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张既人物生平简介,张既有哪些成就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张既出身寒门庶族,家中殷富,为人有容仪。

十六岁就在冯翊郡担任门下小吏,后来屡次升迁,被郡里举为孝廉,但没有前往京城入郎署为官。

建安元年(196年),任司空后,征召张既,他也没有到任。

后来被州郡举为茂才,升迁为新丰县令,在任期间他的政绩为三辅各县中名列第一。

河东之战 建安七年(202年),袁尚在黎阳同曹操对抗,派他所设置的河东郡太守郭援和并州刺史高干以及匈奴的单于攻取平阳,并派遣使者到西部同关中的各路诸侯联合,意图袭击曹操的后方。

此前,曹操曾表奏钟繇为侍中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

钟繇至长安后,作书为韩遂、等陈说利害得失,二人遂各遣子入朝侍奉,曹操暂无西顾之忧。

当时,匈奴单于作乱平阳,钟繇等进攻围剿,不克,且郭援、高干大军已至河东,并再次勾结韩遂、马腾等。

钟繇派张既去游说马腾等军阀,张既给马腾等人分析利害关系,马腾等人被说服归顺了曹操。

马腾派儿子带领一万多人马,会同钟繇的部队攻击高干、郭援,把对方打得溃不成军,郭援被斩首,高干和匈奴的单于都被迫投降。

后来高干再次反叛,并州失去控制。

河内郡的张晟拥兵一万多人独来独往,在崤山、渑水一带为寇,河东郡的卫固、弘农郡的张琰都带兵响应张晟。

曹操任命张既为议郎,担任钟繇的参军事,征召马腾等关中诸将合击张晟等,大破叛军。

张琰和卫固被斩杀,高干于逃往荆州的途中被捕杀,张既因功封武始亭侯。

从平凉州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将南征荆州,因为马腾等拥兵割据关中,于是派张既征命马腾,要求他脱离部曲入朝为官,马腾虽已经许诺,但始终忧郁不决。

张既恐其生变,乃令诸县储备粮食物资,以备不虞。

复令二千石俸禄以上官吏出郊迎接,马腾不得已,乃入朝。

曹操表他为卫尉,家属迁至邺城,并表其子马超为偏将军,统率马腾的部曲。

建安十六年(211年),马超反,张既从曹操破马超于华阴,西定关右。

乃以张既为京兆尹,招怀流民,兴复县邑,百之。

建安十七年(212年),天子册封曹操为魏公,魏国初建(此为汉末公国,非后之曹魏)。

张既与毛玠、崔琰等担任魏公国尚书,后出任雍州刺史。

曹操对张既说:“你回到故土任刺史,可以说是衣锦还乡了!” 建安十九年(214年),张既从护军将军讨伐于枹罕称王为乱三十余年的羌人宋建,另又攻取临洮、狄道,平定陇右。

当时,曹操欲迁徙民众以充河北,陇西、天水、南安三郡民众风闻后引发恐慌骚乱。

张即使三郡内为将校官吏者免除民众税捐,让他们整治屋宅,筑水碓,显示无迁徙陇右郡民之意,民心遂安。

功勋卓著 建安二十年(215年),从曹操征,别从散关入,氐王窦茂率部万余,恃险不服。

张既讨伐叛氐,收其麦以给军食。

张鲁投降后,张既建议曹操拔汉中之民数万户以充实长安及三辅。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攻汉中,另遣将军吴兰、雷铜进攻武都,张既与都护将军曹洪破吴兰于下辩。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占据汉中天险,曹操数攻不克,军士多有逃亡,不得已放弃汉中,又恐刘备北取武都氐人而进逼关中,问计于张既。

张既答道:“可劝氐人迁出,到粮食充裕的地方避敌。

并且对先至者予以重赏。

如此氐人必争相赶往。

”曹操依计行事,遣张既至武都,徙氐人五万余至扶风、天水两郡定居。

此时,武威人颜俊、张掖人和鸾、酒泉人黄华、西平人麹演等各举郡反叛,自号将军,相互攻击。

颜俊遣使送母及子诣曹操为人质,以求援助。

曹操问计于张既,他答道:“颜俊等内存祸心,今番若救之,待其势力强大后必定复反。

不如坐观虎斗,使其两败俱伤,我们再效法卞庄子刺虎,坐收其毙。

”曹操称善。

一年后,和鸾杀颜俊,武威王秘又杀和鸾。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薨,即位魏王。

此前,朝廷没有设置凉州牧一职,自三辅以至西域,皆属雍州。

(建安十八年,曹操以朝廷名义将天下十四州合并为古制九州,凉州被裁撤,所辖区域划归雍州)曹丕时重新开始置凉州刺史一职,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刺史。

