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这东西,虽不可全信,但其中有些东西也不无道理。
在没有科学论证的时代,古人把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研究这些面相、占卜之术,他们肯定从中也找出了许多事物的相关性和规律,有一定的命中率。
我们姑且就把它当作一种特殊学问,但要拿来预测未来、指导人生,那简直是愚不可及。
巴蜀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一个有名的占卜先生,但他的占卜理念,却和世俗有所不同。
这位先生叫庄君平,后来为了避汉明帝的讳,被后世改称为严君平。
严君平不是简单的江湖术士,他专研的是高深的《易》学和《老庄》之学,在当时名满天下,他的学问和气度可以让人深为折服,连地方大员在他面前都不由得肃然起敬。
就像严君平自己说的那样:物质太多,伤我精神;名气太大,损我性命。
这就是他高超的思想境界和 严君平是蜀郡成都(今成都市)人,大约生活在西汉昭帝到新朝这段时间。
他占卜有一个特点,就是每天只占卜那么多人,超过以后则明日请早。
这有点儿像现在的一些名医,每天只有固定的号,得提前预约,没预约到号,就只有等第二天。
他不危言耸听,不为了多收取客户银子而不择手段,他总是劝人向善。
比如:对于做儿子的人,他鼓励这些人要孝敬父母;对于年幼的人,他鼓励他们要尊敬长者;对于臣子,他鼓励他们要忠于朝廷、尽忠职守。
他总是根据不同的人和问题,利用卦象来劝导这些人诚心向善。
像这样的算命先生,与其说他在算卦,不如说他在教导众生。
除了算卦,严君平还教授徒弟,为他们讲解《》。
巴蜀另一位大文学家,就曾经请教过严君平,对其才学和道德相当敬佩。
扬雄后来到长安入职后,还经常称道严君平的德行。
扬雄的一位好友李强后来到蜀中任职,李强以为可以请严君平出来辅佐他,结果和严君平一打交道后,才发现严君平是他根本请不动的。
有一个蜀郡富人罗冲不知道严君平的心志,想资助严君平去求仕,结果被严君平反驳得。
严君平是怎么说的呢? 严君平认为:罗冲虽然有钱,却反而是他的短处,自己虽然钱不多,却反而是自己的长处。
此话怎讲? 因为罗冲每天都在为钱的事劳碌奔波,而严君平生活过得逍遥自在,家里还小有余钱,这到底是谁更富有呢? 像严君平这样的心境,在现代已经很难找到了。
有时候我们不妨多问问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隋大业中期,许敬宗考中秀才,任淮阳书佐。
不久,值班于谒者台,负责接待、传送文书。
公元618年(隋义宁二年),隋右屯卫将军发动政变,杀许善心,许敬宗哀求,得免一死。
归顺 李密失败后,许敬宗归顺唐朝,被补为涟州别驾。
秦王李世民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秦府学士。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许敬宗被任命为著作郎,兼修国史,升迁为中书舍人。
影视剧中的许敬宗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去世。
百官为长孙皇后服丧期间,许敬宗看见率更令(官名)样貌丑而大笑,被御史揭发,被贬为洪州都督府司马。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他因完成《武德实录》、《太宗实录》的撰写工作,被封为高阳县男,赐物八百段,代检校黄门侍郎。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太宗亲自出征攻打高丽,皇太子留守定州处理国政,敬宗与等一起执掌机密的要政。
中书令岑文本死在行所,朝廷令敬宗凭借本官的身份检校中书侍郎。
太宗在驻跸山下摧毁了辽贼,敬宗站在太宗马前接受圣旨起草诏书词藻文采非常华丽,深受太宗的赞赏。
