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弘治十八年,江西一位青年才俊金榜题名,以二甲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顺利考选了,随后官授,俨然大明未来之星。

踏入仕途的青年才俊原本一心想要做个好官青史留名,谁知一番官场沉浮后,昔日的少年郎却迅速黑化,成为《》上臭名昭著的六大奸臣之一。
历史的风烟吹动时光的涟漪,人们渐渐忘记了考取全国第五名的青年才俊,却牢牢记住了早已黑化的少年——严嵩。
那么,原本享誉大明的青年才俊严嵩,究竟是如何用四十年的时间遗臭万年的呢? 一、安守清贫 青年才俊严嵩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怀揣满腔热情,他心怀天下,立志做个好官,从而实现匡君辅国的远大理想。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步入官场后,严嵩才发现宦官一手遮天,朝中百官如温顺的小猫,根本没人敢挑战宦官集团的权威。
压抑的工作氛围弄得严嵩终日郁郁寡欢,哪知屋漏偏逢连夜雨,恰好此时严嵩的母亲去世了,于是严嵩索性辞官回家守孝去了。
严嵩辞官后,在家乡修了间小屋,取名“钤山堂”。
这之后严嵩在家乡“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再不过问天下事。
严嵩至诚至孝的举动很快传遍天下,重臣听说后,十分欣赏严嵩的高尚品德,亲自写信邀请严嵩再度入朝为官。
靠着积攒的清名,严嵩重返官场后一路扶摇直上,先后担任了南京侍读、祭酒、南京、南京等等职位,前途一片大好。
事业飞黄腾达的同时,严嵩性格中的缺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曾经屠龙的少年,终于在宦海沉浮中渐渐变成了恶龙。
二、马屁高手 正德十三年,严嵩奉命去广西办理袭封爵位公务,谁知这趟差事却暴露了他性格中的一大缺点:闪得快。
严嵩前赴广西办差的途中,碰巧在江西遇到了宁王叛乱。
当叛军的喊杀声响起时,颇具清名的严嵩当即吓得魂不附体,撒腿就跑,将公务远远地丢在脑后。
遇事就溜虽然不地道,但严嵩巧舌如簧,拍马屁的本事冠绝天下,等到安全后回朝复命,竟然哄得继任龙颜大悦,就这么平安过关了。
更绝的是,严嵩虽然爱拍皇帝的马屁,却也为百姓做了些实事。
比如嘉靖七年严嵩奉命去朱厚熜的家乡安陆办理祭祀事宜,回来后严嵩特地写了两封奏章,其中一份记录了沿途所有祥瑞,看得朱厚熜开心得合不拢嘴,而另一份则是如实汇报河南灾情,请求朝廷赈灾。
当朱厚熜看到赈灾的折子时,早已被之前的祥瑞哄得心里乐开了花,于是心情大好的朱厚熜想都不想就同意了严嵩赈灾的请求,一时间。
类似的事情,严嵩做过很多,结果朝野民间都对严嵩无比满意。
严嵩就在一片清流的赞誉声中一边拍着马屁,一边看着自己的官职不断升迁。
除了疯狂拍皇帝的马屁,所有严嵩认为有权有势的重臣,严嵩统统大拍马屁,这其中就有内阁当家人夏言。

夏言是出了名的能臣,他办事干练,为官清白,,深得朱厚熜的信任。
聪明如严嵩,自然明白若想要升迁,就一定离不开夏言的帮助。
于是严嵩利用同乡的身份对夏言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甚至在夏言面前如奴仆一般服侍。
比如有一次严嵩专门为夏言举办了一场宴会,可当天夏言心情不好,任凭严嵩怎么登门邀请也不肯出席。
这件事让严嵩丢尽了面子,可等严嵩从夏言那里回来后,绝口不提夏言为难自己的事,反而当着满堂宾客的面对着夏言的椅子恭敬参拜,以示对夏言的尊重。
一番神操作弄得夏言也了。
夏言虽然办事能力强,可论起识人来却单纯至极。
在严嵩的马屁攻势下,夏言真的把严嵩当成老乡心腹大举提携,一路为严嵩升职加薪保驾护航。
三、陷害忠良 靠着拍马屁的绝技,严嵩的官越做越大,这让严嵩和夏言的关系也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羽翼渐丰的严嵩发现,夏言已不能再给他带来好处,反而成了他入阁的绊脚石。
