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宇文泰和苏绰的对话: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507—556),字,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

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亦是开国的奠基者。

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

(详见《北史卷九·周本纪上第九·太祖文帝宇文泰》) 当他模仿,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和齐名的政治家苏绰。

苏绰(498—546),字令绰,西魏京兆武功人(今陕西武功),汉族。

出身世宦豪门,其父苏协官至武功郡守。

苏绰少好学,精通算术。

从兄苏让推荐于宇文泰,拜为大行台左丞。

宇文泰重用苏绰,制定计帐法、户籍法。

大统十一年(545),授大行台度支尚书。

草拟《六条诏书》,宇文泰立于座右,宇文泰下令百官习诵,并规定:“牧守令长,不通六条和计帐法者,不得居官。

”又制定《大诰》,文字简练流畅,一改自晋以来的浮华文风。

又据《周礼》改定官制,大统十二年(546年)未成而卒,宇文泰率百官送棺椁出城外,扶棺痛哭,悲叹:“尚书平生为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

惟尔知吾心,吾知尔意。

方欲共定天下,不幸遂舍我去,奈何!”。

死后家无余财。

著有《佛性论》、《七经论》。

(详见《北史卷六三·苏绰》) 宇文泰曾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了三天三夜。

其中一段对话,揭示出千古治国之术,值得深思。

节录如下: (宇文泰)问曰:国何以立? 宇文泰请教:“怎样治理国家?” (苏绰)曰;具官。

(具官,即配备官员) 苏绰回答:“配备各级官员。

” 问:何以具? 宇文泰继续请教:“怎样配备官员呢?” 曰:用贪官,弃贪官。

苏绰回答:“使用贪官,反对贪官。

” 问:贪官何以用? 宇文泰很不理解:“为什么我要任用贪官呢?” 曰:为君者,以臣忠为之大。

臣忠则君安,君安则社稷安矣。

然无利则臣不忠,官多财寡,奈何? 苏绰答道:“对皇帝来说,最重要的是大臣对你忠诚。

群臣忠诚,皇帝就安心;皇帝安心,社会就稳定。

可是你想让部下地卖命,你就得给人家好处。

可你又没那么多钱给他们,那怎么办呢?” 曰:为之奈何? 宇文泰说:“是呀,那怎么办呢?” 曰:予其权,以权谋财,官必喜。

苏绰回答:“那就给他权,叫他用权去搜刮钱财,获得好处后必然会高兴啦!” 问:虽然,官得其利,寡人何所得? 宇文泰问:“虽说如此,但大臣们大获其利,那我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曰:官之利,乃君权所授,权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

天下汹汹,觊觎御位者不知凡几,臣工佐命而治,江山万世可期。

苏绰回答:“他们获得好处,是因为你授予的权力。

有权自然就有利,为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官员们必然对你忠心耿耿。

要知道天下乱哄哄的,皇帝宝座有多少人在觊觎啊?但有这些忠诚的贪官维护着您,(唱)皇上的江山,万呀么万年长!” 上叹曰:善!然则,贪官既用,又罢弃之,何故? 宇文泰恍然大悟,竖起拇指赞曰:“高!实在是高!”接着不解地问:“既然咱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反贪官呢?” 曰:贪官必用,又必弃之,此乃权术之髓也。

