼部的维钦托利就是最佳人选。

维钦托利的父亲塞尔提鲁斯是阿维尔尼人的首领,曾经在高卢各部族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也许担任过某个联盟的盟主。

据说他是一个极具野心的酋长,意欲成为整个高卢的君主。

但凯尔特部族一直处于原始军事民主的阶段,组织结构松散,即使被罗马人笼统归为一类,各部落之间的实际差异也非常之大。

所以他们对于有人想成为世袭君王的事情非常忌讳。

塞尔提鲁斯不仅没能实现梦想,还落得个被本族人弑杀的下场。

维钦托利可能深受父亲影响,也想做高卢新时代的开创者。

但幸运的是,他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罗马人在高卢地区的深入拓殖激起了土著们的强烈危机感。

大多数人都已经意识到,为了对付强大如罗马的国家,他们唯有牺牲一定的自主权,进行联合战斗才有胜利的希望。

紧随卡努特斯人的先声,维钦托利积极行动起来,召集自己的部属。

虽然阿维尔尼人的其他头目,包括维钦托利的叔父不想就此跟罗马人翻脸,将他赶出部落。

但他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杰出的组织能力重新将族落整合到了自己麾下,并且驱逐了叔父等人。

当然,仅仅是本族人统一起来还远远不够,他迅速向外派出使者,呼吁远近其他部族加入联盟。

于是,北至塞纳河流域的赛诺内人、帕里西人,中部卢瓦尔河流域的图洛内斯人。

从卢瓦尔河支流向南延伸分布的雷莫维奇斯人、卡杜尔契人、奥尔提斯人。

西抵大西洋沿岸的皮克托内斯人、安德斯人等族纷纷响应。

几乎整个外高卢的核心地区几乎都成为了维钦托利联盟的势力范围。

在凯撒原盟者埃杜维人的建议下高卢人在比布拉克特召开集会。

只有雷米人和林贡斯人决定维持他们对罗马的同盟。

大会推举阿维尔尼人首领维钦托利(Vercingetorix)为高卢同盟军的指挥官。

各个部族不但需要打造武器,还必须给联盟提供兵力。

很快,维钦托利手中就掌握了一支实力可观的队伍,足以使他大展宏图。

维钦托利的首要工作除了拉拢志气相投的部族外,还必须重点打击凯尔特奸——主要是跟随埃杜伊人为罗马工作的族落。

他们是罗马军团在高卢的重要补给来源和向导。

如果维钦托利继续削弱埃杜伊人羽翼的话,他们自身对罗马的忠诚也很难保证了。

局面对罗马人相当不利,散居各个冬营的军团还没有集结起来。

而重要的补给线、交通线时刻面临着被敌人彻底切断的风险。

此时的凯撒无愧于自己的威名,他确认了罗马城的局势重新稳定后,从内高卢行省率领队伍顶着凛冽的寒风急速行军。

翻越积雪深厚的切那本山,突然出现于阿维尔尼人的眼前。

得知消息的维钦托利不得不放弃在高卢中北部的行动,返回支援本族。

接着,获得喘息之机的凯撒做出了更惊人的举动,留下军队给年轻的布鲁图斯镇守后方,自己带着少量骑兵一路轻装北上。

他的行动包含两个意图: 第一,向还未反水的埃杜伊人等部族宣告自己的到来,稳住对方的军心。

第二,通知各个冬营的军团迅速集中。

凯撒的大胆机动暂时缓解了危机,也赢得了主动出击的空间。

维钦托利得知凯撒的动向后决定再次出兵打击埃杜伊人及其附庸,因为他不能将先机就这么拱手让出。

在他的带领下,高卢联盟的军队杀向由凯撒安排给埃杜伊人当附属的波伊人据点。

这一步棋着实让罗马人进退维谷。

凯撒虽然行动迅猛,但要把军团完全收拢,驱使埃杜伊人组织起良好的补给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时间。

况且,埃杜伊人的忠诚度是否牢固都很成问题。

如果他坐视不理,将会任由联盟蚕食地盘。

如果即刻行动,又缺乏足够的兵力、粮草保障,没有必胜的把握。

不过,凯撒的冒险精神再度占据上风。

既然补给难以预先组织完备,那就保持高机动性,就地取食。

兵力不足没关系,赌的就是罗马军团远超对手的军事素质和日耳曼骑兵的彪悍。

他分兵而动,让提图斯·拉比努斯带领四个兵团向北征服塞农人和巴黎西人。

他本人则带六个兵团和日耳曼盟军的骑兵追逐维钦托利。

果然,双方军事和组织能力的差距还是难以靠先手优势来敉平。

高卢联盟在多处主动进攻罗马人,可惜全都以失败告终。

考虑到正面交战根本无法从罗马人手里讨得一丝便宜,维钦托利马上调整了策略。

他指挥高卢联盟展开了残酷的焦土政策,烧毁所有可能落入罗马人手中的市镇,攻击一切遇到的罗马人粮草辎重。

维钦托利的天才让高卢人第一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凯撒和罗马军团不得不费尽周折地寻找和攻打能提供粮草的市镇,同时要分散注意力保护已有的补给路线和辎重队。