为了尽快拜相入阁,严嵩决定扳倒夏言,一人独占朱厚熜的恩宠。
严嵩发现,夏言的能力虽强,可脾气却很差,甚至连朱厚熜的一些不合理意见也敢反驳。
针对这一特点,严嵩以他的马屁功底为朱厚熜提供舒适的体验,所有朱厚熜的提议严嵩都无条件赞成,很快就让朱厚熜觉得严嵩比夏言好用了。
与此同时,严嵩还私下里苦练青词,以便迎合朱厚熜崇道斋醮的爱好。
朱厚熜曾将沉香水叶冠赐给严嵩、夏言等重臣,可夏言反对朱厚熜沉迷,不肯佩戴此冠,而严嵩则专门用轻纱把沉香水叶冠笼住,而且每次上朝都佩戴,赢得了朱厚熜无数的好感。
眼见朱厚熜渐渐开始偏心自己,隐忍多年的严嵩终于对夏言展开了致命一击。
当时夏言一心收复河套草原,为此举荐了牛人曾铣为主帅。
曾铣上任后不到三个月,就打退了十万蒙古的进攻,为明廷赢得了一场漂亮的开门红。
兵败后,曾铣乘胜追击,准备直捣鞑靼老巢,哪知严嵩却在此时买通了宦官,在朱厚熜面前进谗言说曾铣轻边衅,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还贿赂首辅夏言。
一席话惹得疑心病重的朱厚熜惊惧不已,严嵩看朱厚熜动摇,马上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再由着收复河套这事闹下去,只怕会影响您的寿数啊”。
一听后果这么严重,朱厚熜马上下令停止收复河套的计划,还派了去捉拿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曾铣。
曾铣被锦衣卫带走的时候,三军同悲,哭声震天,河套草原的天空中,尽是战士们的眼泪。
嘉靖二十七年,曾铣被处死,妻儿子女流放。

紧接着,朱厚熜又将夏言问斩于西市。
严嵩终于以危害明廷北疆为代价,换得了自己的官运亨通。
四、疯狂敛财 夏言死后,严嵩独揽大权,明廷正式进入了严嵩专权时代。
尝到了权利的甜头后,严嵩开始大肆提拔亲信,党羽遍布天下,世称“严党”。
有了权,严嵩又开启疯狂敛财模式,一如权宦刘瑾当年。
的贪腐问题虽然历来有之,可在严嵩之前多是个人问题,然而随着严嵩玩命般的贪腐后,明朝的贪腐终于演变成大小官员皆贪的集体问题了。
腐败集团化带给严嵩巨大的财富。
据史料记载,严嵩的财富中仅土地一项,在北京、扬州、袁州三地所占即超过百万亩。
此外,严嵩还在北京购置了高达一千七百余间房产。
在他的府邸中,专门有一间宝库用来放置,他的儿子曾看着满屋珍宝开心的说:“皇帝家也没我家有钱”。
不知此时的严嵩,看着自家屋里数不尽的珍宝时,可否想起多年前刘瑾专权时,那个愤然辞官而去的少年决绝的背影。
五、凄凉去世 严嵩贪腐弄权打击异己的疯狂举动终于引得,曾经清名满天下的严嵩,就这么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从七品小官到位极人臣,严嵩花了四十年,可当严嵩真正走到人臣的顶峰时,他才发现,这个位置爬上来难,守住更难。
朱厚熜是个猜疑心极重的皇帝,严嵩大权在握早已引起了朱厚熜的不满,再加上严嵩年事渐高后,拍马屁的手艺大减,全靠儿子帮助揣摩皇上的心事。
就在严嵩力不从心之际,又遇上了妻子去世。
严嵩的儿子不得不回家守孝,无法参政,这更是令严嵩的处境愈发艰难。
这时,以为首的朝臣们发现这是一个扳倒严嵩的机会,他们立刻行动起来,上奏弹劾严嵩儿子在守孝期间纵酒淫乐种种不法行为。
朱厚熜本来已对严嵩父子不满,一听之下正中下怀,他立刻下令将严嵩儿子捉拿下狱,又让严嵩本人退休回家,权倾朝野的严氏集团就此轰然倒台。
不久后,朱厚熜处死了严嵩之子,又查抄了严嵩家产,八十多岁的严嵩只能“寄食于墓舍”,在贫病交迫中无声无息的死去。
万千繁华如烟散尽,百年后回首严嵩的一生,不禁让人。
纵使贪尽天下财,终不过,夜眠仅需三尺;良田千倾,一日不过三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大将徐达,是如何用25万军队灭亡元朝的呢?