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敬宗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
敬宗把女儿嫁给少数民族部族之长冯盎的儿子,收纳了很多金银珠宝,被有司揭发,降任郑州刺史。
公元652年(永徽三年),许敬宗入朝担任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立功武后 许敬宗永徽五年,高宗欲废,立武昭仪为后,、褚遂良等大臣坚决反对。
公元655年(永徽六年),重新拜为礼部尚书。
许敬宗为迎合高宗,多次劝长孙无忌促成此事,受到厉色斥责。
而则对许敬宗极为感激,引为心腹,迁礼部尚书。
许敬宗说:“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就想换老婆,何况天子欲立后,这本来就与别人没有关系,何必要妄加议论呢?”武则天就让身边的人把这话告诉高宗。
武则天当了皇后,决心报复那些反对这件事的人。
敬宗与中书侍郎遂诬告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于是他们被流放于岭外,并死在那里。
公元656年(显庆元年),敬宗担任太子宾客,八月,许敬宗因主张立武后有功,迁侍中,并监修国史。
公元658年(显庆三年),晋封为郡公,不久朝廷追赠他父亲许善心为冀州刺史。
高宗因在古长安城游览,问侍臣说:“朕看故城旧基,宫室像是与百姓杂居在一起,从秦、汉以来,几代都是这样的吗?”敬宗回答说:“秦代都城咸阳,城郭相连横跨渭水,所以说‘渭水贯穿都城,而像是天河’。
到时才筑这个城,那以后、、后周都把这里做都城。
”又问:“昆明池是什么年间开凿?”敬宗回答说:“武帝派使者与西南少数民族友好交往,而被昆明滇池阻绝,当时想攻打昆明国,因此借镐池的旧泽,凭它通过滇池,用来练习水战。
”高宗因此命令敬宗与弘文馆学士一一考查秦汉以来历代富室处所,上奏朝廷。
许敬宗作品公元662年(龙朔二年)二月,为右相(新法改中书令为右相),加光禄大夫。
次年,拜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依旧监修国史。
至此,许敬宗所受到的重用和待遇,当朝无人与之相比。
乾封初年,由于敬宗年老,不能步行,朝廷特令敬宗与司空李勋每次入朝晋见那天各乘小马进禁门到内省。
公元670年(咸亨元年),敬宗上表请求辞官退休,皇帝的诏令听任他退休,依旧担任特进,俸禄照旧。
公元672年(咸亨三年),敬宗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高宗为他举哀,三天停止上朝,诏令文武百官到敬宗的府第去哭丧,册封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准许他陪葬昭陵。
2轶事典故 修史妄改 许敬宗敬宗自从掌管国史,记事曲从迎合、曲直不正。
当初,虞世基与敬宗的父亲许善心一起被宇文化及杀害,封德彝当时为内史舍人,完全看到了当时的情况,因此对人说:“虞世基被诛杀,世南伏地而行请求替兄受死,善心被处死,敬宗用来求生。
”人们以此为话柄,敬宗非常怨恨这件事,到了为德彝立传的时候,大肆强加他的罪恶。
敬宗女儿嫁给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其人本来是皇家的奴隶,敬宗贪图财物与他联姻,于是为九陇曲意陈述他的门阀,给他妄加功绩,并把他提升到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同卷。
敬宗为儿子娶尉迟宝琳的孙女为妻,得到很多贿赂的财物,到做宝琳的父亲尉迟敬德的传时,完全为他隐去各种过失罪过。
太宗做《威风赋》用来赐给长孙无忌,敬宗做传时却改写是赐给尉迟敬德。
白州人庞孝泰,是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中的平庸之辈,率兵跟随出征高丽,高丽知道他懦弱,袭败了庞孝泰。
