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她是清朝晋升速度最快的皇后,可是年仅33岁就去世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传宗接代在古代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皇室妃嫔如果没有生子想要晋升并不容易,不过偶尔也会有例外,例如:的钮钴。

钮钴禄氏是非常出名的世家,这个家族上下总共培养出了5位皇后,而且她的祖上还有好几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这样的背景让钮钴禄氏的身份无可挑剔,加上她生得貌美,选秀时皇帝对她那是相当关注。

钮钴禄氏入宫时年仅15岁,她一入宫就被赐予了全嫔的封号,这个“全”有着的意思,意味着钮钴禄氏在道光皇帝心里是个和天仙似差不多的完美女子,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

当然,钮钴禄氏不止这点能耐,她是个蕙质兰心的女子,很会讨皇帝喜欢,因此入宫三个月后,16岁的钮钴禄氏就再次得到了晋升,成为了全妃。

很多人可能觉得钮钴禄氏也没啥了不起的,仅仅是个“妃”位。

要知道,当时钮钴禄氏只是个16岁的小女孩,而且入宫仅仅3个月,没有为皇帝生育任何子女,可以说是一位单靠美色就能俘获皇帝心思的女孩。

又过了一年,17岁的钮钴禄氏怀孕,道光皇帝欣喜若狂,还没有等她生产就把她封为全贵妃。

第二年,钮钴禄氏生下一个女孩,道光帝很开心,似乎并不,此女后被封为。

钮钴禄氏的受宠程度不断增加,接连又生下了两个孩子,一个是固伦寿安公主,一个是皇四子。

道光十三年,恰逢孝慎皇后(道光第二任皇后)薨逝,钮钴禄氏一跃成为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当年节,道光便以皇的名义晋升钮钴禄氏为皇贵妃,统摄六宫,此时钮钴禄氏年仅26岁。

第二年,道光十四年,道光召集大臣,宣布钮钴禄氏被册封为皇后,她也因此成为道光的第三任皇后,历史上称为孝全成皇后。

从15岁入宫,到27岁成为皇后,钮钴禄氏用12年的时间便走上了人生巅峰,清朝历史上从未有晋升速度如此之快的女人(不含追封的皇后),钮钴禄氏也成为清朝历史上晋升速度最快的皇后。

遗憾的是,道光二十年,钮钴禄氏年仅33岁就了,她的死因迄今为止还是一个谜。

她的死给道光帝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自此之后,道光经常怀念钮钴禄氏。

众所周知,道光的继任者皇帝的名字叫奕詝,此子正是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的儿子。

其实客观来说,奕詝的才华在众多皇子之中并不算出众,道光之所以会立奕詝为太子完全是因为孝全成皇后,可以说奕詝能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有个受宠的母亲。

可惜天妒红颜,钮钴禄氏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如果她能多活几年,说不定能看到儿子当上皇帝。

随机文章请问西汉[窦婴]生平简介及事迹?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眼睛能睁开呻吟声惊呆路人著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密码,壁画中隐藏着各种人体器官杰里科3弹道导弹简析,射程5000公里可打击中东所有国家墨西哥711ufo事件回顾,多架ufo惊现天空组队飞行(日食期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末四公子”与“清末四公子”对比 为什么明朝比清朝得人心