军团甚至在围攻阿维尔尼人的重镇日尔戈维亚时惨败,阵亡700多名士兵和46名百夫长,还有若干仆从军。

当时,维钦托利在城外扎起一座空营迷惑罗马军队,而将主力部署在两侧的山坡上。

罗马军队轻易地攻占这座营垒,进而扑向日尔戈维亚城池。

这时维钦托利突然从两翼发动攻击,击败了罗马军队。

高卢联盟的再度起势也影响了埃杜伊人的立场。

后者放弃与凯撒的合作,加入大联盟,转而攻击罗马人。

这意味着高卢全境对罗马人而言,已经几无安全之地。

这段时期,惟一能让凯撒感到欣慰的是与部将拉比努斯的会合,终于完成集结的十个军团让他拥有了更多底气。

凯撒是一个敢赌的奇才,更可怕的是连命运之神也总要眷顾他。

就在高卢联盟貌似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天才首领维钦托利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断。

他估计罗马人已经处在败退的路径上,很快就会撤出高卢,所以他们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主动进攻罗马人的行军队列,决定性地消灭敌人。

但与罗马军团正面接战,只能换来失利的苦果。

在一场规模不小的骑兵战后,维钦托利领着大军仓皇撤入附近的阿莱西亚城。

随机文章美国史上最「短命」总统就职后睡一觉醒来就卸任了助力恋爱的黑暗效应,让你免除第一次见面的尴尬(加快推到进度)液压升降椅会爆炸吗,会爆炸/质量不合格导致的爆炸(小概率事件)龙脉为什么不能起房子,建不好会引龙脉怨气缠身/福薄之人镇不住揭秘五岳是指哪五座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受古人崇拜)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上战功最显赫的将军 参与战役高达上百起

