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都是三姓家奴吕布的干将 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重用张辽而杀了高顺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建安四年(199年)底将围困于下邳城,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吕布走投无路投降,之后被曹操缢杀。

吕布死了,但吕布集团仍在,下邳城破之前吕布的部将侯成、成廉、魏续等临阵反叛改投曹操阵营,还有其它投降或被俘虏的人马,如何安置他们是曹操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按一般想法,对这些“政治上不可靠”的队伍应该分散到各部队中,以免日后生乱。

但在当时这未必是个好办法,因为那时联系不便,人的乡土观念更重,远离故乡的人一旦失去由同乡构成的集体就会感到不安全,要么逃亡要么叛乱,把他们仍编在一起交给可靠的人去指挥才更妥当。

网络配图 曹操当年在兖州与青州的黄巾军作战,双方打得很激烈,曹操最后全取对手,俘获三十多万人口,曹操从中挑选一部分人组成一支队伍,号称青州军,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也是曹军里最能打的队伍之一。

所以对吕布的残部也应该加以整编,并为他们选一位合适的将领。

吕布这支队伍的老班底是并州军,汉末并州军经历了一系列起起伏伏,队伍构成发生过很多变化,但基本力量没有变,高顺、成廉,魏续、宋宪、侯成、曹性、郝萌等都很早就追随吕布,也是并州军的旧人,他们都是队伍的核心骨干。

并州大体相当于今山西及内蒙的河套一带,汉末属边地,地出名马、人好战,军队有一定战斗力。

汉末并州军最早的首领应该是丁原,前并州刺史,吕布做过他的主簿,相当于办公室主任。

丁原当时手下有三员主将:张杨、张辽和吕布。

丁原参加了、领导的铲除宦官行动,率并州军南下洛阳,后来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何进被宦官杀了,袁绍、杀了宦官,凉州军首领趁乱控制了朝廷,董卓策反吕布,吕布杀了丁原,袁绍逃出洛阳联合关东联军反董…… 并州军的三员主将,张杨脱离洛阳在外面独立发展,吕布被董卓收为养子而受到重用,张辽投降,并州军的主力并入董卓集团,以后董卓又被吕布杀了,吕布率张辽以及高顺、成廉,魏续、宋宪、侯成等人转战各地。

吕布被杀时还有多位并州军将领健在:魏续、侯成、宋宪是抓了、高顺投降曹操的,张辽如何被俘的不太清楚,似乎没有参与下邳城里的这场“战场起义”。

曹操可以在他们五个人中选一位新的主将,这几个人论资历张辽较高,论能力和人品高顺则更胜一筹,论功劳魏续等人更大,曹操该如何选择呢? 从各方面的情况看应该首选高顺,史书说高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善于带兵,所统率的部队精锐非常,号称陷阵营,是汉末五大主力之一。

高顺为人耿直,对吕布,屡次向吕布进言,虽然不为所用,仍无怨无悔。

网络配图 张辽在吕布手下的军职是中郎将,相当于师长,高顺在吕布手下担任的军职不详,《》说他也担任中郎将。

下邳城破之前吕布曾接受陈宫的建议“令陈宫、高顺守城,自将骑断太祖粮道”,从这项安排看高顺的地位至少与张辽并列,都较成廉、侯成等人更高。

人品、能力、资历都没问题,但曹操却没有选高顺,而是把他杀了,这是为何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高顺坚决不投降,誓死忠于吕布,不愿为曹操所用,曹操只得把他杀了,但这只是推测,《》仅说“布及宫、顺皆缢杀之,传首许市”,《志》仅说“布与宫、顺等皆枭首送许,然后葬之”,并没有提到“誓死不降”的情节。

杀与不杀、选谁不选谁其实更多地取决于曹操。

忠诚是美德,但要看为何而忠、又忠于谁,高顺忠诚于吕布,也许是出于高顺自己的为人和本性,也许是为吕布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也许是在长期的朝夕相处中建立的深厚感情,无论哪一种情况,这种忠诚都是真实的,也是能经得起考验的。

高顺为人耿直,说话也直,对吕布多有劝谏,有些话吕布不一定爱听,对高顺难免有了看法,他曾把陷阵营交给魏续统领,“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安排高顺也毫无怨言。

网络配图 这种忠诚可以认为是“死忠”,这种人值得仰慕、值得称赞,但能不能予以重用就得另外考虑了。

汉末重节义,重上下级之情、师生情、友情,为此可以去杀人、可以不要原则,如果碰上这样的“死忠派”那就麻烦了,曹操杀了吕布,如果高顺转不过这个弯,岂不迟早得坏事? 司马光在《传家集》里有一段评论,是论陈登、高顺高下的。

在一般人看来陈宫“输心魏祖,亲为反间”,而高顺“尽力于布,与之偕死”,显然高顺比陈宫高了不知多少,所以“意者顺贤登欤”。

但司马光认为“不然”,他认为“汉氏平壹海内,万国一君,天下之君,唯帝室耳”,高顺忠于吕布是“小忠”而非“大忠”,吕布只是个“反覆乱人”,忠于他只能是“托身失所”。

司马光的结论是,高顺“其才虽美,未能及登”,这个看法是有见地的,也正因为此曹操最后放弃了高顺而选择了张辽。

张辽当年投降董卓,在董卓手下并没有干出什么不合适的事,说明他在“忠”与“不忠”的问题上看得比较开,不是“死忠派”。

另外,张辽在丁原手下时与吕布至少是平级,二人互不统属,投降董卓后一开始也不在吕布手下,而被董卓单独管理,这种关系与高顺、侯成等人都不同,避免了张辽心中会对吕布产生“主仆情结”来。