敬宗又收纳了他的珍贵物品,做传时说他屡次打败贼众,斩杀俘获敌贼数万人,汉将中骁勇强健的只有与庞孝泰了,曹继叔、高伯英都在他们之下。
起初,高祖、太宗两朝的实录,其中由敬宗所撰写的,很多都是详细、真实的,敬宗又总是以自己的爱憎曲意进行删改,评论群言尤其是这样。
然而从贞观以来,朝廷所撰修的《五代史》及《》、《东殿新书》、《西域图志》、《文思博要》、《文馆词林》、《累壁》、《瑶山玉彩》、《姓氏录》、《新礼》,敬宗都总揽其事,前后所得赏赐,多得记也记不清。
许敬宗的奸佞之举,在其去世后不久就被人揭发。
诏令等改修国史,后来唐朝又数次修编国史,都未提及许敬宗,佐证了许敬宗肆意删编的内容已经荡然无存。
后人所见的《》等已鲜有许敬宗篡改的内容了。
但许敬宗的各种丑行却通过国史、两《唐书》、《》等一代代流传下来,警醒后人要“淡泊守节、克己修身”。
他的长子许昂很有文才,历任太子舍人的职务,许昂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
裴氏的婢女有姿色,敬宗宠爱她,让她做继室,假氏。
敬宗发怒废黜了,加给许昂以不孝的罪名,上奏朝廷请求把许昂流放到岭外。
显庆年间,上表请求朝廷让许昂回来,任虔化县令,不久就去世了。
敬宗奢豪,曾经造飞楼七十间,让妓女在上面骑马而走,以为戏乐。
这名前宰相之死,对于武后在朝中的势力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在为许敬宗商议赠谥的时候,朝臣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太常博士袁思古嬉建议上谥号为“缪”,含义为“名与实爽”,乃是一个恶谥,还得到了户部尚书戴至德、太常博士王福峙的附和。
这样的谥法当然不能令许敬宗一系的人满意。
于是诏令在朝五品以上官员公议,议来议去,给许敬宗上了一个“恭”的谥号,意思是“既过能改”。
3历史评价 许敬宗唐·袁思古:“敬宗位以才升,历居清级。
唐·王福畤:“谥者,饰终之称也,得失一朝,荣辱千载。
若使嫌隙是实,即合据法推绳;如其不亏直道,义不可夺,官不可侵。
若顺风阿意,背直从曲,更是甲令虚设,将谓礼院无人,何以激扬雅道,顾视同列!请依思古谥议为定。
”又说:“昔晋司空何曾薨,太常博士秦秀谥为缪丑公。
况敬宗忠孝不逮于曾,饮食男女之累,有逾于,而谥之为‘缪’,无负于矣。
” 五代·:“及敬宗掌知国史,竟以已所爱憎曲事窜改,论者非之。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三国时期,说起东吴大将朱然,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人物,在演义中更是被写成了因为追击而被斩杀的橘色。
但是在历史中,他的能力在东吴阵营中,可是不下于其他名将的,《》对朱然有这么几句评价:“终日钦钦,常在战场;临急胆定,犹过绝人。
”那么东吴大将朱然到底属于什么水平,对他应该如何评价呢? 小编认为,孙吴大都督朱然是足以跟魏大司马曹仁、蜀征西大将军魏延相提并论的角色。
孙权于公元229年称帝,当时为上大将军、右都护。
这五人是孙权开国无大元帅,其中诸葛瑾和步骘并不擅长军事,朱然就是当时仅次于陆逊的孙吴第二名将。
排名在全琮、、、之上,即便、能多活几年也不会跟朱然并列,最多有机会把全琮挤下一个名次。
下面咱们回头来说说朱然,他乃是东吴名将,只是东吴名将比较憋屈,没爹疼没娘爱,知名度很低。
但小编告诉大家朱然都干了什么事,大家也许就不会陌生了。
第一件事,他跟夺了荆州,断了的退路,最后关羽兵败被杀。
第二件事,在中,朱然率五千人马,与陆逊合力抵抗刘备。
在此战中,朱然单独带兵攻破刘备的前锋,截断他们的后路。
以上这两战,大家都很熟悉,不过他还只是配角,在接下来抵御南征之战中,他。
当时曹军兵分三路,其一路以上军大将军为统帅,下辖征南大将军、左将军、右将军诸部,进攻南郡。
由于朱然在收复荆州之战中颇多战功,深受吕蒙赏识。
吕蒙去世前,孙权向他讨教谁可镇守江陵,吕蒙答道:“朱然有胆有谋,他可以胜任”。