中国古代,从北至南征伐胜利比较多,而从南至北征伐取得胜利的例子。1367年11月,第一名将奉之令,率部打响北伐之战,最终灭掉了强大的,堪称从南至北征伐最成功的例子。 徐达率领的北伐军数量并不多,只有25万。那时候,元朝的精锐部队还没有遭到大的打击,战斗力还很强。那么,徐达为何能以25万兵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灭掉强大的元朝? 原因很多。首先,得益于徐达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从历史上看,不管是三国诸葛亮、的北伐,还是东晋、、的北伐,以及、的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方不稳;而后方不稳,多牛逼的军事行动,也无法持久;勉强进军,也难免形成“孤军深入”态势。 徐达的北伐则不同。当徐达大军出发后,朱元璋坐镇南京,耐着性子将南方各种问题解决了。这样,后方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向前线提供后勤保障,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徐达这仗就越打越舒心,越打越顺畅。 其次,徐达在参谋军师的帮助下,制定了一个正确合理的作战步骤。当时,北伐副将提出,直接攻进元朝大都,以最快的速度灭掉元朝。朱元璋和参谋军师都认为,这种战术还是过于轻敌,忽视了元朝的精锐力量。 于是,在参谋军师的帮助下,徐达制定了“三步走”的北伐战略。第一步,迂回山东、河南、陕西,在迂回作战中大量杀伤元军精锐力量。第二步,当元军精锐力量被歼灭得差不多了,再向河北以及元朝大都进军,直捣黄龙。第三步,攻陷元朝大都后,逐步扫荡北方各地,促进北方的统一。 应该说,徐达在北伐之战中,严格按照“三步走”战略,稳扎稳打,不到一年时间,就完全实现了预期目标。 第三,徐达本人是一个军事天才,这没得说。令人称奇的是,徐达北伐之战,配备了一个强大的军师智囊团,有常遇春这种超一流高手作为副手,手下还有一帮精力旺盛、能征善战的将领。 在这些文臣武将的帮助下,徐达的每一个战术计划都得到完美的实现,当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第四、也得益于元朝的内讧。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谢幕,都有极其复杂的原因。在这些原因中,内讧杀伤力最大。 在元朝末期,皇族内部发生激烈的争权夺利。仅仅在1295-1368短短的70年间,元朝的帝王世系中就出现过10位。这就是说,一个活了70岁的老人,就有可能经历过10位皇帝。如此频繁的帝王更迭,无休无止的内部争斗,使得元朝耗尽了精力和资源,像一个庞然大物,被人轻轻一推,就会轰然而倒。 第五、徐达不仅骁勇善战,治军也很严明。北伐军所到之处,秋毫不犯。这就吸引了无数饱受元朝残酷统治之苦的老百姓前来投靠。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徐达从不杀降。元朝军队投降过来的官兵,他都妥善安置。这样,虽然只带了25万军队出征,可打了几场大战后,徐达的北伐军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末著名将领曹文诏的生平简介,曹文诏的人物事迹
