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亡国之君 隋朝哀帝杨桐: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六一八年四月,在位十四年功过参半的在江都被等人弑杀。

其时,天下已乱,纷争四起。

前一年,已有李渊在晋阳起兵,占长安,立杨广三孙这帝;杨广死后,宇文化及立杨广侄子为帝。

此两位不久之后,即被废身死。

差不多同时,有、段达等洛阳七贵立杨广次孙为帝,此即最后一任,哀帝。

一看谥号为哀,就知道有些可怜之的意味。

杨侗长得好看,性情宽厚,若放在守成年代,或许是位明君。

然,事不如意者八九,他偏偏生长在这乱世之中——此时,他不过十四岁而已。

外有叛乱难平,内有大臣内斗,最后王世充独揽朝政,杨侗的郁闷,可想而知。

十四岁,已懂事了。

对于王世充杀大臣之事,他气愤不已。

亦看出来,王世充有代隋自立之心——在那个时候,换谁,若手有兵权人又强悍,都有此想法吧——过皇帝瘾比当什么忠臣可带劲得多。

是主动出击还是,对杨侗而言,是个大问题。

左右是死,还不如拼命一搏,说不定还有生路呢。

于是与记室陆士季谋划除掉王世充,却无果而终。

至于为何,隋书并没有说。

大概在于王世充势大,没人敢帮小皇帝吧。

之后某次,王世充吃了杨侗赏赐的食物,回家大大呕吐了一番。

更加剧了他对杨侗的疑虑,于是,从此不再上朝。

甚至还派人向杨侗要求,给他加九锡之礼——此乃赐予有特殊功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是作为人臣者所能享受的最高的礼遇——杨侗无所倚仗,只能赐给他。

并加官为相国,更加名正言顺地统领百官。

即位第二年。

王世充已不满足九锡了,他要皇位。

于是派人去见杨侗,公然要求禅位于他。

杨侗大怒,称我隋朝气数未尽,凭什么让位?如果隋朝当亡,又有什么好禅的?拿去就是了。

你们这些老臣,受隋恩惠,帮他来讲这种话,不觉得羞耻吗? 如此一番话,是咱写了这么多禅位者所未能说过的。

只是,也就说说而已。

强权面前,你个弱势君王治的什么气?王世充又使人告诉他,你先让了位,等你再长大一点,再归政于你,不也很好吗? 反抗已徒劳了,杨侗无奈之下,禅位王世充。

被封为潞国公。

杨侗在位虽仅两年,然非扶不起的主。

于是有旧臣打算杀了王世充拥他复位。

然事泄,均被诛了三族。

王世充的老兄建议他杀了杨侗,免得有那些老不死的家伙总想着复辟。

于是王世充派侄儿带了毒酒去见杨侗。

自知难逃一死,杨侗求见母亲一面,亦不被允许。

于是焚香拜佛,一饮而尽。

然毒性较慢,旋被缢杀。

死之前,他诅咒自己,“从今以去,愿不生帝王尊贵之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阳休之隋朝文学家生平简介,作品赏析

阳休之,生于之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卒于之开皇二年,年之七十四岁。隽爽有风概。少勤学,爱文藻。弱冠即有声誉。仕魏,历官中书侍郎。之天统中,(公元五六七年左右)除吏之部尚书。凡所选用,才地俱允。周武帝平齐,拜上开府,和州刺史。隋开皇二年罢任,终于洛阳。休之著有文集三十卷,(《北齐书本传》)又撰幽州古今人物志三十卷,(旧唐志作十三卷。此从之新唐志)并行于世。 主要经历 仕魏,累官给事黄门侍郎。入齐,累迁吏部尚书左仆射,封燕郡王。周武平刘,除开府仪同,历纳言、中大夫、太子少保。大象末,进位上开府,除和州刺史。至隋开皇二年免。卒于洛阳。 作品欣赏 《春日》 迟迟暮春日,霭霭春光上。柔露洗金盘,轻丝缀珠网。 渐看阶茝蔓,稍觉池莲长。蝴蝶映花飞,楚雀缘条响。 《秋》 日照前窗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蛾绕烛飞。 《正月七日登高侍宴诗》 广殿丽年辉,上林起春色。风生拂雕辇,云回浮绮翼。 《咏萱草诗》 开跗幽涧底,散彩曲堂垂。 优柔清露湿,微穆惠风吹。 朝朝含丽景,夜夜对华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隋朝赵绰生平简介,赵绰最后是如何死的?