张掖人张进胁持郡守举兵拒邹岐,黄华、麹演亦驱赶本郡太守,举兵响应。

张既领兵至凉州为护羌校尉苏则壮大声势,最终苏则成功平定叛乱。

张既进爵都乡侯。

平定河西 黄初二年(221年),凉州卢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扰。

称帝即位不久的魏文帝曹丕十分忧虑,说:“非既莫能安凉州。

”乃召回邹岐,另以张既为凉州刺史。

诏曰:“昔日请求统兵去攻打郾县的贼寇,光武帝笑着说:‘执金吾去攻打郾县,我还有什么烦恼呢?’你智谋胆略都胜过别人,现在正是你施展本领的时机,我允许您因利乘便,相机行事,不用再先向我请示。

” 又派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人领兵在他后面接应。

张既率军到达金城,要渡过黄河,部下将领、守备都认为兵少路险,不可深入敌方腹地。

张既说:“道路虽然险峻,却不像井陉那样狭窄,夷狄都是乌合之众,不会有那样的计谋,现在武威郡很危急,应该迅速赶到那儿。

”就断然下令渡河。

卢水胡骑七千余在鹯阴口狙击张既的部队,张既扬言要由鹯阴口渡河,却悄悄地经过且次县到威。

胡人都以为遇到了神仙,退却到显美县。

张既已然占据了武威,费曜的接应部队才赶到,而夏侯儒的部队还没到达。

张既犒劳赏赐部下,打算进军攻击胡人。

将领们都说:“我方士卒疲倦,敌人却保存着锐气,很难同他们打仗。

”张既说:“现在军中没有现成的粮草,应当就敌人处取得资用,如果敌人发现我方兵力聚集,就要退进深山,那时候再追击他们,道路既险峻难走,士兵又饥饿疲累;如果退兵不追,又会遭受敌人的抄袭。

这样的话,部队就总也得不到休息,正应了前人所说的‘一旦放跑了敌人,危害会延续好几代’。

”于是便领兵挺进到显美县。

遭遇卢水胡的几千骑兵,要借助大风放火烧毁魏军的营盘,张既部下的将士都很恐惧。

张既夜间埋伏下三千精锐士卒,让参军督率一千多骑兵挑战,命令他们佯装败退,卢水胡果然争先恐后地来追赶。

于是伏兵四出,截断了胡人的队伍,分别攻击他们的首尾,结果,斩首俘虏一万多人。

曹丕非常高兴,下诏说:“君渡黄河,历险境,用疲劳的军队攻击有准备的敌人,以少数胜多数,功劳盖过了周宣王时的南仲,勤劳超过了尹吉甫。

这个功绩不仅仅是打败了胡人,而是使河西一带永远宁静,让我再也不用顾虑西边的国土了。

”曹丕转封张既为西乡侯,给他增加了二百户食邑,连同以前的食邑,一共四百户。

不久后,酒泉苏衡反,与羌豪邻戴及丁令胡万余骑攻边县。

张既与夏侯儒击破之,苏衡及邻戴等皆降。

遂上疏请与夏侯儒修建左城,筑关隘,置烽火台、粮仓以备胡人。

西羌惊恐,率众二万余投降。

其后西平麹光等杀其郡守,诸将打算出兵攻打,张既道:“反叛的只有麴光等人,郡中的百姓不一定愿意跟随他们。

如果因为这样就兴兵讨伐,当地的官吏百姓、羌人、匈奴人就会说国家不辨是非,就会联合起来对政府持敌对态度,这就等于是为虎添翼。

麴光等人想让羌人和匈奴人援助他们,现在我们先让羌人和匈奴人包围攻击他们,用重金招募奖赏应征的,把俘虏也都送给羌人和匈奴人。

从外面扼止他们的势力,从内部离间他们的盟友,就一定会不战而平定这个地方。

” 于是便发布檄文通告各部落的羌人:凡是被麴光等人诱惑欺骗而加入叛军的一律原谅,能够杀死敌人将帅送来首级的加倍封赏。

檄文发布以后,麴光的部下杀死了他并送上了他的首级,其余的人都像过去一样安居无事。

薨逝任上 黄初四年(223年),张既薨于任上,其治理雍、凉二州十余年,以施政惠民而著称,所礼辟的扶风人庞延、天水人杨阜、安定人、酒泉人庞淯、敦煌人张恭、周生烈等,最终皆成为有名位的卿士。

朝廷颁布诏书说:“春秋时候的荀林父在翟土立功,晋侯赏给他千户之国作为他的封地;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光武帝为此赐封他的两个儿子。

