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汉高祖刘邦原本定都洛阳,为什么后来又定到了长安?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现在我们都知道,西汉的首都是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

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西汉开国刘邦最初是定都在洛阳的,也就是后来的首都所在。

为什么原本定都于洛阳,最后的都城却成了长安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刘邦原先的确是定都于洛阳的,刘邦还曾在洛阳的南宫宴请群臣,并在那次宴会上提出了著名的“”。

但突然有一天,有一个穿着羊皮大衣的男人要求见他刘邦。

刘邦起与微细,从不以貌取人,更不以某人当时的地位来判断某人的能力,所以,听到虞将军的通报后,刘邦认为那个穿羊皮大衣说“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很有见地,一个人的思想并不会因为他的穿着而打折扣,也不会因为他的穿着而拔高。

这个穿羊皮大衣的男人叫娄敬,本是要去陇西戍边的小人物,正巧路过洛阳,得知刘邦当时正在洛阳,便要求见刘邦,虞将军跟娄敬说,我给你找一套光鲜靓丽的衣服,你再去拜见皇帝陛下吧,娄敬就说了那句“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

” 娄敬是个小人物,见到刘邦这个大人物却一点都不打怵,上来就问刘邦,陛下定都洛阳,是想效仿周文王周武王吗? 刘邦心想,周有八百年天下,统一天下之前,我刘邦已然出生,那时候的天下共主至少名义上还是周天子,我刘邦当然想效仿周文王周武王了,再者说,周武王兴兵讨伐残暴的商纣,我刘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诛暴秦伐残贼,又什么不能跟周文王周武王相比的呢? 于是,刘邦开心地回答,是呀,我就是想效仿先周,居天下之中,垂拱而治之。

出乎刘邦的预料,眼前叫娄敬的小人物竟给刘邦讲了一堆大道理。

娄敬跟刘邦说,陛下取天下跟周取天下是完全不同的。

周的先祖原本就有封地,积累了十几世的德行,其德其能为天下所有诸侯所赞赏,当时纣王无道,所有诸侯都想讨伐纣王,周武王振臂一呼,天下英雄都到了周武王麾下,诸侯也都和周武王结成了盟友,所以周武王在灭了商纣后才能定都于天下之中,那是因为所有诸侯都认可周武王做老大。

而你刘邦呢?你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取天下,靠的是暴力,当世拥有暴力的,并非只有你刘邦一个,只不过你刘邦的暴力最强,所以其他诸侯承认你刘邦是老大,暂时不敢用暴力对付你刘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刘邦则未必是暴力最强的那个,到时候,某个诸侯起兵,你刘邦处在洛阳这个并不是最优的地方,很可能会遭到暴击。

为今之计,是要找一块易守难攻还容易平叛的地方供陛下吃饭睡觉。

这个地方就是关中。

刘邦决定娄敬说得有道理。

但定都这样的大事,还是要慎重,所以刘邦又去问其他大臣,这些大臣有的说应当迁都有的说没必要,面对群臣的,刘邦决定去问问子房先生。

子房就是汉初三杰之首的的字。

张良跟刘邦说,娄敬说得很正确,刘邦的臣子多是外的人,自然希望都城能离他们的故乡近一些,所以他们才会说定都洛阳多么多么地好,接着,张良又细致地给刘邦讲了定都关中的好处,至此,刘邦终于下定决心,定都关中。

但秦故都咸阳已被项羽焚毁,刘邦只能另择一地作为都城,这个地方就是长安。

于是有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西汉都城长安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儿时原本是个“熊孩子”,还把自己的父亲摆了一道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一代枭雄,儿时原来是个“熊孩子”,还把自己的父亲摆了一道,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时期的风云故事非常多,诞生出来的英雄豪杰也是数不胜数。三国时期的创立源于魏、蜀、家的建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状态。魏王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有着非常传奇经历的曹操留下了很多故事,给现在的我们带来了很多戏说的粉本。细探究一代枭雄的一生就会发现枭雄的童年经历,在显示曹操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曹操的童年经历非常丰富,小时候的曹操就十分调皮捣蛋,放到现在人来说就是个熊孩子,讨人厌。曹操那是上房揭瓦,什么坏事发生了,第一时间想到的凶手就是曹操。曹操调皮的名声是远近闻名的,家里的长辈也是难以约束。可是,曹操的叔父看到曹操如此顽劣十分生气,认为是在败坏门庭,败坏曹家的名声,曹操的印象十分差。一次,有听闻曹操在市集上犯了事,曹操的叔父十分生气,就想到这次一定要把曹操好好整治一番。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曹操的父亲。 曹嵩得知儿子这样顽劣不化,平时读书不行,又这样在外面,败坏家里的名声。又加上曹操的叔父在旁边煽风点火,曹嵩待曹操回家后,就把曹操狠狠的教训了一顿。曹操得知自己犯事是被叔父捅到父亲那里,十分记恨自己的叔父。就想着不能被叔父这样算计,叔父本就看自己不顺眼,如果叔父继续在父亲面前有的没的说一通,那自己以后的日子更不会好过。自己的叔父自己肯定打不得,那怎么才能让叔父的话在父亲这里不起作用。 曹操是筹谋了一番,心生一计,就开始准备施行起来。一日曹操游荡于街头,准备等待叔父的出现,当叔父出现后,曹操立马装成突发疾病的样子,口吐白沫,抽搐不止的躺在叔父的脚边。曹操的叔父一看到这发癫的就是自己的侄儿,立马上前安抚,随后跑去曹操家里,告诉曹操的父亲曹嵩,这曹操犯病了,现在正在躺在街头动弹不了。 曹嵩一听曹操这般模样,十分担心,着急忙慌的和曹操叔父一起跑去街头寻曹操。待到曹嵩和叔父来到这事发地,却发现曹操一幅正常的样子,站在自己的面前。曹嵩十分疑惑的看着曹操和曹操的叔父,曹操的叔父连忙解释道,刚刚这曹操就躺在街头动弹不得,周围好多人都可以看到啊。曹嵩听完后,转头询问曹操,刚刚你叔父说你突发疾病,在这街头一幅快要死了的模样,怎么回事? 曹操一听完直到眼前两人都上钩了,开始说道,自己根本就没有生病,好好的,无非是叔父看自己不顺眼,想到父亲面前打小报告,让父亲继续责骂自己,不喜欢自己。曹嵩看到眼前的一切,哪有不信自己儿子的父亲。愣是曹操的叔父如何解释,曹嵩对其弟弟的话都是半信半疑,之后就更加不信曹操叔父的话了。 曹操的计谋得逞了,曹嵩认为曹操叔父的话没有可信度。曹嵩还是信任自己的儿子,曹操看到自己无人管教,更没有其他人在父亲面前说自己的坏话。所以曹操更加肆无忌惮的起来,也是这样的市井经历,造就了曹操这样的性格,也为以后成为一代枭雄奠定了基础。如果,当初的曹操乖乖的成为家里的贵公子,习文读书十分规矩。那么曹操可能会成为朝廷的忠诚,还不是将汉王朝搅闹的天翻地覆的枭雄曹操,也不会有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捉拿女婿宣平侯张敖入狱?

