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女人身份低微,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更有诸多家贫卖女现象,命好点卖给大户人家做妾做丫鬟,命不好又略有几分姿色的一般都被卖去青楼当妓女。
做了妓女,可谓是跳入牢坑,此后漫漫人生路更是。

说到青楼妓女,能被赎身出离开这个地方已经是重获新生了,而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妓女,转嫁给丈夫之后,成了不让须眉的女将军!这位妓女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调动枪杆,应对刀兵。
她是谁?她就是妓女出身的爱国女将军——两宋之交的。
妓女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靠卖身为生,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很难有妓女会得到后人的尊重,但也有极为罕见的特例,妓女照样可以凭借自己“不让须眉”的才能,调动枪杆,应对刀兵。
她就是妓女出身的爱国女将军——两宋之交的梁红玉。
网络配图梁红玉的家世不详。
她的事迹在正史上主要记录在她丈夫的传记中。
由于韩世忠在中被称为“武功第一”,所以在正史上为尊者讳,对梁红玉也只称其为“”而不提她的名字。
梁红玉的出身,有些书上说她是安徽池州人,祖上做过大官。
另一些书则说她是江苏淮安人,淮安现在还有纪念她的祠堂。
南宋人罗大经所著《鹤林玉露》一书曾记载:“韩蕲王之夫人,京口娼也。
”韩蕲王即韩世忠。
后来元人脱脱等编修的《宋史》在记述梁红玉事迹的时候,对她的籍贯出身只字不提。
清年间的《山阳县志》记载:“梁流落为京口娼家女。
”由以上资料我们可得知:梁红玉在嫁给韩世忠之前,确实做过妓女。
中国古代历来有官娼和私娼。
官娼就是官家开办的妓院。
也就是由国家管理,专门为政府官员和军人服务的官办“三陪”女郎。
关于梁红玉的风尘出身,最流行的说法是:梁红玉生于北宋末年,因为姊妹较多,家境贫困。
时淮安境内水田纵横,盛产蒲草,梁红玉少年时便和家人一起,编织蒲包卖钱度日。
不久,金兵大举南侵,楚州,梁红玉便和家人及大批难民流徙京口,并沦落为娼家之女,做了“营妓”,也就是说军中艺人,以舞剑弹唱为生。
做“营妓”的梁红玉,是否为“娼”,是否卖身,现在已无从考证了。
梁红玉与韩世忠相遇的过程颇有戏剧性。

韩世忠是陕西延安人,18岁入伍。
《宋史》记载韩世忠“风骨伟岸,目瞬如电。
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
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
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原来虽然他亲手擒获了方腊,但这件功劳却让上司辛兴宗抢去了。
(“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
别帅杨惟忠还阙,直其事,转承节郎。
”《宋史·韩世忠传》),英勇伟岸的韩世忠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得到了韩世忠的欣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借,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
网络配图当时的韩世忠和梁红玉,一个是不得志的低级军官,另一个是历尽风尘的营妓。
在重文轻武的政策下,身为“军汉”的韩世忠的社会地位其实并不比作为妓女的梁红玉高多少,军汉配营妓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此梁红玉便随韩世忠南征北战,抗击金兵。
1129年,当时的禁卫军司令(扈从统制)苗傅和另一大臣发动兵变,逼高宗退位,禅位给他年方三岁的儿子,让孟垂帘听政,改年号为“明受元年”。
韩世忠率军平叛,苗刘二人将在杭州的梁红玉及其儿子韩亮作为人质扣押,并请梁红玉去秀州劝说韩世忠,梁红玉假意应允,但是见到丈夫韩世忠后,梁红玉不顾儿子安危,以国事为重,劝说丈夫继续进军。
韩世忠平叛成功后,因勤王救驾有功,高宗亲书“忠勇”二字赐韩并擢升为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称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给内中俸以示报正”。
