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才女李清照晚年改嫁之争:再嫁后因何又迅速离婚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说起(1084年-1156年),几乎无人不晓,特别是济南人更是引以为豪。

她才华横溢却命运不济,中年以后适逢乱世,流浪不顺,屡遭变故,特别是在晚年还留下一个千古之谜—到底有没有改嫁张汝舟? 持改嫁观点的几乎都出自宋代人的记载,甚至还有几位和李清照同时期,从目前能查阅到的宋代文献看,在宋代都没有人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但自明、清起出现不少文人学者为其辩诬,造成目前两派观点的局面。

仔细分析这些文献,“改嫁”观点占据的论据更充分一些,“辩诬”派的观点都没有实证,因此,我倾向于“晚年改嫁张汝舟”之说。

在宋代记载李清照改嫁事实的文献有七处,现全部抄录下来。

一、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

” 胡仔,绩溪人。

做过常州晋陵县令,后居湖州(浙江吴兴),此书为1148年作于湖州。

二、王灼《碧鸡漫志》——“,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健康守赵明诚之妻。

……赵死后,再嫁某氏,诉面离之。

晚节流荡无依。

” 王灼,遂宁人,此书作于1149年。

三、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先嫁赵诚之,……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

” 晁公武,巨野人,此书成于1151年。

四、洪适《隶释》——“易安居士表上于朝。

赵君无嗣,李又更嫁。

” 洪适(1117-1181年),鄱阳人,此书成于1167年。

五、赵彦卫《云麓漫钞》——“投内翰綦公崇礼启:清照启:素习义方,粗明诗礼。

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钉已具;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

……忍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彼素抱璧之将往,决欲杀之。

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助,难胜之拳。

局地扣天,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

……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之无根之谤。

” 赵彦卫,宗室,此书成于1206年。

六、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二年(1132年)九月戊子朔)有右承奉郎兼诸军审计司张汝舟属吏。

以汝舟妻讼其妄增举数入宫也。

其后有司当汝舟私罪,徒,诏除名,柳州编管。

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字号易安居士。

” 李心传(1166-1243年),此书成于1209年。

七、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名士李格非文叔之女,嫁东武赵明诚德甫。

晚岁颇失节。

” 以上宋代文献中,《投内翰綦公崇礼启》是李清照个人所写(少数人怀疑其中有篡改之处),叙述情形具体而详实,整篇文笔精彩而凄厉。

在李清照的首任丈夫赵明诚死后,她一直生活在飘荡无助、心惊胆颤、食宿有忧、体弱多病的状态下,《金石录后序》中真实记述了这些情况,特别是她和赵明诚殚精竭虑收藏的金石文物,大都因无力保护毁失。

再嫁的初衷,只不过是想安度晚年而已,况且在宋代改嫁是极其平常之事,譬如、等对再嫁改嫁是明确持宽容与同情态度的。

但是李清照的二婚仅仅维持了半年就与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宁肯坐牢也要坚决摆脱这场婚姻。

在《投内翰綦公崇礼启》中,李清照向沾亲带故的綦崇礼道出了其中原委,张汝舟与她结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霸占她手中仅存的少量金石文物,而李清照不交给他,张汝舟恼羞成怒,甚至拳脚相加。

在李清照看来,张汝舟与自己的婚姻是一场骗局,此人不仅道德败坏、行为低劣、为人粗鄙,这对于李清照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爱憎分明、情趣高雅的女性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于是李清照又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告发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虚报考试次数),张汝舟最终被除名、流放。

按照当时法律,如果丈夫被流放,那么妻子就能合法地与之离婚。

但是如果妻子告发丈夫,就算丈夫被判刑,妻子也要坐牢两年。

庆幸的是,由于綦崇礼等亲朋们的庇护,李清照仅仅在监狱里待了九天,就出狱了。

李清照晚年再嫁并且又迅速离婚这件事情给她的声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李清照在世时就遭到不少讥讽,事实上,李清照本人也意识到这件事情会给自己造成的消极影响,她在给綦崇礼的中,就说:“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

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

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

” 但自明清以后,有不少的学者拼命地要维护李清照的形象,尤以俞正燮最甚,他们认为再嫁是伤风败俗的行为,不可能发生在李清照的身上。

他们的理由也很苍白,例如:李清照出身官宦世家、,本人又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她不可能做出再嫁或者离婚的事情;李清照当时年纪已经比较大了,不可能再嫁;李清照与赵明诚感情深厚,她不可能背叛赵明诚,等等。

用现代观点来说,李清照改嫁与否,并不影响她的地位和其在世人心中的形象,她在婚姻上的爱憎鲜明、行为果断、态度坚定,为摆脱痛苦生活而敢作敢当的精神,现代人都很难做到。

她不仅是位杰出的女词人,更是为伟大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始皇嬴政嬴政晚年为什么不再自称为“朕”?