已故的凉州刺史张既能够收容安抚民众,使各部落的人归顺朝廷,可以称作国家的良臣。

他不幸逝世,朕非常痛惜,现在赐给他小儿子张翁归关内侯的爵位。

” 即位以后,追谥张既为肃侯,由他的儿子张缉承袭爵位。

主要成就 张既一生以惠政闻名于世。

初任新丰县令时,治绩已为三辅地区第一。

河东之战时,张既受命劝说马腾,使其相继参与讨伐高干、张晟等人叛乱。

关系平定后,他出任京兆尹,抚民兴政,受百戴。

后与夏侯渊平宋建,定临洮、狄道,安郡民,迁徙氐人。

张鲁投降后,他建议曹操迁徙汉中的百姓以充实三辅。

又助曹洪于下辩击败吴兰。

黄初二年(221年),张既,出任雍州刺史,平定诸胡叛乱。

任凉州刺史期间,他降苏衡、邻戴众,修工事,安抚百姓,诛西平麹光。

他所征辟的杨阜、胡遵等人,皆有名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乱世三国:揭蜀国君主刘备摔阿斗的真实意图

时期,当阳长坂之战是、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这一,险些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这就是《》中刘备摔阿斗的故事。网络配图 赵云,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攻关中,分兵拒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 书中描述:子龙来到刘备面前时,战袍沾满了曹军的血,而阿斗居然在他的怀里安静的睡着了,这间接的就暗示的高超武功,使阿斗毫发未伤。其实,当时战马颠簸,刀枪碰撞,想必那阿斗不过是被暂时震得昏过去了。可小命虽保,脑子从此被震坏,估计得了脑震荡。后人说阿斗天生愚笨、孱弱,我估计那就是脑震荡的后遗症!当然,这不过是我个人的观点。 刘备见儿子平安,本因表现出兴奋和感激的样子,但不幸的是,因身负重伤,不愿拖累赵子龙救孤,投枯井而死,使刘备突然中年丧妻,好象不方便有兴奋的表情。但人家救了你儿子的命,总应该有所表示,按我们老百姓的方式,最起码要饱含热泪,拉住恩人的手许诺些什么。在中国,救儿子的命胜于救自己,如果有钱肯定少不了重金筹谢,是个人都知道要欠他一辈子的人情了。 然而,刘备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突然将接过的阿斗高高举起,作准备扔死算了的架势,嘴里还喃喃地指责尚听不懂人话的阿斗,意思是为了你,我险些损伤爱将等等,看得周围的将士目瞪口呆,赵子龙更是觉得倒是有些起来,本能的伸臂准备去接扔下来的阿斗。网络配图 刘备出乎寻常的动作,在今天看来,确实有违常理,人家拼着命把你儿子救出,你不准备谢倒也罢了,亲手要摔死他,早有此心,何必去救?其实,这正是刘备高明的地方,如何感谢赵子龙的救命之恩,不仅是关系到他自己的身份,表态时要有个度的问题,而且它还应该对日后产生积极的作用。 刘备的难处是,首先,赵子龙是他的部下,部下为上级办事,何谢之有,如果此风一开,恐怕以后人人皆是他的恩人,将无法再去指挥他们了,其次,如没有任何表示,将有违中国的传统礼节,三军看在眼里,今后谁还会为他卖命呢? 当时他或许可以选择当众宣布嘉奖赵子龙,但奖多少银子却不好把握,多了他没有,少了显得自己儿子太不值钱,而且一个武将也未必对钱感兴趣,战争年代有钱也不知道往哪花呢,那么给赵子龙升官,可他是打仗的料,让他统领三军,恐怕不答应,奖他个女人,古有英雄爱美人,他一定喜欢,可刘备自己刚刚丧妻,另一个嫡妻甘夫人又受惊已神志不清了,自己的事情都没搞定呢。所以,奖赵子龙什么东西都不太合适。 那么让赵子龙做阿斗的义父,这个在中国古代可是常有的事,但一般情况下,这个人应该是个的长者,赵子龙不够辈分,若他真的成了阿斗的义父,那么他的地位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如当年之,前车之鉴刘备不得不考虑,更何况这等于让诸葛亮降了一级,那知识分子心眼窄,一生气跑了怎么办?(诸葛亮曾经就跑过)。再说,以后若有人直接救了他本人的命,做谁的义父好呢?显然这样做会令天下人耻笑。网络配图 所以,刘备采取的是“反被动为主动”的策略,就是说,赵子龙是阿斗的救命恩人是明摆的事实,但如果高度肯定了他的功绩,赵子龙必然会飘飘然,今后养成的脾气,凌驾于众将之上,从而与关张二弟发生冲突自乱阵脚。因此他必须采取主动,向三军表明他是个重爱将而轻骨肉的人,从而淡化赵子龙救孤的重要价值。 综观刘备的用意,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处理这件事上的精明(奸啊)。他扔阿斗的举动虽然做作,但效果却非常的好,既有感激赵子龙的含义,给三军有了个交代,又显示他是个爱才的主公,让赵子龙反而还要感谢他的知遇之恩,收买了人心,可谓一箭双雕。