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常(1061——1086),毅宗李谅祚长子,母恭肃章宪皇后。
毅宗病死后继位。

1068——1086在位,共19年。
年号分别为乾道(1068——1069)、天赐礼盛国庆(1070——1074)、大安(1075——1085)、天安礼定(1086)。
以梁氏为后。
李秉常继位时,年仅8岁,其母梁氏摄政,以弟梁乙埋为国相,将国政一并委以乙埋。
乙埋在朝廷大肆,擢升家族子弟居于要职,形成梁氏专权局面。
母党梁氏的专权,与此前毅宗时期没藏氏的专权有所不同。
梁氏是汉人,在西夏皇族中深孚众望。
梁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提出恢复蕃礼,以获得地主贵族的拥护;另一方面对外用兵,欲假军事之名转移其与党项贵族间的矛盾。
1069年7月,梁氏以李秉常名义上表,请求恢复夏国之蕃礼。
这种作法,立即招致宋王朝与西夏国内臣民的不满。
梁氏不予理会,一意孤行,对内对外手段更加严酷。
李元昊之弟嵬名浪遇精通兵法,熟知军事,谅祚时期曾任国相,为都统军,因对梁氏不满,被罢官流放。
是年7月,梁氏因宋朝不肯归还绥州(今陕西绥德),且又断绝“岁赐”,遂发兵进攻秦州,杀死宋将范愿并士卒数千人。
时值宋朝第六代神宗在位,这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
因秦州之故,下令禁止宋朝边民与夏民私市贸易,对西夏国进行封锁,引起党项人上下一片恐慌。
为摆脱困境,梁氏复用兵于宋。
年底,梁乙埋率领大军进攻驻绥德宋军,被宋军击退。

1070年8月,梁氏又集中夏国全部兵力,分几路大军进攻宋环、庆等州,宋军败逃。
西夏兵入宋境,大肆掳掠而去。
梁氏发动的一系列对宋战争,虽互有胜负;但由于连年的穷兵黩武,大大加深了西夏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1076年,秉常16岁,开始亲自执掌国政。
他的亲政理所当然遇到母党梁氏集团极大阻力,因为母党梁氏集团已完全控制了朝廷。
1080年1月,秉常在皇族支持下,下令取消蕃礼,恢复汉礼,但因遭到母党势力强烈反对而未能实行。
以李秉常为首的党项人要行汉礼,而以梁氏为首的汉人却要行蕃礼,统治集团内部双方都想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
这实际上是激烈的权力斗争的反映。
1081年3月,夏将李清向李秉常建议,将黄河以南土地归还宋朝,与宋结好,可借以削弱梁氏的势力,秉常欣然接受。
方拟施行之际,被梁氏得知,于是诱杀李清,又将秉常囚禁于离皇宫五里左右的兴州木寨。
这次宫廷政变是西夏皇族与梁氏外戚集团争夺权力的结果。
秉常的失位,引起一大批皇族及大多数汉族官员的不满。
当时分领右厢兵马的仁多族便与梁氏后族矛盾十分尖锐。
统军、附马禹藏花麻向宋朝熙州送达吁请讨伐梁氏、愿为内应的文书。
宋神宗认准时机,调集大军,向西夏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6月,宋神宗以熙河经略使李宪、鄜延总管种谔、环庆经略使高遵裕、泾原副总管刘昌祚、签书经略使王中正,兵分五路,五十万大军围攻西夏。
所到之处,夏兵纷纷弃城出逃。
宋军连连得胜;夏兵一溃千里,未能组织起一次有效的反击。

后梁太后采纳将领意见,坚壁清野,纵敌深入,调集精兵十余万于兴州、灵州一带重点布防,又遣轻骑袭击宋军馈运,断其粮道。
宋军刘、高两路兵马重围灵州,凡18日不能克。
梁氏令决七级渠水以淹宋军,宋兵溺冻而死者不计其数。
宋各路大军皆以粮草断绝先后溃败,仅兵力损失即达40余万。
1082年,西夏又于永乐一战大败宋军,杀死宋兵20余万。
西夏在灵州、永乐两次战役中虽获大胜,但亦元气大伤;因战争而导致财用困乏、物价暴涨,大大加深了国内对梁氏专权的不满。
梁太后只好于1083年让秉常复位以缓和国内矛盾。
但尽管如此,国政仍然掌握在梁太后与梁乙埋手中。
梁太后一方面遣使入宋表请称臣纳贡;另一方面又以索要夏国旧有疆土为由,继续对宋边地进行攻掠。
1085年2月,梁乙埋死,其子梁乞逋自立为国相。
8个月后,梁太后死,梁乞逋继续掌权,而与皇族的矛盾依然如故。
李秉常,一代皇帝,终其一生,庸庸禄禄,没有建树。
1086年7月抑郁而死,终年26岁,葬于献陵(今宁夏自治区贺兰山平羌堡西北)。
谥曰康靖皇帝,庙号惠宗。
李秉常死后,其子李乾顺继位,是为崇宗。