给功臣之妻俸禄,这在前史从未有过,梁红玉为第一人。
这也是历史上,梁红玉第一次崭露头角。
梁红玉还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一才能主要体现在击鼓战金山一役中。
1129年十月,金军在(即俗称的)率领下,攻入江浙。
但遭到各地汉人的反抗。
无奈之下,金军在大肆掳掠之后北返。
此时,担任浙西制置使的韩世忠听说金军北撤,便率水军8000人急赴镇江截击宗弼的10万金军。
由于敌众我寡,梁红玉认为敌军声势浩大,只宜智取,不可力敌。

两人经过周密部署,随即埋伏人马。
韩世忠亲率战船,诱敌深入,梁红玉则身先士卒,登上十几丈高的楼橹,冒着流矢,在金山之巅的妙高台“亲执桴鼓”指挥作战。
这一战打得金军溃不成军,但韩世忠没听梁红玉乘胜进击,逼敌就范的意见,麻痹大意,使得金军没有被全歼,而是突围而去。
网络配图战后,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
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
朝廷为此再加封她为“杨国夫人”。
绍兴五年(1136年),韩世忠被任命为武宁安化军节度使,驻扎楚州(今江苏淮安)。
梁红玉随韩世忠率领将士以淮水为界,旧城之外又筑新城,以抗击金兵。
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
经过,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
梁红玉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当权后,力主议和。
终于和金国签订了。
和议既成,高宗立刻着手削夺大将的兵权。
韩世忠首当其冲,他的官越做越大,直到最后被封为咸安郡王,但是兵权却越来越小。
为了逃避迫害,韩世忠干脆闭门谢客,整天饮酒作乐。
梁红玉则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教育儿子身上。
她的儿子韩彦直也是一代名臣。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
两年之后,梁红玉也去世了,终年51岁。
死后与韩世忠合葬在苏州灵岩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著名将领段志玄,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段志玄,名雄,字志玄,著名将领。 段志玄最初随同父亲客居太原。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东征高丽,十四岁的段志玄应募投军。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起兵反隋,段志玄召集勇士千余人投奔李渊,被李渊任命为大都督府军头、先锋官,先后攻占霍邑(今属山西临汾)、绛郡(山西新绛)、永丰仓(陕西大荔),以军功升任左光禄大夫。 段志玄跟随刘文静在潼关抵御屈突通的时候,刘文静所部被屈突通部将桑显和偷袭,将士溃散,段志玄率二十余骑突围,接连斩杀数十人,身中流箭,仍坚持战斗,先后三次冲击敌军阵地。 唐军士气大振,桑显和所部大败,段志玄与诸将汇合将屈突通擒获,因功升任乐游府。 武德四年(621年),段志玄随秦王李世民征讨,作战时因战马跌倒被擒获。 敌军士兵抓着段志玄的发髻,打算把他带走。 途经洛水的时候,段志玄突然纵身一跃,将两个拉坠于马下,抢夺一匹战马逃走了。 数百人在后面追赶,却无人敢靠近段志玄。 不久,唐军平定了王世充、等势力,段志玄升任秦王府右二护军,成了李世民的心腹部将,颇受赏识。 武德九年(626年),太子李建成密谋诛杀李世民,以重金贿赂段志玄,诱使其归顺自己。 段志玄拒不接受,快速将消息汇报给李世民。 李世民不得不采取绝地反击,以段志玄、尉迟敬德等人发动玄武门事变,诛杀李建成、李元吉。 事变不久,唐高祖李渊禅位李世民,即唐太宗。 唐太宗为嘉奖段志玄的忠勇,封其为樊国公,升任左骁卫大将军。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封段志玄世袭金州(陕西安康)刺史,改封公,拜右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 段志玄治军严格,有一次竟连皇帝面子也不给。 