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奠定西夏基础的李继迁:元昊的西夏国由此进展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李继迁,生于乾德元年(公元963年),银州防御使李克俨之子,很小就以智勇双全闻名族中,12岁便被授予管内都知蕃落使,主管境内的少数民族部落事务,这也为他后来煽动诸部反叛打下基础。

李继捧献土入朝,氏族内多有不服,其中尤以19岁的李继迁最为激动。

宋使来宣他们入朝时,他与弟弟李继冲、汉族谋士张浦商议,表示拓跋氏占据西夏五州三百余年,不能抛弃祖宗基业。

张浦指出如果入朝则再难重返,但现在起事也难成功,只能暂时先逃到漠北,再逐渐联络各部酋长,徐图兴复。

于是李继迁带着家属和亲数十人逃出银州城,来到地斤泽(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东北的巴颜淖尔湖),聚集当地党项民众,拿出祖先拓跋思忠的画像,开展政治煽动演说。

拓跋思忠是拓跋思恭之弟,曾在协助镇压的战斗中牺牲,得到的大力表彰,是党项族的一个英雄典范。

当李继迁以他作为祖先进行煽动时,在党项部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人和李继迁一同,纷纷表示愿意追随他兴复拓跋氏的家业。

这些部民缺乏公民意识,完全把自己当做封建领主的私有财产,成为了分裂割据分子的利用对象。

从此,李继迁开始了他漫长的独立道路。

但李继迁显然还是太年轻缺乏经验,在刚刚聚拢一帮人后立即向夏州发起了进攻,结果宋军根本没正眼看他,直接把他当做普通的小股叛众袭扰镇压了,李继迁又退回地斤泽。

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的李继迁终于清醒的认识到,凭他现在的实力还远远不能和大宋帝国相抗衡,于是遣使入贡,争取时间发展壮大。

但他非常不老实,很快又进攻葭芦川(今陕西佳县)等地的宋军,他的对手是田钦祚、袁继忠、荆嗣这些名将,他怎可能是对手,均大败而回。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始终没有引起宋人的重视,一直都在暗中壮大自己,很快就拥有了两万余人的作战部队。

这时宋廷开始采用招揽的政策,要求五州官员以钱粮优待的政策招引外逃的党项部民归业,很多部民因为生活没有出路而响应,李继迁的部下也有一些动摇。

李继迁实在坐不住了,要出兵攻打银、夏。

张浦执拗不过,只好退一步讲:"朝廷在银、夏重兵把守,确实无法攻打,但是宥州有横山作为屏障,我们可以聚集诸部攻打再据险坚守,作为兴复祖业的基地。

"于是李继迁纠集了附近的一些部落攻打宥州,结果又没有成功,再次逃回地斤泽。

虽屡战屡挫,但李继迁有私有部落这个后盾,仍在顽强奋斗。

他在地斤泽继续积蓄力量,并派出李继冲四面招揽蕃部来归。

不久咩嵬部酋长,叫做魔病人乜崖素这么一个好名字的,他纠集南山诸部来投靠李继迁,李继迁的力量突然壮大了许多,于是策划了一起攻打夏州西北王庭镇的计划。

李继迁率数万骑闪击王庭镇,当地守军猝不及防,尹宪在夏州也来不及救援,被李继迁俘获牛羊驼马上万。

这是李继迁取得的首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但同时也暴露了实力,引起尹宪等人的重视。

尹宪和都巡检使曹光实商议了李继迁的情况,认为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应该及时铲除,于是派人侦得了李继迁在地斤泽的准确位置,制定了一整套作战方案后,派出数千精骑直捣巢穴。