曹文诏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 熊廷弼、 ,积功升至 游击。 二年(1629年)冬天,包围北京,曹文诏随 入关勤王,在保卫北京中立有战功。 崇祯三年(1630年)二月,总理 马世龙把 赐给他的尚方宝剑交给曹文诏,命令他率领参将 王承胤、张叔嘉、都司 等埋伏在玉田的枯树和洪桥,因鏖战有功升为参将。然后他从大堑山转战到遵化附近,又跟从马世龙等攻下大安城以及鲇鱼等关口。因为收复四城的功绩,朝廷给他加官为都督佥事。 七月, 陕西民变势大,曹文诏被封为延绥东路副 总兵,带领关宁军入关进行征讨。 镇压民变 曹文诏影视形象崇祯四年(1631年)四月,曹文诏击灭据守 河曲的变民首领 胤,以功升任 临洮 总兵官。点灯子从陕西进入山西。曹文诏追击他们,追赶到 稷山的时候,招安了七百名农民。点灯子逃跑了,不久又被生擒后斩杀。李老柴、独行狼占据了陕西中部,巡抚练国事、延绥总兵包围了他们。五月,庆阳的农民军郝临庵、刘道江前去援助。恰巧曹文诏从西面凯旋,就同榆林参政张福臻联合围剿他们,杀死了李老柴及他的同党一条龙,其他的同党逃往摩云谷,副将张弘业、游击将领李明辅战死。曹文诏于是就同游击将领左光先、崔宗荫、 李国奇分别围剿绥德、宜君、清涧、米脂等地的贼寇,分别在怀宁川、黑峪泉、封家沟、绵湖峪等地展开战斗,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扫地王被斩首。 红军友、李都司、杜三、杨老柴都是神一魁的余部,他们屯兵镇原,准备攻打平凉。练国事发布檄文要求甘肃总兵杨嘉谟、副将王性善扼住他们的攻势,农民军只好败退到庆阳。曹文诏从陇州的小路出发前来同杨嘉谟、王性善会合。 剿平关中 崇祯五年(1632年)三月,曹文诏与农民军大战于 西濠,斩首千级,生擒杜三、杨老柴。他们的余部纠合另外的农民军洗掠了武安监,占领华亭,又在攻打庄浪。 曹文诏、张嘉谟赶到,农民军屯兵张麻村,明军直压过去,合力打击他们,农民军逃往高山上了。游击将领 曹变蛟、冯举、刘成功、平安等人呐喊着冲了上去,农民军又一次败逃。这时王性善与甘肃副将李鸿嗣、参将莫与京等到来,他们一起战斗,斩获了五百二十多个首级。明军乘胜追击,先后在咸宁关、关上镇打败了农民军,追到陇安时,嘉谟和变蛟联合夹攻,又打败了他们。几千名残余农民军想逃往汉南,被游击将领赵光远阻截,于是从长宁驿逃到了张家川。有一支从清水分出的贼寇力量较强,副将蒋一阳同他们相遇后战败,都司李宫用被捕了。曹文诏于是使用反间计,使其他首领上当,让他们杀死了红军友,然后赶至水落城打败了他们,追到静宁州的时候,贼寇飞奔占领了唐毛山,变蛟率先攻上山头,全歼了这支农民军。 民变首领、郝临庵、刘道江被王承恩打败后,退保铁角城。独行狼、李都司赶去同他们会合,满天飞、刘道江于是就携手围攻合水。曹文诏前去援救。农民军隐藏了自己的精锐部队,只让一千多骑兵出来迎战,引诱明军抵达南原时,伏兵大起。城上的人都说曹将军已经死了。曹文诏拿着长矛来回冲击,被包围在万余名农民军中间。各军见状,就出兵夹击援助,农民军大败,伏尸遍野,残余的农民军逃往桐川桥去了。曹文诏率领曹变蛟、冯举、张嘉谟及其参将方茂功等追上他们,冲锋陷阵,拼命厮杀,农民军又大败。不久曹文诏与宁夏总兵 贺虎臣、固原总兵杨麒在甘泉虎兕凹打败农民军,都。 总兵 洪承畴在平凉斩了满天飞,降服其将领白广恩,其余的农民军分路逃窜了。曹文诏赶到陇州、平凉、凤翔之间追歼他们。这年十月,三次战斗三败农民军。接着就逼向耀州锥子山的农民军,其党羽杀死独行狼、郝临庵后投降了。