江陵的布署情况是这样的:朱然坐镇江陵城;江陵城靠着长江,江心有个岛唤作中洲,由建武将军孙盛率一万人驻守,与朱然互为犄角,遥相呼应。
为了攻下江陵城,曹真把各种手段都用上了:堆土山、凿地道、立楼橹,居高临下向城里射箭,一时间箭如雨下。
要知道攻城可是魏军的强项,中原战争多为城池争夺战,各种攻城战术已被运用得了。
在朱然的领导下,江陵守军顽强抵抗,曹真久攻不下,孙盛盘踞在中洲,时不时派出军队袭扰魏军侧翼,减轻江陵城的军事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曹真决意先拔除中洲这枚钉子。
公元223年正月,此时长江汛期还没到,正值水浅季节。
曹真利用此机会,把进攻中洲的任务交给沙场将张郃。
长江水少制约了水师的行动,张郃发动登陆战,率军突入这个江心小岛,吴军守将孙盛不敌,只得放弃,中洲遂落入魏军之手。
中洲沦陷的同时,由诸葛瑾率领的援军进展十分不顺,遭到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的阻击,未能突进到江陵城内,救援行动失败。
外围据点丢失、援兵不至,江陵城与外界交通断绝,已是一座孤城,吴国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特别是中洲失守后,长江的运输线也被魏军截断,江陵随时都有断粮的风险,一旦粮食耗尽,将。
由于粮食紧缺,大批吴国士兵由于营养不良,患上浮肿,能够作战的士兵只剩下五千人。
值此紧要关头,朱然的镇定自若给所有人服下一粒定心丸。
看到主帅如此这般从容,笼罩在将士们心头的阴影也逐渐散去,相信这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领导一定能带着他们走出困境。
不过,仍有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想着投降了。
时任江陵的姚泰是北门指挥官,经过数月战斗,手下士卒伤亡很大,而城外黑压压一片是敌人的营垒,他已经沮丧到了极点,对守住城池毫无信心。
他秘密派亲信潜入魏营,请求投降,并答应作为魏军的内应,届时打开北门,迎曹真入城。
倘若姚泰的计划成功,江陵必定沦陷,只是朱然警觉性很高,及时发现姚泰的阴谋,果断将他拿下,就地正法,避免一场灾难。
为了打破魏军的封锁,朱然以积极防御代替消极守城,只要有机会便率部反击。
这种战术取得很大的成果,吴军连续攻破魏军的两处营垒,稳定了战局。
随着天气转热,传染病进入高发期,魏军的处境开始变得非常糟,非战斗减员开始增长,将士们更加消极怠战,在这种情况下,魏文帝曹丕情知军事行动已彻底失败,只得鸣金收金,下诏班师北还。
江陵一役,令朱然“名震于敌国”,以善战而闻名天下,朱然凭借江陵之战一举成为孙吴仅次陆逊的名将,当时击败曹仁的朱桓,孙权的女婿全琮以及老将周泰、韩当都已经比不过他。
朱然和全琮分别担任左右大司马、左右军师,是孙吴最高军事指挥官,只因二人先孙权病逝,才没成为托孤之臣。
朱然其人身高不足七尺,气质分明,临阵作战的时候沉着稳重过人,以胆气著名。
即便在没有战事的时期,朱然还是要求军营的士兵严阵以待,进行演练,对治军相当严厉。
故朱然数次随孙权出战,他的部队处于劣势都不会溃散。
比如有一次魏将李兴趁朱然孤军深入,派兵阻断朱然后路,竟被朱然强行击败,斩获数千。
朱然晚年作为大都督,治理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
孙权多年以来最恩宠的将领是吕蒙和,第三就是朱然。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如果单论朱然的影响力,他实在没法跟陆逊这样顶尖人物相比,亦不如、、吕蒙的贡献大,但是在孙吴次一等的将军里可算第一号人物。
朱然一生品行高洁,更了不得的是在战场上临危不乱,镇定自若。
最后朱然在担任大都督时,功臣名将只有他还健在,飞鸟尽时,良弓还在,实为难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