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是都铎王朝的第二任王国,亨利八世的这一生一共有六个老婆,他是以老婆居多而出名的,他虽然不像古代中国的有后宫佳丽三千,但先后迎娶六位王后也让他在英国的历史上出尽风头。
那亨利八世的六个妻子是谁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亨利八世的第一个老婆叫凯瑟琳,她的父亲是西班牙的国王,所以凯瑟琳是西班牙的公主。

凯瑟琳在1501年与亨利七世的大儿子亚瑟结婚,后来亚瑟逝世,亨利七世又不想失去凯瑟琳所嫁过来的嫁妆,于是就让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结婚。
安妮·博林是亨利八世的第二位王后。
她是伯爵的女儿,在她入宫之后,便成为了凯瑟琳王后的侍女。
后因为国王和王后有隔阂,博林于是成为了亨利的情妇,当亨利与凯瑟琳离异后便被封为王后。
因为生下一女,亨利为之失望,便对她渐渐远离。
后来博林因通奸和乱伦被处死。
亨利八世的第三任王后是简·西摩。
在博林遭到嫌弃之后,亨利八世追求西摩,希望她能做他的情妇,但西摩不答应,她只愿意光明正大的王后,所以在博林被斩首后的11天,亨利便迎娶了西摩。
安妮是亨利八世的第四位王后。
因为要联盟所以和安妮订婚,当安妮到达英格兰后,亨利几度想要退后,但终究没有,只能与她完婚。
当联盟失去意义之时,也是亨利解放之时,他与安妮离婚,婚姻只维持了6个月。
凯瑟琳·霍华德是第五位王后。
她出生贵族,她貌美如花,但她隐瞒了曾经与一男同居过的事实,被指控犯了重婚罪,最终亨利还是原谅了她,但她不改,在婚后一年又与另一男的勾搭,亨利一气之下将她斩首。
凯瑟琳·帕尔是亨利的最后一位王后。

她与亨利结婚前已嫁过两个男人,虽然她没有倾国的美貌,但她十分聪明。
在亨利死后,她又嫁给别人。
这就是亨利八世的六个妻子。
亨利八世最爱的女人 亨利八世一生有六位王后,他以王后众多而闻名于世。
六位王后真的全是他的最爱吗?亨利八世曾经这样说过“她是我一生最爱的女人”,那么这个亨利八世最爱的女人是谁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亨利八世最爱的女人是他的第三任王后简·西摩。
当安妮·博林被处死11天后,便迎娶了简·西摩,成为了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第三位王后。
亨利八世娶了前两位王后之后,越来越觉得“女人无才便是德”这个说法,而西摩正是一个字母也不认识,只会刺绣,忙着照顾丈夫和孩子的贤惠妻子,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前两位王后留下的孩子,她都视为己出,细心照看。
而且西摩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从亨利八世追求她,想要她成为情妇却被她拒绝时就可以看出,西摩是一个从内心比较保守的人,也正是因为这种保守让亨利八世更为喜欢。
亨利八世称西摩是他最爱的女人,其实更多的人愿意相信是因为西摩为这位盼子成痴的亨利八世生下了唯一的儿子,而且也是西摩死的时机更为巧当。
西摩在生完孩子后的第12天便去世了。
有人说西摩没有享福的命,但其实这是她的幸运。
她死在了亨利八世还没有对她的爱产生厌恶之前,死在他刚刚为亨利生了儿子,亨利还为之对她珍惜之前。
西摩用死亡的代价在亨利八世心中留下了美好,而且她也是唯一一个在死后,亨利为她流下眼泪的人,所以她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亨利八世离婚案 亨利八世有六位王后,离异又娶,娶了又离异。
在第一次离异时,亨利八世经过了长达八年的离婚纠纷,亨利八世离婚案是经历了很多的坎坷最终才能离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亨利八世离婚案是从1525年开始,直到1533年才得以结束。
随着英国与西班牙的关系日益恶化,亨利八世对自己的婚姻也逐渐产生了不满。
而且亨利八世一直盼望着有一个儿子,而他的王后凯瑟琳已年过40却还只有一个女儿玛丽,所以对此亨利八世对凯瑟琳更加不满,他觉得都铎王朝将要面临断绝的危险。
所以在1525时,亨利八世就已经有了要离婚的想法。
在1527年,亨利八世爱上了在法国宫廷受过教育,十分聪明,而且倾向于的安妮·博林。