洪承畴杀了其中四百多人,其余的遣散回家。关中的农民军这下子略略被剿平了。 巡抚御史范复粹在递给朝廷的奏章中总计历次战斗中共获首级三万六千六百多,曹文诏的功劳第一,张嘉谟第二,王承恩、杨麒又在其次。文诏在陕西时,大小几十次战斗,立功最多,洪承畴却没有给他记功。巡按御史吴生生十分推重文诏,复粹也再次上书汇报,但兵部还是压低他的功绩,最后还是没有给曹文诏论功行赏。 威震陕西 在这个时候,农民军看到陕西兵力强盛,就大都流入山西,他们的首领紫金梁、混世王、姬关锁、、、闯塌天、兴加哈利分别统帅七大营部。每部人数多的有一万人,少的也有五千人,在汾州、太原、平阳等地肆意活动。 御史张宸极上书朝廷说:“贼寇是从陕西来的。陕西将领曹文诏素有威名,士绅百姓为他编歌谣称赞说:‘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而且他曾经在山西立过功,陕西的贼寇已消灭殆尽,应该下令让他进入山西帮助围剿贼寇。”于是朝廷命令山西、陕西的各位将领一同受曹文诏指挥。 崇祯六年(1633年)正月,曹文诏抵达霍州,在汾河、盂县打败农民军,又乘胜追击到寿阳。巡抚许鼎臣派遣谋士张宰在大军赶到之前先期尝试着跟农民军战斗,贼寇给惊退了。二月,曹文诏追击他们,在碧霞村杀了混世王,剩余的农民军被猛如虎驱赶跑,在方山同曹文诏的军队相遇,又被打败,五台、盂县、定襄、寿阳的贼寇都平定了。许鼎臣命令曹文诏驻军平定,防守太原的东部,命令张应昌驻军汾州,防守太原西部。曹文诏接连又在太谷、范村、榆社等地打败农民军,太原的农民军差不多被剿平了。 朱由检因为曹文诏立功最多,命令他所经过的地区多积攒粮草犒劳他的兵马,并且敕令曹文诏尽快镇压农民军。山西监视军情的宦官刘中允上书说:”曹文诏在徐沟、盂县、定襄围剿贼兵时,这些地方的主管部门不但不给他们稻米,反而用大炮打伤他们的士兵。“朱由检就把此事交给御史察问。 三月,农民军从河内登上太行山,文诏在泽州打败了他们。贼兵逃往潞安曹,文诏到阳城遇到农民军没有打击它,而是从沁水偷偷地出兵拐回来。在芹地、刘村寨袭击他们,斩获了千余首级。 四月,农民军屯兵润城,另外的队伍又打下了平顺,杀害了知县徐明扬。曹文诏一到,农民军就撤退了,于是曹文诏半夜里袭击润城,斩获农民军一千五百人。紫金梁、老回回从榆社逃往武乡,过天星逃往高泽山,曹文诏都赶去把他们打败了。另外的贼兵围攻涉县,听说曹文诏打下了黎城,就赶忙解围离去。 五月,朱由检派宦官孙茂霖做曹文诏军中的中军官。农民军攻打沁水,曹文诏把他们打得大败,活捉了他们的首领大虎,又在辽城毛领山西面打败了他们。农民军在屡次战败的情况下,避开曹文诏的主力,大都流向黄河以北去了。朱由检帝于是命令文诏移兵前去讨伐。而农民军已在林县打败了 邓玘的军队,曹文诏率领五营兵力夜晚出袭,打败了他们。七月又在柴陵村打败了怀庆的农民军,斩杀其首领滚地龙,又在林源追杀了老回回。 曹文诏在洪洞时,同当地休闲在家的御史刘令誉不和。到这个时候, 刘令誉来按察河南。四川石石主土官马凤仪的军队在侯家庄被打败,靠着曹文诏的快马赶到才打退农民军。战斗结束后曹文诏刚刚解甲休息,同刘令誉见了面,说话又不投机。曹文诏拂衣而起,当面斥责了他。刘令誉恼了,就把凤仪的败亡作为曹文诏的罪过。兵部认为曹文诏仗着打了几回胜仗就骄傲起来了,于是把他调往大同。 兵败大同 崇祯七年(1634年)七月,清军入关西征插汉,回师时就随便进入了大同境内,攻占了得胜堡,参将李全自杀身亡,于是就围攻怀仁县以及井坪堡、应州等地。曹文诏同总督 张宗衡先驻扎在怀仁坚守。八月,怀仁解了围,就移兵驻扎在镇城,向清军挑战,失败而回。