随机文章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紧急事情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麻将三缺一)蜥蜴人的真相是什么,疑似外星生物/传闻创立地球最强组织怎样避免氢气球爆炸,台州氢气球爆炸造成57人受伤/打火机作怪揭秘盗墓人有什么忌讳,点蜡烛预防鬼吹灯/带黑驴蹄子辟邪揭秘最有福气的10处胎记图片,屁股上长胎记竟然是大富大贵的象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金国为什么不去攻打西夏?却要灭掉辽国和北宋
公元1114年,在统一了女真各部后开始起兵反辽。十一年后,辽国末代皇帝在应州(今山西应县)被金国大军包围后成为俘虏,辽国灭亡。 在灭辽之战中,北宋曾出兵和金国一同夹击辽国,可结果却是北宋大军被奄奄一息的辽国残军打得,大败而归。这就让金国统治者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繁华富庶的北宋王朝其实不过是只“纸老虎”。于是在辽国灭亡后,金国很快就将目标指向了北宋。 公元1125年(和辽国灭亡同一年),金国兵分两路南下攻宋。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总兵力只有十几万的金军却在北宋境内。北廷惧怕金国的兵威,出重金求和,结果金军在收钱之后先是退兵,但仅仅过去了半年时间又再度南侵。公元1127年初,金军占领北宋京师汴梁(今开封),、以及大量皇族、后宫妃嫔、贵卿、朝臣都成了金军的俘虏,北宋灭亡。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之变”。 在金国崛起之前,中国的形势是北宋、辽国、三足鼎立。在这三个政权中,西夏在各方面都是最弱的。那么金国相继攻灭了辽国和北宋后,西夏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答案是:相安无事。 金国之所以不攻灭西夏其实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它的战略重心不在西面。金国灭了北宋后,已经占据了当时最富庶的中原地区。此时金国统治阶层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继续南下攻灭还未站稳脚跟的政权,另一派认为应该稳固现有占领区,将其转变成金国的永久领土。刚刚开始是主战派的意见占了上风,金军曾尝试越过长江向江南地区发起攻击。但宋人吸取了北宋亡国的教训,开始拼死抵抗。金军在战场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后方又频频受到各地组织的义军袭击。因此,金国迅速调整了目标,将战略进攻改为与南宋政权南北对峙。在这期间,金国统治阶层根本没有去考虑向西夏进军这个问题。 其次是西夏统治者在与金国的外交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早在辽国灭亡之前,西夏人已看出谁将成为中国北方新的霸主了。因此西夏迅速向金国服软,西夏皇帝接受金国皇帝的册封,在名义上臣服于金国。这样一来,金国别说是不想打西夏,就是想打都找不出什么合适的理由了。 此外,金国不考虑攻灭西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性价比不高。西夏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民风彪悍,战斗力极强。早年北宋和辽国曾先后发兵讨伐西夏,结果都吃了大败仗。西夏的战略地位重要,可是国内经济并不发达。金国如果兴师动众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那必然要付出极高的代价,而获得的收益却非常有限,同时还得时刻提防南宋的反扑。从各方面情况来看,金国要攻灭西夏都是一笔很不划算的买卖。 因此,金国和西夏长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期间偶尔也发生过小规模冲突,但双方都尽量克制,不使事态扩大化。 到了十三世纪初期,领导下的开始异军突起,中国北方地区的力量平衡被打破,西夏和金国的关系迅速恶化,直至兵戎相见。最终,西夏和金国分别于1227年和1234年被蒙古攻灭。 随机文章花木兰中的性别与身份克娄巴特拉塞勒涅二世简介汉武帝重用的大臣中,哪一位是黑人奴人?著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密码,壁画中隐藏着各种人体器官日本二战战斗机排名分析,96舰载机仅位列第2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关于西夏王朝的开创者是李继迁吗?他有哪些故事?