,又名公孙起,芈姓,战国时期秦国郿人(今陕西宝鸡眉县人)。白起与、、齐名,并称“战国四将”,其中白起号称“人屠”、“战神”,位于四将首位。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将领统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起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最显赫的将军,同时被评为自、之后的又一个出色的将领统帅。相关史书曾记载:所有国家不敢与秦国对战,因为秦国有个将军——白起。可见白起在军事上的成就是多么的辉煌。 然而,白起的这些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白起的不懈努力取得成功的。白起在年少时就由做将军的苗头,从小就能耐得住寂寞与无聊,善于观察地形地势,不仅观察家乡岐山附近的地形地脉,还能够模拟打仗时候的排兵布阵。除此之外,白起还十分好学,时常拿着兵书观看学习。这也是他之后能取得好成绩打下的坚实基础。 白起从十五岁开始,便开始从军打仗,在战场上更是屡立奇功,被赏识培养,从此在军事上便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白起为秦国赢得很多战役,所以也很受秦国领导秦昭王的赏识、奖励,最高的时候,白起被封为“武安君”,相当于现在“国防部”重要领导。白起也是完全能够胜任这个称号的。他为先后为秦昭王攻占其他敌对国的七十有余的城池,歼灭六国的军队大约一百六十五万。白起作战“稳、准、狠”,曾经在中打破魏韩的联军,攻陷楚国的国都郢城,致使楚国萎靡不振,为征战六国立下。 但是,正因为白起的优秀、厉害、威慑力强大,导致秦昭王也对其产生畏惧之心,于是功高盖主的白起在晚年的时候被秦昭王免去官职,后来因奸人诬陷,最后自刎而死。 白起为什么被赐死 白起——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也是“战国四将”之一,并且位于四将之首(其余三人是李牧、王翦、廉颇)。被世人封为“战神”、“杀神”。也是敌人眼中的“人屠”。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优秀、霸气的将军为什么会被赐死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能够从白起的性格,和生平着手,仔细的研究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白起的功劳太过强大。白起,身为将军,为秦王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功高盖主”,然而,“枪打出头鸟”,早已有人盯上白起,的想要白起去死。这个人便是范睢。范睢是秦国的相侯,身为文职为秦国出谋划力。然而,就是这样,范睢也害怕白起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常年在秦王的身边说着白起的坏话,迫使秦王与白起的误会愈加深重。最后,因为,秦王在外征战,想要白起去指挥,白起不想去。然后秦王爆发了,一气之下赐死了白起。 还有一点的原因,是白起本身的性格造成的。白起一生领军打仗无数,身为“关西名将”,也因为“”一战成名。但是,白起毕竟是将军统帅,是位有血有肉的汉子。虽然,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赵国四十多万的降卒,但是也许并不是他的本意,据《》记载,白起曾经是有请求过秦王的。所以,白起自知作孽深重,便不再领军攻打赵国。白起便是因为这样被秦王赐死。 白起评价 白起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显赫的将军,一生征战沙场三十余年,最关键的是白起没有打过败仗,然而就是这么优秀的一位将军为什么没有被后人所了解、熟知呢?后人又是怎么请假白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曾记载过:“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不可否认,白起在领军打仗上有独特的造诣。他能够妥善的分析敌情,然后冷静、迅速的作出相应的措施。可以说,白起善于用兵,在行军打仗上,能够运筹帷幄,面对强敌的来袭,也能镇定自若,得心应手。白起完全称得上是秦国的英雄,历史上鲜有的出色将领。 然而,还有更多的人评价白起的“暴掠者”,说他不配评为“名将”,为什么呢?仅仅是因为白起英勇善战,在长平之战后取得,但是白起却坑杀了赵国四十多万的降卒。这在很多所谓的文人儒士眼中是不可原谅的。就像曾说过:“白起之降赵卒,诈而坑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但是,就当时的情况分析,白起首先请求了秦王,然后,如果白起放任这些降卒,就有可能为秦国带来更为深重的影响。我们就事论事,就像白泽东曾说过:“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白起很善用兵,他打下的很多战役,在中国历史上都是能够成为兵法实战的典例的。我们虽然可以认为他狂暴、阴狠,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白起是名优秀的将军,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名将、统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让袁术遗憾终生的战役是什么?从此一蹶不振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遗憾终生的一场战役:遇上一位强大对手,从此一蹶不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淯水之战结束后,返回,下令立祀纪念,并将其子典满任命为中郎将之职。没过多久,曹操得知袁术因缺粮而出兵陈留郡抢掠。于是,曹操留镇守许昌,自己亲率十七万大军与、会合,一起讨伐袁术。 当曹操大军来到豫州时,刘备前来迎接,并送上了两颗首级。曹操询问后才得知,杨奉与韩暹在沂都、琅琊两县抢掠,激起民愤。刘备借饮宴之机将二人斩首。曹操大喜,带着刘备等人一起来到徐州境内与吕布会合。随后,曹操下令兵分三路,吕布为左路,刘备为右路,自己亲率大军为中路,并以、为先锋,向袁术发动攻击。 得知曹操率兵前来,袁术命大将桥蕤引兵五万作先锋,在寿春迎战。战斗开始后,夏侯惇一马当先,在与桥蕤的较量中将其斩杀。曹操挥军掩杀,袁军大败,只得退出寿春城内负隅顽抗。袁术大惊,召集文武商议对策。杨大将提出留下李丰、乐就等四将坚守寿春,袁术率撤往淮河对岸的建议,得到了袁术的采纳。 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城之战,曹军粮草告罄。曹操以小斛分粮的的方式缓解缺粮危机,却引发将士的不满。为了稳定军心,曹操将掌管军粮供应的仓官王垕斩首示众。随后,在曹操的严令之下,曹军不畏生死,拼命攻城,最终占领了寿春,生擒守将李丰、陈纪、乐就、梁刚等人。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曹操与袁术之间的较量,在历史上确有发生,起因与袁术的扩张策略有着很大的关系。笔者在前文中曾经提到,袁术称帝后,首选的扩张目标是吕布占据的徐州。故此,袁术在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七路大军入侵徐州。这场袁术原本认为胜券在握的战斗却因杨奉、韩暹二人的临阵倒戈而发生逆转。吕布不但成功击败入侵的袁术大军,还深入淮南一带,打到了袁术的腹地。这场战斗也使得袁术再也不敢觊觎徐州。 此战过后,袁术又打起了对豫州的主意。此时的豫州局势非常混乱,虽然名义上归属豫州牧刘备管辖,但豫州内部各种势力犬牙交错,刘备,根本无法有效掌管该地。这就给袁术的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到了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向豫州所属的陈国和汝南发动攻击。 据《后汉书吕布传》载:“(袁)术又率兵击陈国,诱杀其王宠及相骆俊。”与此同时,袁术又在汝南一带集结兵力。《续汉书郡国志》注引《地道纪》称:“有公路城,袁术所筑。”从这两个记载来看,袁术的如意算盘是兵分两路,向曹操的大本营许昌进行夹击。在这种形势下,曹操不得不立即集结兵力发动反击。 据《志武帝纪》载:“秋九月,术侵陈,公东征之。术闻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公到,击破蕤等,皆斩之。术走渡淮。公还许。”随着桥蕤、李丰等四将被杀,袁术的军事力量遭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并于两年后。这一战也成了袁术集团走向灭亡的关键战役。从这一结果来看,此战足以令袁术遗憾终生。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曹操诛杀王垕的故事情节,与真实的历载有着一定的出入。首先,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出自《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不过,在此事中被杀的仓官并非名为王垕,而是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官吏;其次,历史上这一事件也并非发生在曹操征讨袁术期间。小说作者是为了塑造曹操奸诈的性格,才故意将这一故事放在这一时期。 小说中提到的刘备诱杀杨奉、韩暹的故事情节,也是真实的历史,只不过刘备此举的目的却并非如小说所言的那么简单。从相关史料的记载来看,自从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杨奉和韩暹二人阵前倒戈并协助吕布击败袁术后,二人就成了吕布的盟友。而刘备却以两人在徐州及扬州一带抢掠为由将其诱杀,看似为民除害,实则是想削弱吕布的实力,为从吕布手中夺回徐州做准备。曾经说过:“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单单从这一事件来看,可谓一语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