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有两大王府对朝政影响最大,一是醇亲王府,另一是恭亲王府。
其中,醇亲王是的七弟,恭亲王奕䜣则是六弟。

平心而论,醇亲王奕譞为人本分,谨小慎微,论才能实不及恭亲王奕訢远甚。
不过,奕譞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懂得谦恭自抑,不像奕訢那样张扬,因而颇得的欢心。
尤其在儿子载湉被立为皇帝后,奕譞即退居王府,不再问政。
为表示自己的谦抑,奕譞有意将王府的厅堂命名为“退省斋”、“九思堂”、“恩波亭”等,以示自己,绝无二心。
网络配图 所谓“退省”,大意是“闲可养心,退思补过”,这句话还被奕譞刻在了书房常用的象牙镇纸上,以表明自己绝无干涉朝政的想法。
“九思堂”则来自于《论语》:“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归根结底,不脱“忠义”二字。
奕譞还亲自为醇王府撰写了家训,以警示后人,曰: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
若问此理是若何?儿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自家不肯罢。
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儿孙祸也小,些许财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 作为清末最尊贵的王府,奕譞的家训是否故作姿态呢?也不完全如此。

原户部官员何刚德在《春明梦录》中曾这样描述:“醇王旧邸,即德宗诞生之地,例名为潜邸。
醇王薨,以其邸改为醇贤王庙,犹世宗潜邸,今改为雍和宫也。
余时派往查估工程,见其房屋两廊自晒煤丸,铺满于地,俭德殊不可及。
后来亲贵非常骄奢,不数年便覆败。
可见祖宗世业,守之难而失之易也。
”堂堂一个醇亲王府,居然节俭到要“自晒煤丸”的地步,由此也可见奕譞做事之小心。
不过话说回来,奕譞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正如荣禄所说:“皇上()性暴,内实忠厚;太后心狠,令人不测。
”网络配图 在奕譞看来,的性格与手段非一般人所能窥知,一旦对自己起了疑心,其结果不但会危及王府,而且会威胁到光绪的安全。
因此,对慈禧太后特赐给他的杏黄轿,奕譞的做法是把它供起来,一次也不曾用过,原因就是怕别人说他以“皇帝本生父”的身份。
奕譞后半世有意的窝窝囊囊并非没有回报,慈禧太后在临终前再次选择醇王府的人接班就是明证。
事实上,载沣在1901年访德回来后即受到慈禧太后的重视。
他曾先后担任过宫廷行走、阅兵大臣、随扈大臣等差使,而这与他的年龄及阅历是不相当的。