苏绰答:“既大胆用贪官,又高调罢免惩治贪官——这就是治国权术的精髓所在。

” (宇文泰)移席,谦恭就教曰:先生教之! 宇文泰往苏先生身边凑近,满脸堆笑:“请老先生您接着指教。

” (苏绰)笑对:天下无不贪之官,贪墨(指贪污)何所惧?所惧者不忠也。

凡不忠者,异己者,以肃贪之名弃之,则内可安枕,外得民心,?此一也。

苏绰微笑道:“天下没有不贪的官。

官员贪污有啥可怕的?可怕的是他不听你的话。

凡对你不忠诚的,你就以肃贪的名义罢免他。

既可巩固政权,又能获得百姓拥戴,呢?” 其二,官有贪渎,君必知之,君既知,则官必恐,恐则愈忠,是以弃罢贪墨,乃驭官之术也。

不用贪官,何以弃贪官?是以必用又必弃之也。

倘或国中之官皆清廉,民必喜,然则君危矣。

官吏贪污,把柄就攥在你手里了。

你既抓住把柄,他就诚惶诚恐,对你毕恭毕敬,忠心无二啦!因此惩治贪腐,是驾驭部下的一大法宝。

如果你不任用贪官,又怎么谈得到惩治贪官呢?所以,我们对贪官,既坚决任用,又要进行惩治。

如果全国官员都清廉不贪,那老百姓自然高兴,可是你这个政权就了。

问:何故? 宇文泰疑惑地问:“这是什么逻辑,我怎么越听越糊涂呢?” 曰:清官或以清廉为恃,犯上非忠,直言强项,君以何名弃罢之?弃罢清官,则民不喜,不喜则生怨,生怨则国危,是以清官多不可用也。

…… 苏绰徐徐道来:“清官因操守清廉,无所顾忌,就会梗着脖子批评你,冒犯你。

你又能琢磨什么借口来除掉他呢?你毫无理由地罢免清官,老百姓肯定不高兴。

老百姓不高兴,就会引起民愤,那国家就危险了。

清官大多是刺头,所以不能任用。

” (苏绰)厉声曰:君尚有问乎? 苏绰忽然严肃地对宇文泰说:“你还有问题吗?” (宇文泰)大惊,曰:尚有乎? 宇文泰吃了一惊,“您还有什么指教?” 绰复厉色问曰:所用者皆贪渎之官,民怨沸腾,何如? 苏绰又严肃地提问:“如果你任用都是贪官,使老百姓的怨愤就像开了锅的沸水,你怎么办?” (宇文泰)上再移席而匍匐问计。

宇文泰一惊,爬过来,靠近苏绰,虚心请教:“您说咋办呢?” 绰笑曰:斥之可也。

斥其贪墨,恨其无状,使朝野皆知君之恨,使草民皆知君之明,坏法度者贪官也,国之不国,非君之过,乃官吏之过也,如此则民怨可消。

苏绰哈哈一笑,回答:“对大贪官,毫不含糊地罢免严惩,让朝野臣民都知道你对贪官恨之入骨,让乡间民众都认为你很英明,而败坏国家法度的是那些贪官污吏。

国家治理成这个样子,和你无关,全都是那写贪官造成的。

你这样办,百姓的怨气就了。

又问:果有大贪,且民怨愤极者,何如? 宇文泰问:“特大贪官,民愤极大,如何处置?” 曰:杀之可也。

检其家,没其财,如是则民怨息,颂声起,收贿财,又何乐而不为? 苏绰答:“对大贪官处以极刑,抄家没收全部财产。

这样做,民怨就平息,百姓就歌颂,没收的巨额财产就收缴国库,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遂言之:用贪官以结其忠,弃贪官以肃异己,杀大贪以平民愤,没其财以充宫用,此乃千古帝王之术也。

“总之,任用贪官培植死党,铲除贪官消除异己,诛杀贪官平息民愤,没收贪腐充实国库,这就是千古来帝王玩弄的治国权术啊。

” 上称善。

宇文泰颔首称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宇文泰有哪些儿子呢?他们最后都如何样了?

