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战国时期魏国将领晋鄙简介 晋鄙是如何样救赵国的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晋鄙(?-公元前257年),战国时期魏国将领,有“嚄唶宿将”之称。

公元前257年,秦国攻打赵国,晋鄙奉之命率军救赵,但魏安釐王由于惧怕秦军干涉,便下令阻止晋鄙进军。

魏安釐王之弟得知此事后,让曾经受恩于己的如姬盗取兵符,并前往晋鄙军中要求代领兵马。

晋鄙心中仍存怀疑,魏无忌门客朱亥立时以铁锤击杀晋鄙,信陵君于是引兵救赵。

人物生平 率军救赵 晋鄙是战国时期魏国将领。

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已经在中大败赵军,接着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安釐王之弟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是赵国(之弟、叔父)的夫人。

赵胜数次给魏安釐王和魏无忌写信,向魏国请求救兵援救。

魏安釐王便派晋鄙率领十万之众的军队前往援救赵国。

秦国国君得知此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安釐王说:“我攻下赵国,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等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

”魏安釐王听后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再进军,让他把军队留在邺地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

赵胜使臣的车子连续来到魏国告急,责备魏无忌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解脱危难。

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表现在哪里!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魏无忌为此事十分焦虑,屡次请求魏安釐王赶快出兵,并让宾客、辩士们地劝说魏安釐王。

魏安釐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魏无忌的主张。

魏无忌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安釐王同意出兵,就决计不能自己偷生而眼看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齐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同秦军,与赵国人共赴死难。

如姬窃符 魏无忌率领车队经过东门时,前去拜见,把自己决计同秦军血战到底的情况告诉他。

然后向侯生诀别准备程,行前侯生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

”魏无忌走出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对待侯生算是够周到的,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就要死难,可侯生竟没有送我,难道我对待他有什么不周到之处吗?”于是乘车返回,想问问侯生。

侯生一见魏无忌就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

”侯生接着说:“公子好客养士,闻名天下。

如今有危难,想不出别的办法却要赶到战场上同秦军拼死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对我情义深厚,公子前往我却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

”魏无忌连着两次向侯生行拜礼,进而问对策。

侯生就让旁人离开,同魏无忌秘密交谈,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必能偷出兵符。

我听说如姬的父亲遭人杀害。

如姬有复仇的志向,魏王以下的臣民都想为如姬报仇,但均未如愿。

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杀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

如姬要替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而已。

公子果真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就能得到虎符而夺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的伟业。

”魏无忌听从侯生的谋略,请求如姬帮忙。

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魏无忌。

魏无忌拿到兵符准备上路,侯生说:“将帅在外作战时,有当机立断的权力,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听从,以利于国家。

公子到那里即使两符相合,验明无误,可是晋鄙仍不交出兵权给您而要请示魏王,那事情必然危险。

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此人是位大力士。

如果晋鄙听从,那是再好不过;如果他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

”魏无忌听后便哭。

侯生见状便问他:“公子是怕死吗?为什么而哭?”魏无忌答道:“晋鄙是魏国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我到他那里恐怕他不会听从命令,必定要杀死他,因此我难过而哭,哪里是怕死呢?”于是魏无忌请朱亥与他一同前往。

朱亥笑着说:“我不过是市场上挥刀杀牲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答报酬您,是因为我觉得小礼小节无甚大用。

今公子有急难,这就是我为您杀身效命的时候。

”就与魏无忌一同上路。

魏无忌向侯先生辞谢。

侯生说:“我理当随您一起去,但年迈力不从心。

您行至晋鄙军中的那一天,我面向北边自刎,以答谢公子的知遇之恩。

”魏无忌于是上路前行。

朱亥击杀 魏无忌到达邺地后,假称魏安釐王的命令代替晋鄙为将,晋鄙对合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此事,就举起手盯着魏无忌说:“如今我统率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责任,今天你只身一人来取代我,这是怎么回事啊?”晋鄙正要拒绝接受命令。

朱亥取出袖中藏着的四十斤重的铁锤,一锤砸死晋鄙,魏无忌便掌管晋鄙的军队。

然后整顿军队,向将士说:“父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中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

”经过整顿选拔,得到精兵八万人。

开赴前线抗击秦军。

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赵国。

典故窃符救赵即出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姜维投降魏国是真是假?他投降魏国是真的想再复兴蜀国吗