对于载沣地位的上升,外国的观察家们似乎早有所知。
在溥仪出生之前,在京居住多年的英国作家白克浩斯就曾对另一名知名的外国驻京记者莫理循说过:“如果醇亲王意外有了儿子,肯定会承续大统。
”事实果真如此。
溥仪出生后,载沣的地位更是如火箭般提升,次年其即被任命为正红旗满洲都统,成为朝中一品大员。
网络配图 1907年6月,时年不过24岁的载沣受命入军机处“学习行走”,从此进入了清廷最核心、最机密的部门接受锻炼。
次年,载沣成为军机大臣,接班迹象已经十分明显。
皇储是传统皇权专制系统中最核心的一部分,清末在皇位更替问题上出现的种种麻烦与波折,均与皇帝没有子嗣有关。
作为一个最合适的候选对象,载沣对此想必也是心知肚明。
但是,年轻的他是否对接班已经做好了准备呢?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历史上的宣皇帝司马懿装病获江山:装病亦是权谋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任汉司空的听说非常有才能,便派人征召他做司空府的从官。得到的消息却是,司马懿患有风痹,不能正常活动,把曹操的征召给推辞了。 曹操本人就奸诈多端,马上就猜测这是司马懿的借口而已,自然非常恼怒。他立刻就派人扮做刺客,去验证司马懿是否真有风痹。刺客于夜深人静时,翻墙翻窗进入司马懿的寝室,手挥寒光闪闪的利剑,刺向司马懿,但司马懿卧床上不起,完全是风痹瘫痪的样子,面对利刃,丝毫不为所动。刺客见状收起利剑,。网络配图 事实是怎样的呢?尽管曹操诡诈无比,还是被这位青年蒙混过去。司马懿是名门之后,虽然已经洞悉汉室衰微,大权已经落入曹操手中,但是曹操是宦官之后,名声极差,自己司是世代簪缨贵族,实在不好投奔于他,于是便装出了这一出。当然,他的这一招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需要有对刺客来头和用意的准确判断,需要有在仓促之间当机立断的决策能力,又需要有面对利刃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敢精神,方可演出这场险剧。毕竟刀剑无情,万一真的砍将下来,司马懿一定当场毙命。 装病也是技术活儿,司马懿的装病,装得非常彻底和长久,装得连家中下人都被骗过。又一次,他叫人在院子里晒书,忽然天降大雨,嗜书如命的司马懿一时忘了自己在装病,便起身到院子里收书。结果被一名侍女看到了,司马懿立马叫夫人将这名侍女勒死灭口,正因为此,连最狡诈的曹操也被他欺瞒过去。可是病也会有好的时候,曹操也一直没有忘记他。七年过后,曹操再次征召司马懿,这时的司马懿,觉察到以曹操的个性,如果再次找借口不肯应召,自己一定会大祸临头。审时度势后,司马懿到曹操处报到。 司马懿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手下,担任了重要职位。到了即位时,司马懿已经是魏国的元老。魏明帝死后,太子即了位,就是魏少帝。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两人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在皇宫值班。曹爽虽然说是皇族,但论能力、资格都跟司马懿差得远。开始的时候,他不得不尊重司马懿,有事总听听司马懿的意见。网络配图 后来,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替曹爽出了一个主意,以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接着,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职位。司马懿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狐狸,看在眼里,装聋作哑,一点儿也不干涉。曹爽大权在手,就寻欢作乐,过起荒唐的生活来了。为了树立他的威信,他还带兵攻打蜀汉,结果被蜀军打得大败,差点儿。 司马懿干脆推说有病,不再上朝。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虽然正合心意,但毕竟有点儿不放心,就派亲信李胜去司马懿的住处打探情况。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他没用手接碗,只把嘴凑到碗边喝,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流得胸前衣襟都是。 单纯的李胜在一边看了,觉得司马懿病得实在可怜。于是跟司马懿聊天,无奈司马懿老态龙钟,几乎什么都听不清楚。李胜回到曹爽处,告诉曹爽,司马懿就剩一口气了,大可放心。曹爽听了,更加得意。 249年新年,魏少帝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请他去。哪知道等曹爽一帮子人一出皇城,司马懿的病瞬间就好了。他披戴起盔甲,,带着他两个儿子、,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网络配图 平时只知的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乱成一团。司马懿派人去劝他投降,说是只要交出兵权,绝不为难他们。曹爽乖乖投降了。过了几天,就有人告发曹爽一伙谋反,司马懿派人把曹爽一伙人全下了监狱处死。依靠装病装傻,韬光养晦,司马懿终于将魏国实际政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功臣郭德成装疯卖傻当和尚逃过明太祖朱元璋的诛杀
郭德成,元末明初之人,性格很豁达,为人十分机敏,而且好酒。曾和其兄郭兴一起为征战沙场,并且立下不少战功,也是在朱元璋在位期间,为数不多能苟活下来的功臣之一。 当朱元璋登基称帝后,许多当年追随他的将领们纷纷被加官进爵,待遇丰厚,成为了中的达官贵族,而郭德成却非常满足的做了一个普通的官吏。 有一日,朱元璋对郭德成说道:德成啊,你随我征战多年,功劳也为不小,我给你个大官当,你议下如何啊?网络配图 郭德成深知位居高位,伴君如伴虎,立即推辞说:感谢对我的厚爱,但是你看我,脑袋瓜也不灵活,政事也不懂,每天就好喝酒,若做了大官,岂不是会误国误民。 朱元璋见他心智坚定,不由暗自赞叹他不谈劝色,心中还暗自高兴,于是给郭德成赏赐了大量的美酒和钱财,并且经常请他来御花园喝酒。 有一天,郭德成应召前来御花园陪朱元璋喝酒,花园内风景优美,而桌上山珍海味美酒芳香,他顿时酒兴大发,连称好酒好酒,和朱元璋痛饮起来。杯来盏去间,郭德成脸色潮红,但是依然不停的再喝,最后烂醉如泥,结结巴巴的说道:谢谢皇帝赐酒下臣!网络配图 朱元璋见他的醉酒的样子,头发散乱不堪,嘲笑说:你看看你的头发散乱,语无伦次简直是个醉鬼疯汉。 郭德成摸摸自己的头,脱口道:是啊,皇上,我也讨厌我这乱糟糟的头发,我要把它剃光,那才是痛快呢! 朱元璋一听,立马变了脸色,心中暗骂这小子居然如此大胆,犯我的忌讳。原来朱元璋少年时候曾当过和尚,做了皇帝后最忌讳的就是“僧”和“光”二字。郭德成酒后无意触犯了忌讳,生气的朱元璋马上命人把郭德成赶走了。网络配图 等郭德成回家后,酒醒了,想到自己在酒桌上的失言,立马冷汗之下,恐惧不已,责怪自己怎么这么糊涂,感觉朱元璋不会轻易放过自己,日后恐有杀身之祸,干脆不做二不休天天喝酒装疯卖傻,后来直接跑进了寺庙剃了光头,当起了和尚,成日念经。 朱元璋在得知郭德成当了和尚后,立即心中的疑虑全消,还向其他大臣赞叹道:“德成真的是个奇怪的男子啊,原来我还以为他讨厌头发是假的,原来想不到他真的就是一个醉鬼和尚”。 后来的朱元璋诛杀了不少开国的大臣,而郭德成因为自己的睿智,保全了性命逃过劫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