张敖是西汉时期诸侯赵王的儿子,张耳死后,他继承了赵王的爵位,并娶了的大女儿为王后。那么刘邦究竟为了什么事情要把女婿张敖抓起来,并且削去他的赵王爵位降为宣平候呢?公元前200年,这时刘邦登基为帝已经七年之久。而在这时刘邦的车马…张敖是西汉时期诸侯赵王张耳的儿子,张耳死后,他继承了赵王的爵位,并娶了刘邦的大女儿鲁元公主为王后。那么刘邦究竟为了什么事情要把女婿张敖抓起来,并且削去他的赵王爵位降为宣平候呢?公元前200年,这时刘邦登基为帝已经七年之久。而在这时刘邦的车马从平城县途径张敖的赵国,此时作为女婿的张敖自然是毕恭毕敬的接待自己的岳父。 张敖按照礼仪制度,脱去了自己的外衣并戴上了袖套,亲自负责刘邦一天的膳食和行程安排,态度谦卑恭敬与亲生儿子均无两样。但是刘邦对张敖的态度却不是那么客气和尊重,当时刘邦也不管是否逆了张敖的面子,一下子席地而坐,对其张口就骂,态度更是傲慢至极。后来这件事被张耳从的门客,也是现今张敖的国相贯高和赵午二人所知悉,纷纷都暴跳如雷! 虽然贯高和赵午已经年逾六十,但是他们生性豪爽、说话直接,当着张敖的面就说道:“我们赵国君主是个懦弱的国王!”紧接着他们又开始规劝张敖:“以前天下群雄争霸,只有真正有才能的人才能成为霸主。如今您对陛下谦卑有礼、恭顺有加,可他却对您如此不尊重,让我们替您杀了他吧!”张敖也万万没想到这两个老前辈能如此不管不顾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一紧张竟然把手指都咬出了鲜血!张敖赶紧劝和道:“你们怎么能讲出这种荒唐的话来!而且当时是先父不敌贼人才导致亡国,如今我们也是依赖了陛下才能复国,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无忧。而一切也都是陛下的恩赐,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希望你们日后千万莫要在提及了。” 后来贯高和赵午等十来名官员讨论过后就说道:“方才是我们的过失,而大王你的确是一个具有仁厚风范,知恩图报的好君主!但是我们也不能忍受陛下如此侮辱您,如果不杀他南解我们心头的怨恨。所以我们决定要杀掉他,如果事成,那大王您的势力则会变强,如果失败了,我们绝不牵连大王。” 公元前199年,刘邦又从东垣途径赵国,张敖为其献上了一个名为的美人,没多久赵姬就怀了身孕,后来张敖还为赵姬在宫外建造了一处住所,刘邦来赵国的机会也变得很多了。没多久贯高和赵午决定在刘邦必经之地柏人县的驿馆中的夹墙中埋伏武士伺机刺杀刘邦,后来刘邦起了疑心,成功逃过刺杀。 公元前198年,贯高的仇人向刘邦报告了其谋反的事情。刘邦很快就将贯高和赵午等十多个参与了刺杀事件的人一起抓了起来,当时很多人想拔剑自尽,贯高却对他们破口大骂:“你们为何要自杀?事到如今,大王没有参与过我们的谋反刺杀计划,如果我们都死了,那谁来替大王辩白他没有参与此事?” 后来刘邦列举了张敖的罪状,并下令说要把和张敖有关的门客和官员全族都必须处死。后来在审问过程中贯高和赵午坚持说张敖并未参与,随后刘邦派了贯高的同乡泄公去明查暗访,后来就赦免了张敖并削去了侯爵,降为宣平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