于是亨利八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离婚,就向当时的罗马教皇提出批准。
因为当时的教会规定,国王的婚姻问题一定要向罗马教皇批准,才能是合法的。
而当时罗马教皇完全受查理五世的控制,而凯瑟琳是查理五世的姨母,所以查理五世就利用教皇使用各种手段,阻止亨利八世与他的姨母离婚。
之后,亨利八世就转向全国要求改革的乡绅,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于是在1529年就罢免了沃尔西,召集了“七年会议”并开始实行宗教改革。
1530年时将离婚案一事提交到欧洲各大学讨论,但终究没有结果。
1533年时博林因为怀孕,所以亨利八世与博林秘密结婚,因此英国大宣判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到此为止。
所以到了1533年,亨利八世离婚案终于告一段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隋唐名将宇文成都实力如此厉害 他的师傅到底是哪位呢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老师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很多人喜欢,皆是因为其中荡气回肠的情节,以及故事中诸多的好汉的事迹,大家都知道隋唐演义中有十八好汉,他们个个是骁勇善战的人物,这么多的好汉能够名扬隋唐,自然跟他们高超的武艺有关系,当然这些武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和他们师傅的传承有莫大的关系,那么我们今天就说一下,名扬隋唐的宇文成都和以及的师傅,这三人的师傅都是隋唐的绝世高手。 1、 鱼俱罗是时期著名的兴隋九老之一,他为隋朝的建立立下了,并且鱼俱罗武艺非常的高强,当时宇文成都前来投军,靠山王见宇文成都力大无穷,觉得他是个练武的好材料,于是便让鱼俱罗来教宇文成都,还让宇文成都学习鱼俱罗的春秋刀法,可是鱼俱罗并没有教宇文成都自己成名的春秋刀法,而是命人打造了一把七尺凤翅镏金镗教他练镗,宇文成都学了不久就练就了一身的武艺。 学业有成的宇文成都在战场上多次立功,还被封为无敌将军,这自然和鱼俱罗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这还是鱼俱罗没有把春秋刀法教给宇文成都,也许鱼俱罗教给了宇文成都刀法,或许就能战胜李元霸了。之后的鱼俱罗归隐到山林之中不问世事,可是鱼俱罗为了给宇文成都报仇,则选择了下山对战李元霸,结果鱼俱罗和李元霸大战了数回合,不过鱼俱罗最终还是战胜了李元霸,此时的鱼俱罗已经有九十多岁,鱼俱罗绝对是隋唐演义中最强的人物。 2、丁彦平 丁彦平和鱼俱罗一样都是兴隋九老之一,丁彦平的枪法在隋唐演义中绝对是枪神级别的人物,当时杨林本来是想让宇文成都跟丁彦平学枪法,但是杨林觉得宇文成都再怎么学也赢不了丁彦平,这才让宇文成都跟鱼俱罗学的其他武艺,这足以说明丁彦平枪法,在隋唐演义彦平的双枪是被评价天下第一,而丁彦平还是罗成的师傅,的链子锤也丁彦平所教。 丁彦平在大业有成后,却选择了归隐山林,后来杨林摆下一则长蛇阵对战瓦岗寨众将,并把丁彦平请过来助阵,而瓦岗寨则把罗成请了过来,罗成在路上碰到了师傅丁彦平,并套出了破解丁彦平双枪之法,后罗成伪装成程咬金弟弟程咬银和丁彦平对战,这才战胜了师傅丁彦平,之后的丁彦平选择出家为僧,期间丁彦平还教会了裴元庆如何使用链子锤,这才有了裴元庆战胜李元霸的辉煌一战。 3、邱端 邱端也是隋朝的兴隋九老之一,不仅是秦琼的姨夫而且还是隋唐十八好汉中,第十条好汉尚师徒的师傅,其实关于邱端的描述并不是太多,但是我们总能从中看出端倪,邱端的徒弟尚师徒武艺高强身边有四件宝物,能让尚师徒驰骋疆场,马鸣盔能在夜中照明五里,七翎甲刀枪不入还能发出报警,提炉枪是枪中兵器的法宝,呼雷豹能日行千里,据说这四件宝物都是邱端传给尚师徒的。 当时秦琼大闹灯会,被宇文成都追赶,就是藏在了秦琼姨夫邱端的家中,后来邱端因看不惯隋朝,于是转投到了瓦岗寨中,期间邱端还曾劝尚师徒投靠瓦岗寨,可是尚师徒不肯,于是邱端一下子向尚师徒撞了上去,后来尚师徒身边的四件法宝也归了秦琼所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夏王朝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李继迁联姻奠定基础!