初次北伐失利于街亭,虽然是无功而返,但除了迁移西县千余家人口,还得到了一个“凉州上士”,受《演义》的影响,人们认为姜维就是诸葛亮心目中的接班人。但姜维在剑阁抵御魏国大军时,接到了的投降命令,不顾士兵们的愤怒情绪,毫不犹豫地就投降了。人们不禁要问,诸葛亮看好的人,难道就是这番德性吗?后来发现了姜维给刘禅的密奏,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以此可以证明,姜维投降是假的,至此诸葛亮可以瞑目了,因为他没有看错人。 姜维的投降究竟是真是假?假若是真,他的这种行为可取吗?他对于蜀汉国能起到丝毫作用吗?换做是诸葛亮,他能够这样做,或者是他会支持这样做吗? 姜维复蜀意图的大致原因是,魏国伐蜀的大军尽归钟会,钟会怀有野心,姜维看了出来。钟会也想借助姜维的力量在蜀地称王,因此两人“情好欢甚”。但是魏国将士并不支持他们,于是姜维劝钟会,让他把魏国的将军全部杀掉。等到做完了这些,再慢慢想办法杀掉钟会,然后尽数杀掉魏国士兵,这样就可以恢复蜀国了。就是在这样的形势和设定的情境下,姜维给刘禅写了这样一封信。 在这封信出现之前,人们对于姜维的评论是没有争议的,那就是姜维是一个再次投降之人。当这封信出现后,马上就有了争议。写《晋阳春秋》的孙盛认为:“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那意思是说,不应该这样做而非要这样的做必然是名辱身危,这大概指的就是姜维这种(投降后还想着复国的)行为吧!在他看来,邓艾进入江由,士兵很少,姜维向前不能奋力进攻夺回绵竹,后退又不能统帅五位大将保卫蜀国皇帝,然后思虑后续蜀国生存之计,而是在谬误和正义之间反复摇摆,希图靠违反常理侥幸获利,以衰弱的国力,而屡次出兵于魏国的三秦之地,现在已经是覆灭之邦,希望在情理之外的出奇举动成功,这不是很荒唐的吗? 裴松之认为,孙盛对于姜维的讥笑是不恰当的。当时,姜维的大军把钟会挡在剑阁之外,钟会已经商讨退兵之事,保全蜀国的大功即将告成。但由于邓艾诡道走阴平,突然出现在他的后方,而又战败,成都内部溃败。如果姜维回军救援成都,那么这时候钟会就会从后边追击。当时的形势,又怎能两头兼得?以这个理由责难姜维不能奋力回击绵竹,保卫蜀汉国皇帝,实在不是正当的理由。钟会想全部杀掉魏国大将以成就大事,授予姜维重兵,让他作为先头部队。假如能够使魏国将领都死了,军队都掌握在姜维手中,杀了钟会,恢复蜀国,并不是一件难事啊!事情不按常理行事而获得了成功,这才能称之为奇,不能够因为事情出现了变故,就反过来说不应该这样。假如说所用的计策,因为某种原因不能成功,就可以说他迂腐荒唐吗? 其实这件事掺杂上姜维开始的用兵,事情就变得复杂,如果只说姜维投降复国一事,或者说想用投降来达到复国的目的,则证明诸葛亮没有看错人,这件事还是不难辩明是非的。 首先,姜维此事的确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刘禅已经投降,他还有那个斗志同意复国吗?姜维手下还有几个大将,他们能跟随姜维一起行动吗?如果是能,那他们还会投降吗?这不是又是什么?还有,姜维的兵是什么时候又得到的武器?是胡烈的儿子胡渊率领各将领的亲兵对钟会姜维发起了攻击,钟会除了自己的几个亲兵,再无兵可用,这才给了姜维铠杖。试想,如果有将军跟着钟会造反,是魏国士兵杀蜀汉国士兵,还是的蜀汉国士兵杀全副武装的魏国士兵?再有,钟会会无知到手里没有自己的兵,全靠蜀汉国的降兵得到一个国家吗?胡渊进攻后,有人建议钟会,“可以尽杀丫门骑督以上”将军官员,钟会“犹豫未决”。他犹豫什么?就是他不可能把宝全押在一个人身上,尤其是,这个人还曾经是敌国将领。还有一点,邓艾先于钟会入蜀,他在蜀国已经任命了各级官员,蜀汉国投降了的官员已经得到了任命,虽然他自己被押解回魏国,但他的这些任命并没有宣布撤销。以魏国官员为主体的这个新官员体系,就不能号召魏国士兵听命于魏国吗?邓艾曾经在绵竹筑“京观”,也就是将士兵的尸体筑成高台,以彰显自己的“战功”,这对于蜀国人的心理会是多么大的打击?很清楚钟会想干什么,他已经派出了带领三万人进入汉中,假如他来到成都城下,蜀国人还有胆量再和魏国一战吗? 说了这么多,难道说姜维违反常理有错吗?想通过投降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狂想。如果这种事情能够成功,那么妄想症就不是一种疾病了。 再说诸葛亮重用姜维之事。他临终推荐的接班人是,蒋琬之后还有一个宫中府中都任职过的,费祎之后的事情诸葛亮还能管的着吗?说姜维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只能是一种猜想,不具有实际意义。那么,诸葛亮就不重视姜维吗?也不是,姜维年轻,把他作为梯队干部培养是对的,但他不会想到将来一定就是姜维代替自己的位置。 再说投降一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投降了就是投降,不要找那么多理由。这和田单不一样,田单始终没有投降。国都沦陷了,全国七十几座城都投降了,只有田单所在的即墨和另外一个莒城还没有被燕军占领。后来齐湣王也死了,莒城一度被占领,只有田单的即墨还在坚持。当他听说齐湣王的儿子法章在莒城即位,战胜燕军后马上把国君()迎了回来。姜维能和这个人相比吗?还有,假如诸葛亮处在姜维的位置,他会像姜维一样投降吗?答案是肯定不会!诸葛亮已经去世多年,任何设想都毫无意义,但看看他的儿子,就可知道,这绝对不会。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出战迎敌,兵败,邓艾许诺上表给他一个琅琊王,注意,这是在诸葛瞻战败之后。诸葛瞻是怎么做的呢?将邓艾的使者斩了,接着再战,直到战死。诸葛瞻死后,儿子诸葛尚感叹说:“我们父得到了国家的重用和厚恩,没有早早除掉,以至于导致国家失败倾倒,我既便是活着又有什么用?”于是冲入敌阵战死。什么叫做节操?什么叫做家风?诸葛瞻、诸葛尚的行动已经做出了回答。这就是后人评价诸葛瞻所说的,他虽然智力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勇力不足以抗拒强大的敌军,但是他外不辜负国家,内不改父亲的志向,忠孝两全啊! 姜维不投降有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呢?应该说至少还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他可以像古人一样“南走越”,或者是“北走胡”,过隐居的生活;二是拥立的其他子孙做皇帝继续抗魏,就像后世的、南明一样,即便是不成功,也不失为大英雄。可惜,姜维只选择了一条屈辱之路。 可是姜维为什么没有受到过多指责呢?最关键的是他是受皇帝的指示投降的,第一责任人不是他,指责他又有何用?或者说,这是一种统治集团集体意志的沉沦,一个姜维,已经左右不了蜀汉国的大局。至于他想让刘禅复国,以此证明诸葛亮没有看错他,则实在是想多了。 随机文章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埋的是谁?真相就是摩索拉斯王后的纪念墓小行星飞掠地球虚惊一场,最近3.15亿公里存在潜在威胁黑林错觉怎么审判犯人,利用经验主义引导犯人说出实情撒哈拉之眼有人去过吗,传闻无人能活着到达中心(形成原因未知)揭秘苏联为什么没有登月,连续四次试射N1火箭均遭失败(前功尽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一九四零年是纳粹德军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样的是怎么回事?战斗力有多强