《资治通鉴》记载: 贞观十年(636年)十一月,唐太宗病逝后葬入昭陵。 段志玄、宇文士及分别领军在昭陵肃章门看守。 唐太宗觉得大冬天的,将士们很辛苦,就派两名使者前往昭陵慰劳将士。 使者抵达昭陵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宇文士及开门迎接了使者,而段志玄闭门拒绝使者说:“军门不可夜开。” 使者在外面高呼:“此有手敕!” 段志玄回答说:“夜中莫辩真伪。” 直到第二天天亮时,才开门令使者通过。 贞观十六年(642年),段志玄生病,唐太宗亲自去探视,打算封他的儿子为五品官,段志玄请求皇帝把官职封给弟弟段志感,唐太宗于是任命段志感为左卫郎将。 不久,段志玄病逝,年仅四十五岁,追赠辅国大将军,诏令陪葬昭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赵昀做了什么导致南宋的灭亡?真相是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在位时间最长的,两大失策最终导致南宋灭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宋理宗赵昀(1205-1264年),南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是之子九世孙。1224年,病逝,赵昀被权臣拥立为皇帝,是为宋理宗,共在位40年。 宋理宗即位后,因史弥远有拥戴之功,所以宋理宗在感恩之余,仍让他担任宰相兼,并且一干就是9年,直到1233年去世,宋理宗才亲政。 宋理宗担任皇帝并在逐渐亲政后,干了两件大事,而正是这两件大事,直接、间接地最终葬送了的南宋王朝。 1231年,蒙古大军在大汗的亲自指挥下,在钧州(今河南禹县)三峰山歼灭了金军的主力。 1232年,蒙古派使臣同南宋商议联合夹攻,并许诺灭金后,归还南宋被金朝占领的河南之地。 宋理宗眼看百年前的“之耻”即将得雪,他不顾朝中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而答应了与蒙古联合夹攻金朝的要求。 得知宋蒙达成联合协议后,也派使者前来向宋理宗面陈的利害:“大元灭国四十,以及,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连和,所以为我者,亦为彼也。”希望南宋能联合金朝共同对抗蒙古,这也是南宋的自保之策。 但是,宋理宗报仇心切,根本没有考虑如果金朝被灭后,蒙古铁骑果真攻向南宋怎么办的问题,而是直接拒绝了金朝的请求。 1233年,宋军出兵攻占邓州等地,并于马蹬山大破金军武仙所部,又攻克唐州,切断了金哀宗的退路。十月,宋军运米30万石并与蒙古军联合围攻蔡州。次年正月,蔡州城破,金哀宗自尽,金朝灭亡。 战后,蒙古并没有向南宋兑现战前的承诺,而只是归还了河南境内陈州、蔡州以南部分的领土。但这也足以使宋理宗狂喜,为此,宋理宗还专门在太庙举行了隆重的庆贺仪式,以告慰的列祖列宗。 其实,南廷的君臣没有认识到,真正灭金的主力是蒙古铁骑,南宋的兵力只不过是辅佐配合而已。当没有了金国这个缓冲地带后,南宋已经与更为强大的蒙古开始直接对话和冲突了。 在这种骄躁的举国狂欢、的氛围中,进而产生了更加狂妄的念头。于是,有人提出,朝廷现在可乘蒙古军战后撤退之机,出兵收复三京(指北宋时的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 这个建议深深地打动了宋理宗的心,于是,宋理宗立即命令赵范将帅府迁往黄州(今湖北黄冈),准备出兵。 1234年6月,宋军全子才所部在金朝降将的接应下,兵不血刃地进入汴京,并随即占领潼关。七月,又占领了没有设防的洛阳,历史上称之为“端平入洛”。 蒙古得知宋军出兵抢地盘后,又立即出兵南下。“端平入洛”本来就是宋理宗君臣的军事投机,事先根本没有认真准备。宋军的前锋到达洛阳的第二天,士兵的粮袋就空了,之后靠采摘野菜和面作饼充饥,境况十分狼狈。 而后续的宋军又在赶赴洛阳的途中,中了蒙古的埋伏,损失惨重。后来,蒙军又决黄河之水淹宋军,导致宋军死伤无数,“端平入洛”最终以南宋的全面溃败而告终。 之后,蒙古指责南宋不守信义,率先毁盟。虽然宋理宗为了表示悔意,下诏罢免了全子才等人,但这并没有取得蒙古的谅解。 1235年六月,窝阔台正式出兵,开始大举侵宋,于是,延续40年之久的蒙宋战争拉开了序幕。宋理宗在1264年因病去世,在他死后15年,南宋被建立的攻灭。 所以说,宋理宗即位后做的两件大事:一是联蒙攻金;二是轻率出兵“端平入洛”,引发了蒙古大举进攻南宋而最终导致南宋的覆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