网络配图 用张辽就得杀高顺,无论高顺是否一心赴死都得这么做。

不过,曹操还干了另一件事,他把魏续也杀了,而魏续是“起义将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英雄记》有个记载,说魏续跟吕布的关系不一般,他们有“内外之亲”,这包括内亲与外亲,在《三国志集解》中何焯云认为“布妻乃也”,按照这个说法魏续就是吕布的小舅子,有这种关系,即使起义有功曹操还是把他杀了。

杀高顺、杀魏续,都是在为张辽今后更好地执掌并州军铺路,而张辽果然不负重托,率领这支队伍南征北战,为曹魏屡建功勋,他本人也由一名俘虏成为一代名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梦见自己周围都是鬼

梦见自己周围都是鬼,五行主癸水,乃是近期多有烦恼之事,郁结于心,发之于梦,得此梦应调整心态,切莫将情绪发泄于人,一切随遇而安者生活自有好运之征兆,冬天梦之吉利,春天梦之不吉利。在外求财者,往北走吉利,往南走不吉利,得此梦从事表演,艺术等相关行业事业发展良好。乃身边贵人运多者,事业可更胜一筹,多为吉兆。老年人得此梦身体康健,则与他人真诚相处,生活更具好运,切莫过于固执,与家人有纠葛者生活更为不安。单身男人梦之,主财运旺盛之意,梦见鬼主阴,近期事业中拓展,多聚好运之征兆也。与他人坦然相待者,生活可长久之意。单身男人梦之,财运虽有好事,却应珍惜彼此做事之前程,方可在事业中有所得,不可与他人大打出手。

史上有资格称大帝的仅五人?都是哪些人

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命运与好有一比。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从此退位流放,百日王朝彻底垮台;苻坚兵败淝水,最后身死国破,一统江山化为泡影。大约是因为历史教材的影响所致,在大众心中苻坚的名气并不大,但作家柏杨却认为:“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苻坚在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者对苻坚的历史评价普遍较高,也都对他最终未能统一全国而惋惜,并对其用人多有指摘与批评。评价比较集中的一点,就是苻坚所组建、领导和管理的队伍出了问题。换句话说,苻坚之所以,是因为大本营太松散,根据地不牢固,一旦风云有变就会,甚至倒戈相向,打下来的江山也就很容易分崩离析。队伍问题,说到底还是人才问题。前,苻坚屡战屡胜,大业有成,是因为用对了人;淝水之战后,苻坚一败再败,遗恨千古,是因为看错了人。 苻坚年轻时就潜心研习经史典籍,素怀经世济民之志。除暴安良继大统之后,深知得人乃兴国之本,曾令各地官员保举孝悌、廉直、文学、政事方面的人才。属实的赐赏,不实的降罪。只要是人才,则不问来路,若无才干,即便宗室中人,照样弃用。在此基础上,选拔重用了一批包括贤能在内的真才实学官员。 那个“扪虱论天下”的山东寒士王猛,正是在苻坚的感召下,跻身前堂,辅佐苻坚平四夷、修内政,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就成功地统一了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从历载和评价来看,苻坚前期的事业之所以顺风顺水,与王猛掌舵有很大关系。王猛的加盟,尽管也曾受到过族人的抵制和中伤,但苻坚心知王猛是个足智多谋的贤臣良相,将他与、相提并论,,信任有加,竭诚维护王猛的权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说苻坚接管的前秦,是个的烂摊子。关中多民族杂居,早先都是独立或半独立的部落王国。拿下半壁江山后,前秦兵力虽多,但成分比较复杂,特别是民族大团结的局面尚未形成,政权还很不稳固,而东晋鱼米丰实,上下和合,且据长江天堑之险,吞并东晋、统一全国的时机还不成熟。王猛病危时,曾就天下大势和前秦政局劝告苻坚,建议他对外宜与东晋睦邻亲善,对内则应逐渐清除隐患,休养生息,以安社稷,万万不可轻率伐晋。 当时以及后世史官和君臣,在对苻坚德化为先、怀柔至上的理念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对他恩威失度、赏罚失衡、用人失察的内政方略提出了批评。鲜卑慕容、等数十人,原本都是敌国政要,投奔前秦不过是权且寄身,内心里窥测时机,以图。苻坚不听王猛劝告,不问、不察、不防,统统拜为大将。让臣子们对叛逆习以为常,作恶也怀侥幸心理,即使被擒也不担心获罪致死,这样祸乱怎么能停止呢!司马光说,有功不赏,有罪不诛,就是尧舜也治理不好国家,何况他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南征东晋前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心系社稷的朝臣和族人纷纷劝阻苻坚出兵,、姚苌等人却极力怂恿。可惜苻坚未能谨记王猛的遗教,骄矜自大,,置众臣反复谏阻于不顾,于公元383年倾力发起意在灭晋的淝水之战,结果却铩羽而归。淝水之战既败,慕容垂率先发难,其族人皆拥兵呼应,一时间乱如潮涌。先前那些部族酋豪、亲信旧臣纷纷反叛自立,北方再度陷入分裂,苻坚最终死于他所信任的姚苌之手。用人不察,何以知人,知之不深,何以任人,任之不当,怎么能叫善任呢?察人不敏,任人不善,不仅不足以谋事,而且还会坏事。用人不疑,苻坚做得有过之而无不及;疑人不用,却被苻坚宽仁之心盖过了。仇敌满朝,时刻想着抵瑕蹈隙,随时可能尚不自知,能不败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