是时期大名鼎鼎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可谓传奇,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他的儿子们,他一生到底有几个儿子呢? 宇文泰的儿子有记载的是十三个: 、宇文震、、、宇文宪、宇文直、宇文招、宇文俭、宇文纯、宇文盛、宇文达、宇文通、宇文逌 按照《周书》作者令狐德棻的排序,宇文邕是第四子、宇文宪是第五子、宇文直是第六子、宇文招是第七子、宇文俭是第八子、宇文通是第十二子。 《周书 李远传》:远不得已,方拜职。太祖又以【第十一子达】令远子之,即代王也。其见亲待如此。 《周书 宇文宪传》:帝乃遣小冢宰宇文孝伯谓宪曰:“三公之位,宜属亲贤,今欲以叔为太师,【九叔】为太傅,【十一叔】为太保,叔以为何如?” 从上面两段史书记载看出:宇文纯是第九子,宇文达是第十一子。 这是令狐德棻以宇文泰十三个儿子的排序写的《周书》。 然而,在北周时期,宇文泰的儿子也同时按照十五子的排序。 宇文宪前面还有宇文泰的两个儿子,他们或者和宇文邕同年,或者比宇文邕还大,出生后早夭了,所以宇文泰怕宇文邕、宇文宪和那两个儿子一样活不长,史书记载【避忌】给送到大臣家去了。 实际上加上那两个早夭的儿子,宇文泰的儿子数目至少是15个。 《独孤藏墓志》:【高祖孝武第七弟齐王】、【帝第十弟谯王】 (宇文宪是第七子,宇文俭是第十子)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柱国赵王,今上之第九弟也】。 (宇文招是第九子) 《宇文通墓志》:记载他是宇文泰第十四子。 但是呢,十三子的排序在北周时期也是用的。 《宇文俭墓志》:记载他是宇文泰的第八子。 可见在北周时期,两种排序都在同时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宇文娥是如何死的?为什么隋炀帝要杀她