这一下李继迁可知道厉害了,被斩首500级,焚毁四千余帐,李继迁和李继冲弃众而逃,妻子和老母都被宋军俘获,遭受了最惨痛的一次失利。

但李继迁还是不认输,又将败众聚拢在夏州北部的黄羊坪,以兴复祖业激励众人。

周围的蕃部确实都是世代部民,对他很有认同感,又纷纷依附于他,其中野酋长还将女儿嫁给他,李继迁很快又恢复了元气。

李继迁等人总结被曹光实袭击的经验,认为很难和他这种正规指挥官对抗,商议以诡计诱杀曹光实。

李继迁先向曹光实诈降,曹光实本来就轻视这小股土匪,又想独吞功劳,于是瞒过尹宪,非常轻率的同意受降,只带一百骑前往受降,惨遭杀害。

紧接着李继迁用曹光实的旗号诱开城门,借助内应,巧妙的攻占了银州! 这是李继迁起事以来占领的第一座城市,忠于李氏的酋长们很是激动,前来归附的部落更多。

有人建议李继迁可以自称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号令蕃部。

但张浦非常冷静,指出现在刚得到一座城就称王太急切,现在应该建立指挥体系,并给各部酋长预设官职,激励大家各自为战,使朝廷疲于应付。

于是李继迁自称都知蕃落使、权知定难军留后,张浦等人各领官职,预署折八军、折罗遇、折御乜、嵬悉咩等酋长为并、代、丰、麟州刺史,勾勒了一个独立国家的雏形。

紧接着李继迁又带兵焚毁了处于战略中央的会州要塞,这次引起了宋廷高度重视,遣知秦州田仁朗、西上閤门使王侁、宫苑使李继隆会剿,传檄麟、府、夏等州以及日利、月利等部落配合作战。

李继迁丝毫不惧,又围攻河西三族砦,砦主折御乜本来就想投靠李继迁,于是杀死监军投降。

王侁就是逼送死的那个小人,他借三族砦失利弹劾田仁朗,果然大怒,召回田仁朗问罪。

田仁朗解释道:"曹光实意外被杀,他的旧部现在士气很低落,还需要增派援军才能防守绥州,三族砦离绥州又那么远确实没法救援。

但是现在我已经定下了擒住李继迁的计策,就是要怀柔羌人,或者以厚利使各部酋长打击他。

"太宗没有杀他,但是削职流放,王侁成功坐上主将的位置。

王侁的战略思想与田仁朗正好相反,是要以优势兵力打击李继迁以立军功。

果然宋军主力攻打银州,李继迁不是对手,丧师数千,弃城而逃。

王侁立下一个收复银州的大功,但是离田仁朗最初定下的战略却越来越远。

李继迁虽然败走,但是啸聚沙漠,只等宋军兵锋稍减即可利用拓跋氏在羌人中的群众基础,终究是可以重立祖业的,只有田仁朗的怀柔政策,将羌蕃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才是消除割据的根本之策。

李继迁逃走后又纠集一些忠心于他的部族继续抵抗,但他们与宋帝国禁军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很快,宋军击破了几十个部族,125个部族投降。

王侁意气风发,却不知他这样做已经给宋廷留下了重大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郑武公开疆辟土并善待百姓,为郑国的强大打下基础