西朝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李继迁联姻奠定基础!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继迁这个人,后世没有传下来他的画像,如果有,我想,他一定是个美男子! 就是这个人创建了这个国家。如果从淳化元年(990年)接受辽国的册封开始计算,到1227年被蒙古大军灭亡,这个西北地区的国家存在了237年,比辽国、金国和北宋的国祚都长。 而李继迁之所以能够建立这个国家,有着种种原因,其中一种就是他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娶了很多大户人家的女子为妻,得到了这些大户的支持,形成一定规模后,又傍上了辽国,当时掌权的辽国萧选了一位公主嫁给他,形成和亲关系,从此他顺风顺水,终于建立了西。 要讲西夏首领李继迁的和亲,还得从他的民族说起。李继迁的民族称为“党项”,党项是古代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古代,“羌”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古代中原居民对居住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很多民族和部落的统称。值得说明的是,所谓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的就是羌族。 古代羌族是一个大系,有很多的分支,有因地域划分的,如:白兰羌、宕昌羌等等;也有因族群划分的,如:党项羌、吐谷浑羌等等。而且根据西夏国王自己的叙述,西夏王的祖先是鲜卑的一支——拓拔鲜卑创建的元魏(因为孝文帝搞汉化,把自己的姓该成了元,历史上也有人叫北魏为元魏)的后人。根据历载,北魏的洛阳之后,大兴改革,改姓氏为元,推行汉化,遭到当时周围不少拓拔贵族的反对,于是很拓拔的贵族远徙代北(回老家),一部分拓拔人则西迁入居了关中一带,并跟当地的羌人逐渐生活在一起。 因为人口数量较少的鲜卑拓拔人在中原地区经过与汉民族的接触,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思想,与周边多数民族相比具备更加优越的政治统治艺术。因此羌族虽然人口多,也服从他们的统治,逐渐形成了鲜卑特征和羌族特征相结合的民族特征,族群也越来越大。 末年,拓跋思恭成为的首领,同时受封为夏州(治今陕西靖边北)偏将,咸通末年据宥州(治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自称刺史。入长安,拓跋思恭被封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使。抵达王桥,被黄巢击败,之后与郑畋等四节度同盟,屯兵渭桥。中和二年(882年),下诏命他为京城西面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后进封四面都统,权知京兆尹,对剿灭黄巢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黄巢被平后,拓跋思恭兼太子太傅,封夏国公,赐,拜夏州节度使。李思恭死后,乾宁二年(895年),他的弟弟李思谏为定难节度使、思孝、思敬为保大节度。统辖夏、绥、银、宥、静五州。在他死后,他的(拓跋)家族一直牢牢的控制着这五州,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北部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在古代叫河套地区。 历入了五代时期。无论中原的梁、唐、晋、汉、周五个朝廷如何更替,在西北的河套地区,拓跋思恭的家族都是这里的土皇帝,无论是哪个朝代建立了,他们都会去称臣,被授予的职位永远都是定难军节度使,还是这里的主人。即使建立后也是一样。 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李继捧袭位。李继捧能力一般,是因为宋太宗的扶持才接任代理节度使的,并不能服众,本家一些叔伯还有兄弟,都对他的位置。眼看危机临头,于是,他在982年,去向宋太宗提出归顺。把五州献给朝廷,要求在朝廷里做一个官职。 宋太宗想想这一片土地己经在党项族人手里经营了近200余年,牧场广袤,牧养无数牛羊,出产名种战马,与汉地交界,胡汉两种生活方式并存,党项的农耕极为发达,与宋交界,尤为可贵的是,其南部更出产当时可以作为货币流通的上等青盐,且产量巨大,一年能出产近一万五千余斛。这是一片多么富饶神奇的土地啊,历数中原诸州,能不能再找出另一块物产如此齐全,地域如此广大的土地呢?很难!于是,宋太宗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当时任银州押番落使(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官)的李继迁得知夏州节度使、族兄李继捧去宋朝东京朝见太宗,献出了党项李氏世代居住的夏、绥、银、宥、静五州地。