宇文娥英是公主,又是的外孙女。在建立后,倍受杨坚宠爱。可是继位后,却把她给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宇文娥英剧照) 宇文娥英的母亲是杨广的姐姐杨丽华。 出身名门望族的杨丽华在北周时期,由周武帝做主,嫁给太子为太子妃,不久生下宇文娥英。 可惜宇文赟性情暴劣,成天只顾沉湎酒色,仅做了一年便将帝位传给了才6岁的。 宇文赟做太上皇不久病逝。宇文阐年幼,不能打理国政,杨丽华的父亲杨坚便借机矫诏独揽大权,成为北周权臣。 经过周密的准备,杨坚很快便篡夺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并登基称帝,是为隋文帝。 这样一来,作为亡国之后的杨丽华只能尴尬转身,又成了隋朝公主。 杨丽华很不满父亲杨坚居然篡夺了政权,让她背负了亡国的罪名。但,她一个弱女子,也左右不了政治。抑郁中,只能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宇文娥英的身上,对她细心呵护,用心教育。希望她将来能尽享荣华,不像自己悲伤苦闷。 由于对杨丽华有愧疚之意,杨坚也对杨丽华母女多有补偿。 宇文娥英自幼就生得美貌非常,人又聪慧可爱,自然没少得到杨坚宠爱。 (杨坚剧照) 杨坚究竟有多宠爱宇文娥英呢? 在,宗室女子的婚姻一般都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几乎都由皇帝作主,但宇文娥英到了成婚的年纪,却被允许可以自己挑选丈夫。 当然,宇文娥英能得到这样的允许,也离不开杨丽华的争取。 所以,杨坚下令为宇文娥英选婿后,杨丽华便在弘圣宫设下华丽的帷帐,亲自为宇文娥英的人生大事把关。 王侯子弟和贵族公子们谁不想与皇帝攀上亲戚呢,所以每天来参加选婿的都有数百人。杨丽华不光要看他们的相貌,还要他们表演才艺。对于那些相貌平平,才艺又中庸的人,杨丽华当即就不客气地请他们离开。 幽州总管李崇子的公子生得,文才武艺上又皆是上品。只是还没有什么官职,是个富贵闲人。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所以他在家人的怂恿下,也来参加选婿。 当他进入帷帐后,宇文娥英一眼就相中了他。杨丽华爱女心切,再看李敏谈吐不俗,于是便将他选为女婿。 虽说宇文娥英只能算是公主的女儿,但由于杨坚宠爱,她和李敏的婚礼非常盛大,隆重程度甚至超过了公主婚嫁的规格。 身为丈母娘的杨丽华,当然不愿意看到李敏还和从前一样是个白衣。所以她张罗了一场家宴,一方面感谢杨坚对宇文娥英的偏爱,另一方面她想替李敏求高官。 (杨丽华剧照) 在宴会前,杨丽华特意交代李敏,如果杨坚给他柱国以下的官,千万不要答应。 宴会中,李敏亲自侍奉杨坚宴饮。 杨坚几杯酒后,为了试试李敏的才艺,他亲自为李敏伴奏,让李敏献艺。 李敏的才艺表演,自然是无可挑剔的。所以杨坚很满意,询问李敏的官职。在得知他尚是个无业游民后,便封他为仪同(官至五品)。李敏只笑不语。杨坚于是封他为开府(官至三品),李敏依然不应承谢恩。杨坚看在杨丽华的面子上,长叹一声,罢了罢了,公主(杨丽华)于我有大功,我又何必对她的女婿吝啬官职呢!所以赐李敏柱国(官至二品)。李敏这才献舞谢恩。 按说柱国位居丞相之上,这个职位必须是于国家有大贡献,又有非凡能力之人,才能胜任,李敏却仅凭他是杨坚外孙女婿,便轻易得到了这么高的权职。 公元609年,杨广继位已5年余。49岁的杨丽华在这一年病逝。 由于杨丽华没有儿子,按规矩,她的食邑会在她死后,因后继无人被国家收回。杨丽华临死前,在得到杨广的同意后,将食邑都转赠给了李敏,并替李敏求得屯卫将军的职务。 李敏位高权重,食邑五千,比王爷们的规格还要高出不少。 再加上李敏的家族,也因为他的缘故,在朝中身居高位者众多。他们私下结党营私,在朝中颇为跋扈。一些朝臣对他们。 就在此时,有大臣上报民间有“当为天子”的谶语。 杨广身边有个叫安迦的方士与李敏有隙,借机劝杨广为了天子之位,务必杀尽天下人。 (杨广剧照) 杨广知道天下的人多了去了,显然是办不到的。那么只能从身边最有可能影响他帝位的人下手。 在安迦的暗示下,杨广突然想到李敏小名“洪儿”,“洪”即“大”也。李敏又在朝中颇有势力,可见他是最有可能谋权的人。 杨广先是将谶语之事告诉了李敏,希望他能以死自证清白。 李敏听后却极为恐惧。为了自救,他找到在朝中担任大将军一职的堂叔李浑商量对策。 杨广的心腹大臣宇文述一向妒忌李敏,得到消息后,串通虎贲郎将裴仁基上表诬告李敏和李浑密谋叛乱。 在杨广的命令下,李敏和李浑皆被关押入狱。然而审来审去,也找不到李敏和李浑叛乱的证据。负责审讯的大臣们,只得据实上报。 杨广极为不悦,于是又命宇文述亲自审案。 宇文娥英见杨广起了杀心,知道李敏再劫难逃,她深知谋逆之罪祸及三族,她更是脱不了干系。正在她忐忑之际,宇文述找到她,并诱教她诬告李敏和李浑密谋叛乱。 只求自保的宇文娥英,依计写下诬告李敏和李浑犯上作乱的证辞,呈给了杨广。 有了宇文娥英的证辞,杨广终于杀了李敏、李浑及其家族。这样一来,谶语给他带来的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不过,让宇文娥英万万没想到的是,仅过了几个月,她便被杨广赐死了。 原来,杨广也知道李敏没有谋反之意。但为了消除谶语的阴影,稳固自己的帝位,所以不管李敏有没有谋反,他都要除掉李敏。可是除掉李敏,必须有正当的理由。否则天下人一定会对他的行为多有指责,所以他接受了宇文娥英的诬告,并借机除掉李敏。然而,宇文娥英只要活着,她随时都能把真相告诉别人。为了无后顾之忧,杨广索性赐她毒酒,让她永远地闭上了嘴巴。 随机文章丹东犯了通敌叛国罪吗?古代沉船南海一号发掘,多达10万件宋代文物(历史瑰宝)宝鸡秦汉墓地摇钱树,秦汉墓地惊现摇钱树/并非秦人物品世界十大恐怖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遇难者5000(还将持续)俄罗斯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10枚25万吨当量核弹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