至于有人担心,那阿斗会不会因此真的被他摔死,刘备自己手上的活,自然是心中有分寸,他那条猿臂别看他举得高,放下来也就是膝盖的高度,明知道摔不死,不过是装装蒜而已。 这样看来刘备摔阿斗背后竟然这样有深意,我们都知道刘备之所以身边有才人士居多,主要是因为刘备仁德,而摔阿斗事件再一次表明了“兄弟”在自己心中的分量,所以结果是一举两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士燮:三国时最低调的诸侯,被邻国封神祭祀至今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时最低调的诸侯,执掌一方保四十年和平,被邻国封神祭祀至今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三国时代,战火四起,群雄并立。许多割据军阀显赫一时,最后却基本都在乱世中丢掉性命,唯独有一个军阀非常特别,不仅长期偏安一隅不受打扰,平安地度过乱世,而且还被后世加封为王,至今仍被人们当做神灵祭祀供奉。此人名叫士燮。 士燮,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州)人,祖籍本为山东,王莽篡汉时先祖为避祸举家搬迁至交州。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士家从初来乍到的外乡人一跃成为当地豪族,邻里无不敬重艳羡。比如士燮的父亲士赐,就被东廷重用,官至日南郡(今越南中北部)太守。士燮也很有出息,年轻时就发奋读书,后来辗转前往京城以求学问精进。在京城,他认识了经学大儒刘陶,并拜入其门下苦修《春秋》精义。数年之后,士燮被推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但很快就因得罪上司而被免职。 其父死后,士燮在家守孝,并被举为茂才,再次踏入官场,任巫一职,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升任交趾太守。没多久,交州刺史朱符因向下辖各郡征收重税而被义军杀害,士燮便抓住机会向朝廷上书,推荐自己的弟弟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士兼任九真太守,三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由于当时朝廷衰微,对交州的影响力有限,因此最终答应了士燮的请求。就这样,交州七郡之中,士燮兄弟就控制了其中四郡。虽然士燮在表面上还是归朝廷管辖,实际上因辖境偏远,朝廷政令多有不达,士燮已经成为当地的一方诸侯。在岭南及越南历史上,士燮的威望之高,丝毫不在南越王赵佗之下。 在朱符死后,朝廷派遣张津为新任刺史,结果这个行为荒诞的刺史到任不久,又被部将杀死。荆州牧得知后,意图侵吞交州,于是派心腹赖恭前往接替张津之位,同时派吴巨接替已病死的原苍梧太守史璜。得知此事后,惟恐刘表势力扩大,于是以朝廷名义给士燮送去玺信,委任其为绥南中郎将,总管交州七郡并兼任交趾太守。此后士燮并没有托大,每年准时派人将贡品送往许都,曹操对其非常满意,以献帝名义封其为安远将军、龙度亭侯,交州地区的太平日子也因此得以继续维持。 “”后,三国鼎立之势日渐成型。士燮经过一番考虑,决定投靠离自己最近的东吴政权,于是他将儿子士廞送到东吴做人质,拜其为武昌太守,其余前往东吴从政的士家子弟也都是清一色的中郎将。为表忠心,士燮还采取一系列行动支持东吴,比如劝说益州豪族雍闿叛蜀归吴等。对于士燮的,孙权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拜其为卫将军、龙编侯。 每年,士燮都向孙权进贡当地特产的、琉璃、犀角、象牙、龙眼、翡翠、等珍贵之物,孙权每次都会亲自写回信予以安抚。就这样,交州地区又在东吴治下平安地度过了十五年光景。东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士燮去世,享年90岁。其子士徽因不满失去对交趾的统治权而叛吴自立,随后被东吴大军平定。东吴随后将交州,北为广州,南为交州,整个士家彻底失去对交州的管理权,昔日豪族至此烟消云解。 士燮统治时期,使交州地区近四十年都几乎没有战火,堪称是三国时期唯一的世外桃源。此外,士燮喜欢国学,重视儒学传播,时常与前来交州避难的儒家学者一起交流儒家学术,掀起了交州儒学兴旺发达的局面。末期,林邑国(今越南中南部)出兵交州,曾发掘过士燮的坟墓,却发现其面目栩栩如生,宛如活人一般,便又重新封上坟墓焚香祷告,祈求恕罪。消息传开后,越南百姓认为士燮已经得道成仙,遂称之为“士王仙”,还专门为他盖了一间庙宇。越南时期,朝廷正式追赠士燮为“善感嘉应灵武大王”。此外,士燮还被越南人奉为“南交学祖”,认为他是开当地民智的儒学圣祖。就这样,士燮既入了帝王庙,又入了文庙。越南人对其极为崇敬,庙里香火旺盛,至今仍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