“明末四公子”是指末年的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四人。他们出则忠义,入则孝悌爱宾客、广交游,风流倜傥,。 现代学者牟宗三先生说过:“中国文化亡于明亡之时。”明末,尤其是南明,朝廷政治腐败到了极点,内忧外患接踵而来。无数知识分子空怀报国之心,却不容于奸佞。“明末四公子”是在和分子阮大铖、马士英等人不断的政治交锋中而扬名天下的。他们反清复明,排斥新政权怀念旧政权,竭力想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 陈贞慧是复社中坚,文章风采,著名于时,因揭露阉党分子的丑恶嘴脸而闻名于世;冒辟疆拒绝清廷征辟,甘老江湖,与“”之一的成就了一段的千古佳话;侯方域复社中坚,与“秦淮八艳”之一的也有一段令人惋惜的爱情故事;方以智削发为僧,埋头学问,成为晚明的一代宗师。 “清末四公子”是指谭嗣同,陈三立,丁惠康,吴保初,同光年间出现了许多声色犬马的纨绔子弟,而此四人身为达官之子,或则胸怀大志,卓尔不群;或则真慕风雅,诗文有声,与酒食征逐的纨绔,大异其趣,而其他文采斐然者又没有一个好父亲,自然这四位就成了的佳公子。他们厌恶这个腐朽的王朝和他的统治者,想通过变法维新为这个百疾缠身的政权换血。 谭嗣同,维新志士,戊戌变法失败后拒绝逃走被杀,梁启超称其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康有为赞扬他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陈三立,维新志士,陈寅恪之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早年帮助其父陈宝箴在湖南实行新政卓有政绩——当时若是各省起而效尤,中国的前途无可限量,爆发后拒绝与日伪政权合作,绝食而死。 丁惠康,维新志士,清末藏书家,他不屑科举所以没有功名与官职,他忧国伤时,但一生潦倒一事无成。吴保初,曾积极支持变法,被泼冷水后颓废自弃,他同情革命却未加入其中,最后以声色自娱,了结一生,成了个有始无终的人物。 “明末四公子”与“清末四公子”对比 《清末四公子》作者在书中提到:与“明末四公子”相较,文采相若,风流未逮,声光自。但求之今日,亦夏戛乎难哉!(但指望今天与那时相比,实在太艰难了啊!) 为什么我们说明朝比清朝得人心? 本文认为,一个想复辟,一个要维新,如此差异不正是体现了两个王朝在人们心中认同感的差异?有的王朝亡了但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有的王朝还在持续但却像死了一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端木国瑚是什么人?清朝学者生平简介

(1773年~1837年),字子彝、鹤田、井伯,晚号太鹤山人,浙江省青田县城太鹤山麓人。学者。 7岁开始学《易经》。清元年(1796),浙江学政阮元见国瑚的《画虎赋》,大加赞赏。邀赴杭州,就读于敷文书院。所作《定香亭赋》,清思古藻,似齐梁人手笔,一时艺林相与传诵,阮元,以诗相赠:“谁是齐梁作赋才,定香亭上碧莲开,括苍酒监秦淮海,招得青田白鹤来。”由此,国瑚被誉为“青田一鹤”。 嘉庆三年,中举人。十三年,赴京会试不第,授为知县。国瑚潜心学业,呈请改任教职。十年(1830)宣宗改卜寿陵,国瑚以通堪舆之术,受宗室大臣举荐被召赴京,选定陵址后,任为,又奏请任教官。道光十三年,考取,仍以知县任用,再呈请注销,改任内阁中书,先后三辞县令。 国瑚博通经史及阴阳术数,精研《易经》。道光七年,以治经闻名的龚自珍在京与国瑚论《易经》,国瑚阐述“乾初九不易世”一节,自珍叹为闻所未闻。道光十七年,朝鲜使臣慕名求见国瑚,说:“君所为《定香亭赋》,东国人皆传诵。”又请讲解《易经》,求取诗文经注手迹,欣然而去。同年三月,国瑚告老返乡,迁居瑞安。八月赴处州,游遂昌。九月感嗽疾,病故。著有《太鹤山人诗集》13卷、《太鹤山人文集》4卷、《周易指》45卷、《周易葬说》1卷、《地理元文注》4册。 人物生平 端木国瑚7岁入私塾学《易经》、《尚书》。 清嘉庆元年(1796年),作《桃花》、《青田画虎》二赋,为浙江督学阮元赏识,邀赴杭州,就读敷文书院。 嘉庆三年,中举人。 嘉庆四年,赴京会试未第,游学而归。先后在青田正谊书院、处州莲城书院掌教。 嘉庆十三年,赴京会试不第,授为知县。国瑚潜心学业,呈请改任教职,掌教中山书院。 嘉庆二十一年起,为湖州归安任教谕14年。 道光七年(1827年),以治经闻名的龚自珍在京与国瑚论《易经》,国瑚阐述“乾初九不易世”一节,自珍叹为闻所未闻。 道光十年(1830年)宣宗皇帝改卜寿陵,国瑚受宗室大臣举荐被召赴京,以《易》之“舆地”风水学之理论,断定原皇陵寿域择地隐泽浸水。选定陵址后,任为县令,又奏请任教官。 道光十一年特授内阁中书,加六品顶戴,御赐袍褂。 道光十三年(1833年),年已61岁考取进士,仍以知县任用,再呈请注销,改任内阁中书,先后三辞县令,迁居瑞安。 道光十七年(1837年),朝鲜使臣慕名求见国瑚,说:“君所为《定香亭赋》,东国人皆传诵。”又请讲解《易经》,求取诗文经注手迹,欣然而去。同年三月,国瑚告老返乡,迁居瑞安。八月赴处州,游遂昌。九月感嗽疾,病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