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唐卢仝《七碗茶》原文赏析,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七碗茶》是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

写作起因 河南沁园景区有五十五眼泉。

西湖的桃花岛,四面环水,百竹拥翠,岛下有一泉眼,从入岛的拱桥边喷出,翻涌数尺之高,落入泉组河。

其水质清澈甘甜,旧时人称桃花泉。

中唐时的沁园已变成河东、河南、河内的官僚宦族和文人墨客的休闲场所和宴游文化中心。

家住河内济源思礼村的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是“”之一的嫡系子孙,虽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却十分贫寒。

他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厌恶官场的孽政弊息,不入科考,隐居山野,刻苦攻读。

不被高官厚禄所诱,拒绝仕途,以清贫耿介闻名。

朝廷闻知卢仝的才学,曾两次征他为谏议大夫(官位五品),但他憎恶朝廷宦官专权,卑视官场龌龊,都未应命而谢绝。

正如他《冬日》诗中所曰“上不识天子,下不识王候。

”(《全唐诗》卷588〈卢仝诗集〉)。

尤以喜爱卢仝的才学和狷介高洁的节操,在任河南令时对卢仝时有接济。

因此,卢仝一生与韩愈、张籍、、混在一起,成为唐代韩孟诗派的重要人物,继而成为中国的“茶仙”。

沁园的所在地博爱县许良镇与沁阳市的山王庄镇至济源市的五龙口镇和九里沟,全长三十多公里,是南太行脚下最美、最有故事的风景带。

不满时世,却又放骇自我的卢仝常邀好友,在这一带观景饮游。

因此,九里沟的卢仝茶台遗存尚在,沁园里的“韩茶”、“卢泉”和“七碗茶歌”的故事流传至今。

唐元和四年,家住河内孟州的河南令韩愈与河内济源的卢仝一起逍遥河内的沁园。

两人与艺妓坐饮,歌舞一阵,便唤侍女上茶。

而唐时的河内人,只喝当地的菊花茶和冬凌茶。

卢仝虽也是河内人,毕竟为“茶仙”,龙井、毛尖无所不用,所以菊花茶虽然淳和甘甜,却缺少清苦之美,因此大为不快。

韩愈是来这里移竹的常客,对竹林植物甚是了解,就带卢仝在竹林里采摘一些了竹串子,建议将其泡茶试饮。

结果竹串子未经泡制,泡出的茶苦涩有余,清香不足,卢仝很是苦恼。

片刻之后,卢仝突然提议出去看泉,韩愈不解其意,跟在后边。

只见卢仝每到一泉,捧水就喝,结果五十五泉看完,肚子喝的鼓胀,逗韩愈。

稍后,卢仝让侍女将桃花泉水盛起,再次烹煮,让韩俞酌饮。

韩愈品后,顿解其意,不尽乐道:“甘苦相济,清雅漫延,别有滋味,好茶、好茶!”原来,竹串子的药理,就是生津和血,清热去火,和肺解毒,加上桃花泉的甘甜和矿物成份的药化反应,竹串子茶变得柔绵、清心,益脾、养神,的确为上佳饮品。

以后的日子,韩、卢二人常邀张籍、孟郊、贾岛等朋友多次来桃花泉煮饮,歌赋词呤,留下了很多佳话和诗篇。

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又邀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时,著名的“七碗茶歌”就此产生。

卢仝的茶歌所表达的饮茶感受,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而是将“竹串子茶”的药理、药效溶入其中,醒神益体,净化灵魂,激发文思,凝聚万象,制造了一个的境界。

茶歌内容 日高丈五睡正浓, 军将打门惊。

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 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 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 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 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

作品赏析 《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帮人赶走孤闷;第三碗就开始反复思索,心中只有道了;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

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

写出了茶之美妙。

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

作者简介 卢仝(音tóng 〈形〉)(约795~835年),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唐代诗人。

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

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

这首《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

日本人对卢仝,常常将之与“ 茶圣”相提并论。

至今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鬼吹灯》奥古公主的原型:耶律皇族的神女奥古公主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施耐庵水浒传》中的四大奸夫,他竟然敢动宋江的女人

对于之一的《传》我们几乎人人耳熟能详,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篇世情小说《》便是由其中杀嫂一段为引子写成的。而《金瓶梅》某种意义上来讲又是当代备受推崇的古代白话小说《》的母体。所以说,从某种角度来说,小说《水浒传》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意义是不一般的。 至于《水浒传》的具体作者,历史考证并非一人。它讲述了起义的全过程,虽是一本写英雄的书,但其间也描述了不少小人娼盗的事儿。其中最能引起有些读者关注的莫过于其中的奸夫淫妇了,水浒里有四个偷人家女人的男人我们应该都不陌生。 而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应当属西门庆了,西门庆原是阳谷县的一个破落财主,后来开了家生药铺。西门庆为人阴险狡诈,。他和在王婆家幽会,之后经常干一些苟且之事。后被发现,两人便设计毒死了武大郎。后来武大郎的兄弟武松得知此事,先杀死了潘金莲后又于狮子桥酒楼杀死了西门庆。 除了西门庆,另外还有一个叫裴如海的和尚,他和的妻子潘巧云有奸情,后被所杀。裴如海是其俗名,曾在报恩寺出家当和尚,潘巧云的父亲是个屠夫,曾拜潘巧云的父亲为干爹。 除了上边两位还有一个叫李固的,一个叫张文远的。李固原是卢俊义的管家,和卢俊义的夫人通奸。后因想霸占卢俊义的家产,李固和卢俊义的夫人密谋陷害卢俊义入狱。后被梁山好汉所救,李固也因此被杀。 至于张文远,他偷的可是梁山大哥宋江的女人。张文远是宋江在郓城做押司时的同僚,其本来就为人不端,是个赤裸裸的。后因宋江纳了为外室(外室,某种意义上来讲不如妾),张文远前去宋府送礼。但好色的张文远见到阎婆惜之后就走不动了,再加上阎婆惜本就出身于红场歌舞之间,于是“两情相悦”后来便厮混到了一起。 但后来还是被宋江发现了,可是宋江不仅不惩罚他还给其银子放了他。再后来阎婆惜被宋江失手杀死,宋江因此被逼上梁山。而张文远自始至终都没受到任何惩罚,逍遥法外笑到了最后。 张文远也是《水浒传》一书中四大奸夫里唯一一个活到了最后的人,不知道是水浒的漏洞还是其他原因。宋江杀死阎婆惜后,张文远还为此公堂上作证。偷宋江女人还作证加害宋江,不知道为什么宋江不杀张文远。或许宋江压根儿不拿阎婆惜当回事儿,而张文远并没有当着面指证宋江。 但无论如何,都仅仅是一个故事,是小说是艺术作品。希望现实中,善恶终有报,好人能够一生平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