被西戎包围的时候内心一定充满了绝望,自己为什么要作死用烽火来调戏诸侯,现在西戎,再怎么点燃烽火台,狼烟再怎么冲上天,诸侯各国看到也不会前来救驾,他们可不想一而再的被周幽王调戏。眼见西戎杀入城内,派出的人马都被西戎杀了,急坏了一旁的郑伯友。郑伯友是王的弟弟,此时并没有在自己的封地就任,而是在周王室辅佐周幽王。眼见事态危急,亲自请命前去杀退西戎,郑伯友虽然英勇,杀退不少西戎兵,一度使得西戎不敢靠前,但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国。 周幽王最终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西戎人在都城烧杀抢掠,好不得意,干脆住在都城不走了。这可急坏了申侯,本来他不满自己的外孙太子之位被周幽王废掉,联合西戎一起来攻打周幽王,本意是想让他收回成命,没想到西戎一打就收不住手,不光杀了周幽王,现在还不走了,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这让自己的外孙姬宜臼怎么登基? 无奈之下,申侯连夜写了三封密信,让人分别送到临近周王室的,晋侯和卫侯那里,请他们务必派兵马过来。这还不够,又专门派人前去郑国,告诉郑国世子掘突,说他父亲被西戎人杀了。 郑国世子掘突一听到自己父亲被西戎人所杀,顿时,带着孝亲自率领兵马杀向周王室都城,再加上其他诸侯的兵马,一时之间整个都城外旌旗飘扬,可吓坏了城内的西戎人,一番交战下来,西戎死伤大半。西戎首领一边让人放火烧城,一边带着搜刮来的金银财宝趁乱逃跑。 打败了西戎人,各诸侯商议,决定立太子姬宜臼为周天子,就是。留下郑国世子掘突为周平王做事,其他诸侯各自回国。没想到等各路诸侯一走,西戎人又杀了一个回马枪,本来都城之前被西戎烧过一次,已经破败不堪,现在西戎又来骚扰,周平王决定将都城迁往洛阳,史称东周。世子掘突一直在周平王身边忙前忙后,为了感谢掘突帮自己稳住阵脚,周平王将洛阳东边的土地封给他,还让他接任父亲郑伯友的官职,一边在周王室做卿士,一边在郑国做国君,就是。 郑武公一继位,便继承父亲郑伯友东扩的既定政策,开始实施扩张计划。首先要对付的就是邻国,郐国的国君既贪婪又喜欢占小便宜,很快就被郑武公灭掉。又过了两年东虢国也郑武公被灭掉,更别提郑国周围其他几个小地盘了,都被郑武公一一占领,这并没有让郑武公停止扩大版图的步伐,他不满足于此,要做就做到最好才是他的人生信条。 这一次,郑武公盯上了胡国。他并没有马上攻打胡国,而是选择麻痹胡国国君,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两国结成了姻亲。攀上了郑国这个大树,胡国国君开始放松对郑国的警惕。为了取得胡国国君的绝对信任,郑武公还专门演了一场戏,故意询问大臣们:"我现在想用兵征讨别的国家,你们看哪个国家适合进攻?"‘大夫关思其不假思索答道"胡国适合征讨",没想到郑武公大怒,命人将关思其杀掉。可怜的关思其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只是郑武公这出戏中的筹码。郑武公希望通过杀掉关思其来告诉胡国国君,我们郑胡两国关系是非常好的,谁都不能破坏。果然,胡国国君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的不得了,觉得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国家会灭亡了,于是高枕无忧,慢慢放松对郑国的防御。郑武公一见胡国上钩,时机成熟马上发兵,轻松灭掉了胡国。 郑武公一边开疆辟土,一边在国内善待百姓,重用各种技术人才,郑国逐渐强大起来,也为儿子郑庄公春秋初期的称霸奠定了基础。 随机文章世界十大天坑望而生畏,燕子洞天坑深达426米(可跳伞)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特点,性价比高种类多(单价150万美元)牛鞭效应可不是用来壮阳的,而是商品销售流程中产生的波动北极有过企鹅吗,专家认为北极没有企鹅(大海雀并不是企鹅)做梦是平行世界的记忆,做梦成为平行宇宙通道的钥匙(意识穿越)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关于西夏王朝的开创者是李继迁吗?他有哪些故事?

