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是谁?姚广孝怎么死的?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政治家、佛学家、的主要策划者。
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佛、道、儒、兵诸家之学,与高、杨基等人结为好友,后被挑选,随侍燕王,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
朱棣靖难时,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
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
永乐十六年(1418年),病逝庆寿寺,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谥号恭靖。
姚广孝是长洲人,家族世代行医。
1348年(至正八年),年仅十四岁的姚广孝剃度出家,法名道衍。
后来,姚广孝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
1375年(洪武八年),姚广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明太祖召入京师,但却没被授为僧官,只获赐僧衣。
随侍燕王 1382年(洪武十五年),病逝,明太祖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
当时,道衍得到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并与燕王朱棣相谈 甚欢,便要求随朱棣前往北平。
姚广孝到北平后,任庆寿寺住持,时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密谈。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驾崩,建文帝继位,并实行削藩之策。
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
姚广孝密劝朱棣起兵,朱棣道:“百支持朝廷,怎么办?”姚广孝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 后来,姚广孝向朱棣推荐相士袁珙、卜者金忠,使朱棣逐渐下定决心。
朱棣暗中拉拢军官,勾结部队,并招募勇士。
而姚广孝则在燕王府后苑训练兵马,还修建厚墙环绕的地穴,打造军器,用饲养的鹅鸭来掩盖声音。
靖难建功 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护卫百户倪谅告发朱棣谋反,朝廷下令逮捕燕王府官属。
都指挥张暗中向朱棣报信,朱棣便决定立即起兵,并以诛杀、黄子澄为名,号称奉天靖难。

姚广孝则辅佐世子留守北平。
同年十月,朱棣袭取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南军主帅李景隆趁机围攻北平。
姚广孝指挥将士守卫城池,击退南军的进攻,又在夜间将士兵用绳子吊出城外,与朱棣的援军内外夹攻,大破南军。
李景隆、平安相继败退。
1400年(建文二年),朱棣围困济南三个月,难以破城。
姚广孝让人传信给朱棣,道:“将士已经疲惫了,还是班师吧。
”朱棣于是退回北平。
后来,燕军又在东昌(今山东聊城)战败,大将张玉战死,朱棣再次退军。
当时,朱棣本打算稍作休整,但在姚广孝的极力劝谏下,继续进军,击败盛庸,攻破西水寨。
后来,姚广孝对朱棣道:“不要去攻打城池,应迅速直取京师。
京师兵力单薄,一定能攻克。
”朱棣采纳他的建议,在淝水、灵璧连败南军,并渡江进入京师。
辅佐朝政 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称帝,是为。
姚广孝被任命为僧录司左善世。
1404年(永乐二年),姚广孝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复姓为姚,赐名广孝。
明成祖每次与姚广孝交谈,都称他为少师,而不直呼其名。
后来,明成祖命姚广孝蓄发还俗,被姚广孝拒绝。
明成祖又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仍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庙中,上朝时便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换回僧衣。
他到苏湖赈灾时,前往长洲,将获赐的黄金全部分发给宗族乡人。
此后,明成祖往来于南京、北京之间,并几次征伐蒙古,姚广孝都留在南京,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
1407年(永乐五年),姚广孝又奉命教导皇长孙。