李继迁的故事 关于西朝的开创者李继迁,在银川和陕北各地的百姓中都流传着一些关于他的故事,有些显然是传说附会,不过联想到历史上关于开国总有一些夸大其词的记载,李继迁的故事还是很务实的。 李继迁是当时的银州防御使李光俨的儿子,但是当时他的家族已经算是银州的旁支了,算不上显赫,真正当权的是他的族兄李继捧这一支,不过他的母亲光出身显赫,据说李继迁出生时,天边出现了一道艳丽的彩虹,这可能是真的,因为没人能考证,史书上还记载他“生而有齿”,这显然不符合科学规律,可能是后人为了突出李继迁的天才伟大杜撰的,这在历史上早有先例,也不足为怪。他出生在陕北的无定河畔,后来成了党项族的大英雄,人们就把他出生的地方称为李继迁寨,几百年后,这个地方又诞生了一位农民起义军首领——。 李继迁的母亲从小就对他要求严格,而他自己也是聪慧果敢,善于骑射,非常有智慧,所以在十二岁时就崭露头角,担任了管理吐蕃事务的官员,可谓是年少成名,不仅如此,李继迁还非常勇敢,传说有一次他带着十几个人上山打猎,不料遇到了一直凶猛的老虎,别人都大惊失色,只有小小年纪的李继迁却非常沉稳,他不仅没有害怕,反而追着老虎连连射箭,最后射伤了老虎的眼睛,成功俘虏了这只老虎,从此以后,族人都对李继迁。 李继迁 李继捧 李继迁和李继捧都是夏州人,也就是今天宁夏银川的党项族贵族,并且还是同族兄弟,但是他们两人却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刚开始李继捧的威望比李继迁大,但是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就因为对父亲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不满意,并且因此与兄弟族人产生矛盾,竟然一气之下,率领一部分忠于他的族人归顺了,并且宣布将原属于西夏的大片土地单方面交给宋朝,当时的当然非常乐意,他不仅在皇宫里盛情招待了李继捧一行人,还赏赐给他们很多财物,还封李继捧为节度使。其实赵匡胤是企图有和平的方式吞并党项人的土地。李继捧看到北宋对他不错,竟然就安心接受了。 但是李继迁却对李继捧的决定很反对,他看的很清楚,夏州是他们党项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怎么能轻易让给别人呢,土地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可靠的。于是李继迁寻找的帮助,辽朝皇帝为了对抗北宋,决定帮助李继迁,这样一来,党项贵族内部就发生了分裂,但是李继迁显然技高一筹,他自己不仅牢牢掌握着对夏州的控制权,还取得了管理权,自己也坐上了高官的位置。 李继迁对赵匡胤企图吞并党项族人土地的做法非常愤怒,赵匡胤这一决定无疑是失败的,这一政策直接导致西夏对北宋的仇恨,后来李继迁的李元昊终于直接与北宋撕破脸,直接做了西夏的开国皇帝。 李继迁怎么死的 话说西夏国主李继迁由于对大宋的作战连战连捷,心里不免得意起来,这一年他攻下了灵州,下面的官员却向他报告说夏州连连干旱,粮食颗粒无收,百姓。李继迁想现在天下安定,也该好好想想处理粮食的问题了,毕竟粮食是一国的根本。 于是李继迁命令吐蕃人修建堤坝,可是天有不巧,这堤坝刚刚建好天空忽然下起了,河道决堤,又出现了水患,李继迁被老天爷弄得疲惫不堪,身边的僧人说这事因为大王连年征战,上天在惩罚你。李继迁听了心里慌了,于是就用拥有一张巧嘴,善于管理粮仓的三都案来筹集粮食。 三都案也是,他负责把西凉府的粮食运到夏州去,不料中途中遇到了吐蕃骑兵的骚扰,因为李继迁对吐蕃也是发动了好几次战争,并且虐待吐蕃的俘虏,所以吐蕃军队很痛恨他。于是这三都案马上迎战,击退了吐蕃骑兵,但是却发现少了一袋粮食。三都案害怕回到夏州后受到李继迁的责备,于是自己一个人前去抢粮,不料中了敌人的埋伏,被敌人乱刀砍死。 李继迁得知三都案的死讯后,马上赶来支援,却又遭到西凉部落的袭击。他自己眼睛受了重伤,几次昏厥,临死前他感到自己的连年征战的确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吃不饱肚子如何能安定民心,于是亲自前去祭奠三都案,不久之后,他自己也因为重伤不治而死,年仅四十二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