一九四零年是纳粹德军的鼎盛时期,正处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在遇到苏联之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少国家被德国几天就打垮了,的威力让欧洲各国。德国军队究竟为何有这么强的战斗力?让我们走进一九四零年看一看这支精锐的纳粹部队当时的装备你就明白了。 当时德军配备的机枪是mg系列的,这不仅是当时机枪的最高水平,甚至在当今世纪都是水平较高的存在,德军在二战时配备这种机枪完全像是战场绞肉机一般。 德军闪电战之所以打的那么成功和当时德军的机械化军队的高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坦克当然是影响战争的主要因素,但当时摩托车的普遍装备让德军的行军速度加快了好几个档次。甚至在当时苏联都没有普遍装备摩托车,德军装备的优越性可见一斑。 再讲德军的单兵装备,钢盔皮靴作战服一应俱全,普通部队的德军都有武装到牙齿的冲动,更不谈还有装备更优良的装甲部队了。 在二战时期坦克是一个大杀器,在二战电影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坦克的威力,步兵在面对坦克时没有有效的武器可以击穿厚重的铁皮。但是德军是最早使用火箭筒来应对坦克的军队,这让步兵也成为了反坦克的利器。 优秀的军队装备,出色的作战指挥,坚韧的战斗意志,二战时的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取得的成功并不是运气。在战争失败后德国的优良设备以及先进的技术都被苏联和美国夺走,这大概也是苏联和美国的军事装备领跑世界的原因之一吧。 随机文章秦始皇的措施对后代的影响中国重庆小寨天坑,深达666.2米的天下第一坑一百维空间是什么样子,看任何事物只是一个点(纯猜想)绿树蟒有毒吗,曾经被抄到100万元的绿树蟒现在千元就搞定国家隐瞒的超能力者去哪了,曝光全部被各国收进秘密行动部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