赵绰,隋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生卒年不详,《·赵绰传》只言其“仁寿中卒官,时年六十三岁。仁寿为年号,共四年(601—604年),由此推测,赵绰当生于公元539年到542年之间。赵绰在隋代以执法不阿而名世。赵绰秉性正直刚毅,在时以明干见知,职任内史中士。辅政后,以赵绰清正刚直,引荐为录事参军。隋文帝杨坚代周,闻赵绰清正刚直,就任命其为大理丞,不久,又以“处法平允,考绩连最”,升为大理正。大理寺是隋代司法机关,而大理正就是大理寺的长官。 赵绰作为法官,十分注重维护法律的尊严。隋开皇初年,社会上偷盗抢劫等犯罪现象屡禁不止,隋文帝很气愤,就下令凡遇此等罪犯,皆严刑处斩。但是赵绰却向隋文帝进奏,说“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在封建时代,赵绰有这样的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执法不惜死 赵绰在担任法官期间,屡次纠正隋文帝违法量刑的错误行为。有一次,刑部侍郎辛亶穿了一件俗名叫“利于官”的绯裈,隋文帝见到后非常不高兴。隋文帝一生崇尚简朴,最讨厌讲究衣着的人。他讨厌辛亶,就说这件俗名“利于官”的衣服有“厌蛊”之嫌,下令将辛亶判除斩刑。对于隋文帝这种滥用刑法的命令,赵绰当下就说:“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隋文帝恼羞成怒,吼着对赵绰悦:“你顾惜辛亶,难道就不顾惜你自己吗?”当即命令左仆射将赵绰斩首。刑官当下在朝堂上就将赵绰的官服剥掉,隋文帝问赵绰:“怎么样,还敢固执己见吗?”隋文帝只不过是想吓唬—下赵绰,谁知赵绰太掘强,硬邦邦地回敬了—句;“执法一心,不软惜死。”隋文帝见赵绰不可以威屈,也就只好把他放了。 又有一次,执行巡逻仟务的武侯在市上捉到两个以恶钱换好钱的人。隋文帝自然非常气愤,就下令悉斩之,这两个人虽然犯下法,但判刑要有法律依据,不能以好恶为标准,作为法官的赵绰自然懂得这一点,就上奏说:“此二人坐当杖,杀之非法。”隋文帝说:“这不关你事!”赵绰说:“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文帝盛怒,说:“天子之威不可犯,你想寻死吗?”喝令退下。但赵绰却全无惧意,不但没有退下,反而又跨进一步:跪拜不起。隋文帝本是喜欢赵绰的,看到赵绰的牛脾气又上来了,没有办法,只好自己退到殿后。 隋文帝晚年,猜忌心极重,用刑不依科律,动辄严刑酷法以临下。遇到这种情况,赵绰每每敢于以死护法,纠正隋文帝的措误行为。在封建时代,法官要守法不阿,没有别的凭借,只有拿自己的命作抵,这固然是可悲的。不过,一些较开明一点的,一般都能认识到这是“忠”的表现。隋文帝正是这样看待赵绰的,所以,赵绰并没有因守法而掉了脑袋。即使如此,赵绰的胆识也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罪已救来旷 在大理官署里,有一个官员名叫来旷,听说隋文帝对赵绰不满意,想迎合隋文帝,就背着赵绰给隋文帝上了一道奏章,认为大理衙门执法太宽。隋文帝看了奏章,认为来旷说得很 中肯,就把他提升了官职。 来旷自以为受到皇帝的赏识,就昧着良心,诬告赵绰徇私舞弊,把不该赦免的犯人放了。 隋文帝虽然嫌赵绰办事不顺他的心,但是对来旷的上告,却有点怀疑。他派亲信官员去 调查,根本没有这回事。隋文帝弄清真相,,立刻下命令把来旷处死。 隋文帝把这个案子交给赵绰办,认为这一回来旷诬告的是赵绰自己,赵绰不会不同意。 哪儿知道赵绰还是说:“来旷有罪,但是不该判斩。” 隋文帝很不高兴,袖子一甩,就退朝往内宫去了。 赵绰在后面大声嚷着说:“来旷的事臣就不说了。不过臣还有别的要紧事,请求面奏。” 隋文帝,就答应让赵绰进内宫。 隋文帝问赵绰有什么事。赵绰说:“我有三条大罪,请陛下发落。第一,臣身为大理少卿,没有把下面的官吏管好,使来旷触犯刑律;第二,来旷不该处死,臣不能据理力争;第 三,臣请求进宫,本来没有什么事,只是因为心里着急,才欺骗了陛下。” 隋文帝听到最后几句话,禁不住哑然失笑。旁边在座,也很赏识赵绰的正直,命令左右赐给赵绰两杯酒。隋文帝也同意赦免来旷死刑,改判革职流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