后来,灵丘以及其他屯兵的城堡大多失陷,清军凯旋而归。十一月朝廷评定各将的罪过,曹文诏、张宗衡以及巡抚胡沾恩一同被定罪充军到边地的卫所。命令刚下达,山西巡抚吴生生就上书推荐文诏知兵善战,请求把他安排到山西来。于是朝廷命令他做援剿总兵官,让他立功赎罪。 这个时候,河南的战祸尤其厉害,朱由检本来已经同意了兵部的意见,又传令让曹文诏率兵紧急前往河南剿贼。吴生生又抗言上书力争,请求让曹文诏先平定山西的贼寇,然后进军河南,朱由检没有同意。然而,曹文诏因为吴生生对自己有恩,最后还是取道太原,被吴生生留住了。 轻军突袭 这个时候,山西的农民军首领高加计已被歼灭,而凤阳失陷了,曹文诏于是整顿军队南下,于崇祯八年(1635年)三月同洪承畴在信阳相会。洪承畴非常高兴,立即就让他到随州进攻农民军,曹文诏追杀农民军三百八十多人。四月,洪承畴驻扎在汝州,因为农民军全跑到关中去了,决定回头先铲除农民军的老巢,于是分别命令各位将领把守要害,发布檄文召曹文诏入关,曹文诏于是骑马到灵宝拜见洪承畴。 洪承畴认为农民军在商州和雒南两地,如果听说明军过去,一定会先逃往汉中,那时大军由潼关进入汉中,反而会落在农民军的后面。于是命令曹文诏从阌乡取山路到商州和雒南,直捣农民军老巢,然后再从山阳、镇安、洵阳等地赶到汉中来,阻止他们逃跑。并且对他说:“这次行军,道路迂回曲折,路程遥远,将军很辛苦,我聚集关中的兵力等待将军的到来。”然后亲切地拍着他的背为他送行,曹文诏二话没说就前去了。五月五日文诏抵达商州。农民军距城三十里,军营的灯火遍山都是。曹文诏半夜率领侄子参将曹变蛟,守备官曹鼎蛟,都司 白广恩等在深山老林中打败了农民军,追赶到金岭川。农民军仗着险要地势以一千名骑兵出来迎战,曹变蛟大声呼叫着冲进敌阵,各路兵马一同向前,农民军又大败逃亡。曹变蛟勇冠三军,贼兵中一听说大、小曹将军,都非常畏惧。 兵败自尽 没过多久,闯王 高迎祥、八大王率领的各路农民军攻打凤翔,向汧阳、陇州挺进,曹文诏从汉中奔赴前线。农民军都奔向静宁、秦安、清水、秦州一带,兵力将近二十万人。 洪承畴因为文诏的兵力同张全昌、张外嘉的兵力加在一起也只有六千人,与农民军相比较悬殊太大,向朝廷告急,没有得到任何指示。六月,明军在乱马川同农民军相遇。前锋中军烈被抓获,不久副将 艾万年、柳国镇又战死。曹文诏听说后,瞪着眼睛大骂,立即赶到承畴那里请求进军作战。洪承畴高兴地说:“不是你曹将军,没人能消灭这股贼兵。但我的兵力已分派出去,没法派出接应你的队伍。将军出发以后,我会从泾阳赶到淳化做你的后盾。” 曹文诏于是率领三千人从宁州进军,在镇宁的湫头镇同贼兵相遇。变蛟率先登上城墙,斩首五百人,追敌三十里,曹文诏率领步兵跟在后面。贼兵埋伏下的数万骑兵突然出来包围了他们,箭像刺猬的刺一样密集。贼寇并不知道是曹文诏的军队,有一名小兵被俘后捆绑得心急了,大声呼叫说:“将军快来救我!”农民军中间的叛兵认识曹文诏,指点给农民军说:“这就是曹总兵。”农民军高兴起来,就更加紧了包围圈。曹文诏左右跳荡,亲手杀了几十个农民军,辗转拼战了几里路。最后体力不支,拔刀自杀而死。游击将领自平定以下死亡的有二十多人。 洪承畴听说这个消息后捶胸痛哭,朱由检也为他痛心,追赠他为太子太保、左都督,赐予祭葬的恤典,让他的子孙世袭指挥佥事的官职,并命令有司为他立了庙,每年春秋两季予以祭奠。曹文诏的忠诚、勇武,世间无比,被称为明末良将中的第一人。对于他的死,农民军中相互庆贺。 年间,追谥其为忠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