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即“我”的意思,男女老幼,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成为一统天下的至高君主。嬴政认为,自己功兼,为表彰自己的无量功德,体现人君的至高权威,于是从“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字,号为“”,同时把“朕”为皇帝的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指。然而,到了晚年,就不再自称“朕”了。网络配图 起因源自秦始皇求仙。秦始皇是个有神论者,他对神仙世界的存在坚信不疑,更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长生不老的仙人。皇帝有所好,那些所谓从事寻仙造神事业的人,卢生、、石生、徐巿、韩终等人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些人抓住秦始皇求仙若渴的心理弱点,巧言似簧,,像哄骗小孩子一样对秦始皇大加欺骗,秦始皇对他们却。可惜,这些人骗去了大量金银财富,却一颗仙药也没给秦始皇弄来,随之而来的则是种种借口。 公元前212年,卢生又骗秦始皇说:“我们寻找灵芝、奇药和仙人,一直找不到,好像是有什么东西伤害了它们。我认为,陛下要经常秘密出行,以便驱逐恶鬼,恶鬼避开了,神仙真人才会来到。陛下住的地方如果让臣子们知道,就会妨害神仙到来。作为神仙的‘真人’,入水不会沾湿,入火不会烧伤,能够乘驾云气遨游,寿命和天地共久长。现在陛下治理天下,还没能做到清静恬淡。希望陛下所住的宫室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不死之药或许能够得到。”听了这话后,秦始皇似有所悟,于是说:“我羡慕神仙真人,从今以后我自己就叫‘真人’,不再称‘朕’了。”网络配图 为了成仙,秦始皇按卢生所说,居无定所,行踪不定,有人敢泄露其行踪,死罪不赦,为此还杀过不少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秦始皇住在什么地方。卢生提出的要求,秦始皇很快就做到了,但卢生并没有给他弄来仙药,压力山大。不久,因秦始皇杀戮过重,各地儒生反对浪潮汹涌,卢生、侯生知道秦始皇不好惹,担心他们的伎俩迟早会被识破,一旦玩不转了,到时候性命不保,(本文由天天爱养生网整理发布),索性不跟秦始皇玩了。于是,他们随着儒生们大骂了秦始皇一顿,然后逃之夭夭。秦始皇闻讯后大怒,于是制造了所谓的“坑儒”事件,祸源就是卢生、侯生。 卢生、侯生,并没破坏秦始皇对成仙的追求,他一面派大批方士寻找仙人,一面的四处巡游,但结果仍是一无所获。公元前210年,一代雄才伟略、功盖千古的帝王,竟死在巡游的路上,终年五十岁。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的这首《古风》,写出了秦始皇的功绩,也写出了他“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的死因。为了仙药,秦始皇放弃了“朕”这个高贵的称谓,最终也没成为梦寐以求的“真人”,反搭上了自家性命,想想真是可怜。网络配图 秦始皇死,即位,是为。二世元年(前209年)春,大臣们上奏:“推尊始皇庙为皇帝始祖庙。……皇帝仍自称为‘朕’。”听了群臣建议后,秦二世才开始自称“朕”。为蒙蔽胡亥,控制国柄,宠臣又在“朕”字上做文章,他对胡亥说:“天子之所以高贵,就是因为只许群臣听声,不准他们见面,故号称为‘朕’,陛下以后要取消朝会,身居禁中。”胡亥听信,终日在内廷醉生梦死,慢慢被赵高架空,最终成为一个的孤家寡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陈汤晚年为什么如此凄凉 真相竟然出在自己的身上

还不知道:晚年为何如此凄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古代,有很多的英雄一般的人,他们大多是武功非常厉害的人。而且在这些人都是皇上不能离开的人,因为皇上还要靠这些人为他来保卫着这些江山。陈汤是西汉一名大将,而且武功非常厉害,经常带领着将士们去跟敌人们打仗,而且从来都不害怕死,带领着将士们勇敢的杀死敌人。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来到了当时的京城长安,当时长安是非常发达的,他希望自己能够在这里有一番作为,他想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干出一场大事业。在公元前四十七年,发布了招贤令,皇帝想要找一个能够托付大事的人,陈汤抓住了机会,因为陈汤早就做好了准备,而这次碰巧赶上皇帝找贤人,陈汤当然会非常高兴了。于是他就主动请缨要求出使西域,想要让皇帝看看自己的本事。 陈汤的本事可是很大的,在这里他没有借助谁的帮助,单凭他一个人就组织了军队,并且将匈奴的军队打败,让边境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但是,一旦某个人的功劳非常大的时候,最容易招小人的嫉妒。陈汤的功劳可是很大的,在朝廷中早就有人开始算计他了。由于他自身的毛病,被政治对手抓住了把柄,使他以后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以至于晚年凄凉而死。 那他是怎么一战成名,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呢?在陈汤还没到达西域的时候,在匈奴那里爆发了一件的大事,就是匈奴人斩杀了的使者。为了保卫汉朝的威严,削弱匈奴,陈汤决定干一件大事。一方面他假传圣旨,利用汉朝的威望,威逼西域各国派出军队;另一方,他还对各国进行利诱,告诉出兵的西域各国,抢夺的战利品都归他们所有。而且还说动了另一个使者甘延寿,经过他一系列的外交手段,就组建了一支联合军队,他还主动进攻,补给是在一路上自行解决的。在一路上,联军可以说是所向披靡,不断压缩匈奴军队的活动空间,最后,他们把匈奴单于围在了一座小城里,还用弓箭射中了单于的鼻子,匈奴人因此士气大跌,被攻进了城内,杀死了近千的匈奴贵族。使者匈奴几十年都没有恢复过来,为汉朝去了一个大敌。 虽然,陈汤立下了举世大功,但回到长安还是糟了了弹劾,说他假传圣旨,后来还是皇帝认可他们的功劳,因此他被封了候。等到即位之后,又有人开始翻旧账了,虽然这样不对,但是陈汤身上也有不小的毛病,这就成了别人攻击他的借口。 在年少的时候,由于家里贫穷,他只能靠着借贷过日子,还经常帮人打官司,因为这他的名声就不好。等到长安之后,虽然他很有才能,但是长安有才能的多了,一次他正要当官的时候,他父亲去世了,为了前程,他隐瞒不报,没有回去奔丧,这在当时可是一件大罪,这些都成别人攻击他的借口,以后凡是要弹劾他时,这两件事都要拿来说一说。陈汤他还有一个爱财的毛病,在几次为官的任上,他都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但因为爱财,总是收受贿赂,他总被弹劾。因为他自身的毛病,在仕途上他几起几落,以至于晚年凄凉而死,但他的功绩我们永远铭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