李继迁的故事 关于西朝的开创者李继迁,在银川和陕北各地的百姓中都流传着一些关于他的故事,有些显然是传说附会,不过联想到历史上关于开国总有一些夸大其词的记载,李继迁的故事还是很务实的。 李继迁是当时的银州防御使李光俨的儿子,但是当时他的家族已经算是银州的旁支了,算不上显赫,真正当权的是他的族兄李继捧这一支,不过他的母亲光出身显赫,据说李继迁出生时,天边出现了一道艳丽的彩虹,这可能是真的,因为没人能考证,史书上还记载他“生而有齿”,这显然不符合科学规律,可能是后人为了突出李继迁的天才伟大杜撰的,这在历史上早有先例,也不足为怪。他出生在陕北的无定河畔,后来成了党项族的大英雄,人们就把他出生的地方称为李继迁寨,几百年后,这个地方又诞生了一位农民起义军首领——。 李继迁的母亲从小就对他要求严格,而他自己也是聪慧果敢,善于骑射,非常有智慧,所以在十二岁时就崭露头角,担任了管理吐蕃事务的官员,可谓是年少成名,不仅如此,李继迁还非常勇敢,传说有一次他带着十几个人上山打猎,不料遇到了一直凶猛的老虎,别人都大惊失色,只有小小年纪的李继迁却非常沉稳,他不仅没有害怕,反而追着老虎连连射箭,最后射伤了老虎的眼睛,成功俘虏了这只老虎,从此以后,族人都对李继迁。 李继迁 李继捧 李继迁和李继捧都是夏州人,也就是今天宁夏银川的党项族贵族,并且还是同族兄弟,但是他们两人却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刚开始李继捧的威望比李继迁大,但是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就因为对父亲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不满意,并且因此与兄弟族人产生矛盾,竟然一气之下,率领一部分忠于他的族人归顺了,并且宣布将原属于西夏的大片土地单方面交给宋朝,当时的当然非常乐意,他不仅在皇宫里盛情招待了李继捧一行人,还赏赐给他们很多财物,还封李继捧为节度使。其实赵匡胤是企图有和平的方式吞并党项人的土地。李继捧看到北宋对他不错,竟然就安心接受了。 但是李继迁却对李继捧的决定很反对,他看的很清楚,夏州是他们党项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怎么能轻易让给别人呢,土地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可靠的。于是李继迁寻找的帮助,辽朝皇帝为了对抗北宋,决定帮助李继迁,这样一来,党项贵族内部就发生了分裂,但是李继迁显然技高一筹,他自己不仅牢牢掌握着对夏州的控制权,还取得了管理权,自己也坐上了高官的位置。 李继迁对赵匡胤企图吞并党项族人土地的做法非常愤怒,赵匡胤这一决定无疑是失败的,这一政策直接导致西夏对北宋的仇恨,后来李继迁的李元昊终于直接与北宋撕破脸,直接做了西夏的开国皇帝。 李继迁怎么死的 话说西夏国主李继迁由于对大宋的作战连战连捷,心里不免得意起来,这一年他攻下了灵州,下面的官员却向他报告说夏州连连干旱,粮食颗粒无收,百姓。李继迁想现在天下安定,也该好好想想处理粮食的问题了,毕竟粮食是一国的根本。 于是李继迁命令吐蕃人修建堤坝,可是天有不巧,这堤坝刚刚建好天空忽然下起了,河道决堤,又出现了水患,李继迁被老天爷弄得疲惫不堪,身边的僧人说这事因为大王连年征战,上天在惩罚你。李继迁听了心里慌了,于是就用拥有一张巧嘴,善于管理粮仓的三都案来筹集粮食。 三都案也是,他负责把西凉府的粮食运到夏州去,不料中途中遇到了吐蕃骑兵的骚扰,因为李继迁对吐蕃也是发动了好几次战争,并且虐待吐蕃的俘虏,所以吐蕃军队很痛恨他。于是这三都案马上迎战,击退了吐蕃骑兵,但是却发现少了一袋粮食。三都案害怕回到夏州后受到李继迁的责备,于是自己一个人前去抢粮,不料中了敌人的埋伏,被敌人乱刀砍死。 李继迁得知三都案的死讯后,马上赶来支援,却又遭到西凉部落的袭击。他自己眼睛受了重伤,几次昏厥,临死前他感到自己的连年征战的确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吃不饱肚子如何能安定民心,于是亲自前去祭奠三都案,不久之后,他自己也因为重伤不治而死,年仅四十二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