病逝 1418年(永乐十六年),姚广孝病重,不能上朝,居住在庆寿寺中。
成祖数次前去探视,并赐金睡壶。
不久,姚广孝病逝,终年八十四岁。
成祖废朝二日,以僧人的礼制安葬姚广孝,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还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
1425年(洪熙元年),追赠姚广孝为少师,将他的灵位放在明成祖的宗庙中。
1530年(嘉靖九年),明世宗又将姚广孝的灵位从太庙移到大兴隆寺,命太常寺春秋两次祭祀。
轶事 形如病虎 姚广孝早年曾游览嵩山寺,相士袁珙对他道:“你是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姚广孝大喜。
赋诗怀古 姚广孝曾在丹徒北固山,赋诗缅怀古贤,以抒志向。
诗道:“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
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
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
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同行的僧人宗泐听后,道:“这岂是佛家弟子说的话!”姚广孝笑而不语。
妙解落瓦 成祖起兵之时,突有暴风雨来临,将王府的檐瓦吹落在地。
风吹落瓦在当时被视为不祥之兆,因此成祖不禁变色。
姚广孝道:“这是吉兆啊!自古,必有风雨相从。
王府的青瓦堕地,这预示着殿下要用上的黄瓦了。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程婴是哪位?历史上真实的程婴 程婴救孤故事简介
程婴救孤故事简介:历史上的程婴是谁,程婴救孤故事,围绕春秋时期晋国的生死存亡,程婴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与屠岩贾展开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历史上的程婴: 程婴(?—约前583)春秋时晋国义士,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颂。相传他是古少梁邑(今陕西韩城西少梁附近程庄)人,为晋卿赵盾及其子赵朔的友人。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杀赵,灭其族,朔客公孙杵臼与之谋,婴抱赵氏真孤匿养山中,而故意告发令诸将杀死杵臼及冒充孩儿,后景公听韩厥言,立赵氏后,诛屠岸贾,婴则自杀以报杵臼。 程婴人物生平: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赵氏家族遭难。司寇屠岸贾追究刺杀晋灵公的主谋,罪名加在赵朔之父赵盾身上,把赵氏全族诛灭(有一说法是,赵朔当是并未被诛,后被屠岸贾假传灵公之命,而自杀的)。当时只有赵朔的妻子幸免于难,因为她是晋成公之姊,在宫中避祸。朔妻身怀六甲,如果生男,则是赵氏不灭。因此,保全和绝灭赵氏的两方,都盯住了这个尚未出生的遗腹子。 此时,公孙杵臼见到程婴,问程婴为什么没有为朋友殉难,程婴说:“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这时程婴已抱定殉难的决心,但是把保全赵氏后代放在首位。二人心意相通,遂为救援赵氏后代结成生死之交。 不久,赵朔妻产下一个男孩。屠岸贾风闻后,带人到宫中搜索。赵朔妻把婴儿藏在裤子里面,又幸亏婴儿没有啼哭,才躲过了搜捕。为寻万全之策程婴找到公孙杵臼商量办法,公孙杵臼提出一个问题,个人一死难呢,还是扶持孤儿难?程婴回答,个人一死容易,扶持孤儿难。于是,公孙杵臼说出一番计划,请程婴看在赵朔对他的深情厚谊的份上,担当起扶持孤儿的艰难事业,杵臼自己则选择的是先去赴死。 计划已完,他俩谋取别人的婴儿(一说是程婴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包上华贵的襁褓,带到山里,藏了起来。然后程婴出来自首,说只要给他千金他就说出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处。告密获准,程婴带着人去捉拿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公孙杵臼见了程婴,装得义愤填膺,大骂他是无耻小人,既不能为朋友死难,还要出卖朋友的遗孤。然后大呼:“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求把他一个人杀了,让婴儿活下来。自然,公孙杵臼的要求未被答应(应允),他和那个婴儿都被杀了。 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调包计成功,人们都以为赵氏最后一脉巳被斩断,那些附和屠岸贾的人都很高兴,以为从此再不会有人找他们复仇。