太宗还下诏让李氏家族统统到东京做人质时。此时,李继迁可不干了,他与弟弟李继冲和亲信张浦等商议说:“虎不可离山,鱼不可脱洲,我们万不可离开故土。干脆杀掉宋朝派来的使节,占据绥、银二州,公开和宋朝的军队干!”谋士张浦根据当时尹宪以重兵屯守境上,而归附宋朝的李克文又兼知州事,党项各部态度犹豫不定的不利形势,认为仓促起事势难成功,主张暂时撤到漠北,建立新的根据地,然后联络党项各部酋长,再。李继迁采纳了张浦的建议,假称乳母死,要出城安葬,偷偷把兵器装入丧车,骗开夏州城门,率队奔出城门,逃往可地斤泽,地斤泽位于如今的鄂尔多斯中部的草原地带,李氏家族在这里很有影响。于是,李继迁到各地方部落去争取支持和援助。 984年(宋太宗雍熙元年,统和二年九月),宋的夏州知州尹宪和都巡检曹光实为了彻底解决李继迁。夜袭地斤泽李继迁的大本营。李继迁没有任何防备,遭到惨败。李继迁的亲人只有弟弟与他一起逃脱,连老娘和老婆都被宋军俘虏,押回了夏州。 在这种情况下,李继迁没有气馁,走访当地党项族的豪门大族、部落首领,特别是那些有女儿的人家,愿意以他世代贵族、李唐王朝的王者身份,当他们的女婿。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党项族当时的女子婚前是可以自己选婿的,而且要“试婚”,甚至需要有了孩子后才结婚。而结婚后,就只能了。党项族的女子比较开放,他们和李继迁见面后,几乎都同意和他结为夫妻。李继迁通过与这些“土豪”的联姻,他的声势壮大了起来。 手中有了些实力,李继迁和他的弟弟李继冲向宋朝的地方官曹光实诈降成功,杀死曹光实,夺回银州和会州,让西夏形势彻底逆转,人马迅速聚集了到了六七万。可是,后来宋朝大将王侁在银州城北,大破李继迁,阵斩其5000余人,李继迁再次败北,逃入茫茫的戈壁荒原。 (顺便说一句,这个王侁后来和著名的杨继业同为潘美的部下伐辽,因为不听从命令,冒进之后,又不顾杨继业的死活逃跑,造成了抓住了杨继业的局面。) 李继迁在与宋朝军队数次的交战中败多胜少,这些严重制约着西夏的收复。在这种情况下,李继迁自然会考虑何去何从,或“请婚以结强援”之事。 公元986年(宋太宗雍熙三年,辽圣宗统和四年),他对部众说:“我们起兵多年,但至今依然不能光复旧业,收复夏、绥、银、宥、静五州,太强大了,单凭我们自己,兵力单薄,很难成功。现在北方辽国势力正强盛,而且现在宋国正在筹划再次北伐辽国,双方即将有大战爆发,我想去辽国寻求他们的援助,来实现光复的大业。” 李继迁安排弟弟李继冲暂时率领部下到草原中休整,然后,亲自和张浦进入辽境寻求依附。 这就造成了辽与西夏的第一次和亲。辽圣宗(实际上萧太后掌权)以义成公主出嫁给他。《·西夏记》载:“(统和)七年,来贡,以记王子帐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八年正月,来谢。《西夏书事》卷4载:“继迁既受契丹官,兵势稍振,自以五百骑款契丹境,言:愿婚大国,永作藩辅。时契丹将耶律盼与宋战于泰州,不利。契丹主欲使继迁牵制宋兵,许以公主归之。 当时的辽国,就在李继迁起兵反宋的982年,年仅33岁的驾崩。继承皇位的是他年仅12岁的儿子辽圣宗,留下29岁的寡妇,萧燕燕成为辽国事实上的决策者,此女就是著名的萧太后。经过萧太后的努力,几年内,基本压服了对她统治不满的契丹贵族们。这时又要面对宋太宗的强大军事集团的进攻。李继迁在这个时候来投正是时候。如果李继迁能成功的在宋的西北方向对宋形成威胁,对于减轻辽国的军事压力,作用太大了。萧太后想到这些,亲自接见了李继迁、张浦二人。双方达成共识,李继迁向辽国效忠,顺利成为大辽的臣子,被封为定难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弟弟李继冲被任命为副使。现在他有了比宋更强大的辽的支持。已经陆续有部落宣布弃宋投辽(也就是投奔李继迁)。 李继迁积极配合辽的军事行动,不断袭击宋朝西北边境。本来已经安静下来的西北再次血雨腥风。这一年,宋军对辽国的北伐以先胜后败而告终,李继迁在辽国上下得到了应有的信任。 李继迁的和亲使西夏不但起到了“牵制宋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在各部族中的政治威望与号召力又有了很大提升,即《西夏书事》卷4中所说的“契丹妻(李继迁)以公主,羌部慑服”。 和亲的第二年即统和八年(990年)十二月,辽又将李继迁封为夏国王(先生一直认为,西夏的历史应该从此时开始,而不是李元昊称帝开始。) 与此同时,辽因与宋交战失利,士气低落,又“遣使促继迁进兵”,“令益困中国(北宋)”。另一方面,和亲不久,李继迁就开始不断地出击北宋。如统和八年(990年)九月,“李继迁献宋俘”;十月,“大败宋军”;十二月,“李继迁下宋麟、鄜等州”。李继迁的这些举措,从侧面反映了辽以和亲结交军事同盟以及以此扶植西夏使其牵制北宋的意图。同时,也是扶植了西夏,扩大了西夏的政治影响。或者说,当时的中国,宋、辽、夏“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