程婴背着卖友的恶名,忍辱偷生,设法把真正的赵氏孤儿带到了山里,隐姓埋名,抚养他成人。 15年以后,知情人韩厥利用机会,劝说晋景公勿绝赵氏宗祀。景公问赵氏是否还有后人,韩厥提起程婴保护的赵氏孤儿。于是孤儿被召入宫中。孤儿此时已是少年,名叫赵武,景公命赵武见群臣,宣布为赵氏之后,并使复位,重为晋国大族,列为卿士。程婴、赵武带人攻杀屠岸贾,诛其全族。 赵武20岁那年,举行冠礼,标志着进入成年。程婴觉得自己已经完成夙愿,就与赵武等人告别,要实现他殉难的初衷,以及了却对公孙杵臼早死的歉疚心情。他其实也是以一死表明心迹,证明自己苟活于世,决没有丝毫为个人考虑的意思。赵武啼泣顿首劝阻,终不济事,程婴还是自杀了。 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事迹,后世广为传颂,并且编成戏剧,出现在舞台上,甚至流传到海外异邦。他们那种舍己救人、矢志不渝的精神,一直为人们所钦敬。程婴忠实于友谊,公孙杵臼不忘旧主的品格,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搞笑将军党进:北宋文盲将军党进的糊涂与精明
党进是北宋初期的名将,要说党进的主要成就便是在期间曾经两次带病远征北汉,其中最辉煌的就是第一次征讨北汉,当时党进还只是一名副将,跟随围攻太原,而杨继业带领数百精骑来突袭,杨继业是谁呢?他就是小说《》中大名鼎鼎的杨令公的原型,在小说中号称“无所披靡”,党进也不是吃素的,党进带兵一直追击,最后杨继业躲在护城河中,还是被城中守城兵用绳子狼狈地拉上去才得以逃脱,这是杨继业带兵生涯中为数不多的败绩,而把这个所向披靡的杨继业打得落荒而逃的关键正是党进。党进在被突袭时,首先反应过来,挺身而出,以少敌众,带着几个人追着杨继业打,杨继业也无语了,肯定心想:“这小子怎么那么倔啊!” 自从在征讨北汉大挫杨继业后,党进的名声可谓一时如日中天。之后的战役就取得没什么特色成就了。党进呢,首先是一个文盲,性格朴实粗狂又有点愣,所以经常闹出一点笑话,这也就是为什么笔者觉得党进萌萌哒。 在一个大雪天,党进驻军在外,在帐篷里挨着火炉边喝酒边吃肉,然后免不了出了一身汗,党进就觉得奇怪了,这么冷的天他还出汗,肯定有问题,就随口说了句:“这天气肯定出什么问题了。”而此时在帐篷外驻守忍受雪寒的士兵真是,就随口接了句:“小人觉得很正常。”这时我还有点怀疑这个党进是真傻还是假愣啊! 党进因为文盲也闹出了很多笑话。他负责管理禁军士兵,禁军中一般把自己手下有多少士兵,多少马屁器甲都记录在木梃上,当时称为“杖记”,但党进不识字!所以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手下有多少兵马,偏偏有一次宋太祖问党进:“你手下现在有多少兵马啊?”党进瞬间就懵了,匆忙之际,党进就举起木梃给宋太祖,说:“都在上面写着了。”宋太祖不但没有生气,还大笑,觉得他很老实,可能正是党进这种呆萌,所以宋太祖才对他委以重任。 还有一次党进去边关防守,按照惯例,每位大臣被派往地方之前都要上朝向汇报一次,宋太祖也知道党进不识字,怕难为他就派个人和党进说:“你是个边臣,这些小细节就免了吧。”不料这个萌萌哒的党进还是个死要面子的人,偏要走程序,其他人只好帮他写好说词写在笏板上,党进就在家把上面的说词背熟。面朝时,所有人都说完了,轮到党进了,关键时候党进就歇菜了,跪在地上半天憋不出半个字,最后看着皇上说了一句:“臣闻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读到这里我就笑喷了,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根本就不搭边,旁边的大臣都忍着不笑,他们也怪难受的了。后来有人问党进:“你面圣时为什么突然说那两句话啊?”萌萌哒的党进竟然说:“那群读书人,天天吟这个对那个,我也来上一两句,让皇上知道我也读过书啊!”笔者也是被党进的呆萌气死了。 党进虽然萌萌哒,但他也不是笨。当时党进负责巡查京城,每次巡查,党进一看到有人在饲养那些鹰、鸟之类的,就会命令左右的士兵把那些给放了,还要骂那些饲养的人:“不买点肉来供养家里面的父母,反而拿来喂养这些鸟儿?”那时宋太祖的嫡长子正好命人饲养他那只鹰鹞,碰巧被党进看见,党进就命人去把它给放了,养鹰的人马上说:“是晋王命令我在这里养的。”而且还要马上跑去告诉晋王。党进马上阻止他,还给钱那个养鹰人买肉,并且说:“你要好好恭谨地照顾好这只鹰啊,千万不要让那些猫猫狗狗不小心伤了它。”为此百姓还笑党进厚此薄彼。这也就有了后来的《党进徼巡京师》。这党进萌萌哒起来其实还不笨,虽然有些人说他见风使舵,但笔者觉得这正式他机灵的地方。 党进镇守许州的时候,有一天回到家里,刚进房间就看到一条大蛇竟然在自己床上睡觉,竟敢在萌萌哒的党进面前睡觉,党进大怒,把这条大蛇给煮了吃,但不久之后,党进莫名其妙地生病了,而且一病不起,最后死在了许州,党死的时候也才五十一岁,刚步入中年后期。至于他的死与这条大蛇有没有关系就不知道了,毕竟也没有相关的正叙,我们也无从考证。 想必那时党进应该也有不少朋友,因为谁不想身边有这些二愣子朋友,偶尔闹出一点小笑话来一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